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085|回复: 74
|
客家话常见词语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孟鞋仔 于 13-2-2011 12:40 PM 编辑
在强势方言和华语的影响下,大部分年轻的客家子弟已经不会说客家话。就算会说,但是词汇上已经向华语靠拢,许多存古的说法都渐渐消失。以下就是我个人所收集的客家词汇(部分字无本字),与各位分享。当然,各地口音不尽相同,我家口音应该属于惠阳和梅县口音.
提示(右邊為華語發音和聲母,實際發音其實不盡相同,在此只求相似易懂而已):
tsh=c,ts=z,k=g,kh=k,t=d,th=t,sii=xi,si=si,p=b,ph=p,sin=xin.
am mo sii so(暗摸西索):形容环境很暗。
fui fat (飛發):理發。
han tshai(限在):反正。
hiok:(-)凸,不平(泛指表面)。
hon poi(-背):駝背。
iong mie mie (揚尾-):蜻蜓。
kang tshiang(羹-):粥。
kai tshun(雞春):雞蛋。
kai tsii(雞棲):雞籠,雞窩。
kau i(交椅):藤椅,圆凳子,有靠背的椅子。(和泰語,閩南語一樣)
khai ma (筷嫲):筷子。
kui sin kui siong(鬼神鬼相):装神弄鬼。
kut theu mat(骨头末):骂人的词语。
khai(-):拿,高举,挑。
khong (恇):害怕。
la khia(-):蜘蛛。
lap(笠):畚箕(《嘉應州志》中謂之“筲箕,sau ki”)
lau(摎[本字],捞[俗字]):和,跟。
lau sa(老sa):老公,男人。
mau theu sin(無頭神):記憶不好。
nga lo(牙lo):口角,纠纷,吵架。
ngit theu(日頭):太陽。
ngiet kong(月光):月亮。
phun (-):厚。
pot thai lang(發大冷):詛咒人病死。
sai tsau(曬焦):曬干。
sang lu(生黸):生锈。
sang ngan tshoi(生眼痤):眼睛生小毒疮。
sang ngiet mui(生热mui):生痱子。
se sin/sen(洗身):洗澡。
sen li(生理):生意。
sii luk fo(四六貨):愚蠢的人。
siip tap tap(濕嗒嗒):濕透(泛指衣服,還有水滴下來)
sun(-;有者認為是飱,尚考究中):湯。
sun tap tai (顺搭带):顺便。
ta pu theu(打斧头):占小便宜。
ta theu sii(打斗四):几个人凑钱,然后分享大餐。
tau ma(刀嫲):大菜刀。(诸位可知“刀嫲切”?)
then(藤):跟着。
then su:(-手):帮忙。
tsiu mau(-毛):卷發。
tsha fan(扯饭):很下飯。
tshot(-):骗。(骗子=tshot tsai)
tshong ia(唱喏):作揖。
vu kai(烏雞):汗漬。
vu ta ta(烏--):黝黑(泛指膚色)。
vu thien am thi(烏天暗地):天色昏暗。
vi vi va va(vivi哗哗):大声乱叫,形容很吵。
網友提供:
iao pho(鹞婆):老鹰。
ia sin ia kui (野神野鬼):1.不是善類 2.来历不明捣乱者 3.鬼節時被釋放的鬼魂。
men it men (眠一眠):1.閉目養神 2.小睡片刻。
pak kung ma (伯公馬):老虎。
thai tshung (大蟲):老虎。
thien/then iu thap (電油塔):氣油站。
諺語:
mang khon ko/kuo thai sa o sii (吂看過大蛇屙屎);mang=還未,未曾
thai theu tao pin sii ,m ti li hoi (大头刀pin 屎,吾知厉害);pin=擦屁股
[ 本帖最后由 孟鞋仔 于 5-10-2009 12:53 PM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5-10-2009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好有趣。。
我也是客家人。。
谢谢你的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0-2009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n_Zai] 于 5-10-2009 01:01 PM 发表
哈哈。。好有趣。。
我也是客家人。。
谢谢你的分享。。
歡迎大家分享存古的客家詞彙。 |
|
|
|
|
|
|
|
发表于 6-10-2009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9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影武者神风 于 6-10-2009 07:30 PM 发表
yao4 po3(鹞婆)= 老鹰
我家裏是沒有這種説法,不過從網上資料所得,這得確實比較古老的説法。不知閣下祖籍何處,好讓我知道這是哪一處的口音。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9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影武者神风 于 6-10-2009 07:30 PM 发表
yao4 po3(鹞婆)= 老鹰
我家裏是沒有這種説法,不過從網上資料所得,這得確實比較古老的説法。不知閣下祖籍何處,好讓我知道這是哪一處的口音。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09 03: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10-2009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秦王政 于 12-10-2009 03:02 PM 发表
想到一个客家谚语:大头刀bin 屎,吾知厉害
脈計話?拿大頭刀來“bin"屎,有無俺厲害? |
|
|
|
|
|
|
|
发表于 11-11-2009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孟鞋仔 于 7-10-2009 09:45 PM 发表
我家裏是沒有這種説法,不過從網上資料所得,這得確實比較古老的説法。不知閣下祖籍何處,好讓我知道這是哪一處的口音。
翻翻粤西客家调查报告就有了,什么高州、信宜等 |
|
|
|
|
|
|
|
发表于 14-11-2009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9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lian li (联黎):穿山甲
si kong tiao,zhu si jiak ( 思空挑):猪粪鸟 (马来人叫burung murai)
laao hu (老虎):还有一种叫法不懂叫什么。。。?
