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647|回复: 6

【专题讨论】外国股神逐個談之"中国李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4-2008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在中国做价值投资(李剑)
时间:2005-03-31

李先生在“市民投资论坛”上演讲完毕,场上听众蜂拥而来与他交换名片,一大堆人围着他讨教,直到散场,这连组织者们都没料到,而李先生却见惯不惊。他说这还不算人多,特别多的时候让他讲得口干舌燥。以下我们将李先生的讲话整理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

  ——在“市民投资论坛”上的演讲

  李剑

  今天感觉真不错,按我自己感觉,当大盘涨到两三千点的时候,来听讲座的朋友成千上万,因为这个时候很多人挣钱,而在1000点的时候,听的人就会很少,所以现在来听讲座的朋友,至少在心理上、理念上,是很不错的,投资要在人家都不太感兴趣的时候进取一些,平时则要胆小一些。

  我99年以后,特别是这4年熊市,感觉还可以,这四年熊市管理的资金每年收益至少在30%以上。我自己也经过了几个阶段。在99年前,也象很多朋友一样,成天在电脑面前看技术,看图形,做到最后,搞得一塌糊涂,在99年以后,做怕了,想想稳赚不赔恐怕是最重要的规则,所以99年以后就朝着价值投资的方向努力。看论坛的题目是05年的投资渠道,按我自己的看法,没有05年、04年、03年之分,哪一年都行。


  我做股票是这样的,总结一下,大概有四个方法。

  第一个,我叫三不主义,就是说不看大盘、不相信技术分析、不做预测。不看大盘,很简单,大盘好的时候,不好的股票也跌得一塌糊涂,还是有股票跌停板,你要光看大盘做股票,在个股上还是要栽的,另外反过来也一样,这四年熊市,其实有些股票年年创新高,给我们带来的很不错的回报,所以看大盘没用,最终你还是要落实到个股上,这句话很少有例外,只是在指数基金这个问题上,要看大盘,在平均市盈率到多少的时候,我们应该加买,什么时候应该减仓。所以我平时是不看大盘的。

  第二是不相信技术分析,99 年以前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也看得太多,当时觉得18武艺都能用,就试试看吧,有一段时间,我有些朋友是做庄的,我在大户室就明明看着庄家做庄,庄家告诉我,你看,我今天让收盘价停在**价位,结果就停在**价位,这给我印象很深,所以短期波动图这些东西,你不能说它都是骗人的,但很多是骗人的,你要是靠这些技术分析啊,就非常危险,这些危险包括,你可能在很高位置上套牢。我有很多朋友做技术分析,你看他们哪一个能说清楚明天是涨还是跌,都做不到的,你如果一直要向算命先生这样去追求,这对我们投资没什么帮助。

  所以(第三)不做预测,不做预测,准确地说是不做短期的预测,可以做长期的预测,比如对中国经济或者一个行业,你大概可以说出一个长期的情况,比如手机出现了,你就别买那些BB机的股票,彩色胶卷出现了,就别买黑白胶卷的股票,数码相机出来,传统相机股票,像赫赫有名的柯达,就不要去碰它,这一点我们还可以预测,非典来了,旅游业、航空业受影响,我们大概都可以预测到。可是你要说,明天就一定要到1000点,那绝对跌破1000点。2005年创新高,要涨到5000点,而且还说某年某月某日涨到多少点,这就是精确的错误,凡是预测说或者敢说某年某月某日某分某秒涨到多少点的,基本上都是骗人的,精确的错误不如模糊的正确好,所以我自己不做预测。


  这是第一条,投资方法,三不主义。

  第二条,十二个字的投资策略,那十二个字呢?我把巴菲特的东西像毛主席语录一样研究五年了,我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用十二个字可以概括:好股好价,长期持有,适当分散。这十二个字里按轻重缓急,最重要是好股。就在好股上面,讲起来很宽,但是我想,简单地讲什么叫好股:有核心竞争力,有长久生命力,利润每年成长不低于15%,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等等。我先简要说明,再举例。我自己在A股市场、港股市场这么多年来感觉到,它的概率在1000个股票中能有 50个算得上好公司的就不错了,如果频繁地买股,肯定就越出好股的范围,我这4年平均每年买的股票是2到3个,所以我买的有的赚了200%,最少最少也赚了50%,就是说你一定要在好股上下工夫。这里我讲的都是最重要的东西。

