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521|回复: 6

学习福建话的相关网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1-2009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最近对福建话(闽南语)深感兴趣!
请问有什么好介绍?例如在那里有得学,网站或书本等等的学习媒介。

[ 本帖最后由 秀气灵人 于 12-6-2009 03:3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1-2009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来槟城住很快就自然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09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很好的建议!环境可以促使语言的掌握!
可是要搬到槟城嘛...现在的状况不是很适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009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闽南语

臺灣話與其他漢語系語言同為聲調語言,聲調在語句中有辨義作用,亦有不少複繁的變調規則。

臺灣話繼承閩南語文(文讀)、白(白話)異讀的音韻體系,亦即同一漢字常有文白發音不同的情形[10]。白話音是日常生活語言的發音;文讀音則是閱讀漢語古文經典時的讀音。目前在生活詞彙使用上,文白交疊的情形所在多有,但不致造成溝通的困難。

對中國北方人[來源請求]而言,閩南語系的音韻與北方話[來源請求]相距極大,基礎對話更是全然無法理解,在清代時期常需以筆談方得以溝通。例如清康熙順天大興人(今北京市)黃叔璥曾任巡臺御史,其著作《臺海使槎錄》中,對臺南一地居民語言記載以下有趣記述:

“ 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待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

黃叔璥以官話[來源請求]的觀點評論臺灣話,並嘗試以官話擬音。其中,甚至有「無音」(黃, 白話音讀n̂g)者,正可反映臺灣話與官話之懸殊,讓黃叔璥感覺有如「鴃舌鳥語」(鴃,即伯勞鳥,此成語喻語言之難懂)。


[编辑] 母音
臺灣語在絕大多數的地區使用6個母音,僅有部分泉州腔較濃厚的地區保留泉州特有元音。在文字方面,白話字(a、e、i、o、o·、u)與臺灣語假名(ア、エ、イ、ヲ、オ、ウ)的設計,亦反映6個母音的情況。

然而,蚵(白話字:o;假名:ヲ)在臺灣話中有兩種讀法:分別是以臺灣北部為主的[o]及以臺灣南部為首的[ə](廈門亦讀此音)。但後者應該如何標記,在學者之間亦有爭論。有人認為是[ə](中央元音),有人認為是[ɤ]([o]的展唇音,和國語的ㄜ相同)。[11]中華民國教育部的臺羅拼音採用[ə]的說法。

臺灣話母音 IPA 白話字 方音符號 國語注音1 例字
a a ㄚ ㄚ 阿
e e ㆤ ㄝ 矮
i i ㄧ ㄧ 伊
o / ɤ o ㄛ ㄛ / ㄜ 蚵
ɔ o· ㆦ2  烏
u u ㄨ ㄨ 污

注音符號只是近似音,實際發音並不相同。尤其國語ㄜ、ㄛ容易混淆,它們對應到臺灣話同一個,是不同腔調對o的發音。
方音符號的o·,寫法類似國語的ㄛ,但第二筆寫法是缺右上角的菱型。

[编辑] 子音
河洛話的子音(聲母),以白話字(POJ)的拼寫系統爲例,包括零聲母與以下音素:

  塞音及塞擦音 鼻音 擦音 邊音
清音 濁音
不送氣 送氣
唇音 p
/p/ 邊 ph
/pʰ/ 頗 b
/b/ 文 m
/m/ 毛   
舌音 t
/t/ 地 th
/tʰ/ 他  n
/n/ 耐  l
/l/ 柳
齒音 ch
/ts/ 曾 chh
/tsʰ/ 出 j
/dz/ 入  s
/s/ 時  
牙音 k
/k/ 求 kh
/kʰ/ 去 g
/g/ 語 ng
/ŋ/ 雅   
喉音     h
/h/ 喜  


