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19|回复: 10

基督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6-2009 07: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督教(Christianity),或稱基督宗教,是一個一神論宗教,指所有相信耶穌基督為救主的教會。它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景教。基督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雖然耶穌基督所建立的是一個基督教會,但基督教在歷史進程中卻分化為許多派別,主要有公教(Catholicism, 慣稱天主教)、正教(Eastern Orthodoxy, 慣稱東正教)、新教(Protestantism, 慣稱基督教)三大派別,以及其他一些影響較小的派別。一般華人稱呼的基督教,包括基督宗教所有派別,但基督教內一些派別常常以基督教專指基督新教。現時估計共有15億至21億的人是信仰基督宗教,佔世界總人口33%。[1][2]


基督教的經典
基督教基本經典是以《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兩大部分構成的《聖經》。舊約全書的內容基本上與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沒有太大分別,可是在書卷的分類上,與猶太教的分類有所不同,因此希伯來聖經和基督教的舊約聖經的書卷數目並不相同。而基督新教則是經斟酌後,未採納《希伯來聖經》中的6卷經文,這6卷經文的希伯來文原文幾已全部失傳,只留下很少很少的殘卷,希臘語譯本仍完整,少數幾卷則原本就是用希臘文寫成,詳情可參見思高聖經學會出版的《聖經》譯本《舊約》對這6卷經書的說明。這六卷經書,在聖公會被歸入次經的類別。

基本教義

  • 基督教信仰聖父聖子聖靈(天主教稱為聖神)三而一、一而三的上帝(天主教稱為天主):絕大多數基督徒相信上帝是三位一體:聖父是萬有之源造物之主、聖子是太初之道而降世為人的耶穌基督、聖神受聖父之差遣運行於萬有之中,更受聖父及聖子之差遣而運行於教會之中。但這三者仍是同一位上帝,而非三個上帝。但是,否認三位一體的則例外,當中可能包括一位一體論三位三體論形態論等等。
  • 創造:基督教認為上帝創造了宇宙時間空間)萬物,包括人類的始祖。
  • 亞當夏娃伊甸園中違逆上帝出於的命令,偷吃禁果,而獲得自己的智慧,從此與上帝的生命源頭隔絕,致使罪惡與魔鬼纒身,而病痛與死亡則為必然的結局。後世人皆為兩人後裔,生而難免犯同樣的罪,走上滅亡之路。
  • 基督救贖:人生的希望在於信奉耶穌基督為主,因祂在十字架上的贖罪,並祂在三日後從死裡復活,使悔改相信祂,接受祂的人一切的罪皆得赦免,並得到能勝過魔鬼與死亡的永遠生命。然而,部分自由主義基督教則不相信基督復活。
  • 靈魂與永生:人有靈魂。基督徒因爲接受了耶穌基督的救恩,滿身的罪孽已被基督耶穌的義洗淨,故此在上帝的裏面不再被定罪。人本來就有罪,因不相信上帝,所以無法洗淨身上的罪,最後會因罪而下地獄,與永生的上帝永遠隔絕,受火湖之刑罰。基督新教所相信的是「因信稱義」,不是因爲行爲得救。其相信任何人皆有罪,不可因爲人做了多少善行而得救。想得救,就必須相信耶穌基督,接受基督耶穌的救恩。天堂、地獄、審判等的觀念與瑣羅亞斯德教有很大的相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6-2009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教歷史
基督教產生於1世紀羅馬帝國猶太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社群中。第一世紀結束前即逐漸發展到敘利亞埃及小亞細亞等地,並擴及希臘地區及義大利地區。在4世紀以前基督教是受迫害,直到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發布米蘭敕令313年)宣布它為合法宗教為止。在380年時狄奧多西大帝(Theodosius I)宣佈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並且所有人都要信奉。1054年,基督教發生了大分裂,東部教會自稱為正教(即東正教),西部教會稱為公教(即天主教)。16世紀又從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以及其它許多小的教派。