  好价,这个好价格,很多股友,除了不买好股、乱买垃圾股的误区之外,还有价格的问题。我举些例子,我们订机票,会打很多电话看哪个航空公司打折打得多,我们到超市买菜,一定要看价格,10元钱1斤的苦瓜,我一定要找2、3元1斤的苦瓜,100元的苹果,谁会买100元的苹果?我们会去找3元的苹果。我觉得你买苹果,还可能尝一口,看苹果好不好。我们平时买东西,是不含糊的。买一件衣服,反反复复试,砍价。1000元衣服对半再拐弯。而我们很多人买股票,拿出全部身家、多年积蓄,可是买一支股票真是草率,一个电话就下单了,或者听一个朋友说:“这股票要涨了!”就买了。草率得很,而对这个股票极其重要的价位,就没去想过。或者这样想,这个股票100元1股,很贵,那个股票3元1股,很便宜。从绝对价位去看,这也是很大的误区。你到香港就会发现,130元的汇丰银行要比三毛钱的友谊国际,不知道便宜多少。三毛钱的股票市盈率1000倍,或者马上就要破产,而130元的汇丰银行,你搁在那里,平均每年赚5%,一点问题都没有。这都是对价格的误区。我对目标公司,会仔细计算,算它哪个价位,才值得我们买进。我买的茅台酒,按现在价格除权,是15元买的,动态市盈率是10倍还不到,静态市盈率是12倍,云南白药是12元买的,同仁堂科技是5.5元买的,我自己有一个纪律,凡是超过20倍市盈率以上的,通通不买,管你什么好股不好股,管人家怎么说,为什么呢?因为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有很重要的一条,你买一个公司的股票,你要想,全世界再优秀的公司,平均每年保持40%的增长,这样公司实在太少,你要保持40%的增长,你才能用20倍的市盈率去买它,为什么?因为他还有一条,我们要在市场价格是内在价值一半的时候,我们才能买进,当它的内在价值是40元,我们就要想办法在它的市场价格20元,也就是一半的时候去买它,你才有确切的把握,只要它向内在价值回归,你就赚了100%了。那么,稳定成长的定价比较简单,它要保持每年20%的增长,就在10倍市盈率的时候去买,我举个例子,同仁堂,你可以看看,从93年到现在,平均每年净利润增长20%,那么我们就在10倍市盈率去买它,你能买到就太容易赚钱了。现在赚不到了,大盘跌到1000点,它还有30倍市盈率,那我们可以不买,可以去买别的,你可以等到像我讲到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再去买它。

  稳定成长股比较简单,周期性股票就复杂一些,但是同样是定价很重要。我再举个例子,上海汽车,你要在汽车行业非常好的时候,16元18元去买上海汽车,那时候买它,就犯了错误,买了最高点,会从16元套到4元钱,特别残酷,是吧?可是用我讲的这个方法,你就会发现在 16元的时候不会买,按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方法,也很简单,对周期性股票,你把它7到10年的利润全部加起来,然后除以7或者10,就可以算出每年平均利润,按这个定价,风险大大降低,因为这样一算,上海汽车的最好价格是2.6元,即使在上海汽车业绩最差的时候,周期性低点的时候,用2.6元去买,你也不怕。2.6元买和16元买,相差太远,而事实上,为什么有很多人,前几年,我写字楼下面的电工都跑上来,说他要买上海汽车和长安汽车,可见多么热门,实际上那时候,现在知道了,要赔 80%。


  定价很重要,好股还要有好价。
  

  再下面是“长期持有”。四年熊市下来,大家最不能接受这个 “长期持有”,说如果四年前早抛掉,我现在太幸福了,还长期持有?我讲的前提是什么?是说,当你买的是好公司,当你买的是好价格,那你长期持有就没问题,对吧?我举国外的例子,你在十年前买的沃尔玛,长期持有,现在涨了二、三十倍,100年前买的可口可乐,你就赚了2000万倍,2000万倍呀, 1万元买,现在就是2000亿。我自己的股票,我买的茅台,我耐心地等它上市了两年,我没碰它,一直等到2003年,拐点出现了,我稍微讲一下,2003 年10月,白酒行业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白酒行业经过了5年的大熊市,全国年产量800万吨跌到320万吨,生活观念改变了,很多人喝啤酒、葡萄酒,不再喝白酒,白酒萧条了。2003年,白酒销量停止下降,开始上升,茅台酒加价,我等了两年,价格下降到我定的标准,动态市盈率10倍,我认为三五年出现的大机会来了,就买了,动员很多朋友买。但是很不幸,很多朋友赚了二、三元钱,就赶快抛掉。很多人买了很差劲的股票,没赚钱,他就一直留着,结果一直套,越套越深,40元套到4 元:40套到30舍不得斩,套到20麻木了,套到10元,他也不管,几年下来,一轮熊市过来,打开帐单一看,全是垃圾股。什么原因呢?好股赚了钱都抛了,坏股不得不拿着。就像在我的别墅里,草都留下,花都打拔掉了。劣币驱逐良币,在我们很多朋友,劣股驱逐良股,留下的都是很差劲的股票,所以,好股要一直持有。听我建议买了茅台、买了双汇、买了上海机场、买了同仁堂、买了云南白药,很多朋友赚了一、两元钱,就把它抛掉,留到现在,就已经翻了两番,涨了200%,但是留下来的人不多,由此看来,买了好公司,就是有好价格,你如果不能长期持有的话,最后利润也得不倒保障。这十二字里面,长期持有,我认为至关重要。这个长期持有里面,还包括这样一个信念,我们选股要有这样的理念,当你不想持有这个股票15年、20年、一辈子,你根本就不要买它。你有这样的精神,才能买到好股。我买的股票,重仓股,不会再动了,我说不再动是这个意思,基本面不变化,就持有一生。因为它在一直赚钱嘛。