[编辑] 聲調
傳統聲調名稱,分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又各分陰、陽,共八個聲調,清音為陰調,濁音為陽調。而標準漢語(國語或普通話)已經濁音清化了,進而入聲調消失且併入其它三聲。今閩南語泉州話完整地保留了傳統的八聲;惟河洛話、廈門話、漳州話、同安話只保留了七個聲調,即第6聲混入第7聲(傳統聲韻學的說法是「陽上變去」,即上聲已不分陰、陽),因此基本上河洛話只有七個聲調。

河洛話聲調表(以白話音为例) 聲調 漢音 聲高 送氣 調性描述 調號標注 舉例(拼音)
1 陰平(清音) 高聲 長 語調上揚聲高,屬高平音    獅 (sai)
2 陰上(清音) 降聲 長 語調重短氣下,屬高降音 /  虎 (hó·)
3 陰去(清音) 低聲 長 語調低下氣收,屬下突音 \  豹 (pà)
4 陰入(清音) 促聲 短 語調平出氣穩,屬低促音 -h, -t, -k, -p 鱉 (pih),鴨 (ah)
5 陽平(濁音) 回聲 長 語調低粘回升,屬迴旋音 ^  熊 (hîm),牛 (gû)
6 (属於音韵學上的陽上(濁音,屬迴升音),今已混入第7聲) ——
7 陽去(濁音) 中聲 長 語調中轉基平,屬基調音 —  象 (chhiūⁿ)
8 陽入(濁音) 入聲 短 語調促短急切,屬高促音 │ 鹿 (lo̍k)


[编辑] 連續變調
河洛話的連續變調很普遍。一般連續變調遵循規律性,但也有一些特殊現象。

本調第5聲調值24,變後第7聲調值22。

本調第7聲調值22,變後第3聲調值21。

本調第3聲調值21,變後第2聲調值53。

本調第2聲調值53,變後第1聲調值44。

本調第1聲調值44,變後第7聲調值22。

本調第8聲調值4,入聲尾帶“-p/-t/-k”的,變後第4聲調。

本調第4聲調值32,入聲尾帶“-p/-t/-k”的,變後第8聲調。

本調第8聲調值4,喉塞音韵尾帶“-h”的,變後除阻,成第3聲。

本調第4聲調值32,喉塞音韵尾帶“-h”的,變後除阻,成第2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009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閩南語(Man2lam2 ngy3;白話字:Bân-lâm-gú)

子音
閩南語的子音(聲母)直接繼承上古漢語的聲母系統。在這一方面,閩南語並沒有受到中古時期漢語系語音演變的影響。現在普遍認為上古漢語有19個聲母。按照傳統的閩南語十五音分析,閩南語的聲母有15個,就是說上古漢語的19個聲母閩南語保留了15個。

上古漢語有一些特點:

古無輕唇音
古無舌上音
古多舌音
這些重要的古代漢語語音現象,閩南語保存得很好,反映上述上古漢語的特點,以下逐一分析:

閩南語的「非組」和「幫組」聲母讀法相同,例如「飛」([pue44] / [pe44] / [pə44]),「蓬」([pʰaŋ24]),「吠」([pui22]),「微」([bi24])。
「知組」和「端組」的聲母讀法相像,例如「豬」([ti44] / [tu44] / [tɯ44]),「醜」([tʰiu53]),「程」([tʰiŋ24])。
很多「章組」的字聲母讀法和「端組」相同,例如「唇」([tun24]),「振」([tin53])「召」([tiau22]),「注」([tu21])。

[编辑] 母音和聲調
閩南語的母音和聲調,體現中古音的特點。母音方面,閩南語和粵語都完整保存中古音6個複音韻韻尾,其中[-p]、[-t]、[-k]是塞音,[-m]、[-n]、[-ŋ]是鼻音。

聲調方面,中古音「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特點在閩南語得到體現。漳州音、厦门音、同安腔、台湾优势腔,有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去、陽入7個調;泉州音(仅以泉州市区“府城音”为代表)有陰平、陰上、去聲(陰去和陽去合并)、陰入、陽平、陽上、陽入7個調。龙岩音(以龙岩市区音为代表)有8个声调(四声各分阴阳)。

