查看: 36763|回复: 584
|
素食(蔬食)与 全球暖化综合讨论区~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牛牛好累 于 26-8-2010 07:01 PM 编辑
餐桌上的地球(1)
2008-05-12 12:13:33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频道社会·杂谈分类 餐桌上的地球(1) 作者:大卫·吉
翻译: Padma, 王津节 作者简介:
“地球之友”的前任会长David Gee 是环境运动的老将和这方面的顾问。在最近20年,他一直与英国工会,GMB团体及“地球之友”一道,从事减轻职业与环境危害的工作。现在,Gee致力于生态税制的改革和社区环保事业。最近,他还在第四频道环境主题的电视连续剧“我们的后院”中出演角色——这是他出演的第三个连续剧。Gee也是备受欢迎的演讲者,讲师和广播员。目前,他正在写一本关于生态经济学的书。
为了吃,每杀一只动物都会使我们的星球渐渐走向毁灭。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改变与酸雨降落都是严重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肉类工业也是一个促成因素,并且我们所知的其它所有严重的环境危害几乎都与其有关。
人类的畜牧活动已进行了一万年,但只是在最近五十年我们才开始如此大规模的饲养牲畜。今天,世界上的牲畜数量是1945年的4倍。为了养活它们,很多热带雨林被砍伐以作牧场。这使全球变暖的情况愈加严重,生活在这些雨林中的种类丰富的动植物也被杀戮殆尽。
为饲养动物而进行的作物种植需要大量用水,这使河流和其它水源减少到了危险的程度。动物粪便中的硝酸盐、农药和生长激素污染了土壤、河流和湖泊,使大片地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在世界近半数的主要渔场中,海洋里的过度捕捞正威胁着所有生物,破坏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这一切似乎还不够,对动物蛋白的孜孜以求还消耗了大量的矿物燃料,像煤、石油和煤气——这些燃料本身就是污染源。我们所造成的这种局面如果继续下去的话,最终只会让这个星球不堪重负。
肉类——能源杀手
1990年一年,整个世界就吞下了1.7亿吨的肉,而且由于工厂化饲养在较贫穷的国家也开始普及,这个数字还在一直上升。
肉类生产的每个阶段都要用到矿物燃料,这些阶段包括草料种植,工厂化农场的建设,牲畜催肥和运输以及动物尸体的冷藏。
动物吃进的食物中,大部分能量都被浪费掉了,因此大约800公斤的植物蛋白只能转换成50公斤的牛肉。养殖鲑鱼所需要的能量是它作为食物能提供的能量的40倍,对于龙虾则是200倍。就我们所吃的一切东西而言,生产鱼和肉食品所消耗的能量是生产素食品的2倍,是不含蛋奶制品的全素食品的4倍。
目前,全世界的牲畜数量是人口的3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全球超过10亿的人口生活在饥饿中,而世界上38%的谷物却在被这些牲畜大嚼特嚼——谷物中90%的营养成分还都变成了粪便。*
*编者注:有关饮食习惯与饥荒的联系可参看《[url=]未来的食物[/url]》,您也可参与“[url=]点鼠标,救饥民![/url]”活动。
土地的使用
大量的土地被用于放牧和种植饲料。在热带地区,单一的作物——牧草代替了被伐光的雨林。在像欧洲这样较冷的地区,农民则用化肥和农药从土地里榨出每一样东西。这种行为只能看到短期效应,它最终会污染环境并破坏土壤结构。
在英国,为了满足肉食的需求量,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仅仅6%的农场用于种植我们吃的谷物(如小麦),其面积只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50%的谷物就这样喂了牲畜。
转而采用素食的饮食结构将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如果一块土地用于生产肉类食品能养活两个人的话,那麽生产植物性的食品就可养活60人。那些从肉类工业赚取了大量利润的人如果不否认这些数字的话就会声称牛群是被放养在其它没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上,所以没什麽关系。请不要相信这些话——所有的人都能看见种着庄稼的田地和并排吃草的牲畜都是混杂在一起的。
为了种动物的饲料,对土地的需求量正在激增(在英国3/4的耕地被用于牲畜饲养)。对于完全的、牧场式的单一耕作方式,对于10.9万英里灌木的毁坏,对于硝酸盐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对于数量庞大的液态粪便造成的污染,政府对畜牧业的不当政策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摒弃了肉食,你就消除了为养畜而强行耗竭地力的需要——化肥不可能无限期的掩盖表土肥力流失和土壤侵蚀的事实。越多的人成为素食或全素食者,我们的土地能重获生机的机会也就越多——我们可以在它能承受的限度内种植食物。我们可以消除正在消失的生境(动植物栖居地)的压力并使新的生境繁盛兴旺起来。
全球变暖
在最近一个世纪,全球温度上升了0.3~0.6℃,记录中最热的五年都是在80~90年代之间。矿物燃料的燃烧和为农业而进行的森林清除是两个主要原因。
牲畜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三种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这对气候变暖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20%都是由于森林砍伐而产生的,其中大部分来自于燃烧的树丛。
二氧化碳是最著名的温室气体,但是甲烷在阻止散热方面更胜25倍。它在平流层发生反应时释放的氢与氧形成水还会破坏臭氧层。在这个正常情况下是干燥的环境里,水滴凝结的云会使臭氧层被破坏。
一只牛在它的消化过程中可由打嗝和放屁在一天内排出200升甲烷。这个数字再乘以全世界13亿头牛,则它们每年排放的甲烷共有一亿吨,占甲烷排放总量的20%,而牲畜粪便还要再放出3500万吨。
在英国,牲畜要产生占排放总量26%的甲烷。如果我们继续这种情况的话,预计到2025年,这些甲烷的释放量会增长40%~60%,还要加上粪便放出的30%~40%的增长量。
氮氧化物是另一个臭氧杀手。它分解得极为缓慢,会在大气中停留150年,这麽长的时间足以使它能被带到更高的平流层,在那它会与臭氧发生反应,破坏掉它。大量化肥的使用和碳、石油与煤气的燃烧释放出占总量45%的氮氧化物。在所有的温室气体中,这是影响力最大的一种 。依据每种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暖化潜能”(GWP)指数对它们进行了数值标定。二氧化碳的GWP值是1,甲烷是21,氮氧化物是270。
雨林*
全球有如此多的雨林被砍伐殆尽,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到2030年,将没有多少或根本没有雨林能存留下来。从整个世界来看,森林砍伐要产生占总数30%的温室气体——而在1987年仅砍伐亚马逊雨林一项行为就要对全球变暖负9%的责任。在拉丁美洲,大部分森林被砍伐是为了清理土地以便放牧牛群。
除了引起全球变暖外,雨林的破坏还杀死了植物、动物和人类。这样,大量未被发现的信息和资源储备都流失了。奎宁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人们最早发现它是在部落里被用于对高烧病人的治疗。奎宁是从雨林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这些植物的提取物还被开发研制成现代药物,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和帕杰金氏症。
我们知道在3000种有抗癌效用的植物中,70%都来自于雨林。当我们考虑到这些雨林植物中也许会有某些物质在今后能治愈像爱滋病这样的疾病时,那麽毁灭它真得会比让它存留下来更有价值吗?
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被严重摧毁前仅能应付气温1~2度的上升。我们需要减少50%~8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才能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保持在现有水平。一个环保组织“救地球”还计算出吃一块牛排对地球变暖的影响与一辆典型的美国小汽车行驶两英里所造成的效果相同。
*编者注:若愿为拯救雨林出一份力,您可参与“[url=]点鼠标,救雨林[/url]”活动。
土壤和沙漠化
世界上的所有食物都来自于大地,它们被种在营养成分较高的土壤上层,这一层叫做表土。表土对所有的生命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它由于过度使用而被耗尽,农作物产量就会大幅下降。最终,土壤会变成粉尘状并丧失了生物功能,然后全部流失掉——因为那时它可以被轻易地冲走或吹走。像这样错误的农牧业活动曾经导致几次文明的消失。
在美国,农牧业每年要引起50亿吨土壤的流失。大部分是由于养畜农业而从农田、草场、牧场和森林流失的(85%)。全美超过一半的农田是用来喂养牲畜。现在因为人们肉吃的更多,我们需要种的粮食也更多,我们种的粮食越多,用的化肥也就越多,这些化肥侵蚀了土地。这就致使一些干旱地区的土地沙漠化,这在发展中国家也造成同样的问题。
造成土地侵蚀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放牧牛群而进行的森林砍伐。森林里,茂密的植被和地上的枯枝落叶吸收了降雨并防止了洪水。当它们被砍伐后,牲畜踩在土地上并将其压实,它们还吃掉树的籽苗并从大树上剥下树皮。这样土地失去了保护层而完全地暴露出来,土壤在太阳的炙烤下板结,在雨水的冲刷下流走。
在英格兰和威尔斯,由于现代农牧业的运作方式,过去一直被用于种植作物的土壤有44%受到侵蚀而处于危险中。所使用的笨重的大机器日益压挤着土壤,破坏了它的结构。此外,一些作物不在春天播种而改在秋天,这使土壤在整个冬天暴露于风雨中,很易受到伤害。
将灌木砍光就等于移走了防风的天然屏障,这也会引起问题。在象威尔斯的Peak District和Clnyd山脉这样的高地上过度放牧羊群一样会使土地受到侵蚀。
