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928|回复: 93

北传佛教 的“中国佛教”------最新:“天台止观的粗浅认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5-2009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圣严法师最珍贵的身教》一书后,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在讨论 北传佛教时,大都是顺着 印顺导师 的东西来讨论,也就是从 印度佛教 来讨论的。
但是 北传佛教 的另一个重点--中国佛教,却很少看到有人在讨论。

举个例子,在判教方面,太虚大师 与 印顺导师 都有自己的想法。印顺导师是分为中观、唯识、真常,特别重视中观。而 太虚大师  则注重唯识及真常方面的东西。

中国佛教向来是重视真常的。

中国佛教有自己的特色,像天台学,禅宗等,都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中国历代的祖师大德们,在吸收及发展印度佛教方面,有很多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果。这些都是佛弟子们很珍贵的资源。

举个例子,像曹洞宗的默照禅,及天台宗的止观,其实很像南传的内观禅修。

中国佛教在印度佛教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东西,比如说话头禅,念佛法门,丛林制度,禅宗,天台宗,华严宗 等等,也有很多值得我们重视的内容。

发这个贴,希望大家在讨论南传佛教,讨论人间佛教,中观学说的同时,不要忘了 中国佛教 这一大块宝藏。

[ 本帖最后由 蓝袍术士 于 7-8-2009 11:4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5-2009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佛教最大的问题出在净土宗和禅宗.

中国祖师把持名念佛和净土划上等号,是误解净土宗,
也伤害了净土宗.自此净土宗走入消极之道.

禅宗不立文宇,直指人心.
这是利根人的最后一啄,千万人中未必有如此一人.
千百年来多少人到此误平生.

也难怪印顺导师对这两个宗派抱有批评的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09 0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蓝袍术士 的帖子

无论是态度还是内涵,尋夢人都是个难得的探讨佛法的网友,希望你们两个对于这个课题可以擦出火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09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尋夢人 的帖子

中国佛教最大的问题出在净土宗和禅宗.
-----------------------------------
禅 和 净土 确实是中国佛教的两个很代表性的宗派。
如何将它们还原,变回活用的东西,我觉得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事情。
而且中国佛教还有很多的东西,比如说天台宗的摩诃止观,六妙法门等,还有待我们去挖掘。

中国祖师把持名念佛和净土划上等号,是误解净土宗,
也伤害了净土宗.自此净土宗走入消极之道.
-----------------------------------
祖师大力提倡持名念佛,我想是有他们的用意的,为了将佛法普及化的一种方法。持名念佛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太需要有老师长期的指导修习,也不会出太多的问题,对于普及佛法而又没有足够的师资时,确实是很好的方法。

像当年竺摩长老在马,他老人家有深厚的佛学功底,但是依然大力弘扬净土宗而较少着力于唯识学等,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净土宗变成只是持名念佛,确实也不是好现象。身为现代的佛弟子,又能接触到各种传承、各种资料的佛弟子,我们或许可以努力恢复回净土宗的本意,就像U师兄介绍的白莲宗那样,兼顾普及化及精英化两方面的净土宗。


禅宗不立文宇,直指人心.
这是利根人的最后一啄,千万人中未必有如此一人.
千百年来多少人到此误平生.
-------------------------------------
我以前也觉得禅宗离我很遥远,好像参一个话头,或者突然间说些奇怪的话,就悟出个什么大道理来,总觉得很遥远,摸不着一样。

但是接触过南传的内观禅修后,在回头看看中国禅宗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感觉上他们很多东西其实也是顺着止观者一条路来走,而且禅宗的修学也不只是话头禅一途(那是临济宗提倡的,临济宗后来势力很大,结果话头禅就变成禅宗的代表了)。

比如说还有曹洞宗的默照禅。以前看过《圣严法师教默照禅》一书,看的不明白,接触内观禅后,再回头看,就发现好玩的地方了。

禅宗的修学其实也有自己的次第,只是近代在北传佛教里能够带领教导禅宗的老师不多,所以比较难学到禅宗的这些好料。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的是,可以透过接触不同佛教的传承,来彼此互补。


也难怪印顺导师对这两个宗派抱有批评的态度.
--------------------------------------------
我想印顺导师的批评是有理的,在误解中国佛教的情况下去信仰中国佛教,也不是好事情,就像以为只要持名念佛就能成佛一样。

不过,如果我们能恢复真实的中国佛教的面目,将它还原成活用的中国佛教,那一定是我们的福报。

实践佛法的方法有很多,就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人。中国佛教经过历代祖师的努力,自然也提出了不少独家的方法,挖掘并利用这些好料,对于佛教的发展及我们个人的修学,我想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09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upatissa 的帖子