一般地,汉语中古音有八个声调,体现「平上去入各分陰陽」。今天的汉语方言,大多能够完整或不完整地保留中古音的某些特点。以闽南话为例,漳州音独缺“阳上”调(漳腔阳上并入阳去);泉州音则惟独去声的本调不分阴阳(即阴去和阳去合并,但各自变调后仍能区分)。

所謂閩南語七聲八調,指的就是這些調性的完整。

聲調 平 上 去 入
陰平 陽平 陰上 陽上 陰去 陽去 陰入 陽入
代碼 1 5 2 6 3 7 4 8
調值 廈門 44 24 53 - 21 22 32 4
東 taŋ1 銅 taŋ5 董 taŋ2 - 凍 taŋ3 動 taŋ7 觸 tak4 逐 tak8
臺北 44 24 53 - 11 33 32 4
   -     
臺南 44 23 41 - 21 33 32 44
   -     
漳州 34 13 53 - 21 22 32 121
   -     
泉州 33 24 55 22 41 5 24
   -   

[2]

[编辑] 詞語
閩南語詞彙,有很多屬於古漢語的成份,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甚至是上古時代。例如俗語「日時走拋拋,暗時點燈膋」中的「膋」 就是那個時代的語言。(《诗经•小雅•信南山》有:「執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





[编辑] 人称
  單數 眾數
第一人稱 我 goa
儂 lang, nang
我 包括性 儂人 lan, nan 咱們
排除性 我人,余人,吾人之連音 n, gun, goan 我們
第二人稱 女汝爾耳你 Li/Lu2 你 您(「你人」連音)nin, lin 你們
第三人稱 伊 i1
儂(人) lang, nang
他/她/牠/它 伊人 i nan(潮瓊片)in(伊人連音,閩台片)
儂(人)lang, nang
他們/她們/牠們/它們

人稱說明:

 儂為「人」的語讀:相當於普通話的「人家」。此一漢字傳至日本,為天皇、後普通為年長者所用第一人稱,儂(わし)。此外,可以當第三人稱不特定之單複數。

 予=余=于=我/吾。余予于我訓讀皆同,「吾」為形聲字。文讀為ngo,語讀為go。《論語》孔子也自稱為吾。現在更常見「我」goa,近代用法。

 「你」字的右半,正是「爾」字的簡化或草書,汝和女在表第二人稱時通同,如《論語》:「今女畫。」的女就是你的意思,而女字在閩南語中也是這二種讀法。

 您。今普通話僅解作第二人稱敬語。

《詩經》裡所有的「伊」都是指「他」。

[编辑] 空間
用字有嚴格區分。

 頂/上。「頂」指物之上緣,「上」指物之上方或上半部。如,頭頂,山頂,水上(通常指高於水面如沿岸),水面上或水頂(橋起諸水頂),樹頂,身上,身軀頂,天頂,

 底/下。「底」指物之下緣,「腳」指物之下方或下半部。如,腳底,山腳,水底,樹腳(如講樹底是指根部之下),井底(某一空間之最下處),手底(也指可直接掌握的資源),手下(大至歸我所管領者,不如手底強烈。)。

 奧(最深處)。如村奧(最裡村。)、奧萬大,奧深水。

[编辑] 地名
 埔(平原),坑/湖(低勢低者,稱湖不一定有水:很多是古時有水,現在沒水。)

 庄(村落);寮(臨時塔建的棚屋,如草寮,工寮。),茨(原指茅屋,今多作「厝」,指房子,同客家人稱「屋」者,常冠姓於前,如陳茨/陳厝,指陳姓人家的房子/房子聚落。)    社(部落祭祀處而形成的聚落。台灣多為原平埔族居地)

 崎(山坡),崁(平面上突起如階梯的地勢)坪(坡勢緩者,或小高原)

 港(不限河溪大小,多為古早泊船,或作交易處。今不一定有水。),洲(河道沙積地)

 田/塍(農地)