最后的结果就是,曾经是沃土的地方现在变成了沙漠,在每一个大洲,都越来越多的发生这样的事情。沙漠化的进程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会加快,但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森林砍伐和粗滥的灌溉方法。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引起世界范围内土地沙漠化的原因中这些因素占了80%。
[url=]餐桌上的地球(2)[/url]
http://godsdirectcontact.us/com/vegetarian/ch/planetonplate.htm http://suprememastertv.com/tw/
[ 本帖最后由 yeoksan 于 13-5-2009 02:13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5-2008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餐桌上的地球(2)
餐桌上的地球(2) 作者:大卫·吉
翻译: Padma, 王津节 水
世界上超过1/3的人口没有安全饮用水,但这并没有妨碍肉类工业的发展。从种植饲料到用软管冲刷鲜血四溅的屠宰场地面,肉类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要用到水。为了吃肉,我们每年都要饲养更多的牲畜,这就需要更多的水来灌溉较干旱地区的粮食。
大量的水被牲畜用光,剩下的有很多也被它们污染了。在过去的五十年中,牲畜的增加构筑了成千上万的泥浆池、青贮饲料堆、洗羊用的消毒水、石油和化学制剂储备。这之中有很多都流到了河溪与其它淡水水源中。超过1/3的严重污染事件都来自于农场。像屠宰场、奶牛场、肉加工厂和制革厂这些与养殖业有关的工业也会引起严重的污染。
存积的液态粪便(或泥浆)比未经处理的下水道污水引起的污染更严重100倍。让人吃惊的是,奶类引起的污染还要严重400倍。当这些物质在水中分解时,大量的氧会被消耗光,以致鱼和植物会因窒息而死,河里所有的生物也都会被毁灭。英格兰西南部的奶牛场中,将近有一半都曾报告过严重的污染问题,而国家河流管理局相信真实的情况还会更早糕,因为很多污染事件并没有上报。
如今,农民们种大量的粮食来喂大量牲畜,因而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品中的一部分最终残留在我们的食物和水中,没人真正知道这对我们是否会有伤害。而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是”!比如,化肥中所含的硝酸盐被认为会引起癌症和“蓝色婴儿”综合症这样的疾病(所谓“蓝色婴儿”综合症是指新生儿刚一出生就会因为窒息而死)。在荷兰,作为一种保护措施,政府已下令禁止人们饮用井水,因为井水中含了太多的硝酸盐。当硝酸盐喷洒到地面上时,雨水会将一些冲到河里,然后它们又流入湖泊和海洋。生活在那里的海藻因受到滋养而数量大增。这些“藻花”会消耗大量的氧,在波罗的海的部分海域和意大利的一些湖泊,这已导致很多生物的死亡。它们不仅会使海洋生物窒息而死,还会使水不适合饮用,甚至会释放有毒物质。1989年,在拉特兰的一个水库一些狗和羊因接触到海藻而死亡。
酸雨
遗憾的是,人类对于肉和奶的贪求对于环境还意味着另一场灾难。牛有着不断产生粪便的惊人能力,这在极大程度上导致了酸雨的形成。在1986年,一个关于大气中氨含量的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氨(81%)都来自于牛群(氨会引起酸雨)。因此,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这种拥有最多牲畜的国家对此所应负的罪责也最大,考虑到以上原因,这麽说也不足为怪。
酸雨极具破坏性。它能杀死有几百万条鱼的鱼群,腐蚀建筑物并毒化饮用水。在荷兰,牲畜(这里主要是猪)产生的氨是导致土壤中酸沉积的主因,它比汽车和工厂的破坏力更大。在英国,问题正变得更加严重:在近30年中,大气中的氨含量增长了55%,主要发生在赤夏,威尔斯的部分地区和苏格兰中部的畜牧区。
海洋捕捞
在海里整天游来游去的鱼把自己的事情管得很好,它们从不制造问题,制造问题的是捕捞它们的人,人类才是真正的罪犯。在构成海洋生态的整个大生物群落中,鱼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的消失会导致生态失衡。像海豚、海豹和海鸟这样的食肉动物是靠捕食鱼类为生的,如果没有鱼,它们就会饿死。在北海对沙鳗和西鲱的过量捕捞使谢德兰群岛的海鸟发生了大范围的饥荒,它们的繁殖力也随之下降。
在全球的大部分海洋中,过度捕捞是如此严重,以致于世界各国的主要渔场中有一半都在环境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情况是如此糟糕,因而各国都扩展到公海上去进行激烈的竞争,看看谁能继续蹂躏已被破坏的海底。一些曾经数量众多的物种已经从海里消失了,比如,爱尔兰海的普通鳐鱼。
现代捕捞在其所经之处可以摧毁每样东西。每年有50万到150万的海豚和小鲸死亡,大多数是被缠在漂浮的尼龙网里,这种尼龙网被叫做“死墙”。另一些恐怖的捕捞方法,像用炸药炸鱼群,会杀死所及范围内的每样生物,破坏珊瑚礁和海床。底拖网是一种常用的捕鱼方式。一根金属杆被渔网拽着横扫海底,这样鱼就会从海床向上游,进到网里。如此一来,很多海底的动植物连同比实际捕捞到的多得多的鱼也一块被杀死了。
北海有很多渔民,但鱼的数量却在减少。从1970年到1990年每年捕到的鳕鱼从38万吨降低到了6万吨,而黑线鳕则从13万吨减少到了4.9万吨。商业捕捞每年能从北海捕走1/4的鱼。专家认为如果这种捕捞方式继续下去的话,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将是不可挽回的 。更糟糕的是,非法捕鱼区(我们叫做“黑鱼”)和无法对真实捕捞量做出报告的情况很普遍。
由于鱼数量的减少,像深海捕捞这样的新方法发展了起来,毫不夸张的说,海床上所有的海洋生物都被拖网网住了。在发展中国家的海洋中,新的渔场也被开发出来,并且挣了大量的外币。在伦敦的鱼市上,20%的鱼是从外国来的——鹦嘴鱼,真鲷,箭鱼,石首鱼——这都是从热带地区进口的。令人惊异的是,从这些地区出口的大多数鱼并不是给人吃的,而是要加工成鱼肉喂给发达国家的家禽、牛、猪,甚至是养殖鱼。
1989年,在全球所捕捞的995.35亿吨鱼中,将近30%都不是给人消费的,它们被制成鱼肉和鱼油,用来喂牲畜或做烹饪用油。1989年,13万吨从北海捞来的鱼都用来喂了2.8万吨的养殖鲑鱼,这真是一种低效的同类相残式的食物循环。
1991年,康沃尔的渔民购买了6公里长的流网来捕捞金枪鱼,并声称这些流网带有逃生窗,所以海豚不会被杀死。但政府观察员在头两批捕获物中就发现了5只死海豚。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海,个人的流网可长达8公里,如果连起来用的话,可达到60公里长,渔民主要用这些网来捕金枪鱼、鱿鱼和鲑鱼。在暴风雨中,这些网会断开,在海中随波漂流,这会使所有碰到它们的海生物都陷溺其中,直到动物尸体的总重量可将它们坠到海底为止。一旦这些尸体被腐蚀掉,这些流网还会再度漂起并不断重复这一循环。
当海生哺乳动物与人竞争鱼类资源时,它们就面临着被杀的可能性——1991年,挪威和俄国渔民杀掉了5.1万头海豹。而英国也在考虑同样的屠杀。
要想阻止过度捕捞和所有因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危机,成为一个素食或全素食者是最简单,最显著和最有效的方法。
水产养殖
就像为了开辟牧场而破坏热带雨林一样,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红木森林也被清理用来开辟鱼塘来养鱼,这被叫做水产养殖。1980年,菲律宾群岛还有1469平方公里的红木林,但到1989年已减少到380平方公里。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也有同样的事情发生。红木森林为超过2000种的无脊椎鱼类和海洋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其中有很多是只生长在特定地区的。在水产养殖进行了几年后,环境就会严重]退化,以致这种养殖根本无法再获利。
英国有300个沿海养鱼场,都集中在苏格兰西部的海湾和沿海地区。鲑鱼养殖场可能会有50万条鲑鱼。在9×7×5 米的鱼笼里,它们被集中在每立方米15公斤的空间中,这样每一笼可以容纳200条鱼。杀鱼的方法有窒息、棒击、电击,和穿腮。
人们用含有抗生素、杀菌剂,杀虫剂,荷尔蒙和麻醉剂的混合液来“款待”养殖鲑鱼。用氯、氢氧化纳、碘水和氧化钙来清洗鱼笼——这些都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在苏格兰,当地的水资源正是由于密集型的鲑鱼养殖而被毒化。用鱼肉、家禽排泄物、屠宰场的肉渣和化学品制成的饲料丸连同鱼产生的有机废物掉到海湾里,就会像在河里与海洋里那样,过量的有机养料耗尽了氧气,并使海藻迅速生长,杀死了海洋生物。
过度拥挤和很差的水质为传染和疾病,特别是寄生海虱的蔓延提供了理想环境,寄生虫对鲑鱼养殖人员来说是个常见问题。人们用敌敌畏来杀海虱,这种药物在环境部门的“黑名单”上被作为英国使用的24种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被列出。
平均每隔3~4周,养鱼场就对鱼进行一次消毒。海虱对敌敌畏有了抗药性的迹象,于是一种毒性更强的杀虫剂Ivermectin被引入了。已经发现,Ivermectin会使动物生出畸形的后代。
全景
如果各类产品根据它们的生态成本来标价——包括矿物耗竭,环境破坏,资源耗用和污染,毫不夸张地说,吃肉和鱼所要负的代价将是整个地球。德里的科学与环境中心基于此计算出一个汉堡的价格应是200美元。
肉产品和大豆产品对于环境的影响比较如下列表格所示。
很明显,如果保护环境应该被优先考虑的话,减少生产和消费动物性产品是极为必要的。目前的趋势表明,世界环境政策的制定者明显失败了。现在,是靠我们自己来负起这个责任的时候了——在一切还没有太迟以前,我们必须有所行动。
成为一个素食或全素食者,——你将成为解救行动的一分子,而不是问题的制造者。
环境方面 | 豆制品的相对影响 | 肉制品的相对影响 | 矿物燃料的耗尽 | 1 | 7 | 铜资源的耗竭 | 1 | >100 | 自然资源流失 | 1 | 6 | 耗氧 | 1 | >100 | 杀虫剂的使用 | 1 | 6 | 酸的沉积 | 1 | >7 | 资料来源:A.D.Little, L.Reijnders教授,《肉类对环境的影响》94.8.