  十二个字的最后,是适当分散,这比较简单,再好的公司,再好的股票,也不能只买一个,像上海机场这么好,像茅台这么好,也不能只买一个,要适当分散,适当分散到什么程度更好呢?我自己感觉5到10个比较好,不要太多,太多以后我们研究不过来,我每年要和董秘打很多电话,上市公司我要经常去跑,股东大会要参加,我要是买了100个股票,那我也忙不过来。所以适当分散。


  这是第二条,十二个字。

  第三条,先行业,后个股。先行业后个股是什么道理?我们买个股,经过这么多年,大家都有体会了,买个股,就要买这个行业的龙头。买最好的,你要买肉制品,肯定买双汇;你要买白酒,显然在茅台和五粮液里面选;我要买钢铁股,就买宝钢;我要买机场股,就要买吞吐量、客流量、货源最大的机场;我要买红酒,就只能买长城干红和张裕,我不会随便乱买;啤酒,显然是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乳业,首屈一指是伊利股份和蒙牛,就不会去选三元和新希望这样的;电子行业,中兴通讯,假如华为上市了,那也在里面,大家都要买龙头。买龙头,还要看行业,个股里面还要选择。一般现在都不会去买垃圾股,可是同样是龙头,我认为选择行业也很重要,选择个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行业进行区分,因为时间不太多,我只能大概简单讲一下。 

  为什么要区分行业?首先,一定要区分稳定成长性行业和周期性行业,象食品饮料药品等,是稳定成长性行业,比如药品,不会因为经济形势好,我就多吃药,每天吃三斤半,经济形势不好,就只吃一粒,感冒药都不吃了。周期性行业,它就不一样,大家最大的误区,在市盈率方面最容易上周期性行业的当,你看,04年宏观调控到现在,很多公司亏损,都是亏损在周期性行业。04 年,周期性行业,钢铁、水泥、石化、汽车、银行,这些行业,它们的市盈率非常之低,当时市盈率好象只有2、3倍,你要是只看市盈率,以为市盈率不到10 倍,你去买这些周期性行业,那就要上大当,周期性行业实际上刚刚相反,市盈率高的时候,业绩一塌糊涂的时候,恰恰值得买。举个例子,黄金,黄金的价格暴涨,金矿的股票也暴涨,可这个时候不能买,你等到黄金的价格接近黄金矿山的开采成本,黄金矿山的开采成本大概是每盎司220美元左右,金价跌到那个时候,金矿开采都没什么赚头,就会停止开采,一停止开采,你就会看到金矿企业的市盈率非常之高,它可能高到上百倍,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你去买金矿的股票,在金价每盎司220美元的时候去买金矿的股票,那就赚大钱了。在周期性行业,很容易在市盈率、净资产方面上当,所以我认为,首先区分行业很重要。

  我再举一个为什么要先选行业,再选个股的例子,我们从精益求精的角度讲,选择行业的重要性在哪里?有些行业,它就是产生不了大牛股,你看美国道琼斯指数就可以看出,大牛股都产生于哪里?大牛股都产生于制造业、服务业、采掘业。你把组成道琼斯指数的上市公司一翻,绝大多数都属于这三个行业,我们讲通用电器、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都是制造业,沃尔玛、一些著名银行都是属于服务业,埃克森石油、中国的中国石油都属于采掘业,大牛股都是出生在这些行业里。哪些行业就是出不了大牛股呢?你想想看,公用事业,就出不了大牛股。你看看欧洲股市,从荷兰股市开始,有两百年历史了,有哪一个公用事业股成大牛股的?煤气、地铁、高速公路、隧道、电力、桥梁,这样的公司,我建议大家别买,不是说这些不能赚钱,而是说你要想在它身上赚到100倍、10倍,太难!我们要做一个职业投资者,就要有一个思想意识,就是说,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亿万富翁的投资者,我说不是好投资者,我们想当亿万富翁,我们的选股就要考虑考虑,不要从公用事业股中去选,煤气、高速公路、地铁,它们的价格受管制,你要想让地铁提价,老百姓要骂娘的,要告到人大去,你怎么能让地铁成为牛股?地铁修一下,修高速公路,动不动向银行贷款几十个亿,资本开支巨大。而制造业呢,你看中兴通讯,它已经把产品卖到欧洲去、卖到非洲去了,这就是制造业的优点,它可以卖到最偏远的地方,可以卖到地球各个角落,可口可乐就是这样的例子,沃尔玛在全球扩张,银行在全球扩张,这些行业才可以产生超级大牛股,十年涨十倍,沃尔玛从诞生开始,涨500倍。