創始起源
按照《聖經》說法,猶太人耶穌在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猶太省地區傳道。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聖經•舊約》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為真理作見證(約18:37)、教導人「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利19:18,民15:37-41,申6:4-9,11:13-21)、先求天父的國和他的義(太6:33)等道理。
根據基督教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出來傳道,宣講天國福音,勸人悔改,轉離惡行。他的教訓和所行的神蹟,在民眾中得到極大的回應。這使得羅馬帝國下的祭司團大受影響,深深感到自己會因而得罪羅馬政府,猶太公會的權利與地位有可能不保(當時大祭司的任免完全是由帝國政府掌控),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後快(約11:48-50)。後來由於門徒猶大告密,羅馬帝國駐猶太的總督彼拉多將耶穌逮捕。耶穌受盡打罵侮辱,最後被釘死。聖經新約對此解釋為聖經舊約所預言神所差遣的救贖主耶穌為了要贖世人的罪,甘願地為代罪羔羊,流出自己的血,讓罪人得赦免。
根據基督教新約的記載,依據他門徒們的見證,耶穌死後第三天從石窟墳墓中復活了。他的墳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滿心疑惑的門徒們顯現。他們漸漸確信耶穌真的復活了,是勝過死亡的救主。在耶穌升天超離這世界的時空後,他的門徒們起來熱心宣揚耶穌的教訓,並且宣告他是復活得勝死亡的主。信徒們組成彼此相愛、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團體,就是教會。

早期基督教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為群眾運動產生的。相對於傳統猶太教強調遵循律法,基督教則強調耶穌救贖的恩典,並認為只要信奉耶穌基督就是舊約聖經裡眾先知所默示的救世主,願意接受他為主,並決意以上帝的心意為生活的準則,讓耶穌基督為自己承擔所犯的過錯,就被認為是已悔改,可以藉著洗禮被接納成為教會的一分子。
在基督教早期階段,基督教會曾實行財產共有,外界視其為一種秘密性的宗教組織。猶太人視教會為離經叛道的異端,常常向羅馬當局控告他們。羅馬政府認為基督教只是猶太教的一支,起初並不如何逼迫教會。直到尼祿皇帝(公元54年-68年)在位時,教會的人數已增長到不可忽視的程度,從公元60年代中期羅馬政府的逼害就開始了。當時教徒普遍不分種族及社會階層,就連當時的奴隸在信主以後亦可即時被接納為弟兄。
隨著基督教的傳播,社會各階層愈來愈多人加入教會。教會雖在第二、三世紀遭遇多次可怕的大逼迫,許多主教信徒被燒死,在競技場中被野獸吃掉,但教會依然繼續茁壯,直到313年頒佈的米蘭敕令,羅馬帝國終於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隨著基督教的發展,教會開始將耶穌復活的一天成為後世的復活節,又定12月25日為耶穌的生日,即聖誕節(耶穌出生的具體日期已不可考)。米蘭詔令的是由當時的羅馬皇帝頒布的,因此基督徒把此政績視為基督教的勝利。

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之後,不少日耳曼人的部族,例如法蘭克人,亦開始皈依基督教。由於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比羅馬人低,甚至連自己的文字也沒有,於是教會便成了中世紀時期西歐的唯一學術保障;因為當時幾乎只有一些教士修士讀書識字,學者幾乎都是教會人士。正因如此[來源請求],自從西羅馬帝國被蠻族入侵後,西歐便開始完全陷入一片黑暗的迷信時代。
1054年,基督教分裂為公教(在中國天主教)和正教(在中國稱東正教)。天主教以羅馬教廷為中心,教導權主要於教宗與大公會議;東正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教會最高權力屬於東羅馬帝國的皇帝。1096年-1291年,天主教以維護基督教為口號,展開了8次宗教戰爭十字軍東征)。16世紀以後,歐洲各國發生了宗教革命,分化出許多支派。隨後的地理大發現以及殖民擴張,將基督教傳到了世界各地。

[ 本帖最后由 爱你一辈子 于 26-6-2009 07:2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6-2009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LZ是从WIKIPEDIA转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6-2009 07: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現狀


