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406|回复: 23

有錢人絕不會犯的五大購屋錯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6-2008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M型社會中,為什麼有些人會有錢?通常是因為他們過去所做決定,對的次數較多;相對地,為什麼大多數人賺不到錢?因為他們常依照自己的直覺做決策,所以常被套牢!「率性而為」如果能賺到錢,則大多數人都會賺到錢,
但事實往往不是如此。
有錢人購屋以地段、大屋為優先考量的。
本文將有錢人在投資購屋時,絕對不會犯的五種購屋錯誤觀念加以整理,希望能幫助大多數人打破以「直覺」投資的迷思,而能順利躋身於有錢人之列。

購屋錯誤一有錢人不會先買小屋,後買大屋
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總是會依自己的能力,先買小屋再買大屋,由小而大,循序漸進。但這種作法只會造成終其一生頂多有個棲身之所,但卻無法從投資購屋中賺到錢,而躋身富人之列,為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小屋雖然便宜,但增值性有限,每一次購屋要等到景氣來臨,才會有大賺頭,但通常一次要等七至十年。

大家想想,買一戶小屋,要等七至十年,才有機會大漲一次,當機會到時,除非是將小屋賣了,不再投資購屋,否則賣了小屋,再換大一些的房屋,不但無法獲利落袋,反而還要再投入更多的資本。

然後,又要花個七至十年等其增值,即使一生順利,也頂多換個三、四次,換到一幢最大坪數的房屋後,很可能還等不到該屋的增值,就已「蒙主寵召」,在其一生之中,皆處於投資的「等待獲利期」中,而真正獲利者,不是其子女,就是政府,「一生打工,如竹籃打水一場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成為其一生投資的寫照。

自住屋難獲利
其次,由小而大的購買行為,通常會捨不得與自住行為區分,也就是說,投資人所買的房屋可能大多用來自住,自住的房屋是無法投資獲利的!
因為即使房屋愈換愈大,但當想將最大坪數房屋出售時,常會捨不得,因為想到如果房屋被賣了,自己就沒有房屋可以居住,子女就會無家可歸,於是在情感上就會捨不得出售。
結果一生只會擁有一幢自用的房屋,自然也不易從房地產投資中獲利,而成為與投資獲利無緣的「屋奴」。

任何一個希望從事房地產投資的人都必須了解,「自住」和「投資」是兩件事,如果想要「自住」,依照自己經濟能力由小而大,一生做個「快樂屋奴」,是沒有問題的。
但如果想要投資獲利,則必需和自住的房屋分開,要由大而小,因為,如果先買一戶大坪數的房屋,等到一次景氣(也許七至十年)來時,即可將房屋出手獲利。此時,可有二種作法。一是手中握好現金,等房屋跌價後,再進場購買,則可安穩將獲利落袋(先售後買法);另一種則是同時再購買一戶小些坪數的房屋,則可馬上實現獲利(以大換小法)。

如果投資人真正瞭解這二種投資獲利方法,則房屋雖然即使愈買愈小,但每次的景氣(七至十年)都會為自己帶來獲利的機會,在有生之年,至少可以賺取三至四次,甚至更多次的獲利機會。
這種做法唯一要克服的是自己的直覺式思考方法,我要再提醒一次,如果依直覺「率性而為」的投資可以賺到錢,則有錢就不會是只有少數人的專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6-2008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購屋錯誤二有錢人不會先買郊區,後買市區
依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總認為應該依照自己的經濟能力先買郊區,後買市區,最常聽到就投資的角度而言,這是一種風險極大的錯誤,為什麼呢?
因為郊區通常是區位較差的地方,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房地產投資的三大鐵則是「地点!地点!地点!」意思是說,寧願不要投資,也千萬不要購買地点不好的房屋,而郊區就代表了地点的不佳。

地点不佳就代表了未來增值空間有限,風險卻很大。由過去幾十年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郊區的房屋,在每一次的景氣時,大量築「夢」,讓許多無經驗的投資者與首購族,因為價格便宜,歡天喜地的購買,後來卻多遭套牢,遭到價格被腰斬,甚至再腰斬的命運。
每一個人都知道,當景氣來臨時,是郊區房屋的漲幅大?還是市區的漲幅大?當然是市區的!那為什麼還要去投資購買郊區的房屋呢?