[ 本帖最后由 福满堂 于 22-8-2008 12:08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5-2008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失控甲烷導致地球暖化
失控甲烷導致地球暖化 前述第1篇已提及地球加速暖化的現象,甲烷的釋放導致全球暖化效應,之前存在北極的不穩定甲烷冰,也因為加速中的全球暖化效應,而有大量失控之虞。
古老海洋沉積層的礦樣,可以用來追溯過去幾千萬年來的氣候變化。經由分析沉積層裡,不同化石地殼殘留的海洋生物遺骸,即可追蹤地殼形成及沉積當時,海水溫度的改變及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這些地殼包含大氣中二氧化碳溶解於海水所產生的碳,和現今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大海,所產生的現象一樣。
從這些記錄顯示,過去地質史的長期歷程中,曾經有數個僅有幾百年的「短時期」,地球氣溫交互地急速驟增與驟降至頂點。氣溫在這些「短期間」所上升的攝氏8度,亦即發生在長期間5度到7度的最高值,這些還比當今溫度還高出攝氏15度。然後氣溫又回到長期間的趨勢,整個氣溫驟然升降期只維持幾百年。
造成這種急速的全球暖化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甲烷在短期內被大量釋放到大氣中。在溫室氣體中,甲烷的威力是二氧化碳的60倍,但只能殘留在大氣中不過十來年,與二氧化碳能在大氣中存續約100年相比,它的溫室效應很快即消失。二氧化碳沒有足夠的量可以造成急速暖化,而且如果起因是二氧化碳,氣溫上升效果也應維持較久一些。
現今甲烷冰廣泛在世界各地發生。甲烷冰內含甲烷,儲存在不穩定的水域邊陲,一旦受到干擾即會釋放甲烷。這種情形發生在主要的江河三角洲,如亞馬遜三角洲和一些古老的三角洲區域,如墨西哥灣。主要河川載運成千上萬萬噸夾雜植物的淤泥,在進入三角洲沈積後持續腐爛,經由缺氧分解作用,產生甲烷,並以甲烷冰的形式存在淤泥中,直到水溫條件和壓力改變,迫使大量甲烷快速地釋放。
甲烷可以另一種冰凍的泥漿/冰之形態保存,封存在冰/水混合狀態中,當溫度上升或冰內壓力降低,就會釋放出甲烷。被冰封的甲烷冰,含有相當於其本身170倍的甲烷,這類冰封甲烷冰,存在於北極冰原海底。
甲烷也可能被封在永凍土層,永凍土層底下有一層植物物質,其腐爛所產生的甲烷,持續被封存在頂端的永凍土層內。如果永凍土層融化,那麼位於其下方的甲烷將釋出進入大氣中。假設北緯這片廣大的永凍土融化,對於釋放被封存的甲烷有顯著影響,便會造成全球暖化。
這種急速升降氣溫的理論,是根據地質學上5千5百萬年來的紀錄推論,地球逐漸暖化是由於一些天然因素使然,導致氣溫高於平均值攝氏5到7度。(換言之,比當今氣溫還高)
此時,積存在甲烷冰裡的甲烷,即開始釋出到大氣中,並且加速暖化,這將導致進一步暖化,而釋放出更多甲烷。當氣溫增高,不同型態的沉澱甲烷被釋放,甲烷釋放導致氣溫上升,進而使其它區域釋放出更多的甲烷,這種情形在世界各處循環發生,將會形成全球不同地區的暖化效應。
有一張引人注目的相片,顯示甲烷噴柱由北極冰原冒出,表示上述現象可能會發生。也曾發生鑽油時不慎引發大量甲烷從沉澱的水化物中釋出。有一種解釋說在百慕達三角洲失蹤的船隻,是因為瞬間釋放的甲烷,減低海水浮力,致使船隻被大海吞噬。
然而,甲烷在今天會構成威脅嗎?讓我們再重新探討這種情況,我們知道有大規模的甲烷冰和永凍土積存在世界各地。已有證據顯示,我們正處於一波全球暖化期的開始階段,這種情形可能會因為燃燒石化燃料,導致二氧化碳持續增加而更形惡化。新近透過電腦技術,模擬結合業已發生全球暖化效應的反饋效果,指出在2050年前,我們可能開始喪失擔任碳匯(carbon sink)功能的亞瑪遜雨林。
在2100年前,上述情形可能造成氣溫上升攝氏5度到8度,這還是未知領域,而且現在沒有人知道世界的環境系統將如何改變,但我們現在擁有的是過去地質所留下來的證據,該證據指出,全球暖化可導致甲烷釋出,而且一旦開始就會日漸加速,這可能會是最惡劣的情況,因為一旦發生,就無法阻止失控的甲烷,造成全球暖化事件。我們可以減少石化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但卻無法降低一旦開始釋放的甲烷之釋出,世界將由自然界的力量接管,進而改變我們的世界。這可能導致南極冰帽融解,使海平面增高50公尺,並且徹底改變世界的氣候。
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我們應該小心,並且不可冒讓上述系列事件成真的風險,有鑑於此,我們必須由現在開始,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並採取實際行動保護亞瑪遜雨林等碳匯源。這是本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描述未來的100年,因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暖化的情形。假如我們還繼續像現在這樣燃燒這麼多的石化燃料,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將冒著啟動一項一旦開始、便無法停止的失控甲烷,導致發生全球暖化事件的風險。只有現在徹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才能避免這種危機,是以我們現在需要「氫能源」。
Source:www.hydrogen.co.uk
http://suprememastertv.com/bbs/tb.php/sos_tw/12
[ 本帖最后由 福满堂 于 22-8-2008 12:04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5-2008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甲烷冰與全球暖化(1)
甲烷冰與全球暖化
2005 年 12 月 12 日
收錄於: Arctic and Antarctic Greenhouse gases Climate Science— david @ 12:52 PM
大量的甲烷 (CH 4 ) 在地球表面凍結成冰狀稱為甲烷冰,即甲烷水合物 (methane hydrate) 。該水合物幾乎可與任何氣體化合,由水分子形成籠形 (cage) 結構,將氣體團團圍住, ( 「氣水包合物 ( clathrate ) 」一詞通常是描述含有氣體的固體,被籠形結構所包圍,若該結構主要由水分子構成,即稱之為水合物 ( hydrate )) 火星上有二氧化碳,而地球充滿甲烷水合物,而多數都沉積在海床底下,但有些就成為永凍層。
甲烷冰看起來似乎是很不穩定的物質,如果天氣過於暖化,就會溶解並浮在水面上。甲烷是一種強烈的溫室氣體,它可以降解成二氧化碳,變成另一種溫室氣體,累積在大氣中,就像燃燒石化燃料產生二氧化碳一樣。而且其囤積量不容小覤,可能遠比傳統燃料生成量為多,可以想見,氣候變化會影響此類二氧化碳的囤積量,但我們對災難電影中甲烷冰的潛在危險性,了解有多少呢?
海洋水合物 -- 大部份的甲烷水合物沉澱在海裡,因此被稱為地層囤積。有機碳是來自上百萬年前的浮游生物殘骸,在數百公尺深的海床底下,細菌從死去的浮游生物製造出甲烷。假如甲烷的產生速度夠快,有一些即被凍結成甲烷冰。有數十億噸的甲烷,便以這種形式囤積在海裡﹝資料來源: Buffett and Archer, 2004; Milkov, 2004 ﹞為對照起見,碳生成量最大的傳統燃媒,其標準產碳量僅約 5000G 噸﹝資料來源 : Rogner, 1997 ﹞
有時甲烷在地底會移動並聚集在某些地方,形成所謂的結構性水合物囤積。譬如墨西哥灣,基本上是個有漏洞的油田﹝資料來源 : MacDonald et al., 2005 ﹞。 氣體的游移與聚集,意味著濃縮度會提高,甚至會高到形成塊狀礦床的程度,變成純塊狀的水合物。第二個後果是該些水合物,可以在離海底較近的地方、甚至在海床底下被找到。
氣候過於暖化會使水合物溶解。在海平面 500 公尺以下 ( 在北極為 200 公尺 ) 的海水算夠冷,在海床底下,溫度會隨深度增加而遞增,沿地溫梯度增加。若在某一深度的地底,因為太過暖化,而水合物未能埋在比原來更深的地底,就會溶解。在一個穩定的水合物區域下方,通常有一層氣泡層。氣泡所反射聲波震動訊號,可以在全球的地震勘測清楚取得﹝資料來源 : Buffett, 2000 ﹞氣泡層的丘陵與山谷,和海床的丘陵與山谷幾乎平行,所以這一層被稱為 海底仿擬反射 層 ( BSR ) 。
[img=573,462]http://suprememastertv.com/tw/sos/images/[0]hydrates_2.jpg[/img]
現在讓我們為 沉積柱 上方的水加溫。最後得到的地熱新溫度曲線圖,其斜率幾乎與之前的一致。水合物穩定區將因 沉積層 溫度的升高而變得更薄。
值得密切注意的是,它是從底部變薄,而不是由頂端表面變薄。水合物的原穩定區基地部分,出現自發性的溶解。
假如穩定區仍然存在,則其在沉積柱內的範圍,也要比在最新釋放出的甲烷氣泡中為淺,才能形成冷阱, 以防止甲烷氣體散失。然而在地震研究上常發現 ” 無反射區 ( wipeout zones )” ,這是海底仿擬反射的死角,且在海底仿擬反射之外的沉積層,其所有層狀結構都呈平滑狀。該些區域被認為是氣體已突破沉積結構,散發到海水裡﹝資料來源: Wood et al., 2002 ﹞有一理論主張流體往上移動時會增溫,導致甲烷在正常穩定區無法結冰。地球海洋內的沉積表面已經有破洞,稱為坑洞﹝資料來源: Hill et al., 2004 ﹞,說明了這些爆出的氣體為什麼看起來像來自表面。
另外還有發生崩移的可能性,當水合物溶解產生氣泡時,體積會增大。這種說法是認為氣泡能使結晶彼此脫落,導致沉積柱 ( 層 ) 不穩定。眾所皆知最大的海底崩移為 Storegga( 挪威語:巨大的邊緣 ) ,就在挪威附近沿海﹝ 資料來源: Bryn et al., 2005; Mienert et al., 2005 ﹞這個 崩移效應挖鑿出約 250 公尺 高、超過數百公里寬的沉積層,幾乎跨越挪威到格陵蘭島之間的一半距離。挪威邊境大概每 10 萬年, 會發生與冰河週期同步的類似地層滑動。﹝ 資料來源 : Solheim et al., 2005 ﹞
最近一次是出現在穩定區因水溫增高而變薄的 2-3 千年之後﹝ 資料來源 : Mienert et al., 2005 ﹞,即約在 8150 年前。地層滑動由水底數百公尺深的地方開始,剛好在陸坡邊緣, Mienert 由此計算出水合物穩定帶 (HSZ) 的最大變化。 Storegga 崩移區包含的甲烷氣水包合物囤積量,根據地震 BSR 分析的結果,與 200-300 公尺 HSZ 的基地所在相符合,並且坑洞也指出氣體自沉積處爆出的現象。
但是,也有其他對 Storegga 抱持 振振有詞 的假設,認為它跟水合物一點關係也沒有。該冰河沉積棚係 芬諾斯堪迪亞 ( Fennoscandian) 冰床的迅速囤積結果,﹝ 資料來源: Bryn et al., 2005 ﹞ 快速沉積活動對裝載於沉積柱內的孔隙水, 比因為沉積增加而排除的 孔隙水 來得快,有 些觀點認為,沉積柱的浮動係仰賴自身的孔隙水。這種機制可以充分解釋,為什麼挪威邊境的陸塊,世界各地也一樣,會因氣候的變化,同步導致崩移的現象。
Storegga 崩移曾為現在的英國帶來海嘯,但未有任何跡象顯示與氣候有關。那時甲烷流失並未到達災變量,沉積層移動約 2500 立方公里的體積,假設由崩移量中,平均有 1% 的水合物藉由孔隙水釋放出來,即有 0.8G ton 的含碳甲烷獲得釋放,即便所有的水合物都釋放到大氣中,對氣候的衝擊將比火山爆發略小一點 ( 在此以輻射平衡計算甲烷的影響 ) 。