一間基督教教堂



當今基督教各宗派在全世界的分布圖


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派別,還包括宣稱跟其他教會有著不同歷史淵源和信念的基督教派。2004年止,基督教信徒有20億人。當中基督教信徒包括天主教會的11億人、東正教會的2億1600萬人、邊緣教會約3170萬人、屬基督新教各教派約3億6700萬人和英國國教會的8400萬人。至於獨立教會(不隸屬於任何主要的宗派)的4億1400萬人,實際上主要是指在非洲科普特派
目前基督教乃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但整體上和世界人口成長率比較卻是正在萎縮。當世界人口以大約每年1.25%的成長率增加,基督教卻是每年僅成長1.12%。相較之下,伊斯蘭教是以每年1.76%成長。不過基督教在特定區域(如非洲亞洲)和特定的教會族群(如福音派靈恩派和「獨立」教派)卻是快速成長。

基督教聖城



宗教比較


基督教肇端於1世紀時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教團體,使用猶太教經典,其中許多信仰源於猶太教。通常,兩者共同的價值觀被稱為猶太-基督教傳統(Judeo-Christian Tradition)。一些史學家認為,耶穌傳達的教義更加接近猶太教,而保羅對基督教教義做了較大貢獻,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於猶太人範圍。[來源請求]基督教在起源上和猶太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基督教繼承了猶太教經典及其許多觀念,但是基督教與猶太教在經典上和一系列問題上是有分歧的,主要集中在他們對上帝、彌賽亞、耶穌、律法和救贖等的看法上。
20世紀初時耶魯大學教授 E. Washburn Hopkins 的個人理論,宣稱基督教在起源上和佛教也有關聯,他的書中寫道:「總而言之,生命、誘惑、奇跡、比喻、和甚至耶穌門徒們都是直接源自佛教」這理所當然受到基督教人士的反駁。
歷史學家 Jerry H. Bentley 也自認為佛教具有對早期基督教發展的影響性,他認為學者們對於眾多關於佛祖耶穌在出生、生活、教條、和死亡的相似性作出了關注。這理論自然也受到基督教人士的駁斥。

基督教的爭議和批評
環繞著基督教的影響和歷史,存在不少的爭議:
  • 一些學者如Michael Grant 斷定耶穌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因為除了《聖經·新約》之外,沒有其他資料可以引證,而且同基督教成立之前的其他宗教的主角有很多相似點。
  • 一些學者認為基督教成立當時,本來便存在著很多神秘宗教,它們的神都有相似的故事,例如神被殺了,後來又從死裡復活,這個從死裡復活的事便啟發了神的永生。
  • 一些人認為耶穌的角色同其他宗教的角色很相似,例如死之後又復活,這些事情可能驅使成為基督教形成。E.A. Wallis Budge比較過基督教和埃及宗教中的歐西里斯,歐西里斯也是出世人間,之後被殺,重生而成為地獄,和同等,拉是埃及一神論宗教的神。Wallis更指出基督教和古埃及的其他宗教相似處,尤其關於復活的故事(木乃伊便是因為復活的思想才有的)。Wallis認為埃及宗教思想是基督教形成的最佳資源。而相反地,歌普特教會認為歐西里斯的故事,和其他的思想,都是神帶給法老王,而為了準備耶穌的到來。
  • 猶太人相信基督教的信徒將《聖經·舊約》錯解了。例如,對於《但以理書》9:25關於受膏者來臨的敍述,猶太教認為是關於居魯士二世的,而基督教便認為是關於耶穌。
  • 敵對的態度而引發戰爭,例如十字軍東征宗教裁判所三十年戰爭。因基督教和非基督教所引發的軍事暴力在世界經常發生,甚至不同派系也引至戰爭,例如北愛爾蘭問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6-2009 07: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教中文圣经只有思高版,然而新教的版本有好多。(虽然是和合本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6-2009 07: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6-6-2009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羅古希臘文:Παῦλος,拉丁文:Paulus[1]3年?—67年?),羅馬天主教聖經思高譯本譯作保祿。原名掃羅古希臘文:Σαούλ或Σαῦλος,拉丁文:Saulus),因家鄉為大數(又譯塔爾索),所以根據當時的習俗也被稱為大數的掃羅希伯來文:שאול התרסי‎),信基督教後改名為保羅。天主教教廷將他列為聖品,提到他時常稱聖保祿(Sanctus Paulus),但新教則通常稱他為使徒保羅。他是神所揀選,將福音傳給外邦人使徒,也被歷史學家公認是對於早期教會發展貢獻最大的使徒。他一生中至少進行了三次漫長的宣教之旅,足跡遍至小亞細亞希臘義大利各地,在外邦人中建立了許多教會,影響深遠。
羅馬天主教聖公會,其紀念聖日6月29日,與聖伯多祿/聖彼得聯合慶祝。