同樣的例子,有許多新開發區的房屋,其價格雖然較市區便宜,但其情況卻亦相同,即使該區域有增值潛力,大多也已經反映在價格之上(超漲),要等到真正投資獲利,至少都是十年以後的事了。

更可怕的是,所築的「夢」如果發生變化,例如該開的捷運不開了,該蓋的學校不蓋了,該有的設施不建了,就會產生極大的跌價風險。
根據過去的經驗,一個新開發區的成熟時間,幾乎沒有少於十年的,依此經驗,因此,如果想要投資房地產獲利,千萬不要因自己經濟能力的考量,而先投資郊區,後投資市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6-2008 08: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購屋錯誤三有錢人不會先買成屋,後買預售屋
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總認為購買成屋因為看得到,所以安心購買。其實根據房地產投資的角度,成屋是比較不具備有投資獲利機會的,為什麼呢?

首先,成屋所購買的是「現貨」,是一種以大賺小的投資模式,也就是說必需先投入一大筆錢(即使部分是銀行融資),然後坐等增值。
依上述的經驗,每次景氣的時間大都要七至十年,所以在如此漫長的等待期中,每一天都必須支付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即使有人會說,中間會有租金收入,扣掉利息,至少應該還會有些賺頭。
但如果投資人真正拿計算機打打,銀行利息就要付出約6%至7%),如果再加上租金所得稅,以及房屋稅、地價稅,以及各種維護費用,即使不算折舊都不一定會賺錢,這些成本都還不包含如果遇到不良的租客,欠租或賴租,以及客戶更換中所造成的空置期損失,如果真正細算,獲利其實是極低的(有些甚至還貼上機會成本的損失)。




預售屋潛力佳
在未來23年裡,投資人通常只要付出房屋總價的10%,而在這段時間裡,所有的稅費,如房屋稅、地價稅,甚至土地增值稅都是由賣方(建設公司)支付。
相對的,如果房屋有增值,則一OO%的增值皆完全由投資人取得。甚至如果在房屋尚未蓋好時即已出售(轉售),則通常連所得稅都可以省下來。

因此,如純就投資的角度而言,有錢人很少會購買成屋的,因為成屋基本上不是一種好的投資。

其次,回到景氣時間,如果每七到十年才能有一次景氣的機會,對於投資預售屋而言,因為其通常有23年的興建期(房屋才會蓋好)。
所以,相對於成屋,其等待增值的壓力減輕了極多,許多投資人往往在房屋尚未興建好時,即已投資獲利,這是成屋所無法比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6-2008 08: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購屋錯誤四有錢人不會先買景觀,後買區位
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總認為有「景觀」的房屋會有較大的增值,因此每當許多廣告打出「景觀住宅」,總能吸引到許多人趨之若鶩。但事實上,景觀的價值是必須加以檢驗的。
一戶有景觀的房屋,當然比沒有景觀的房屋要好,這是不需要討論的,但是真正的問題是,那一種景觀能讓房屋增值?

就投資的角度,郊區的景觀是不值錢的,例如在海岸地區,每戶房屋都能看得到海景,例如山坡地住宅,幾乎每一戶都能看到青山綠水,
不是常聽人說「百萬豪宅,千萬景觀」嗎?
景觀要值錢是要在市中心的景觀,因為在市中心的景觀是「稀有品」!,為什麼呢?



有錢人先選區域,後選擇景觀,在都會中,有些景觀是稀有的才值錢。因為在市中心的景觀是稀有的,也才有增值的條件。相對地,如果在郊區,景觀就不是「稀有品」,幾乎每一戶房屋打開窗戶都有景觀,這時候,景觀就不值錢了。

還是「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景觀不能產生價值,「稀有的」景觀才有價值。
對於有錢人而言,一定是先選區位,後選景觀,因為就投資的角度而言,在A級區位的A級產品,必然是東方不敗,永遠會贏的產品,但在A級區位的C級產品卻是另一種會增值而可以獲利的產品。
不要迷信景觀,「稀有的」景觀才有增值的潛力,而大部分廣告上所標示的景觀,都不具備有「稀有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6-2008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購屋錯誤五有錢的人不會先買建材,後買品牌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般人依直覺思考購屋,總認為房屋如果建材用得好,就一定愈增值,
以往,在許多建築師的訓練中,總認為蓋房子要像蓋碉堡、蓋古堡,要實在、要堅固、要遮風、要避雨,因此大量採用石材,由外而內,幾乎是在興建一棟一棟的城堡(以往在他們教科書上的例子,也多是古堡)。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逐漸發現,住宅是要讓人住得舒服,而城堡並不能讓人住得舒服,(如果大家去看過城堡就知道,城堡只能讓極少數人舒服,居住其內的大多數是不舒服的!)。