實際上,事實已不言可喻, Storegga 崩移現象,在 8.2 千年的氣候異常如影隨形,但並未有任何跡象顯示它們之間有所關聯。 8.2 千年的氣候異常是長達一世紀酷冷時期,大致原因是淡水從 Aggasiz 冰湖釋放到北大西洋,同時甲烷濃度下降 75ppbv ,並非上升。
甲烷可以三種可能的形式脫離沉積層,即溶解、氣泡與水合物。甲烷溶化後在好氧深層海水裡,化學性質不穩定,但可以維持幾十年的光景 ( 比高流體環境短一些 ) ﹝ 資料來源: Valentine et al., 2001 ﹞,所以如果甲烷在海洋中被釋放處淺一些,就有很好的機會可以逃脫到大氣中。氣泡甲烷則很典型地,在溶解之前,只能上升幾百公尺。水合物則在水中載浮,就像一般的浮冰一樣,其將甲烷帶到大氣的效率,比氣泡為佳﹝資料來源: Brewer et al., 2002 ﹞。
海洋中大部分水合物的溶解過程相當漫長。需耗費數十年到幾世紀,才能暖化海平面下 1000 公尺 深的海水,且需要超過好幾百年使熱氣擴散到沉積層裡,也就是穩定區基地所在。北冰洋也許就是一個特例,由於水域較冷,導致穩定區較淺,而且位於高緯度,也使暖化比預期中更為強烈。继续------
http://suprememastertv.com/tw/bbs/board.php?bo_table=sos_tw&wr_id=11&url=
[ 本帖最后由 福满堂 于 22-8-2008 11:59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5-2008 0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甲烷冰與全球暖化 (2)
永凍土 -- 最近各位也許已在論文中讀過很多有關永凍土的資訊。永凍土被定義為終年結冰的土 ( 事實上,技術定義上是過去 2 年呈結冰狀態的土 ) ,有時靠近沉積層表面的區域會在夏天融化。在永凍土的文獻中,該區域稱為活躍區,而且據觀測顯示,它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擴大。﹝資料來源 : Sazonova et al., 2004 ﹞。地表土壞的融化,是高緯度北極地帶,之所以被預期會成為陸地對氣候的改變反應最劇烈區域的理由之一﹝ 資料來源: Bala et al., 2005 ﹞
另外一個原因是,高緯度氣溫的改變,比起全球變動平 均值更為劇烈,特別是在高北緯度。曾有一則有關北極陸地永凍土融化的趣聞,例如在費爾班克斯市 (Fairbanks) 附近傾斜的建築和「醉林」﹝資料來源: Pearce, 2005; Stockstad, 2004 ﹞,另外還有 更多阿拉斯加的油管是固定在永凍土上。
水合物有時是與永凍土的積存有關,但並非接近地表的永凍土,因水合物需要高壓環境。另一個決定因素是水合物在土壤中是否具有滲透性。有時凍結和流動的地下水,會在土中形成一個密封的冰層,因此造成下方孔隙間的壓力升高。有報告指出,水合物在一處永凍土的核心裡﹝資料來源: Dallimore and Collett, 1995 ﹞,係位於密封冰層的下方。亦有報告指出,湖泊突然被抽乾,會對地表層密封冰層,造成很明顯的破壞。地表層密封冰層的始祖,是在西伯利亞,一個非常大規模的複合冰層。﹝資料來源: Hubberten and Romanovskii, 2001 ﹞
侵蝕複合冰層最重要的方式是由側蝕旁蝕,經由熱喀斯特 (thermokarst) 侵蝕過程溶解永凍土﹝ 資料來源: Gavrilov et al., 2003 ﹞。冰層暴露於海洋暖化的水中。當冰塊融化,陸地崩塌,曝露更多的冰。西伯利亞北海岸已被侵蝕數千年之久,然而,侵蝕速率仍在增加當中。整個島嶼消失在歷史洪流中﹝資料來源 : Romankevich, 1984 ﹞。西伯利亞大陸棚的甲烷溶解濃度,比在大氣中的濃度,高出 25 倍之多,表示逸出的甲烷係由沿岸侵蝕進入大氣中﹝資料來源: Gornitz and Fung, 1994 ﹞。人類對永凍土內甲烷冰的總含量,所知有限,估計從 7.5 到 400G ton C( 本估計值由﹝ Gornitz and Fung, 1994 ﹞匯編 ) 。
未來 。最精采的災難電影模式,可能是在一段和甲烷存在週期相當的時間裡,釋放出大量足以改變大氣濃度的甲烷,這對甲烷濃度會形成增強效果。甲烷釋放的規模到何種程度堪稱為大,甲烷量必須加計因輻射驅力而倍增的一氧化碳,約相當於目前甲烷濃度的十倍威力。這才叫災難電影。或者,到 2050 年,最糟糕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模式,和想像得到的最好的」替代方案」,其輻射能量作用力的差別平均值,僅約每平方米 1 瓦 (1 W/m2) 。在這種情況下,甲烷產生的輻射驅力,將導致其無法維持在低於「危險」邊緣 2 度,而到達高出工業革命前的水平。在此我預估當今甲烷濃度約 6ppm 為 1 W/m2 。以 6ppm 的甲烷濃度而言,在現實世界中確實是大難臨頭。
[img=591,520]http://suprememastertv.com/tw/sos/images/[0]hydrates_1.jpg[/img]
大氣中一般含有約 3.5Gton C 甲烷,若在瞬間釋放 10Gton C ,將會突破之前的 6ppm 濃度。這種浩劫很可能比任何被提過的災難還要大。
海底崩移會釋放約十億噸,坑洞爆炸則略少。永凍土水合物正在溶解,但沒有人想到它們會突然爆炸。根據記載,在五千五百萬年前,沉積層發生所謂的古/始新世交替時期最大暖流 (Paleocene Eocene Thermal Maximum) , ( 據宣稱 ) 釋放幾千 Gton C 甲烷到大氣及海洋中,使中深層的海水升溫攝氏 5 度。要推測在這麼久之前的發生速度實非易事,但最佳的推測是,那些甲烷的釋放期間係超過一千年之久,換言之,不是突發事件。﹝資料來源: Zachos et al., 2001; Schmidt and Shindell, 2003 ﹞
我們的未來還有另一個可能性,即甲烷會年復一年,慢慢地長時期散放到大氣中。甲烷不間斷地釋放,即決定大氣中甲烷的累積濃度。若來源倍增,濃度就會或多或少倍增。 ( 可能略多一些,因為實際上甲烷的周期增長 ) 。甲烷會氧化成二氧化碳,形成另一種可以累積千百萬年的溫室氣體,石化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亦然。由甲烷的慢性釋放模型經常可以看出,累積的二氧化碳,對暖化的貢獻與甲烷不分軒輊。
人為所產生的甲烷像種稻、石化燃料產業和畜牧,使大氣中的甲烷濃度,已經超過工業革命之前的水平,目前甲烷狀態尚呈現穩定,但是相對於現階段的活動,其持穩原因則尚不明確。永凍土的甲烷水合物含量尚不明朗,但不需要太多的甲烷,例如 100 年釋放 60 Gton ,即可讓大氣中的甲烷濃度再增加兩倍。沉積的泥煤,也許可以和永凍土水合物溶解產生的甲烷相比擬,當冰凍幾千萬年的泥煤解凍時,它仍舊含有能催化甲烷產生的甲烷氧化﹝資料來源: Rivkina et al., 2004 ﹞,便開始將泥煤轉變成二氧化碳和甲烷。那也就不難想像泥煤裡, 60 GtonC 經過 100 年後,會是什麼局面。在現存的濕地和沼澤地,甲烷的產生,受到雨量和氣溫的改變,產生的變化也很重要。已有預測顯示,海洋水合物在溶解,但速度很緩慢﹝資料來源: Harvey and Huang, 1995 ﹞。速度較明顯 的,似乎只有北極和墨西哥灣。
所以,最後的重點不是要策劃一場災難電影,而是在傳達潛在的危機,對該危機的正面回饋,是否能扭轉「危險」人類所致氣候改變的結果,只有一線之隔。這才是可怕之處。
我已上傳一份有關水合物及氣候改變的詳細資料,供同行審閱和刊物發表,請按此前往 。
http://suprememastertv.com/tw/bbs/board.php?bo_table=sos_tw&wr_id=11&url=
[ 本帖最后由 福满堂 于 22-8-2008 11:58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5-2008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5-2008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素的四十八个理由 (身体也环保)
该多吃素的四十八个理由 动物的痛苦 1·无数的动物由於大量的饲养而被虐待。
2·不杀生是培养慈悲心的第一步。吃肉是很残忍的习惯为什么呢?希腊作家布鲁达克曾在他写的〝有关肉食的短文〞中指出:人类已经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蔬菜水果,之所以吃肉可不是因为有这个需要,而是虚荣心的作祟加上吃腻了这些蔬果,於是开始吃一些不纯净又不方便的食物。儿童读物的作家罗伯·路易斯·史蒂文生也曾指出:同类相食的行为是最令人唾弃的;但对佛教徒和素食者来说,我们就像那些同类相食的食人族一样,因为我们也吃婴儿---是不是吃自己的孩。
3·人皆贪生怕死,将心比心,动物何尝不是?
素食对人的好处
4·素食减轻肠胃负担。
5·约束自己移转肉食欲望,是一种自我要求的品德。
6·肉食性动物有利爪与尖牙可以扑猎及撕咬其他动物,但人类没有。
7·植物性食物从进入胃中到排出体外,只消三、四小时,肉类则至少须十二小时,其滞留体内所分解出的废气,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8·人类不像肉食动物,看到其他动物时就本能地扑杀、撕咬。
9·素食者罹患心血管疾病与癌症的机率较常人低。
10·如果全人类都是素食者,能源危机将是二百六十年後的问题。
11·不可能得狂牛症,减少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中毒的机会,防止糖尿病的产生,免疫系统会增强:吃素简直是健康的代名词!
12·吃素的人不寂寞:有许多名人也吃素,如达斯汀·霍夫曼,达文西,爱因斯坦,史怀哲,美国全垒打王汉克·阿伦,前披头四团员保罗·麦卡尼,爱迪生,奥林匹克体操银牌得主凯西·强生,维吉尔、霍里斯、欧维德、福尔特尔、华格纳、威尔斯、瓦特,以及保罗纽曼、玛丹娜 、林赛华格纳、西方医学之父希派克拉提斯、┅┅都是吃素一族,想不到吧!
13·肉类蛋白质囤积体内所引起的痛风、关节炎问题在素食者身上很少发生。
14·吃素是未来潮流之一:这点可从各国吃素人口逐年增加可看出,美国有1400万的素食者,而英国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茹素,而且年龄层有下降的趋势,它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在未来吃素可是一件很时髦的事!
15·人体的肠道是身体的二十倍长,与草食动物类似,而与肉食动物回异。
肉食的伤害 16·畜牧是破坏森林的最大力量,肉食间接成了破坏地球的杀手。
17·畜牧的排泄物也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18·表土的损耗是历史上许多文明消失的原因;在美国,表土损耗原因中有八十五%与畜牧业有关。素食不但对你的健康有益,对地球也很有帮助,因为不含肉类的饮食有助於保持天然资源。荤食不但对人类的健康有害,对环境也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19·肉食动物的胃酸是人类的二十倍,如此强酸环境才足以消化肉与骨头。
20·养活一个肉食者所需的土地生产力,就能养活二十个素食者。
90%的植物粮食被浪费了!