  有些行业,确实要进入夕阳行业,我们就不要买。例如,柯达,不生产黑白胶卷了。手机,刚问世的时候,是无比光辉的朝阳行业,但现在呢,大家很清楚,手机又是个夕阳行业,做手机的实在太多,它已经不赚钱了。有些行业注定不能赚大钱,举个例子,航空公司,我从来不买航空公司的股票,我给它起个名字,叫两头受气的行业,什么叫两头受气啊?它一方面成本不断上升,航空公司的成本是两个,一个是汽油,一个是大量的人工,石油永远是涨价,而人的工资,我们回想一下看看,这么多年到现在,你什么时候看到工资是下降的?每个城市的最低生活费都在提高,我们没看到下降。深圳航空是做得最好的,做得这么好,它一架飞机,也要110个人,地勤、空姐、机长为一架飞机服务,成本永远在涨,航空公司的底下这一头,成本在受气。那一头又受气了,是售价,机票老打折。

  可是有些行业,两头都受益,一边降低成本,一边提高价格。你看美国的菲力浦莫利斯,生产万宝路香烟的,还有上海的中华牌香烟,它的烟能够不断地引进新技术,不断地降低成本,烟草加工,把人力开支一年年缩减,反过来,烟草价格一年年上升。中华牌香烟,1000元一条,比文革的时候涨多少,我们就要找这种行业,它既能无限地提价,又能够不断地降低成本,而不能买航空公司这样的,成本提高,售价降低。青岛海尔,我很佩服它,很优秀,可是它处在一个很不幸的行业,钢材、原材料都不断涨价,可是家电很多企业,互相杀价,价格不断下跌,所以我从来不买家电的股票。我们一定要把行业分清楚。


  先行业后个股,这是我的第三条。

  第四条,极其苛刻的选股条件。我举个例子,国外有一个画家,非常勤奋,平均每天要画幅画,可是一年下来,一幅画也没卖出去,然后请教一个老画家,说我每天这么勤奋,怎么一张画都卖不掉。那个老画家就说,你能不能反过来,一年用364天去画一张画,用一天时间去卖画,我相信你肯定能卖掉。这个例子对我研究上市公司研究股票,很有启发,我个人大概就是这样做的。就是用364天,去研究、去调查、去从生活中发现。不要去看电脑每天的报价,每天看价格从三块掉到两块,两快涨到三块,没有太大意义。用364天去看年报,去调查,去思考,用一天时间去买股票,其实我讲一天时间,一点也不夸张,我记得我这几年每年花在买股票的时间,其实不到一天,因为现在买股票太方便,只要打个电话,只要在网上点几下,几分钟就完了。可这一点要做到,还真不容易,因为大多数股友,很多老人家,整天盯着屏幕,买卖股票,真是很可怜,他们买股票,都不知道这个公司究竟是干什么的,这公司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整天盯在那里,能看出钱来吗?看不出钱来的。用364天研究,为什么只用一天时间买股票呢?还有几个苛刻的条件来选股。这个苛刻讲通俗点,是百里挑一,100个股票能选到一个就不错了。如果能做到千里挑一,那就更好。

  我举个例子,作为结束。

  苛刻到什么程度?一个是要万千宠爱在一身,我们要买的股票,要符合许多条件,如果不符合条件,就不要去买,就是说要有一个理念,这个理念经过四年熊市,很多朋友难以接受,但我自己确实是这样贯彻的,就是说,你买的这个股票,你要像买给自己住的房子一样去买,你买一套房子不会说是随便买一套,然后三天两头卖了,又换一套吧?有很多人住一套房子要住一辈子。正因为要住一辈子,正因为你要把自己几十年的积蓄去买一套房子,就非常注意挑选,地段、通风、阳光。我们买股票,要像买房子那样去挑选。