保羅的身世


掃羅看見異象


保羅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屬於便雅憫支派的以色列人,是出生在國外的猶太僑民,他的家在猶太省北方,基利家省大數城,這裡是當時羅馬帝國的主要學術中心之一。保羅原來的名字叫掃羅(意為求問),因為出生在羅馬帝國的直屬領地,根據出生地國籍原則,具有羅馬公民的身份。保羅的父親是法利賽人,他長大後又到耶路撒冷著名的學者迦瑪列門下學習,所以他從小便受法利賽教門的薰陶,並接受過嚴格的律法教育。他對舊約聖經希臘文哲學都有深入的研究,這些對他後來從事聖工與闡明真道有很大的幫助。
保羅起初堅持猶太教傳統,認為傳耶穌是違背傳統信仰異端,因此極力迫害基督徒。但後來他在往大馬色迫害門徒的途中,得到耶穌奇妙的異象啟示,自此悔改歸入主的名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6-2009 07: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羅的工作

保羅歸信耶穌基督後滿得聖靈的能力,開始傳揚耶穌的福音,但他沒有隨即上耶路撒冷去找其他使徒, 而是獨自退到亞拉伯的曠野,在那裡一段時間,與神交通,得著啟示,後來回到大馬色再到耶路撒冷大數43年左右,巴拿巴到大數請他出來協助安提阿聖工,後來就在安提阿蒙聖靈差遣,出外傳道。保羅出外三次以上,傳福音的方向始終朝向非猶太人的地方,蒙聖靈同工,聖工發展,到處設立教會,把耶穌的福音傳遍了地中海沿岸一帶地方。除此之外,保羅亦藉著書信來勉勵,教導教會及聖工人員。他的書信常常充滿著關懷之,但對於異端的侵擾與行為的敗壞,則加以嚴厲斥責。他的書信是教會史上極重要的著作,對於基督真理的闡揚與辯護有極大的貢獻,也是基督宗教信徒今日信仰的寶卷。他的書信收錄在新約聖經中的有十三卷,通稱為保祿書信/保羅書信,按次序即從羅馬書費肋孟書/腓利門書
保羅本來熱衷律法,迫害教會,但悔改即為傳揚耶穌,受苦受害,他有高深的學問,且享有羅馬籍的特權及崇高的社會地位,但他都當作有損的,為得著基督,願意丟棄萬事,以主耶穌基督為至寶,這種智慧的選擇及犧牲的精神值得基督宗教信徒效法。當時由於猶太教祭司迫害基督教徒,他們在耶路撒冷鼓動不信耶穌基督的猶太人抓住保羅,並將其解往羅馬政權的當地政府,要求處死。根據基督教傳說,尤其是偽經克利門壹書五章:7節和《穆拉多利殘卷》的記載裡,保羅在羅馬監獄不久就被釋放,後來在第四次旅行佈道,出往西班牙大不列顛島,但雖然這確實是保羅的意圖(參觀:羅馬書15章:22-27節),這個證據依然還是非決定的。最後當他在第二次又被囚羅馬監獄,約於西元67年尼祿皇帝在位時殉道

保羅的榜樣

保羅會凡事給基督宗教信徒作了榜樣,且吩咐要效法他 (徒20:25; 林前11:1). 現在我們從, , 三方面來查考他的榜樣以為效法。 信、望、愛是基督徒不可缺少的德行,也是永遠常存的恩賜 (林前13:13).