laao hai (老害):螃蟹
kot shu :割树胶
sae lao ko :小孩子
ong nga :baby
cha tai pao :吹水
tai sa ooo si :说道好像很奇怪这样
park zai :翻石榴
。。。。。。。。。。。。。。。。。。。。。。。。。。。。
lao sa(老sa11):老公,男人。(我们那边叫老豆)
la kia(-):蜘蛛(有指教大型的蜘蛛,小型的是titu)还有一种叫暴虎(小孩子玩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1-2009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usin 于 14-11-2009 09:39 PM 发表
蜻蜓 我家念做
wong li li
這説法我也略有所聞,据我說只這詞彙在客家話沒有統一説法,每一個地區幾乎都略有不同。比較多人說的是:yong/vong mi i,yong mie e等等(其中第一個音節的yong,nong,vong我認爲是同源的) 詳細資料你能遊覽baidu客家話吧:“蜻蜓、青蛙、蛤蟆、蝙蝠的读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1-2009 1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early_bird 的帖子
老虎:laohu(看來你家的説法的虎字沒有讀輕唇音f,還挺存古,但會否是受華語影響呢,据我所知大部分客家話都是念fu的)
割膠則我家是念割樹溶(got su yong)。
baby我家則念nganga。
車大炮可説是粵客的典型吹牛詞彙。
翻石榴則是念雞屎果(有點廣東話的感覺)
其他説法都和我家無異(除穿山甲,burung murai,因爲長輩沒有提及),其中暴虎(我家則是paofu"豹虎)則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 |
|
|
|
|
|
|
|
发表于 21-11-2009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学就认真点,什么不必强求呢?惠阳的看惠阳县志,梅县分四种就搞清楚那些韵母吧。河婆客家的词汇字音也有。 |
|
|
|
|
|
|
|
发表于 21-11-2009 07: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孟鞋仔 于 21-11-2009 11:02 AM 发表
這説法我也略有所聞,据我說只這詞彙在客家話沒有統一説法,每一個地區幾乎都略有不同。比較多人說的是:yong/vong mi i,yong mie e等等(其中第一個音節的yong,nong,vong我認爲是同源的) 詳細資料你能遊覽baidu客 ... 不要整天叫人找免费资料,买书是最佳的办法。vong/iong/nong 怎么会是同源呢?不要用到最有争议性的音转。声母不能乱来的。
iong 是扬,因为尾巴向上扬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ongtk 于 21-11-2009 07:57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1-2009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ngtk 于 21-11-2009 07:05 PM 发表
要学就认真点,什么不必强求呢?惠阳的看惠阳县志,梅县分四种就搞清楚那些韵母吧。河婆客家的词汇字音也有。
按您的观点,“古次浊上归去”,“非敷奉母清唇化”都是古人学汉语不认真导致的吧?到时您就能说,“为什么不读《切韵》,《说文》?搞清楚那些声母吧”。自古以来方言都是口耳相传的,南洋一样,中国大陆也是一样。
无可否认我赞同您说的学习认真,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学无止境,别把每个人当成是专家。而且当今方言学者,有几个肯进行田野式调查?大多数都是引述他人的论文,纯是纸上谈兵更不在少数。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你读着所谓的论文就能精通一个方言,你就试试到中国原籍试试看,十里不同音的定律,只怕上帝也头疼。
另外,现在方言已经是接近完蛋的境地了,马来西亚的年轻人要学习马华英三大语言(这里是指书写和口述)是相当不容易的,能保留自家方言已经是难能可贵。相信我,没有人会去理会所谓的方言规范。您的言论证明您不懂马来西亚的语言环境。