我们可以养:
用植物.....................100人
牛肉、乳品.............30人
鸡、鸡蛋.................12人
猪.............................8人
21·世上最强壮的动物也不吃肉:最常听到吃肉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要增强体力,但你可知道世上最强壮的动物却是吃素的,如大象,牛,马,骆驼等,就拿银背大猩猩来说,它的生理构造与人类相近,可是它却比人类强壮多了,它只吃水果与一些植物。
我想他们大概不知道许多世界级的运动选手选择吃素来保持体力,如比尔·毕克林--前横越英吉利海峡世界记录保持人,罗伊·希力根--全美健美先生冠军等。
22·如果全人类都是肉食者,石油储量将於十三年内被用尽。
23·养一头牛所需的用水量可供一艘驱逐舰浮起。
24·生产一磅肉需要二千五百加仑水,相当於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
25·当人们指责养殖业者超抽地下水力造成地层下陷与能源耗费的危机时,却很少思考到,肉食其实是祸源所在。
26·减少食用五十%的肉类、酪农产品和蛋,可降低四十五%的心脏病发生;若完全不吃这些食品,则可减低九十%心脏病发生率。
27·每天都吃肉、乳酪、蛋类和牛奶的男性,得摄护腺癌的风险比少吃这些食物或不吃的男性多三·六倍以上。
28·六十五岁以上的肉食女性,平均每年以三十五%的比率流失骨质;素食者则为十八%。
29·肉食女性的母乳遭杀虫剂污染的情形是素食母亲的三十五倍。
30·肉品与制药业者已将喂食抗生素给家畜当作常态性饲养方式,抗药性问题殃及人类。
31·生产一磅牛肉所需的石油,可用来生产四十磅的大豆。
32·动物死前的挣扎会促使体内产生有毒的内分泌,这些毒素对食用者有害。
33·吃惯了动物血肉的人,血液中也带着侵略斗争的个性。
34·为了让人吃一磅动动蛋白质,必须给动物吃二十一磅蛋白质。
35·以美国为例,如果一年少消耗十%的肉类,就可以释放出一千两百万吨谷类给人类食用,这个食物量可以喂饱六千万人。
36·美国肉类食品中以氯处理的碳化氢杀虫剂残馀量为五十五%,蔬果和谷类则在十%以下。
37·半磅牛肉的植物能源可以用来挽救 40 个在第三世界的儿童,一磅牛肉需要 16磅谷类,15 磅是动物所消耗,而最後成为了排泄物。
38·透过肉类,我们只不过吸收植物所给我们的 10%能源,大量的饲养牲畜需要很多的药品, 是为了不让他们生病, 我们食用了肉类同时也吃下了那些化学药品。
39·在一九八六年, 牛肉的产量过剩 (多了 65 万公吨) 这些过多的牛肉必须由政府来补助, 欧洲共同市场的纳税人每年要花五亿美金。
40· 在欧洲过多的牛肉都可以最低的价钱卖到第三世界,这样一来会破壤了当地的市场。
41·大量生产畜牧是需要从第三世界用很低的价格, 进口大量的黄豆等杂粮,肥料是由欧洲市场自产而以较高的价格来销售。
42·肉食是许多文明病的主要原因, 一般人不是吃得太多,就是吃得不对, 动物蛋白质是许多过敏的主因, 也是其他疾病的原因, 有些皮肤病只能用吃素的方法来治疗, 南印度和欧美吃素的宗教团体都比肉食者健康。
43·世界人口越来越多, 廿一世纪会是廿世纪的两倍, 肥沃的土地越来越少, 如果继续吃肉粮食一定不够。
44·由於大量的饲养牲畜而产生的排泄物, 目前被洒在越来越少的农地上, 结果肥料过剩而污染了地下水。
45·地下水已经被硝酸盐污染的很严重, 这是排泄物和化学肥料所造成的, 在地下水中的硝酸盐会引起癌症、红血球过多的病, 而且对儿童很不好。在矿泉水中也发现硝酸盐,表示硝酸盐已深入到很深的地层,而我们现在所饮用的矿泉水则是 100 年前的。
46·森林的死亡和酸雨的产生, 主要是空气污染造成的。排泄物中的阿摩尼亚 AMONIAC 的蒸发,以畜牧农场及附近的森林损害率最高,荷兰森林的破壤有 30%, 是大量养殖动物的结果,荷兰畜牧业所产生阿摩尼亚的气体在芬兰北部也被测出。
47·污染的空气一部份是由於排泄物中的氮而产生的,在德国一万平方公尺的土地上就有 10 公升的氮跟着雨水下来, 北海也被污染的很严重, 鱼类慢慢的减少, 海草越来越多,海水有缺氧的现象,鱼类的寄生虫越来越多。
48·巴西雨林也称为世界的肺,被砍伐越来越严重只是为了养动物,森林的土地越来越贫乏,每三、四年後就必须找另一块地而原来的土地则成为荒地。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bbs/board.php?bo_table=sos_main_tw
[ 本帖最后由 福满堂 于 22-8-2008 11:57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5-2008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近研究顯示:您吃什麼食物和開什麼車一樣重要
食肉者助長全球暖化?
新近研究顯示:您吃什麼食物和開什麼車一樣重要
04/19, 2006 --
個人選擇的飲食方式,對全球暖化所造成的影響,和選擇什麼交通工具,一樣有重大影響。
這個出人意料之外的結論來自一對科學家,他們由一般同僚料想不到的角度切入,觀察溫室氣體產生的特殊面向。Gidon Eshel和Pamela Martin是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學的助理教授,他們發現食用紅肉,對地球會造成危害,如同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一樣。
如果你想幫地球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他們即將發表於地球交互作用 (Earth Interactions)期刊的結論是:吃素吧。
在這整個有趣的發現過程中,引人注目的是這兩位研究員都是素食者,雖然他們承認偶爾也會偷吃一點沙丁魚,但他們說得出的結論是有確鑿的數據做後盾。
全文請參-->美國廣播公司 abcNEWS
http://suprememastertv.com/bbs/tb.php/sos_tw/20
[ 本帖最后由 福满堂 于 22-8-2008 11:56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5-2008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層融化速度震驚氣候暖化專家
冰層融化速度震驚氣候暖化專家
有人呼籲「北極正在吶喊」,也有人稱2007年為「關鍵年」
華盛頓---北極今夏(2007年)的加快融冰現象,讓原本的融化情形雪上加霜,一些科學家們憂心這個警訊,意味著地球暖化已越過臨界點,甚至有一種推測說,夏季海冰層將在五年內消失殆盡。
根據美聯社新近取得的美國太空總署衛星數據顯示,格陵蘭冰原已融化將近190億噸,遠超過原先的高標,而且北極海的冰層量,在夏季尾聲也減為四年前的一半。
位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柏得(Boulder)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資深科學家Mark Serreze說:「北極正在吶喊」。浮在水面上的海冰,是一個氣候關鍵訊號,也是海象與北極熊在北極的主要棲息地,冰原所扮演的角色,是將水封鎖在地下,但在冰層開始融化時卻讓海平面升高。
北極氣候的改變,尤其是越來越熱的氣溫,也影響到地球其他地區。
目前領導一家非營利氣象機構的前聯邦氣象科學家Michael MacCracken說:「在美國,一陣減弱的北極氣流南移,與墨西哥灣過來的濕氣碰撞時,可能意味著某些區域會減少降雨雪量,包括受乾旱侵襲的東南方地帶,而有些區域,像科羅拉多州,就很可能會有意外的降雨雪量。」
去年就有兩位頂尖科學家的研究預測結果震驚同僚--即北極海冰融化速度之快,可能在2040年夏天就完全消失。
NASA 氣象科學家齊瓦利(Jay Zwally)於本週重新檢視自己的新數據後,他提出警告說:「按照這種速率推算,北極海很可能在2012年夏末就完全看不到冰,比原先預期的要快很多。」
所以近日科學家們也不斷地自我提問:「2007年的北極融冰紀錄,是來自持續不斷與穩定暖化速度之間的一個里程碑?還是一切已加速進入某個嶄新氣象週期,遠超過目前電腦所能模擬的最壞情況?
”金絲雀已經死了”
Zwally說:「氣候暖化的北極經常被形容為『煤礦裡的金絲雀』」,這位年輕時曾拉過媒塊的科學家接著說:「現在這個氣候暖化的象徵—金絲雀已然死亡,該是逃離礦坑的時間了。」
燃煤、石油和其他石化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是人為導致全球暖化的主因。過去幾天,各國政府外交官員們在印尼巴里島,討論新的氣候協議提綱,以嚴格規範該些溫室氣體。
有18位以上的科學家告訴美聯社,他們自己也對今年的融冰速度感到驚訝。
瓦里得 阿布德拉底(Waleed Abdalati)--NASA 冰層科學部門的首席說:「我不會特別去注意單一年度的資料,但是今年的變化實在太大,尤其是北極的海冰,讓你不禁要問:『這裏出了什麼差錯?』,讓你不得不注意這裡所發生的事。而且,今年將是關鍵性的一年。」
令人遺憾的新紀錄
2007年北極融?的「破紀錄」事蹟:
‧ 根據NASA週三公布的初步衛星資料顯示,今年夏天格陵蘭冰原有5520億噸的冰融化,比歷年夏天平均融冰量還多出15%,打破2005年的紀錄。
‧ 根據科羅拉多大學在週一發表的數據指出,今年格陵蘭島表面融冰面積也破了紀錄,比之前最糟的2005年多出10%,幾乎是15年前的四倍。據研究人員推算,那些水量足以淹遍整個華盛頓DC深達半英里。
‧今夏北冰洋的海冰,表面積已較過去的紀錄少23%。減少的海冰已經影響到野生動物,十月份在阿拉斯加西北岸寫下六千隻海象上岸的紀錄。另一則破紀錄事蹟是:西北通路已可以準備行船。
‧ 另一項NASA尚未發表的數據指出,北極剩餘的海冰異常稀薄,這也創下新紀錄,進入盛夏時期就更易融化。科學家們綜合冰原面積縮小,再加上餘冰變薄的情形,估算北極殘冰總量僅及2004年的一半。
‧ 阿拉斯加的永凍層正在暖化,但還未到融化的程度。但根據阿拉斯加大學的測量結果顯示,66英尺深的凍土氣溫,在2006年到2007年之間,上升將近五分之二度。看起來好像沒有很多,但阿拉斯加大學羅 弗拉迪米爾 羅曼諾夫斯基(Vladimir Romanovsky)教授說:「這個數據非常顯著」。
‧ 華盛頓大學資深海洋學者米蓋爾 史帝爾(Michael Steele),周三根據即將發表的研究結果指出,今夏北冰洋的表面溫度,創下近77年來的新高,有些地方甚至偏高華氏8度。
格陵蘭島,是一個很特別也很重要的風向球。由於島上大部分表面被冰覆蓋,若冰層完全融化--有些主要科學家們認為可能需要幾世紀的時間,而不是幾十年的光陰就能完全融化--地球海平面會升高21英尺以上。
無論如何,過去30年來,冰原融化的數據圖形已呈現震盪走勢,在經過像2005這麼糟的年度後,接下來的幾年,情況就不會這麼嚴重。
科羅拉多大學康拉德 史泰芬(Konrad Seffen)教授分析彙集的最新資料後提出:「根據該圖形走向顯示,2007年不應有如此大規模的融解情形,但事實卻非如此。」
他說;「我實在很擔心,目前我正在觀察2008年的暖化情形,看是否會比過去幾年更熱?」
還有其他新的資料--NASA所測量的冰層量。NASA地球物理學家史考特 呂特克(Scott Luthcke)在檢視該資料及有關格陵蘭島的數據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們極可能正被捲入一個新洪流中」
海冰和格陵蘭冰原的融化,也讓科學家們提高警覺,因為它們已經成為這個棘手漩渦的一部份。