  營/宿/鎮/鋒/沖(昌)/勁(台灣地區多為鄭成功父子布軍處)

 門/口(如:鹿耳門,鄭成功登台處,為一海口)

 驛:車站。驛頭(車站),驛夫(車夫),驛長(站長)。客家話,日語,韓語也表留此用古語。

[编辑] 詞彙
生、先生:日語、韓語亦保留「先生」用法;而一般人稱後之さん,正是漢字「生」之古音。「張生」指張先生;「張先生」指張老師,一些學有專精者,前輩,如醫生,教師,律師……等。

之:普通話的這,直到明代以前的中文,還是用「之」表普通話的「這」。最古老的可追溯到《诗经》:「之子於歸」(這小孩出嫁)

牙、齒:人、草食動物口內者稱齒。如馬齒、齒科大夫(非牙科大夫),齒膏(非牙膏);其他動物、山精鬼魅、幼獸,小孩或橫生於口外,尖利者,稱牙。如暴牙(亂長的),象牙(生長在口外)

溺/屎溺:溺者,尿也。《莊子》:「道在屎溺。」

時間:夜半、日出、早時/早食(早亦作蚤),晡時/晡食(指下午)、日落(白話常講「日頭落山」)、黃昏、宴時/宴食/暗時/暗食(晚上)……等詞。《淮南子.天文訓》十時辰制,《隋書.天文志》或漢代官方十二時辰制,都可以看到這些名稱。其他如,中晝(中午)。

忝:疲也。普通話謂之「累」。《詩經.小宛篇》:「無忝爾所生」 (不要累了你的父母)。(參陳冠學《高階標準臺語字典》)

寒/冷:普通話混用。日語、韓語亦保留此一用法。    環境自然施於我者,如天氣,稱寒,如「冬天會寒」;

 形容物之溫度,稱冷,如「冷霜霜」,「腳尾手尾冷」。

熱/燒:同上。天氣熱,滾水燒。

細腻:腻,音同「二」。小心也。如,細腻行兮(小心走嘿)。

身:閩語稱「懷孕」皆為「有身」,而「身」字於甲骨文中即畫一個人腹中有物。

食具:以煮食用具為例,古代稱為「釜」的,北方人、官話語區稱為「鍋」,粵語和客家話稱「鑊」,閩語稱為「鼎」。閩語以「鼎」作「釜」至少保存了西漢尚可了解的一種用法。丁邦新:〈漢語方言史和方言區域史的研究〉,《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頁203-206。

著:Ti, Tu。筷子。日語漢字同。

衫:衣也。由上而下穿者,不論是否及於下半身,都一定叫衫。如長衫(長袍)。

犖确/僂佝/……:凡顛沛不平貌,皆稱「loko」。loko馬(騎起來會讓人跳腳的馬),犖确石(見於韓愈<山石>一詩,台灣澎湖多見,今多表音為老咕石),犖确糜(爛泥巴)。

糜:粥也,稀泥貌者也可称之。如晉惠帝:「何不食肉糜?」,犖确糜(爛泥巴)。

濫/爛:普通話全混用為「爛」

 濫(lam阳去),普通話作「爛」,充數貌,暗指品質不良,甚至可能是水貨,如成語「濫芋充數」,之台電視濫濫(這台電視品質不好);

 爛(luan),指腐敗貌。如豆腐爛矣(腐敗了)。

狡獪:之個子(囝)誠狡獪也。(這小孩很不聽話,不受教,頑皮。)

悾/悾悾:心思空空,傻瓜。《論語》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

湛:溼。《詩經.召南》「湛湛露斯」

[编辑] 倒置詞
其次,如「衫褲」「人客」「趁錢」「眠床」「精肉」「滾水」等等都是唐宋以來 (中古漢語時代) 的用詞。[衫褲、人客、滾水,也見於粵語]