[ 本帖最后由 孟鞋仔 于 22-11-2009 12:17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1-2009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ngtk 于 21-11-2009 07:16 PM 发表
不要整天叫人找免费资料,买书是最佳的办法。vong/iong/nong 怎么会是同源呢?不要用到最有争议性的音转。声母不能乱来的。
iong 是扬,因为尾巴向上扬的关系。
在怎么好的书,也不可能囊括所有要素的。论坛的好处能让你知道书上所没有的资料。当然网络资讯也有虚假的成分,反之书亦然。以上的我说的同源词不过是我这个门外汉的个人感觉,是非专业的。(由三个音节组成,大多数都是遵照~ong ~i ~i的韵母定律。重申这不过是门外汉的看法,有误人子弟之嫌就在此道歉。)
声母的变化条件我的却不懂,但并非绝对不变的。其中闽南语的微母字就有部分从m变成b。
回您帖子可真辛苦,刚开始用windows 7,新的拼音输入搞得我头昏脑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1-2009 0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ngtk 于 21-11-2009 07:16 PM 发表
不要整天叫人找免费资料,买书是最佳的办法。vong/iong/nong 怎么会是同源呢?不要用到最有争议性的音转。声母不能乱来的。
iong 是扬,因为尾巴向上扬的关系。
中肯的说一句,我不能完全否定您的观点,至少您的出发点是好的。我认为网上找资料比较快捷,但所得资料不集中,且真假难分(毕竟时下有几个真正爱看书的年轻人呢)?。方言报告,研究书籍的资料比较统一,来源较可靠,但是资料肯定不多(其中我有一本梅县方言词典,尽管不少陌生词汇,但是也有不少经典词汇都失收了。我认这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方言研究本来就是非常耗时的(如果有作田野式调查))。《广韵》也有失收的读音,恐怕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况且任何南方汉语方言都比华语来得复杂,无论是没有本字的音节,没有规律的变调,复杂的句式等等。纯靠书籍来掌握一门方言是不可能的,我知道您花钱买过很多报告、论文等,恐怕您也不能单凭这些就懂里面的方言吧?
我尊敬您的学习和研究精神,但这里是纯是方言交流空间,很多对方言研究都是一知半解的,如果我们有任何错误就请祥加指点,一味叫人读书、读报告只会让人有被老师督促读书的感觉。毕竟这里不像北大中文论坛,高手如云,专家比比皆是。 |
|
|
|
|
|
|
|
发表于 22-11-2009 08: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你的帖子我也很辛苦,中国方言一乡一腔我们闽南谚语早就有了。不需要你在这里特别强调。论文和书籍是不断出版的,以后会越来越多,饶平客家话是我最新买到的书。这是可喜的现象。难道要去唱反调说什么都不必做了。
蜻蜓 zong,mong,thong 也有,难道又来乱说是同源,查一下广西客方言吧。
是,方言马来西亚人都不懂祖籍的。我父亲身为第二代到死也不懂南安话,不过我们能学到多少就多少,遇到什么人有兴趣学的我们就冒昧就指点一下。如此而已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1-2009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ngtk 于 22-11-2009 08:15 AM 发表
读你的帖子我也很辛苦,中国方言一乡一腔我们闽南谚语早就有了。不需要你在这里特别强调。论文和书籍是不断出版的,以后会越来越多,饶平客家话是我最新买到的书。这是可喜的现象。难道要去唱反调说什么都不必做了。 ...
比起放弃本身方言的人,您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愿能有更多人学习您这一股干劲。
的确,马来西亚的人不懂客家话有几种,恐怕大部分中国人也不知道,因为他们一直都只说原乡的方言。语言归类,这本来就是语言专家这几十年的研究成果,但能在民间获得多大回响,有多少人赞同?
我只是想说明,不是所有马来西亚人都失去本身的方言,我不赞同您这先入为主的观念。
举个例子,中国梅县方言在非敷奉字母清唇化日益严重,如果日后有这现象成了梅县话的特点,那海外梅县籍的人是否要放弃还保留着的重唇音?想想吧。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