[ 本帖最后由 爱你一辈子 于 26-6-2009 07:4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6-2009 07: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就是信心,又稱信德,是信仰生活的基礎, 是蒙神喜悅的要件 , 也是生出盼望與愛心的根源. 保羅清楚明白因信稱義的道理, 藉羅馬書迦拉達書/加拉太書極力闡明, 使信徒明白靠著行律法稱義, 得救的觀念是錯誤的 ( 弗2:8). 保羅也深知他所信的是誰, 乃是全能的救主耶穌基督, 所以他終身為福音受苦, 也不以為恥, 甚至他甘願一生完全為主而活 (提後1:12); 他種信心堅固且堅持到底的人. 此外, 他也常以信心勉勵信徒: 勸提摩太在信心上作信徒的榜樣; 願歌羅西教會的信徒信心充足, 能站立得穩 (西4:12); 叫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要省察有信心沒有, 叫以弗所帖撒羅尼迦的信徒要以信心作藤牌及讓心鏡保護自己, 戰勝惡魔 (弗6:16; 帖前5:8).



望就是盼望,又稱望德,是基督徒生活的原動力. 一個對的應該滿有信心的人, 必能由衷發出活潑的盼望與滿足有信心的喜樂. 保羅滿心相信, 神就無謊言的, 故他盼望將來復活得永生 (多1:1-2), 這也是每個基督徒應有的盼望, 而這個盼望在末日主耶穌再臨時要實現, 所以復活的盼望就是盼望耶穌再臨 (帖前1:3). 再者, 保羅始終過著在指望中喜樂的生活 (羅12:12), 他大有信心, 大有盼望, 故不以性命為念, 也不看為寶貴 (徒20:24), 而專心一意為主效命, 就是被關在牢獄中乃唱詩禱告讚美神, 願大家都能效法保羅懷抱永不失落的盼望, 過著滿足喜樂的生活.

  
愛就是愛心,又稱愛德,是最大的恩賜 , 是主耶穌賜給門徒的一條新命令 , 故每一個基督徒必有愛心的表現。保羅深深體會耶穌的大愛,所以甘心為主活,為主死 。 他在羅馬書8章35-39節 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 難道是患難麼? 是困苦麼? 是逼迫麼? 是飢餓麼? 是赤身露體麼? 是危險麼? 是刀劍麼? ...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可見他是一個凡事忠心愛主的人。保羅也以父母愛兒女之心愛信徒,為信徒靈魂得救甘心費財費力, 連性命也情願犧牲 。 他的愛不是只在口頭上,更在行動上表現出來,也曾為以弗所的信徒流淚勸戒達三年之久 。


保羅的三次佈道旅行


第一次佈道旅行 保羅的第一次宣教旅程約在公元47年49年,當時保羅身在安提阿教會,同行的還有巴拿巴,他們到過亞西亞省的好幾個地方,將福音帶到羅馬帝國


第二次佈道旅行
保羅的第二次宣教旅程在50年53年進行,歷時約三年,這次保羅與西拉提摩太同行,旅程中保羅見異象,首次把福音傳入歐洲,前往了馬其頓。在這次旅程,他們在腓立比庇哩亞帖撒羅尼迦哥林多等地建立了教會。