期待寻梦人前辈能提供好的看法,因为我自己懂得不是很多,只是接触过一点,有感而发,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U师兄如果有好的意见也不妨提出来,毕竟我懂得就只是那么一点,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09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蓝袍术士 的帖子

其实你提的看法也是一个事实。。。

导师本身也自许是个"中国大乘佛教徒" ,她对于中国佛教的批判,与其说是推翻,不如说是在核心思想上拨乱归正。。。

还有我觉得导师的批判有那个时代的因缘背景,要看到导师的苦心,就要回到那个时代的时空因缘,现在少说至少也有50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8-5-2009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upatissa 的帖子

师兄说的也是,导师的批判也有他的时代背景。

导师的批判正好给我们机会去反思其中的真意。
像看过导师对于净土的看法,我才回头去看净土的本意,对净土的教义,为什么要求生净土等,有了比较深一层的认识。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拿现在台湾佛教界的推行“人间佛教”的两个团体来说,慈济 跟 法鼓山,他们虽然也是推行人间佛教,但是我感觉到,他们的核心思想却跟中国佛教关系更为密切,而跟导师主张的人间佛教稍微有点不同。

慈济 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法华经》,法鼓山 则弘扬 “禅宗”(不是绝对,但是是很重要的部分),两个都是很典型的“中国佛教”。而导师的人间佛教则基于“初期大乘佛教”(印度佛教)。

[ 本帖最后由 蓝袍术士 于 28-5-2009 01:3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09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蓝袍术士 的帖子

师兄的观察力很深入,实际上台湾现有的人间佛教是倾向于太虚大师的思想而非印顺导师.

虚大师的佛法思想根源于中国佛教,这和导师根源于印度佛教不同

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阿含/相应 ;教团:佛世/部派出家僧团,人间化的淳朴佛教)

宏传中期佛教之行解( 天化之机应慎) ,我以为主要还是指初期般若,中观/唯识, 大乘的悲愿精神


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 (真常唯心。。。)

庶足以复兴佛教.


导师的人间佛教,现实中我还没有看到,或许昭慧法师的尼终僧团比较接近吧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28-5-2009 02:4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5-2009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upatissa 的帖子

确实,目前开来,应该是只有昭慧法师的弘誓学院比较完整的在实践导师的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09 08: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蓝袍术士 的帖子

呵呵,你也注意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09 08: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蓝袍术士 的帖子

其实他们做得相当不错,以导师为思想指导,引进博奥禅师的僧团教导禅法,在社会教育上作了相当多工作。。。希望他们这个僧团可以吸引到更多在家知识护持,帮助僧团承当起政经文教的工作,让僧 众能够专心把核心放在佛法修行和教育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09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upatissa 的帖子

是的,很佩服弘誓学院的性广法师,为了建立起属于人间佛教的菩萨禅法,特意跑去向帕奥禅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009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卡贴。。。。。。

[ 本帖最后由 蓝袍术士 于 2-6-2009 03: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009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严法师:“我承接印度佛教的根本思想,肯定藏传佛教优良面,却以汉传佛教作为立足点,汉传佛教之好是好在有其消融性、包容性、适应性、人间的普及性以及社会的接纳性。

因此我是将印度佛教(包括巴利语系)乃至藏传佛教引为汉传佛教的源头活水,来滋润助长汉传佛教的发扬光大于现今及未来的世界”

                                   ~《圣严法师最珍贵的身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6-2009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度論》與《十住毘婆沙論》中之般舟三昧略探

http://www.fuyan.org.tw/8l/08.htm


釋海弘

大   綱

一、前 言

二、《大智度論》中之般舟三昧

(一)般舟三昧與般若之關係
(二)念佛三昧與般舟三昧之關係
(三)天眼見佛與般舟三昧力見佛之差別

三、《十住毘婆沙論》之<助念佛三昧品>中之般舟三昧
(一)般舟三昧的禪相分別
(二)般舟三昧成就之果報
(三)般舟三昧的修學次第
(四)修習資糧與出、在家之差別比較

四、結 論

【參考書目】





[ 本帖最后由 蓝袍术士 于 4-6-2009 10:1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6-2009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前 言

初期大乘時代,由於佛弟子對佛陀之永懷,使十方佛的信仰萌芽、發展而茁壯。
而一切佛法之終極目標,必與實踐相結合,大乘佛法雖理想成分提昇,但仍不失佛法實修實証的原則。
而三昧是佛弟子普遍的修習法門,大乘佛子於是將信仰與實修相互融攝,故念佛三昧乃成為大乘禪觀的特色。如《大智度論》(後文簡稱《智論》)卷七云:

念佛三昧名十方三世諸佛,常以心眼見如現在前。問曰:云何為念佛三昧。答曰:念佛三昧有二種,一者聲聞法中,於一佛身心眼見滿十方。二者菩薩道於無量佛土中,念三世十方諸佛,以是故言:念無量佛土諸佛三昧常現在前。(大正25,108下~109上)


大乘的念佛見佛,主要的是般舟三昧(pratyutpanna-buddha-sajmukhqvasthita-samadhi)。般舟三昧之名義如《智論》卷二七云:「得是般舟三昧,悉見現在十方諸佛,從諸佛聞法斷諸疑網」。(大正25,262上)

十方佛的信仰中,最早為佛子所禮敬者,學界普遍認為是:阿粊佛阿彌陀二佛。

阿彌陀佛之事記載於《般舟三昧經》,阿粊佛之事記載於《道行般若經》及《阿粊佛國經》,這三經均係後漢支婁迦讖所譯,由此得知在西元二世紀以前其信仰已經流行。

[1] 印順法師依《般舟三昧經》所見八大菩薩,數目之增補情形,考定其約成立於《下品般若經》集成與《中品般若經》尚在成立中之時期,應為西元五0~一00年頃。[2]

此時大乘佛法有兩大特色:般若法門的傳出十方佛之信仰,從《般舟三昧經》中,可見此二大思潮巧妙的融貫,而落實於三昧之專修。

般舟三昧直承般若思想,又啟發日後念佛求生淨土法門,為淨土法門根本所依經典,於彌陀信仰更有切身關係。般舟三昧成就能於定中見佛,而《阿彌陀經》、《大阿彌陀經》等偏重臨終見佛往生
可見念佛法門從《般舟三昧經》重三力見佛:佛力、三昧力、本功德力。(大正13,899中)本是現生可証的,日後漸重於他力接引之發展。[3]

本文將以《智論》和《十住毘婆沙論》中之<助念佛三昧品>所見般舟三昧,略探其要義,重溫初期大乘時代,大乘佛子修習般舟三昧之遺緒,汲取此中精粹,將有助於更廣泛的了解念佛法門,如何依念佛而導入第一義諦?今時之念佛人,於此用心著力者甚少,故有寫作本文的動機。

[ 本帖最后由 蓝袍术士 于 4-6-2009 10:1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6-2009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佛真的就幸福吗?

回头想想我们的世尊,他并不是像童话故事里面说的那样,幸福快乐的生活。
按照一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其实他老人家的一生真的很多灾多难。

看看我们的世尊,

早年丧母,
父亲不支持他的理想(不让他出家),
后来遭遇灭国(琉璃王灭释迦族),
被他人毁谤(孙陀利女士假扮怀孕的毁谤事件),
常常遇到外道的挑战,
弟子的叛离(提婆达多等),
弟子们不听劝告,
最亲近的弟子比自己早离开(舍利弗、目犍连尊者),
还要被自己的亲戚谋杀(提婆达多多次欲害佛),
还会老,
还会生病(世尊晚年背部痛的很厉害,痛得要死,要靠甚深禅定力来控制这股疼痛)
还会死。

世尊成佛后,并没有离开常人所遭遇到得“痛苦”。照上面看来,世尊成佛后甚至比很多人都幸苦。相比而言,至少我们不太会经历灭国灭族的痛苦,不太会一天到晚有人要挑战,甚至谋杀我们 等等。

成佛不是成仙,不是长生不老,不是事事顺利,更不是永远幸福快乐美满的生活。

成佛,只是在于面对同样的“痛苦”,他们不再为这些事所“苦”,而不是不会再遭遇这些事,
就像同样的死亡,有的人能泰然处之,有的人却痛苦悲伤。
这点,也是这些解脱圣者们伟大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6-2009 10: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蓝袍术士 的帖子

成佛不是成仙,不是长生不老,不是事事顺利,更不是永远幸福快乐美满的生活。
成佛,只是在于面对同样的“痛苦”,他们不再为这些事所“苦”,而不是不会再遭遇这些事,
就像同样的死亡,有的人能泰然处之,有的人却痛苦悲伤。
这点,也是这些解脱圣者们伟大的地方。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6-2009 1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袍术士 于 11-6-2009 11:13 PM 发表  
成佛不是成仙,不是长生不老,不是事事顺利,更不是永远幸福快乐美满的生活。

成佛,只是在于面对同样的“痛苦”,他们不再为这些事所“苦”,而不是不会再遭遇这些事,
就像同样的死亡,有的人能泰然处之,有的人却痛苦悲伤。
这点,也是这些解脱圣者们伟大的地方。


谢谢。我知道怎样和我母亲和外道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6-2009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upatissa 的帖子

也要感谢你,这些想法,也是受到师兄你的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10-2024 02:33 PM , Processed in 0.13123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