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日报
槟榔屿的第一份华人日报《槟城新报》创刊於1896年间1936年因资金不足,售予光华日报。战前续有《槟城日报》(1906-)、《光华日报》(1910-)、《南洋时报》(1920-30)、《华侨日报(槟城日报)(1922或22年)、《中南晨报》(1930)、《电讯新闻》(1932-33)、《现代日报》(1936-49)、《星槟日报》(1939-)、《星槟晚报》(1939-)等。日本占领槟榔屿期间(1941-1945),槟岛所有报纸都被迫停刊,日人以中英版的《彼南新闻》取而代之。战後,最早在槟城新创的华文报纸是《中华公报》,接着是《北斗报》、《商业日报》、《新生报》、《战友报》,复刊的华文报纸则有《现代日报》、《星槟日报》与《光华日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藏有《槟城新报》(1895-1941)、《南洋时报》(1927-1930)、《光华日报》(1927-41;1951-)、《中南晨报》(1930)、《中华公报》(1945-46)、《战友报》(1947)、《星槟日报》(1952-58;1965-86)。
华文杂志
在槟榔屿出版的华文杂志,寥若晨星;刊期也不长。据叶观仕的调查,战前出版的文艺与综合性杂志有《诗周刊》(1927)、《新生周刊》(1937)、《现代周刊》(1939-1950)三种;战後则有《教育新闻》(1947年创刊)、《蚂蚁》月刊(1959年创刊)、《学报》、《沙漠风》、《学艺》、《银星》(1962)、《无尽灯》(1962-)、《文新》月刊(1967年创刊)、《教与学》月刊(1960-1973)、《联合周刊》(1986年创刊)、《佛教文摘》(1990创刊)等10种。新加坡各馆所藏,仅得马来亚佛教会出版的《无尽灯》与槟城教育出版公司出版的《教与学月刊》、《沙漠风》(钟中沙漠风社)三种,较为齐备,其余如《学艺》《学报》等学生刊只只得一二册教本。
英文报章
槟榔屿的英文报章,历史比华文报更悠久,数目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据John ALent的统计,在1806年至1970年间,槟榔屿出版过27家报纸,可见当时英文报业的蓬勃情况。早期的英文报,很少刊载华人事迹的新闻,战後情况较好,但一般舆论仍带有偏见,尤其对华文教育的问题更为明显,因此研究华人问题,亦不能忽略这些报章的报导与反应。除了Daily Bulletin (1903-), Indo-Chinese Patriot (1895, 1900-01), Eastern Courier (1930-)及Malayan Ceylonese Chronicle (1941-)四份报刊暂缺外,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几乎收藏了槟榔屿出版的大部份报刊,藏量丰足。其中,《亦果西报》(Straits Echo,又译为海峡回声报),为代表亚洲人观点的英文报,由槟榔屿华人集资创办於1903年,迄1986年停刊,前後发行了八十三年之久。
马来文报刊
早期的马来文报刊多数是以爪威文印刷,内容多是本地与外国新闻,但立场鲜明,战前的马来报刊,着重於与华印族群争取马来人权力;战後初期茅头则转向英国人,抵御殖民主义。新加坡馆藏槟榔屿出版的马来报刊,有:Bahtera(1932), Bumiputra (1933-1934), Cahaya Pulau Pinang(1903-06), Dewasa(1932), Edaran Zaman(1925-26, 1929-30), Lingkungan bulan(1900), Pemimpin Melayu(1934),Sahabat(1939-40), Sandara(1928-31), Snara Melayu(1926-32), Warta negara(1946-1963)等11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