第三次佈道旅行
而保羅的第三次宣教旅程在52年57年進行,以以弗所為基地,期間再次穿越馬其頓,旅程最後以耶路撒冷作為旅程的終點站。

保羅之死

關於保羅的晚年眾說紛紜,有人說保羅在羅馬囚禁兩年之後獲得釋放,時約63年。獲釋之後的保羅曾去過馬其頓、特羅亞、尼哥波立等各地巡視教會、探訪同工。又於68年再度被捕入獄,然而在此五年當中,除了提摩太前書和提多書以外,並沒有寫給其他教會的書信。比起兩年前的牢獄生活中寫了四封書信(以弗所書、腓利比書、歌羅西書及腓利門書)顯然是少了許多,有人認為這是很不尋常的現象。保羅最後一次被捕入獄,情形與前次大不相同,因法庭不需再等待原告的對質,所以有嚴謹約束、速判速決的可能。除了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以外,所有的同工、朋友們都不在身邊,又因為當時有連坐處分的危險,連探監的人都及其稀少。保羅知道他們的為難,所以說『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提摩太後書4:16)。還好保羅擁有羅馬公民的身分,尚有較優渥的待遇,得以接見親朋,提摩太後書就是於此時完成的。經過多次的庭審,至終被判定為死刑,又因他是羅馬公民,所以不需要受釘十字架的酷刑,他的刑罰較為輕易。根據古代的傳說,他被劊子手帶到南城的奧斯第亞門〈Osteia〉離城約二英哩的埃圭賽維〈Aquae Saviae〉刑場斬頭。後來的君士坦丁大帝在此處建了一座聖保羅堂,作為他殉道的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6-2009 07: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東方基督教Eastern Christianity),源自共同的基督宗教傳統和教會,是發展於巴爾幹半島東歐小亞細亞中東東北非以及南印度基督教派統稱,擁有數世紀的宗教習俗,與西歐所發展出的西方基督教呈現特殊的對比。
隨著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教會也分裂為東西方教會。東方基督教其後發展形成兩大主流教派:東方正統教派和東方非正統教派。其傳統教會包括東方正統教會科普特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敘利亞基督教東方亞述教會東方正教會東方禮天主教會。東方正統教派主張基督二性論,東方非正統教派則主張基督一性論

西方基督教Western Christianity)泛指包括拉丁禮天主教會普世聖公宗更正教會在內的各種形態的基督教宗派,通常都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羅馬天主教。 西方基督教是相對東方基督教而言的。這些宗派在西以及南歐東歐部份地區、 南部非洲澳洲以及北美洲佔主流。

反對三位一體論的非主流或小型基督宗教宗派認為上帝三位一體的主張並沒有《聖經》根據,完全是受到其它宗教錯誤思想影響而產生的錯誤教義。例如耶和華見證人後期聖徒運動一位論派基督弟兄會等。
眾多教會普遍接納三位一體為神學思想,認為聖父聖子聖靈即是三個完全獨立的位格又同時為合一的本體,「三一神」的觀念能適當的闡述《聖經》的教導。支持的宗派包括亞述教會東方正統教天主教東正教更正教聖公宗等各大教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6-2009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主禱文天主教天主經)是基督教最為人所知的禱告,是基督徒死背爛背的經文。據《聖經》記載,門徒請求耶穌指導禱告,耶穌便教導他們一個模範禱告。
主禱文記載於新約聖經馬太福音6章9至13節,為登山寶訓的一部分;另一篇相似的禱文記載於路加福音11章2至4節。而兩篇禱文的內容相似,卻不是一樣的。


主禱文
  • 中文和合本(普遍使用的版本)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 願祢的國降臨, 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 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兇惡,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祢的, 直到永遠。阿們
  • 現代中文譯本版本

我們在天上的父親: 願人都尊崇你的聖名; 願你在世上掌權; 願你的旨意實現在地上,如同實現在天上。 賜給我們今日所需的飲食。
饒恕我們對你的虧負,正如我們饒恕了虧負我們的人。
不要讓我們遭受承擔不起的考驗, 要救我們脫離那邪惡者的手。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祢的(這句是較晚的抄本才加入的,原文無此句)

我們在天上之父, 願人皆尊父名為聖, 願父國降臨, 願父旨意成就在地, 如同成就在天。 我們日用之飲食, 求父今日賜與我們。 又求饒恕我們之罪, 如我們饒恕得罪我們的人。 保佑我們不受誘惑; 拯救我們脫離凶惡。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 皆屬於父,永無窮盡。 阿們。
  • 文言文版本