  第二个要像收藏邮票一样,去珍藏。集邮集邮,像文革时候的林彪的邮票,不会随便把它卖了,知道越放越值钱。好公司的股票也是这样,时间长了,会很值钱,中石油的股票中间经常有不动的时候,茅台也经常有不动的时候,云南白药也经常有不动的时候,但是时间一长,你就知道,它每年都给你增长15%到20%。如果现在有100万,每年增长20%,四十年后,全是亿万富翁。而且我们还很轻松,可以去度假、去玩、去钓鱼。但前提是要好的,好的你才能珍藏。像收藏邮票那样。有句话说,选股如选妻,这句话大家都听烂了,我自己觉得是真理,我们要像挑选终生伴侣一样挑选好股票。就是说,这个公司哪方面都要符合标准,我在目前持有的股票里面,有一个就是这样,从哪方面看都很好,属于这种万千宠爱在一身的,我不讲名字,讲一下它的条件,大家听可能就听出来是哪一个,但是,大家如何能够按照我这种苛刻的选股标准,相信大家不久之后,即使达不到我这种严格的标准,但只要像这种标准看齐的话,至少有一点,大家不会买到垃圾股,不会买到让你赔钱赔到百分之八、九十。也不会亏到20%以上。

  它有著名的品牌,不仅是行业里的著名品牌,而且还是本民族的著名品牌。这公司有了。第二它的产品独一无二,就是说,离开了它所在的地方,别的地方没法生产。日本能想了很多办法,搞了十多年一直搞不出来。它公司自己的技术人员,把它放到附近的地方去生产,也不行。就是说,地域具有垄断性。第三,它的广告费,不要花多少。因为老有中央领导人或者著名的政治家、高层领导给它做免费广告,它广告费也不用什么。第四,它不用借很多债,它甚至没有借债。因为我们平时很多朋友买股票没有注意,有的公司负债率高得很,风险一来,有的公司一下就垮了。像上海的复星集团,我管你好不好,光你那么大的负债,我就不买。美菱电器、格力电器都是巨额负债,100多亿的负债,20亿的净资产,像这样的我都不碰。而这个公司,就没有负债。不但没有负债,而且货还没出去,就收到钱了。在中国这个缺少诚信的地方,三角债非常突出。我们买股票,要当心应收款巨大的。这么多年,我一方面很佩服中集集团,可另一方面从不买中集集团。因为中集集团的应收款实在太大,有没有应收款的,我为什么要买有这么巨大应收款的?你看前年东方锅炉,我这个不是东方锅炉,它一下子把几十亿的预付款收来了,你就知道它的产品就绝对没有收不到款的风险。而这个公司,就没有应收款,总是货还没有生产出来,人家的钱就先到了。第六,人家的货放在仓库里放几年,就不值钱了。电脑,芯片,在仓库里放个五年, 1000元的电脑,放五年,100元都卖不出去了。饼干,放五年,你还能卖出钱吗?纸板,放五年,纸都发黄了,你还能卖钱吗?可这个公司的产品,不怕积压,它越积压,时间越长,它就越值钱。第七,它的最主要的生产设备,地窖,不用维修,不会生锈、不会过时、贬值,相反,这个地窖还会增值,为什么?它的微生物种群越来越丰富,酿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好。反过来想,我们很多重工业的股票,像航空公司,飞机是最重要成本、主要设备,飞几年以后就淘汰了,它就要花钱去买新飞机,那股东赚什么钱?它好不容易从乘客那里赚来的钱,又要去买新飞机,而新飞机又是高价的。那我们为什么不买那些设备不会过时的?另外还有更多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们选股,要用最挑剔的眼光来选股票,管理层也是一样,这个公司的管理层,董事长,他本身就是这个行业的技术权威,他是产品香型的提出者和标准的制订者,他在几十年里从来没有动摇它的主业,拒绝许多诱惑。像这样例子很多。最后我想归结到,要想投资成功,用两句话可以概括掉,一句就是,一年用364天精心选择最好的公司,第二句,耐心地等待,等待我讲的价位到达,好股好价,就行了。不耽误大家时间,谢谢!

http://www.valuegrow.com/html/value/20080331/5592.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4-2008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好股收藏家 - 李剑谈股票价值投资

———谈“严格选 随时买 不要卖”的投资理念

李剑 2007.11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深圳一位成功而低调的证券投资家。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理解和运用巴菲特投资理论方面见解深刻独到,被一些股民誉为“中国了解巴菲特最深的人之一”;他2005年6月应邀在“深圳市民投资论坛”所作的演讲“如何在中国做价值投资”,被当作学习巴菲特理论的“经典范文”;他总结的十二字投资策略“好股、好价、长期持有、适当分散”,已成为很多价值投资者的口头禅。本文进一步系统阐述了他的投资理念,深入探讨了如何选择“好股”这一重要问题。相信对那些希望在投资领域有所建树的读者会有新的启迪。