閩南語一些構詞方式和現代漢語相反,但是和古漢語相同,例如「鴨母」「風颱」「人客」「親堂」「骹手」等。

 表動物之性別及物之陰陽者,以「公/母」表二,如雞母,狗公。

 表本源及衍生者,以「母/子」表示:如錢母(母錢也,即本錢),錢子囝(利息)。股母(股本),股子囝(股息)。

 其他:慣習,頇顢,韆鞦,僂傴,鬧熱,童乩,氣力,棄嫌,退後,序先,第(dai上聲)先,塞鼻,寸尺,冒仿,青紅燈(紅綠燈),板模,胃腸,慢且,頭前,久長,出外,心內,加添,養飼,落衰,菜蔬,延遲,利便,緣投,運命,進前,紹介(介紹,都有人用),臭酸,姑磨(今台灣地區多俗寫為龜毛),嚇驚/嚇恐(恐驚古音同),夜半,布帆/布蓬,暝日(暝為夜的意思),

[编辑] 動詞
 臆:猜測也。《論語》子曰:「毋臆,毋必,毋固,毋我。」

 落:離開交通工具、交通動線,往下之動作,都稱「落」。落车(下车),落轎(下轎);落崎(下坡);落山(下山);落高速公路(下高速公路)。粵語、日韓語也表留此漢字表意。

 宰:殺也。口語多用宰。宰豬、宰人。

 斟酌:小心,计较,深虑專心也。加斟酌兮(多注意多考慮專心一點)。

 熟悉:認識也。悉音sai。如,王生你有熟悉無?(你認識王先生嗎?)

 鬥:聚也。二人鬥陣行(二人一起走。)

 企:立也,如企鵝(站起來的鵝),企壁(賣身女),企起來(站起來。),音khia。

 行、走:日韓語也表留此漢字表意。

  行:今普通話之「走」,古謂之「行」也。如普通話的走路,閩語叫「行路」(行之於路),

  走:急行也,即普通話的「跑」,古語謂之「走」也。而闽語裡的「走路」,字面為「奔跑於路」,而且有「逃跑」、「逃亡」之義。如暴走。

 痺痺惙(扯):嚇到發抖。日韓語也表留此漢字「痺」表微顫和麻木之意。

 彳亍/蹉跎:左足為彳,右足為亍,彳亍指前行,有漫無目的行走,或遊戲之意。如小明去公園內彳亍(蹉跎)。

 名詞動詞化或形容詞化:天光(天亮),車過來(用車子載過來),泉藥水(噴藥水)。

 沃:澆。如,沃水(澆水),沃花(澆花)。


[编辑] 疑問詞
 what:

  什麼:通「甚乜」。二字一起出現(閩台片)

  甚:通什麼的「什」,台語多寫成「啥」,後可加名詞。如,甚人(何人),甚事(何事。事念Tai)……。閩台片口語多用「甚」表示what。

  乜:通什麼的「麼」。「乜個」(潮瓊片)

  底:Ti或Toe, To, Te。「底個」(何,潮瓊片),底事(Ti Tai,何事)。

 how to: 安(焉)怎+動詞。

 how + adj. : 若+形容詞。如若大(多大,how big),若濟(多少,how much/ how many)

 when: 底時,何時。

 who: 甚人(可連音),底人(潮瓊片)

 where:底,底位。

 which: 底一+名詞

或到这个网址:http://twblg.dict.edu.tw/tw/index.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8-2009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否极泰来 于 1-6-2009 02:49 PM 发表
臺灣話與其他漢語系語言同為聲調語言,聲調在語句中有辨義作用,亦有不少複繁的變調規則。

臺灣話繼承閩南語文(文讀)、白(白話)異讀的音韻體系,亦即同一漢字常有文白發音不同的情形[10]。白話音是日常生活語 ...


你也解释得太复杂了吧。连我这福建人都不大懂你想说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0-4-2011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解释得太复杂了吧。连我这福建人都不大懂你想说什么。。。
bahasa_cina 发表于 30-8-2009 05:58 PM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1-2024 10:55 AM , Processed in 0.12448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