NASA的Zwally說:「約有80%的太陽熱量被白色的海冰反射回太空,當海冰消失,有90%的熱量為海洋所吸收,使海裡的溫度升高,暖化的海水將導致更多的冰融解。
Zwally說:「這種回饋效應正是模型預測北極暖化情形會加速的關鍵,實際情形甚至會比模型預測的還糟。」
NASA科學家詹姆士韓森(James Hansen),這位號稱「孤狼」的研究員,是全球暖化的教父,他在週四將於舊金山的研究會議中,告知與會科學家及其他人士,依照格林蘭的融解數據來看,地球上的某些狀況,已經越過他所謂的極限點。
Hansen在一封電子郵件中提到:「我們雖已過了轉折點,但我們還未超越無法挽回的地步,我們還能扭轉大局,但必須立即改變,採取行動。」
去年華盛頓大學的聖塞西莉亞 畢茲(Cecilia Bitz)和科羅拉多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瑪麗卡 荷蘭德(Marika Holland),他們提出北極在幾十年內就會完全解凍之說時,已經震驚同僚,他們兩人都表示對2007年的冰原劇烈融化情況感到驚訝。
Bitz所持觀點異於其他NASA成員,她相信「明年一切將回歸正常,只是我們將會再看到大規模的異常現象,未來更頻繁地發生。」她說:「這裡所謂的『正常』,是指冰層『分秒不歇地減少』。」
NASA有關氣候「極限點」的多媒體簡報,請按此連結
www.nasa.gov/topics/earth/tipping_points.html
前往觀看全文:www.msnbc.msn.com
素食 环保 植树 救地球
[ 本帖最后由 福满堂 于 22-8-2008 11:55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5-2008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極海的冰在2013年夏天會完全融化
北極海的冰在2013年夏天會完全融化 By Jonathan Amos 瓊那森阿瑪斯
科學報導,BBC新聞,舊金山
美國科學家為北極海冰的消失,提出相當戲劇性的預測。
他們最新的模式研究顯示,北極冰將在5-6年內夏季完全融化。
Wieslaw Maslowski教授在美國地球物理會議中表示,先前低估浮冰融化的速度。
今年夏季浮冰融化,浮冰面積減少為413萬平方公里,這是截至今日最小的程度
顯然這令人震驚的最低點,甚至沒有吻合Maslowski教授與他團隊的模型,他們使用1979年到2004年間的數據來設定他們的未來預測。
我們預設2013年夏季浮冰融化的數量,無法說明2005年和2007年的最低限度。”加州蒙特瑞海軍研究所研究員向BBC說明:”所以你可能會認為我們對於2013年所作的預測,是太過保守了。”
真正的世界
近幾年來,使用超級電腦來預測未來氣候的可能結果,已經成為氣候科學的標準之一。
Maslowski教授的團隊,包括美國太空總署、海洋資源研究院和波瀾科學院的成員,以領先其他研究團隊的模組數據而舉世聞名。概括地說,其他研究團隊從2040年到2100年間針對開闊的夏季海洋曾提出多種數據。
但是,研究員蒙特瑞相信這些數據嚴重低估一些關鍵的融化過程。Maslowski教授尤其堅持模組數據必須與更多實際的表現相結合,如溫暖海水自太平洋和大西洋進入北極的規模。
Maslowski教授說:「我的主張是:全球氣候型態低估了海洋中熱之水平對流釋放到海冰的熱量,」
「實際原因是他們對空間的分辨率過低,使他們無法了解許多重要細節。」
「對於北冰洋和海冰,我們採用高解析的地區模組,以產生真實的大氣數據。以此方式,我們了解更多真實的情況,包括大氣層以上以及海洋底部。」
*****聯合國帶領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簡稱IPCC),評估地球氣候體系的機構,使用模組群體的平均值來預測北極冰的流失。
不過,顯然近年來觀察到的夏季真實融冰,目前已經遠超過這些模組了。
2007年9月冰原最低範圍,粉碎了先前2005年預估的冰河融化記錄,當時記錄是532萬平方公里。
1979年到2000年間長時期的平均最低面積是674萬平方公里。相較之下, 2007年則低於261萬平方公里,此面積相當於阿拉斯加和德州加起來的大小,或10個英國的大小。
再現縮小
英國劍橋大學Peter Wadhams教授是北極冰原的專家。他曾使用由皇家海軍潛艇收集的聲納資料,顯示冰原減少的體積超過消退的體積。此一說法認同了Maslowski教授的模組結果。
「一些模組並沒有適度採用自然發生的過程。」他解釋:「冰層變薄,比起縮小更快,而有些分析員假設冰層仍厚如板塊。」
「Wieslaw教授的模組較有效率,因為它是依據數據以及冰層內部發生的情況為依據。」
他引用因冰層反照率的影響,此影響使開放水域接收到更多的太陽輻射,並因此導致更多暖化而且加速融化。
Wadhams教授說北極目前正在為未來幾年的冰層融化做準備。
「也就是說,這不是一個循環,也並非只是個變動而已。今年冰河的減少可以預測來年也會發生相同情況,或者甚至更嚴重。」
「未來將有更多的開放面積,更多吸熱以及更多的融冰現象。」
到了最後,北極冰原將突然全部融化。也許不會就在2013年,但很快就會發生,會比2040年提早很多。
美國冰雪數據中心收集北極冰海厚度的觀察資料,並定期公佈數據。美國冰雪數據中心的研究科學家Mark Serreze博士也應邀在今年的AGU秋季會議中發表主要演說。
論及夏季時北極開放海域的可能情況,Mark Serreze博士在會議中指出:「幾年前,我甚至認為北極冰層完全融化會發生在2050年、2070年,甚至是在2100年之後,因為模組顯示如此。但是正如我們當前所見,目前使用的模組不夠快,我們流失的冰原,速度遠比數據快太多了。」
「我對此事的看法是,2030年不是個不合理的日期。」
冰的減少小於前些年預計的。但是Wieslaw是位聰明的人且如果他的計畫真的發生時,那也不會是個驚奇。
後來Serreze博士對BBC提到:「我認為Wieslaw的預測可能有點激進,簡單的說,這就好比幸運抽獎,因為自然的多變性可能給你幾年的時間,在這幾年冰原的減少會低於你前幾年的預估。但Wieslaw是個聰明人,假如他的預測真的發生時,我也不會感到訝異。」
前美國副總統高爾在周一於奧斯陸舉行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於演說中引用Maslowski教授的分析。
[email protected]
source:bbc.co.uk http://suprememastertv.com/bbs/tb.php/sos_tw/8
[ 本帖最后由 福满堂 于 22-8-2008 11:54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5-5-2008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5-5-2008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An Inconvenient Truth纪录片里头有提及关于温度上升,只要赤道的温度上升1 celcius,北极的温度就会上升12 celcius,太惊人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8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6-2008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7-2008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去看了,真的很好的网页
支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8-2008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海無上師以英文講於韓國首爾「緊急求救!全球暖化國際視訊會議」 2008.05.22
師父開示
一起來了解並做出改變
清海無上師以英文講於韓國首爾「緊急求救!全球暖化國際視訊會議」 2008.05.22
改變自己以拯救地球
美國民主黨亞洲事務顧問鄭羅蘭先生(Roland Jung)︰我們都很了解人類的日常習慣與太陽的變化,會在多方面影響地球的氣候。根據預測,在2010年,地球的氣候將因一場太陽黑子的大爆炸而產生巨變。預測也說氣候會造成石油危機或石油衝擊。因此,世人似乎有需要對全球暖化有所認知並做出改變。關於這一點,我想請教您的高見,您認為我們該怎麼做準備?
清海無上師︰謝謝你,鄭先生。要對抗這種巨大的災變,我們唯一能尋求庇護的只有上天的恩典;憑藉著道德、慈悲、真正相信上帝,並祈求上帝的恩典,我們就能得救。我們現在應該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必須改變,這是救自己、救地球、救整個世界與世界上所有眾生的唯一方法,因為正如印度古諺所說的︰「任何國家若有十個天堂認可的聖人,就不會毀滅。」
那麼聖人的涵義是什麼?意思是真正具備人類品質的人,他是仁慈的,具有崇高的靈性及無條件與無私的精神;他服務別人,並記得上帝。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點遠。所以如果我們真正想要拯救世界,那是我們唯一能採行的方法。否則,即使我們在山裡挖個洞,或躲到地底下避開太陽光的熱度,或跑到山上逃離海平面的上升,還是會有其他災難朝我們而來。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應該再研讀他們的經典,並確實做到經典裡面所講的,因為「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所有的宗教都這麼說。
現在我們再回到印度古諺所說的,一個國家有十個有道德的人就能得救。我們要怎麼做呢?古代的國家比現在小,每個國家有十個道德人士就夠了,但對於我們今日廣闊的社區,一個社區需要十個以上的道德人士才行。我認為這也取決於人口,比方像紐約,相當於古代的一個國家。在紐約,我們大概需要一百萬個有道德、正直、靈性高等的人才能拯救紐約。
所以我認為我們必須加快速度去做。我很高興政府正在做些事情,還有各界名流、傑出人士與組織就像你們今天一樣,大家都非常關心,並努力推動種種重要的行動,來拯救地球和遏止全球暖化。我對此非常高興,但我們可能還需加快腳步及採取更多行動。首先要吃素,其次是使用環保能源;每個人必須一起力行節約,並保護環境與動物。做起來並非那麼難,只是必須改變習慣而已。
天災頻繁的肇因
SBS電視台未來展望部的新聞記者金政基先生(Kim Jung-Gi)︰回顧最近這幾年來,我們發現世界各地發生了許多天災,例如上週中國的地震、緬甸的氣旋、以及西班牙的大熱浪。我的問題是,依您的觀點,這些都是全球暖化造成的嗎?如果是,為何比以前增加這麼多?我想聽聽您的見解,謝謝您!
清海無上師︰好,金先生。根據聯合國與科學家的研究報告指出,十個災難有九個是全球暖化造成的。既然你是記者,應該知道這些訊息,但我知道你這個問題是替大眾問的。現今我們有更多天災,這令我非常難過。我一直試著告訴世人要使災難減到最少。依我個人的觀點,只要避免使用動物性產品、種樹、使用永續能源,事實上就只有這三件事,非常簡單!希望大家還聽得進去,並願意去做。感謝你對此事的關心,金先生!
如果人類決定馬上改變,就不會有災難
印度阿南達瑪迦環境協會東亞事務主席舒巴哈辛塔南陀先生(Acarya Shubhacintaananda Avadhuta)︰我想知道氣候變遷之後,人類的未來會如何?氣候變遷會影響人類的心理層面嗎?或是經過這次變動,人類的領悟力會改善及提昇?