       股市是一个喧嚣嘈杂的地方,很多在生活中比较明白的人一进股市便耳目失聪;股市又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很多在工作中较为理性的人一进股市便方寸大乱;股市更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大的地方,这个世界的变数和搏弈太多太多。因此,投资股票需要独立思考,沉着镇定;需要化繁为简,弃小就大,抓住主要矛盾;需要耐心持有,“以不变应万变”,达到“不战而胜”的至高境界。


       人性是有弱点的,我也走过很长一段弯路,属于比较愚笨之人。总结自己的投资过程,1999年到2002年期间特别重要。为了清算1999年前因盲目投机几乎导致破产的错误,连续三年读了几百本书,上千份财务报表,重点调查了十几家上市公司,在对投资的思考上可谓绞尽脑汁,几经痛苦,然而几番实践后“柳暗花明”,发现投资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四条经验,即:投资要大气,选股要严格,买股要随时,持股要耐心。


投资要大气


      股票投资应大气。在市场价格潮起潮落、涨跌不定的氛围之中,在牛市、熊市更迭交替、利多利空层出不穷的环境之下,应该高屋建瓴,抓住核心问题,以此为指导,就容易解决赚钱的一切问题。核心问题是,从长期而言,社会是不断进步的,经济是不断发展的,股市是永远向上的。不管经历多少风风雨雨,都改变不了股市长期向上的本质。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上个世纪初是100点,现在已经超过了13000点;上证指数1990年是100点,现在已经跃过了5000点。作为一个投资者,只需要严格的选股,简单的买入并持有就行了。
     

具体而言,投资要大气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上不要计较小的利益。比如一截波段,一点差价,甚至买入卖出时讲究挂低挂高几分钱等等。关注蝇头小利而成天炒来炒去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业。有些股民尽管也知道某个股票有极为良好的成长性和发展前景,十年能涨十倍,但却在买入后老是盯着起起落落,计较几块钱的差价,倒来倒去,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再也买不回来了,因小而失大。比如贵州茅台、中国石油、招商银行,很多股友都跟着我在极为低廉的价格买到过,但一直持有到现在的人却极少。事实上,世界顶尖的投资大师没有一个是炒短线的。认真思考一下就会知道,既然股市总体趋势永远向上,投资者就应有远大的目标,牢牢抱住优秀公司的股票不为所动,立志赚足利润,依靠时间最终成为亿万富翁。


       二是操作中不要讲究小的技巧。比如高抛低吸、止损、底部顶部、金字塔结构、时间之窗、黄金分割位、包括所谓的牛市策略、熊市策略等等都不外乎是技巧方面的东西,而不是智慧方面的东西。在技术分析中有100多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指标,里面充满着各类看似精妙的技巧,就象赌场里的《21点必胜法一样》,其实都是一些雕虫小技,以此操作成功的能有几人?其中波浪理论最为典型,大浪里面有小浪,小浪下面有细浪,走向永远有无数种可能,你怎么操作?我后来投资股票,自定“五不主义”(曾经讲过三不主义):不依大盘,不听消息,不作预测,不重技巧,不信技术。技术分析最致命的问题是脱离公司的基本面,空对空地以价格变化去解释一切,也就是本质和现象相脱离,或者是离开本质谈现象。投资者应该摈弃一切技巧。这并不是说过头话,而是重要的理念问题。古代项羽说过:“学剑,一人敌;学书,万人敌!”将军可以不是神枪手,但能指挥千军万马。真正的盖世高手是不要任何武器,空手就能致胜。买入并且长期持有虽然简单,却是智慧层面的东西。智慧高于技巧。人的一生当中其实只要长期拥有极为优秀的几只好股票,就享用不尽了,就象香港持有万科18年而成为巨富的刘元生那样。


       三是心态稳。不去理会大盘的波动涨跌,也不要害怕类似“9•11”、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美国次级债券危机等等这类突发性事件。心态不稳是长期投资的大敌。健全稳定的神经系统是投资制胜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也不要去预测短期的走势而自寻烦恼,那其实是为股市算命。股民一预测,上帝就发笑。我一直主张不要看盘,不要去看价格的红绿跳跃,只要关心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就行了。1999年前我做了5年技术分析,下的功夫远超过当年读大学,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短期走势无法预测,也不用去作短期预测。要说底部顶部,改革开放前就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底部”,而“顶部”这辈子是看不到的。我们只应关心是不是优秀的公司,着眼的是公司的未来,选择的是长期持有,注重的是长期回报。