如果要讓人們在房屋內舒適的居住,風調雨順,節能省源已成為目前世界的主流。
具有「未來性」的房屋才具有增值的潛力,在很多外行人還在看建材、設備的時候,重視環保節能的「新好宅」已經逐步出現。
因此,有錢人已將注意力由原先的建材、設備移轉到對品牌的重視,唯有具有好品牌建設公司的產品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在許多「一案公司」的售屋廣告還在強調其建材設備是如何地系出名門的時候,不知道真正有品牌的公司是不需要這些包裝的。
例如雙B汽車會打方向盤或是輪胎是什麼人設計或是什麼人製造的廣告嗎?
同樣地,LV皮包會打所用的皮或鈕扣是什麼人設計與什麼地方製造的廣告嗎?
品牌的精神即在告訴消費者,只要你買了我的產品,我負責到底,是誰設計、誰製造並不重要,而是本公司有多久的歷史,過去提供過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服務;現在,對於世界潮流趨勢有什麼樣的瞭解與什麼樣的判斷;未來,要提供什麼樣的產品、服務與責任,如果消費者認同了,就購買,這就是品牌。

為什麼有錢人會願意多花些錢購買有好品牌的產品,因為好的品牌自然具備了未來性與增值性,請特別注意,愈能夠掌握未來產品趨勢的好品牌公司,才愈能讓房屋增值。

有錢人的抉擇
有錢人為什麼會有錢?就因為常能掌握致勝觀念做決定!沒有錢人為什麼會沒錢?就是固執己見,常憑著自己的直覺與感覺做決定。

世界上,能掌握致勝觀念做決定的人少,憑直覺思考做決定的人多,自然會造成少數富者愈富、多數貧者愈貧的M型社會,如果我們真正希望投資房屋獲利,自然應該要向有錢人學習致勝觀念!

前陣子十分暢銷的「富爸爸與窮爸爸」系列書籍,所要傳達的觀念,就是富者為何會富的原因是有正確觀念,而正確的觀念卻往往與大多數人所習慣的直覺思考的結果相反,所謂「學而不思則罔」,要讓一個人瞭解,他依直覺思考的結果往往是不正確的,已經十分困難,如還能說服他改採正確行動更是難上加難,但這卻是走向有錢人道路的唯一方式,祝大家投資順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6-2008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購屋錯誤一:有錢人不會先買小屋,後買大屋。

先买小屋是正确的。应为不了解房地产,买小屋来牛刀小试。
即使亏,也亏小。在重亏损学习,转亏为赚。
重复购买小屋,当经验增加,再买大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7-6-2008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購屋錯誤二:有錢人不會先買郊區,後買市區。

郊區或市區不是选择的要点。
通常是要找在好地点有问题的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6-2008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購屋錯誤三:有錢人不會先買成屋,後買預售屋。

当买屋时就赚才是有钱人的秘诀,所以会买成屋,而不是預售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6-2008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錢人絕不會犯的五大購屋錯誤
這篇文章是針對台灣的房地產。
台灣地少人多,大馬是地多人少。
對我們來說不一定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08 0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怕得罪說句:有錢人會先買大屋,因為是有錢人,所以不介意且有能力承擔買貴屋的風險,因為回報率大。
如果是資金不足而經驗又不足的話,那麼先買小屋是一個穩陣的投資方法。

原帖由 jasonhanjk 于 17-6-2008 09:45 PM 发表
購屋錯誤一:有錢人不會先買小屋,後買大屋。

先买小屋是正确的。应为不了解房地产,买小屋来牛刀小试。
即使亏,也亏小。在重亏损学习,转亏为赚。
重复购买小屋,当经验增加,再买大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08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eadlifter 于 18-6-2008 01:27 AM 发表
不怕得罪說句:有錢人會先買大屋,因為是有錢人,所以不介意且有能力承擔買貴屋的風險,因為回報率大。
如果是資金不足而經驗又不足的話,那麼先買小屋是一個穩陣的投資方法。


