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布拉德,西施德们。。
如何看待这个???
我没有吃过盘菜,看鸟食指大动下。。
又一品鲍,又脆皮乳猪,又斗底鱼的,又花生糊,又加送红酒。。。
果真是吃山珍海味的一餐
如何?
来个贵贵点的网聚?
想去的就放上你的大名,我们就订在这个月。。
时间,就迁就那些己经起邪念的你。。
[img]http://www.google.com.my/images?q=tbn:4xRDxWxi0eccVM::img.blog.163.com/phot
盤菜簡介
喫在中國,說起喫,相信在世界上人中國認了第二之後,沒有任何國家敢認第一, 因為中國之烹調方法真是包羅萬有,單從火候而言,便有煮、蒸、炒、煎、炸、燜、煲 、燉、煨、燻、熗等等方法,而弄出來的味道也各自不同。 至於盛載食物的碟子 (北方稱盤子) 也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如三吋碟 (以直徑言) 五吋碟、大圓碟、橢圓碟、方碟、多角碟、盞、簋、 鍋、鼎等等,種類繁多,彩色繽紛,這些陶瓷或金屬製成的盛器,更是我國古今的藝術品。 惟獨是當前的香港新界原居民盛載食物的器皿卻以木盤知名,因而「盤菜」一名不脛而走,名傾中外,引來不少中外遊客趨至品嚐。而「盤菜」更可能是「一品鍋」的「鼻祖」至於盤菜起源,眾說不一,不過其中一說最為可信,亦最合情理,卻帶傷感!
盤菜起源 根據史書記載,南宋末年,奸臣誤國,以致元兵南下進迫,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自浙江安徽逃至福州,立端宗趙?為帝(公元1276年),因受元兵窮追,於是再經漳州而至九龍,駐蹕於九龍灣西[即今日之啟德機場,當時為一小山丘,後人在此建「宋皇臺公園」以誌其事,現該地區尚存有二王殿村、金夫人墓(金公主)、侯王廟等名稱或名勝,可以為證焉],後移師向西,經今日之新界,新界居民以皇師抵境,乃殷勤招待,惟倉卒間,盛菜餚用具不足,遂以容量較大之木盤盛之,因而成為今日之「盤菜」。 此傳聞可信者 一) 證以文天祥詩,詩云: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仱仃洋裏歎仱仃,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 證以新界五大族中有文氏一族(元朗新田區)而文氏乃文天祥後人。文天祥乃宋亡三傑之一,餘二人為陸秀夫和張世傑。其後端宗卒於碙州,文天祥等又立端宗之衛王昺(趙昺)為帝(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潮陽為元兵所俘,囚於燕京(今之北京)三年不屈,慷慨赴義。 在廣東新會?門之秀夫見大勢已去,遂背負未帝昺(時僅八歲) 投海而死。張世傑在?山兵敗後,奉楊太后(宋帝昺母親)擬往安南(今之越南)圖再舉事,不料海上遇颱風覆舟而死,南宋遂亡, 時為公元1279年。
盤菜正宗烹喫法 凡豬、 雞、 鴨、 鵝 、鮑、 參、翅、肚、 魚、 蟹、 冬菇、魚球等等均可作為盤菜主要餚料;配料則有魷魚、門鱔乾、?蝦乾 、豬皮、 枝竹、 蘿蔔等等,而以燜豬肉最攷廚藝。 各項材料經烹製後,於是一層一層的疊置盤中,最下層者為易吸收餚汁之物料如蘿蔔、門鱔乾、 豬肉、枝竹等,中層為豬肉,上數層則為雞、 鴨、 魚、 蝦等。喫時應一層一層的往下喫,既衛生,又有次序。但現代才喫肉的人,常以公筷先從底層撈起,喫好味道的蘿蔔去。
[ 本帖最后由 pglang 于 9-4-2009 03:01 PM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