       四是眼界高。气魄大,眼界就高,就不会老盯着平庸的和失败的公司,也就是不会去买垃圾股,就会下决心只拥有最优秀公司的股票,就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本领,磨练出一双鹰一般锐利的眼睛,去辨别各种各样的公司。我们要挑选的应该是极优秀的公司,不只是在行业中最佳,而且要在国内市场中最佳,最好还要将它们放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考察比较。要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选择公司上面,要尽力使自己股票品种全是最好的,打开帐户,鲜花盛开,而不是杂草丛生。


       投资要大气很重要,否则学价值投资就学不到精华。学价值投资当然比学技术分析和听小道消息好得多,但并不等于就是学巴菲特,学巴菲特是要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上追求卓越,追求大气,有了大气的思维,在思想意识上才有远大目标,目光才可能长远,思想才可能崇高。做好人,买好股,把资金投到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公司中去。荣毅仁先生的家训中有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效仿:“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首先强调的也是立志要远大。这是指导思想和投资理念中很重要的东西。


选股要严格


       严格挑选股票是股票投资中的主要矛盾。投资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用较低的风险取得较高的回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选好股票。什么是投资哲学?这就是投资哲学。     


       回顾历史,在所有传统的股票投资理论中,最基本的理论就是“长期好友理论”了。这一理论有句名言:“随便买,随时买,不要卖”。它抓住了股市永远向上这一关键问题,但可惜方法不够严谨,思想不够卓越。我主张批判继承这一经典:反对“随便买”,因为“随便买”会影响长期的收益水平,流于平庸;有些赞同“随时买”,因为“随时买”适合大多数人;完全赞同“不要卖”,因为“不要卖”抓住了投资的大方向。我的格言是“严格选,随时买,不要卖”。


       世界上许多投资大师的辉煌业绩证明,严格选股是极为重要的。下面着重谈“严格选”的问题。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随机漫步理论”,这种理论莫名其妙的非常出名,它为了证明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的选股功课是徒劳的,经常举出猴子掷飞镖的例子来说明买股票用不着花工夫去认真选择,选择的结果与猴子乱掷的结果也差不了多少。这实验虽然非常有趣,却并不科学,并不能证明“随便买”正确。因为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被实验者引向了猴子,却忘了与猴子做类比的投资者是些平庸的投资者(准确地说是些华尔街的股评家)。因此,巴菲特严肃地指出,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话,我们这些人只有去喝西北风了。


       要成为一个卓越的投资者,就必须严格挑选极为优秀的公司。我曾对采访我的记者反复说过,投资者要有“股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


       那么,什么样的股票才是惊人的呢?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在有生之年能拥有几只涨幅达到100倍的股票。我已经用五年时间拥有了几只涨幅十几倍的股票,相信能有那么一天,某只股票在我的珍藏下涨幅能超过100倍。我已年过50,深感觉悟太晚,所以只敢提100倍。我对女儿的要求就不一样了,是要在有生之年拥有几只涨幅超过300倍的股票。第二层意思是选择的股票必须要“万千宠爱在一身”,就是要拥有多种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考察公司,无论怎么苛刻,都挑不出影响公司长期成长和收益的毛病来,它是那样地卓越和超群。


       很多人一听100倍会有些吃惊,其实稍微举几个例子就能说明这并不罕见。比如沃尔玛和微软公司上市也不过20~30年,股价都已涨了500~600倍之多,我们身边的万科按1990年的原始股股价一元计算,则已涨了1400多倍。



       具体应该怎么来选择这样的优秀上市公司或股票呢?是不是要多看财务报表呢?我要强调阅读财务报表只是价值投资的一个基础方面。我自己就走过一段弯路,还差点钻进牛角尖。注意研读财务报表只是表明关心基本面,这与专看k线图和听小道消息确实不一样,但这还不算是价值投资,更不等于是学巴菲特。我认为,调查和思考企业的重大问题,比如持续竞争优势问题,盈利模式问题,自主定价权问题,未来利润增长点问题,行业特点问题,管理层问题,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的差异问题等等,才是价值投资的首要步骤和关键内容。这些问题财务报表上没有,或者说不直接反映。阅读财务报表含在调查里面。要通过阅读财务报表去思考企业的重大问题。“我思故我赚”,思考的重要性就在这里。因为要选择极为优秀的公司,光阅读财务报表是远远不够的。好的投资者应该是董事长,而不是会计。


       要从大处着手,首先考虑公司有没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这个“独一无二”极其重要,你会一下子就把优势公司和一般公司筛选出来。我有个习惯,如果用半个小时都找不出一个“独一无二”出来,我就要放弃它了,尽管它可能看起来股价较低。如果有人问我某只股票怎么样,我先会反问:“它有什么独一无二的优势?”