我父在天, 願爾名聖,爾國臨格, 爾旨得成,在地若天。 所需之糧,今日賜我。 我免人負,求免我負。 俾勿我试,拯我出惡, 以國權榮,皆爾所有, 爰及世世,誠心所願。


天主經
天主教版本的主禱文稱為天主經,又稱七求經,禱文如下:

我們的天父, 願祢的名受顯揚; 願祢的國來臨; 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 如同在天上。 求祢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 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 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 但救我們免於凶惡。阿們。 留意天主經沒有最後的兩句「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祢的,直到永遠。」(到了教會第一世紀開始,教會禮儀就習慣以那兩句來結束)。一般都會刻意加上這兩句,因為按《天主教教理》第2855號,這兩句與前三句:「願祢的名受顯揚,願祢的國來臨,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重複。因此十六世紀以後,天主教不鼓勵在天主經內重複這兩句。只有在彌撒中會保留它們。在彌撒唸完天主經後,會唸「天下萬國,普世權威,一切榮耀,永歸於祢」。


拉丁原文為下,為方便起見,分行乃配合中文排列

Pater noster, qui es in caelis, sanctificetur nomen tuum; adveniat regnum tuum; fiat voluntas tua, sicut in caelo, et in terra. Panem nostrum cotidianum da nobis hodie; et dimitte nobis debita nostra, sicut et nos dimittimus debitoribus nostris; et ne nos inducas in tentationem; sed libera nos a malo. Amen.

天主經的舊式(文言文)版本,由明朝利瑪竇徐光啟合譯,流傳至今:

在天我等父者, 我等願爾名見聖, 爾國臨格, 爾旨承行於地,如於天焉。 我等望爾,今日與我,我日用糧, 爾免我債, 如我亦免負我債者, 又不我許陷於誘感, 乃救我於凶惡, 亞孟。 另一版本(老一輩教友的台語禱詞)是:
在天我等父。 我等願爾名見聖。 爾國臨格。 爾旨承行於地如於天。 求今賜我等日用之糧。 而免我等債。 如我亦免負我等債者。 又不導我儕於誘感。 乃救我儕於凶惡。 亞孟。
亞蘭語/阿拉姆語
亞蘭文是耶穌時代的以色列人公共語言,以下是阿拉姆語的羅馬化版本

Abwoon d'bwashmaya, Nethqadash shmakh, Teytey malkuthakh. Nehwey tzevyanach aykanna d'bwashmaya aph b'arha. Hawvlan lachma d'sunqanan yaomana. Washboqlan khaubayn (wakhtahayn) aykana daph khnan shbwoqan l'khayyabayn. Wela tahlan l'nesyuna. Ela patzan min bisha. Metol dilakhie malkutha wahayla wateshbukhta l'ahlam almin. Amen.

希臘語
Πάτερ ἡμῶν ὁ ἐν τοῖς οὐρανοῖς ἁγιασθήτω τὸ ὄνομά Σου· ἐλθέτω ἡ Βασιλεία Σου· γενηθήτω τὸ θέλημά Σου, ὡς ἐν οὐρανῷ καὶ ἐπὶ τῆς γῆς· τὸν ἄρτον ἡμῶν τὸν ἐπιούσιον δὸς ἡμῖν σήμερον· καὶ ἄφες ἡμῖν τὰ ὀφειλήματα ἡμῶν, ὡς καὶ ἡμεῖς ἀφίεμεν τοῖς ὀφειλέταις ἡμῶν· καὶ μὴ εἰσενέγκῃς ἡμᾶς εἰς πειρασμόν, ἀλλὰ ῥῦσαι ἡμᾶς ἀπὸ τοῦ πονηροῦ. [Ὅτι σοῦ ἐστιν ἡ βασιλεία καὶ ἡ δύναμις καὶ ἡ δόξα εἰς τοὺς αἰῶνας· ἀμή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2-2024 02:44 PM , Processed in 0.14052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