清海無上師︰先生,當然會,我希望如此。在所有的大災難過後…這要看他們現在決定怎麼做。事實上,我希望不會發生災難,我希望沒有災後的慘況,我希望人類現在就決定馬上停止所有無謂的生活習慣,改成比較理想、比較高雅的生活方式,那麼我們就不用擔心後果。氣候會變得比較好,我們將能生存下去,我們將保有地球,人們會變得更有智慧、更好、更有道德、更有福報,而且地球會長久保有和平。
遵循愛心慈悲準則,改變我們的生活
韓國大邱環境綠地局局長權太亨先生(Gwon Tae-Hyung)︰我很高興有機會發問,我在韓國的地方政府上班。身為地球居民,我很感激您付出心力來拯救地球。那些了解全球暖化急迫性的人,正努力解決此一問題,就像今天各位一樣;然而還有更多人對全球暖化所知甚少,即使他們知道情況,卻很難付諸實際行動。譬如為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政府應該設法減少畜牧業,然而他們卻反而給予養殖戶補貼,以增加他們的收入,甚至還協商肉類的進口。在這種情況下,要避免全球暖化,政府的首要及最佳政策為何?再次謝謝您。
清海無上師︰姑且不論道德責任,從聯合國的研究和科學家實驗所獲得的一切具體證據,我認為,第一:我們必須停止所有殺生,停止所有對人類和動物的傷害。第二:停止使用所有動物性產品。第三:鼓勵更有道德的生活方式,從領導人自身開始做起。我知道這難如登天,不過既然你問我,我就得告訴你我們必須採行的唯一解決之道。第四:使人們更有虔誠信仰的心,也就是大家應該多記得上帝。政府必須參與,而不要說政教分離。他們必須鼓勵人民常上教堂或一起在家裡多祈禱,並閱讀經典,確實研習耶穌的教理,實踐佛陀的教理,實踐古魯那那克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的教理。我們必須真正將經典融會貫通,並實踐其中的教理,而不只是讀經而已。第五:我們必須懺悔,並祈求上天的恩典。我們必須請求上天寬恕,請求所有眾生原諒我們對他們所造的一切傷害。然後全世界所匯集的這種強大、正面的愛力,會將逐漸迫近我們面前的黑暗一掃而空。
這是我唯一的辦法。我希望一些有智慧的人會聽進我的話,並希望人們照著做。我不是以宗教領袖或道德人士的身分坐在這裡,我是以你們同胞的立場誠摯地告訴大家這是我們必須採行的唯一解決之道。儘管我們擁有發達的科技,儘管我們設法改進各種物質的方法、農業技術,或設法適應氣候變遷,但如果我們的靈性未達做人的標準,也就是未達天堂的標準,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生活,我們必須這麼做。我沒有要大家跟隨我,不,不需要!只要研讀經典並照著去做就可以了。世上所有的宗教經典都教我們要彼此相愛,要慈悲對待所有眾生,包括動物在內。彼此相愛並慈悲對待,如此而已,非常簡單,就是愛。愛你的鄰居、愛所有人、愛動物。有愛就不會傷害,有愛就不會殺生。愛是唯一的宗教,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愛,就這樣。我們必須跟隨自己的心!
全球暖化肇因於我們不仁慈
首爾國立大學學生會會長全昌烈先生(Jeon Chang-Ryul)︰我想我們正處在一個轉折點上,那就是除非我們改變,否則我們將面臨黑暗的未來。為了解決此一問題,社會各界都在做許多努力。我想請教您的是有關我們因應的策略。民間組織和學術機構似乎正在倡導一些遏止全球暖化的方法,然而政府的腳步卻太慢了。例如首爾國立大學是一個國立機構,耗電量卻數一數二,政府機構消耗的能源也很高。然而我認為降低能源消耗並非唯一的解決之道。我想請問的是,您認為公共部門,特別是政府的政策,應致力達到什麼目標?
清海無上師︰正如我先前所說的,我們必須從問題的根本解決。問題的根本,亦即全球暖化的成因,就是因為我們未能善待動物,有因必有果,這很科學。如果我們種蘋果籽,就會得到蘋果樹,過不久蘋果樹就會結蘋果,這是生命的循環。如果我們殺生,就不能期待獲得生命。種什麼因,之後就會得什麼果,這不是宗教的說法,而是有科學根據的。所以現在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沒有善待我們的芳鄰--那些活生生、有感情、會走、會動、有愛心的眾生,像是各種體型的動物;我們也沒有善待環境。我們屠殺動物鄰居,我們破壞環境,像是濫墾濫伐、破壞水源和空氣,這樣是不可能期望會有更好的結果。 所以為了解決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我們必須反過來做:必須善待動物,必須照顧他們、仁慈對待他們、照料他們,而非殘殺、犧牲他們;我們必須重新造林,照顧現有的環境,而非砍伐樹木;我們必須改用環保永續能源,而非污染地球和空氣。只要反過來做就行了!我想我們必須團結一致,讓政府知道我們想要什麼,你們每個人都可以寫信給政府,所有的人都寫。大家必須了解,政府也有他們的困難。沒有什麼比拯救自己和下一代的生命更重要的了,如果大家了解這一點,就會放下一切無關緊要的事情。任何對我們無益、對自己的生存和後代生存不利的事物,我們必須改變、必須放下,就像放下熱騰騰的烤餅或馬鈴薯,因為它會燙手。無論別人說什麼,無論你損失多少,都得放下熱盤子,因為它會傷害你。---繼續
速素救地球
|
环保资讯,热门课题,爱心:爱,分享,朋友,文章,论坛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8-2008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個正積極推廣以"素食"拯救地球的網站(值得分享)
人類一直不愿面對的真相!全球暖化已經到了非長嚴重的地步!此網站正積極的播放全球最新的全球暖化訊息,全球的環保訊息其他訊息包括,健康生活 ,地球:我們可愛的家 ,智慧之語 ,靈性綜藝 ,動物世界:我們的鄰居 , 素食烹調節目 , 不殺生的動物收容所 ,藝術與靈性 ,緊急求救─全球暖化 , 素食菁英 ,等等:http://suprememastertv.com/tw/?langdir=1
环保资讯,热门课题,爱心:
爱,分享,朋友,文章,论坛 :
[ 本帖最后由 福满堂 于 22-8-2008 11:50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8-2008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關於"全球暖化"以及"環保"的精選影片(分享)請點擊:
环保资讯,热门课题,爱心:
爱,分享,朋友,文章,论坛 :
[ 本帖最后由 福满堂 于 22-8-2008 11:49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8-2008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饑餓政治 – 世界饑餓的真實原因!
饑餓政治 – 世界饑餓的真實原因
儘管肉食確實是導致世界糧食危機的主要原因,但問題還不僅止於此。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有一種無形的社會勢力在阻礙著我們為獲取基本需求而進行的各種努力。
關於世界饑餓的問題,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流行觀念,認為地球養活不了這麼多人口,所有的人都已經盡力而為了。“饑餓的人數乘倍地增長。糧食顯然不夠分配,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是控制人口。”
然而,越來越多的著名科學家,經濟學家與農業專家們發表了他們與之截然相反的看法。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十分荒謬的理論,或者說是一種錯覺。糧食不僅足夠分配,而且還綽綽有餘。目前的狀況完全是由於我們對資源的浪費與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所造成的。”
美國著名哲學家富勒(B. Fuller)認為,目前的世界資源足以使我們每一個人在衣,食,住和教育方面的生活水準達到美國的中等水平。美國糧食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FDP)的研究表明,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僅靠自己的資源來養活自己。饑餓與人口密度沒有直接關係。印度被認為是一個人口過剩的典型例子。但是,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只是印度的一半。孟加拉的人均耕地面積是台灣的兩倍。台灣沒有發生過饑荒。而孟加拉是世界上饑荒最頻繁的地區。事實上,今天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不是印度和孟加拉,而是日本與荷蘭。顯然,人口密度不是貧困國家人民饑餓的理由。當然,地球所能養活的人口終究是有限度的。但據估計,這個限度是400億。而目前的世界人口才只有50多億。但是今天 ,全世界仍有88個低收入的缺糧國,其中有31個國家面臨糧食危機,共有8億多人口仍然處於饑餓和長期營養不良的狀態,其中有2億5歲以下的兒童缺少足夠的食品。如果糧食本應該足夠的話,我們不禁要問,它們都到哪裡去了?