Robert Kiyosaki 其中一个朋友是个很成功的Entrepreneur。因为不了解房地产而资金全赔了。
别因为认为自己很成功,有钱而乱投资。

编辑:不要怕得罪,我们多多沟通,讨论。

[ 本帖最后由 jasonhanjk 于 18-6-2008 10:3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08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Robert Kiyosaki 那個很成功的Entrepreneur,應該不會買一間屋就把他全部的资金全赔了吧?你都說是房地產,可能他買的是一整個計畫,但我們在討論的是一間屋。舉這個Entrepreneur例子用在這篇文章上有點離題。其實,自己能力負擔得起,買一間大一點卻又貴一點的屋,又何妨?好一點的東西,profit margin大一點嘛。
註:我那間可負擔的起大屋,或許就是你口中的小屋吧?

大家都是討論討論,不會放在心上。
原帖由 jasonhanjk 于 18-6-2008 10:23 AM 发表


Robert Kiyosaki 其中一个朋友是个很成功的Entrepreneur。因为不了解房地产而资金全赔了。
别因为认为自己很成功,有钱而乱投资。

编辑:不要怕得罪,我们多多沟通,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08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deadlifter 的帖子

你读错了吧。我在讲他的朋友。
Succesful entrepreneur会离题吗?不折不扣的有钱人喔。

註:我那間可負擔的起大屋,或許就是你口中的小屋吧?
我的小屋是50k以下。
大屋超过一百万。

请问你的profit margin,is it cashflow or capital ga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6-2008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指他那個entrepreneur,不是他本人。
小屋真的很小,50k很多地方都找不到。
大屋1M又太多,雖然我有一個朋友,第一間屋就買過1M的,不過他是用來自住。
profit margin當然指capital gain,我們是討論有地屋,不是公寓喎。

原帖由 jasonhanjk 于 18-6-2008 05:16 PM 发表
你读错了吧。我在讲他的朋友。
Succesful entrepreneur会离题吗?不折不扣的有钱人喔。

註:我那間可負擔的起大屋,或許就是你口中的小屋吧?
我的小屋是50k以下。
大屋超过一百万。


请问你的profit margin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6-2008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deadlifter 的帖子

在新山随便找都有20间50k或以下的房子。

你的投资理念是capital gain,而我是跟随富爸爸的cashflow.
不管是地屋或公寓,都属于房地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6-2008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onhanjk 于 17-6-2008 09:45 PM 发表
購屋錯誤一:有錢人不會先買小屋,後買大屋。

先买小屋是正确的。应为不了解房地产,买小屋来牛刀小试。
即使亏,也亏小。在重亏损学习,转亏为赚。
重复购买小屋,当经验增加,再买大屋。



先买小屋,然后买大屋,再搬进大屋,然后把小屋租出去,是可行的投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6-2008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onhanjk 于 17-6-2008 09:49 PM 发表
購屋錯誤二:有錢人不會先買郊區,後買市區。

郊區或市區不是选择的要点。
通常是要找在好地点有问题的房子。



马来西亚的有钱人都住在郊区 - Damansara, Country Heights, ...。

市区贵屋住的大多数是外国人,打工仔来的,不算很有钱,薪水比较高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6-2008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onhanjk 于 17-6-2008 09:55 PM 发表
購屋錯誤三:有錢人不會先買成屋,後買預售屋。

当买屋时就赚才是有钱人的秘诀,所以会买成屋,而不是預售屋。



有钱人是买地盖屋。

有了地皮,找发展商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6-2008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rimau 于 19-6-2008 04:24 PM 发表



有钱人是买地盖屋。

有了地皮,找发展商合作。


这也是正确的。找发展商合作,再卖预购屋。而非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6-2008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rimau 于 19-6-2008 04:21 PM 发表



马来西亚的有钱人都住在郊区 - Damansara, Country Heights, ...。

市区贵屋住的大多数是外国人,打工仔来的,不算很有钱,薪水比较高而已。


自己住跟投资,不能用同一个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6-2024 07:14 AM , Processed in 0.08042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