世界糧食資源“不患寡而患不均”
從1993至95年的統計數字來看:
- 全世界1/3的糧食產量集中在人口只有13%的地區,這些地區主要是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
- 全世界1/4人口所在地區的糧食產量只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16%,這些地區主要是印度,日本,荷蘭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
- 佔世界人口5%的美國和加拿大消費著約18%的世界糧食(大部分用於餵養牲畜)。
另據美國農業部對世界65個發展中國家的一項調查, 1996/97年度缺糧的國家有48個, 佔總數的73.8%, 其中13個國家的糧食自給率低於75%, 這些國家分布在西非(3個),東非(4個),南部非洲(1個),亞洲(1個)以及獨聯體國家(4個)。
在糧農組織最近發佈的在糧食供給分析方面具有權威性的食物熱能供給表(DES)中,列出了不同國家和地區及全球的食物供給水平,數字顯示最貧窮國家與最富裕國家的食物供給水平有非常大的差距。
該表提供了177個國家,7個地區或按經濟社會形態劃分的國家組的每日熱能供給量 (DES)。數字最高的國家是丹麥,達到每日每天3780千卡,是索馬裡 - 每日每天1580千卡的兩倍多。
如果食物按需要分配,那麼世界的糧食足夠養活每一個人,按照食物熱能供給表中的數字,全世界每人每天可以得到2720千卡。但實際情況是有17個國家存在著嚴重的食物供給問題,其每日熱能低於2000千卡, 這些國家大部分集中在南部撒哈拉。而另有37個國家是在2000到2299千卡之間。
很顯然,世界的糧食資源問題“不患寡而患不均”。
由於各個國家的耕地數量及自然條件有所不同,所以有些國家的糧食生產能力較強,而有些國家生產的糧食則不能自給,這完全是由各國的自然條件所決定的,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人所能夠做的只是盡可能多地生產糧食以及更好地分配糧食。那些自然條件優越的國家完全可以多生產糧食並將多餘的糧食賣給那些自然條件不好的國家。這樣那些自然條件不好的國家就不會有人挨餓了。除了空氣和陽光以外,世界上還沒有那一種資源是按人口平均分配在每一個國家裡的。就自然資源來講,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要依賴其他國家。對於糧食資源來講也不應例外。由於糧食是一種維繫人民生命的資源,我們更應該認真加以對待。所以,那些佔有較多耕地及自然條件較好的國家有責任生產更多的糧食供給那些缺糧的國家。當然,將世界的糧食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這不可能,也不合理。但是至少我們也應該保證沒有人挨餓。
目前的情況是,在一些貧困國家人民挨餓的情況下,一些發達國家不僅在過度地消費糧食,而且還在大量停耕土地。
-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1991至1995年美國每年停耕的耕地為881萬公頃。
- 大約在同期內,歐盟國家停耕了15%的耕地,大致相當於全世界糧食生產能力的1%。
那麼,為什麼在一些國家缺少糧食的情況下,甚至在一些貧困國家人民挨餓的情況下,而一些發達國家卻在大量停耕土地呢?當然這部分原因是由於貧困國家缺乏購買力,但是問題並不僅僅如此。
糧食被當做“武器”而運用於國際政治之中
由於長期以來,“糧食禁運”經常被做為一種武器而運用於國際政治鬥爭之中,使世界各國之間無法在糧食安全方面形成一種相互信任的合作關係。由於自然災害無法事先預料,糧食生產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也由於糧食至關人的生死,所以,“糧食自給”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原則。這對於佔有耕地較多且自然條件較好的國家來講是很容易做到的,而對於那些耕地較少或自然條件不利的國家來講就很難了。由於各國都盲目且不惜一切代價地追求糧食自給。致使在世界糧食供給中經常出現這樣一些怪現像:一些國家的糧食賣不出去,而另一些國家卻不惜以極高的成本維持糧食的自給;當某些國家因為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減產而出現糧食危機時,另一些國家卻由於為了預防糧食賣不出去而已經大幅度減少了播種面積。
經濟學家告訴我們,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可以十分有效地預防個人因疾病,失業,事故或災難導致的破產。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風險都由全社會來承擔。但是對於世界範圍內的糧食供給來說,人們似乎還沒有學會怎樣由全世界來共同承擔每個國家的風險。
1996年世界糧食首腦會議產生的關於世界糧食安全的羅馬宣言中指出:“糧食不能被用於實施政治和經濟壓力。我們重申國際合作和團結的重要性,以及在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範圍內保持克制的必要性以避免危及糧食安全。”
世界的糧食資源屬於整個全人類
糧農組織常任主任助理 Hartwig de Haen 說:“在一個國家裡,甚至是在一個家族裡,食物並不總是平均分配的,但是為了保證良好的營養供給, 每個人必須都能得到充分的, 多樣和安全的優質食物。”
糧農組織食品與營養部主任 John Lupien 說:“如果你將全世界看成一個整體,那麼世界的糧食產量足夠養活每一個人,一天都不會有人挨餓,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不合理的糧食分配制度才是真正的問題。”
由於不合理的分配制度,致使在貧窮國家看來十分寶貴的糧食資源,被富裕國家隨意地揮霍掉了。肉食的生產是這種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徵。前任聯合國蛋白質咨詢委員會(UNPA)主席曾說:“窮人的谷物被用來餵養富人的牛。”原來用於養活人民的谷物,現在賣給了願出高價的商人,於是無數人被宣佈處於饑餓。“富人可以奪取窮人的糧食,而窮人則不能奪取任何東西。”
如果我們人類不能學會像一家人那樣共同解決世界的問題,那麼世界上的很多問題都很難解決。
儘管人類所面臨的困難幾乎是難以克服的。但是,許多人已經認識到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暫新的時代,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領悟到我們人類社會原本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人,一個人的苦難就是所有人的苦難。
當造物主將所有財富遺留給我們的時候,我們有什麼理由認為這種分配制度是合理的呢,某些人因此而能窮奢極欲地消費糧食,另一些人卻因缺乏糧食而饑餓死亡。”
– 薩卡爾(P. R. Sarkar)
當談論到如何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時,薩卡爾解釋到:“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需要依賴這樣一些人們,他們懷有建立一個大家庭的願望,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動員他們的精神力量...站在這種道德運動前列的,將是那些具有完美道德的精神領袖們。他們獲得領袖的地位並非是由於名望,財富與權勢,而是因為整個人類社會對他們的信仰。”
“當無月之夜的黑暗結束的時候,鮮紅的朝霞最終來臨,我真切地知道,對博愛的忽視使當今人們所蒙受的說不盡的恥辱,最終也將被一個光榮與輝煌的時代所取代。那些珍視博愛的人,那些希望所有生靈幸福的人將從此抖落全身的昏沉與懈怠,充滿著朝氣蓬勃的活力,於是至聖的吉祥將遲早地到來。 ...這種為人類幸福而進行的努力,其責任屬於每一個人 – 是你的,是我的,是我們的。我們可以忽略我們的權力,但是不能忘記我們的責任。忘記我們的責任將是人類的恥辱。” - 阿難摩迪 (Shrii Shrii Anandamurti)
http://www.godsdirectcontact.com/vegetarian/ch/hungrypolicy_gb.htm
http://suprememastertv.com/tw/veg_main.php
爱地球 救地球
[ 本帖最后由 福满堂 于 22-8-2008 11:48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8-2008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非讀不可的書六度的變化:一個越來越熱星球的未來
拯救地球
一本非讀不可的書
六度的變化:
一個越來越熱星球的未來
如果全球暖化持續加劇,人類將面臨滅絕危機。
隨著地球逐漸升溫,到底會發生什麼變故? 美國新聞組(原文為英文)
馬克‧林納斯先生(Mark Lynas)是英國的記者兼環保廣播節目評論員,他花了三年的時間走遍五大洲,親眼見證了全球暖化的嚴重程度。從阿拉斯加的凍土層融化、太平洋島國吐瓦魯(Tuvalu)即將沒入海中、內蒙的沙漠範圍不斷擴大及祕魯的冰河日漸消融,到中國因洪水與暴風雨而導致土地遭受侵蝕,林納斯先生親自收集的證據,都收錄在他以氣候變遷為主題的著作《聚焦--來自一個正在變暖的世界的訊息》(High Tide: The Truth About Our Climate Crisis)當中。 不久之後,林納斯先生針對人類以石化燃料為主的生活方式對氣候、環境及地球上一切居民所造成的影響,大量研讀相關的科學證據並做邏輯分析。在出版第二本有關氣候變遷的驚世著作《六度的變化:一個越來越熱星球的未來》(Six Degrees: Our Future on a Hotter Planet),為世人敲響另一記警鐘之前,他更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在牛津大學的拉德克里夫科學圖書館(Radcliffe Science Library)遍讀數千份經同儕評核(peer-reviewed)的科學文獻資料。 作者在第二本著作中,以科學研究與先進的電腦模擬所獲得的資料,以及地球史前氣候的研究發現為基礎,有系統地重新探討氣候變遷,並描寫未來氣候更加暖化的情況與所造成的結果。本書也檢視了過去自然發生的劇烈氣候變遷,並推測全球暖化對地球上所有生物與環境的可怕影響。 《六度》是根據「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於2001年所提出的「第三次評估報告」(http://www.ipcc.ch)來編排,以每上升一度為一章逐度探討,每章都描述溫度上升後對地球及生物圈所造成的影響,內容實際且令人不寒而慄。 從攝氏一度升溫到攝氏三度的臨界點,直到升溫六度導致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大滅絕,很難想像人類活動就是造成這些浩劫的元凶。既然我們已經使這個星球岌岌可危,如果再不立即採取行動遏止溫室氣體的排放,勢將無可挽回地失去它。 升溫攝氏一度 溫度上升攝氏一度後,北極圈全年將有半年處於無冰的狀態,而通常不知颶風為何物的南大西洋地區沿岸將飽受颶風侵襲,美國西部居民也將面臨嚴重的長期乾旱。 升溫攝氏二度 冰河逐漸消融,北極熊掙扎求生,格陵蘭島的冰河開始融化,珊瑚礁也逐漸絕跡,全球海平面上升七公尺。 升溫攝氏三度 亞馬遜雨林逐漸消失,強烈的聖嬰氣候現象變成常態,歐洲在夏天將不斷遭受前所少見的熱浪侵襲,數千萬或數十億難民從亞熱帶遷徙到中緯度地區。 升溫攝氏四度 海平面上升,並淹沒沿海城市;冰河消失,造成許多地區嚴重缺水;部分南極洲崩解,更加快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倫敦夏天的氣溫將高達攝氏45度。 升溫攝氏五度 不適合居住的地區不斷擴大,供應一些大城市用水的積雪和地下蓄水層出現乾涸現象,數百萬人淪為氣候難民;人類文明可能會因劇烈的氣候變遷而開始瓦解,貧民將遭受最大的煎熬;兩極均沒有冰雪存在,海洋中大量的物種滅絕,大規模的海嘯摧毀沿海地區。 升溫攝氏六度 溫度上升攝氏六度後,高達95%的物種滅絕,殘存的生物飽受頻繁而致命的暴風雨和洪水所苦;硫化氫與甲烷不時引發大火,就像隨時會爆發的原子彈一般;除了細菌之外,沒有任何生物能夠存活,「世界末日」的情節正式上演。 更重要的是,由於地球上的生態系統非常錯綜複雜,氣候變遷所導致的實際後果,可能比科學家預測的還要更加嚴重!目前對於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許多預言已令人惴惴不安。林納斯先生在重新審閱自己收集的所有資料時,由於真相實在「駭人聽聞」,使他覺得也許「應該守口如瓶」。但實際上,有些推測已經成真了,例如歐洲夏天的熱浪已開始影響人類的健康,對老年人尤然。天氣變熱也導致局部地區的瘧疾和其他疾病增加。而全球暖化已使得中國的冰河每年縮小7%,這種現象將對仰賴冰河獲取用水的三億人口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印度方面,由於冰河迅速融化,已迫使七萬居民遷離遭海水淹沒的洛赫切勒島(Lohachara Island)。而海平面上升,也使得住在約克公爵島(Duke of York Island)上最低窪處的兩萬居民於2000年被迫遷徙。在這個脆弱而息息相關的生態與社會系統中,變熱的星球也引發了連鎖反應,造成糧食與水源短缺,致使越來越多人淪為氣候難民。 然而,林納斯先生並非要讓讀者對地球的未來感到沮喪,而是毫無保留地提出明確的警告,並催促國際間發起大規模的抗暖化運動,就像「拿起滅火器滅火」一樣。既然我們已經清楚確定這場「火災」是由人類的相關活動所引發,而且基於理論上的分析,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氣溫上升,將使我們在十年內就到達「六度」的高峰,而根據以下對照表,我們即將達到升溫二度的階段,因此我們保住這個星球的唯一選擇就是立即採取行動,減少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
二氧化碳排放與氣溫上升對照表 度數變化 | 攝氏溫度變化 | 二氧化碳濃度指標 | 一度 | 0.1-1.0ºC | 350ppm (目前已達到 380ppm) | 二度 | 1.1-2.0 ºC | 400ppm | 三度 | 2.1-3.0 ºC | 450ppm | 四度 | 3.1-4.0 ºC | 550ppm | 五度 | 4.1-5.0 ºC | 650ppm | 六度 | 5.1-5.8 ºC | 800ppm |
摘錄自《六度的變化:一個越來越熱星球的未來》第279頁 《六度》這本書為世人敲響了一記清澈響亮的警鐘:地球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尤其政治領袖和決策者應儘速實施減碳和減少其他如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措施。由於人類活動對目前氣候的快速變遷難辭其咎,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更快樂、更健康、更休戚與共的生活方式,使用永續能源、吃素(純素)等等,以拯救地球。時間不多了,我們要趕緊回頭,因為全球暖化的現象已是事實,並攸關這個星球上的一切眾生,所以讓我們立即採取行動, 幫地球降溫。 參考資料:
1.http://www.opendemocracy.net/arts/mark_lynas_4470.jsp
2.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bbs/board.php?bo_table=sos&wr_id=58
3.《六度的變化:一個越來越熱星球的未來》中文介紹:
http://chw2video.com/6deg.htm
http://www.suprememastertv.com/tw/bbs/board.php?bo_table=sos_main_tw
[ 本帖最后由 福满堂 于 22-8-2008 11:45 A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