       说到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很多人会以为这就是常说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它包括核心竞争力,但不光是核心竞争力。严格说,核心竞争力是管理科学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两个美国管理科学家在1990年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它强调的是核心能力和技能。这种能力,只属于我所说的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的一种,仅以此来作为评判企业优劣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管理学是科学,投资则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投资学上,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含义要丰富得多。否则就无法理解什么是“傻瓜都能赚钱”的公司了。


       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有很多种,为了更加易于理解“什么是好股”,我归纳了主要的六种,可能互相之间会有点重合或者互为因果。


       第一,垄断优势。按照经济学上的“垄断”的含义,是指单一的出卖人或少数几个出卖人控制着某一个行业的生产或销售。我用自己的话说,就是独家生意。或者说得长一点,是独家经营,或者重要产品、服务的最先推出和独家拥有。香港交易所和澳大利亚交易所就是独家生意,在本地区本国独此一家,别无竞争。美国辉瑞药厂的伟哥刚推出来的时候,也是独霸天下。当然,垄断除了独家生意以外,还有一种叫寡头垄断,我们在市场上经常能发现,80%的市场和利润被两至三家最大的生产组织所拥有。银行信用卡大部分必须通过万事达或维萨两家国际组织的网络,世界上的碳酸性饮料的市场基本上就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所垄断。国内牛奶的市场最大的两家是蒙牛和伊利。不过,我更推崇的是独家垄断。


       第二,资源优势。资源就是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诸要素。很多公司都拥有各自的资源。资源的关键在于稀缺,按照稀缺的程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级。比如江西铜业拥有铜矿,但却还不具备独占的优势,因为很多铜业公司也有铜矿,不能算是最高等级。中国石油的等级就要高一些,南非的黄金钻石等级更高一些,而盐湖钾肥所拥有的钾盐矿,则占全国总量的近90%,这种资源的优势就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又比如离开了茅台镇就生产不了茅台酒,那么茅台酒厂资源优势就具有独占性质。我最喜欢的是具有独占性质的资源优势的公司。


       第三,品牌优势。有品牌的企业很多,有了品牌并不等于有了独一无二的优势。品牌优势的独一无二简单地说就是要强大,强大到行业第一。茅台号称国酒,同仁堂号称国药,耐克公司那简单的一勾,就是世界最好的体育用品公司和运动产品的标识,已深深为全世界特别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所喜爱。这种优势也是巴菲特的最爱,他叫做消费独占,我有时把它叫做消费者心理霸占,就是把消费者的魂勾去了。比如同样的产品,人家就要买这个牌子的,哪怕这个牌子贵了一大截。


第四,能力技术优势。也就是大家讲得最多的核心竞争力。能力指的是公司团队在决策、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技能,比如万科公司,它在品牌强大之前,主要是管理团队极为优秀,能力太强,堪称地产界第一。烟台万华的mdi制造技术独家拥有。微软的技术优势简直是世界老大,任何软件产品不适用dows 系统,你就麻烦了。1997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招商银行的一卡通时,就深为他们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所震动。一张卡片,居然可以活期定期本币外币全包含,而且比存折易带,又不暴露存款数字。这在当时可是全国领先。其后他们还不断推出金融服务创新品种,一直在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就是能力技术优势最直观的例证。


       第五,政策优势。政策优势主要是指政府为加强相关产业的战略位置,制订有利于发展的行业政策与法规,使相关产业形成某种具有限制意义的优势。除了专利保护和减免税优惠政策外,有个原产地域保护政策也很有意思。例如香槟酒。香槟是法国一个地方,只有这个地方生产的气泡酒才能叫香槟,别的地方就不行。政策优势,就是指这种具有限制性质的优势。云南白药,片仔癀,马应龙三个公司的产品被列为国家一类中药保护品种,在很长时间内别人都不能生产,甚至也不能叫这个名字。茅台镇上也有别的酒厂,但只有茅台酒厂的酒才能叫茅台这个名字。


       最后,行业优势。行业分析是投资者作出投资抉择很重要的一步,有时甚至是投资成功的先决条件。因为有些行业牛股成群,投资的赢面高;有些行业却牛股稀少, 投资获胜的概率低。这是因为基本面确实如此:有些行业就是有先天优势,有些行业注定要吃亏。有些行业就是稳定增长,没有周期性,比如食品饮料业;有些行业就是门槛高,大部分企业进不来,比如航天业;有些行业就是有提价能力,不会你杀价我也杀价,比如奢侈品行业;有些行业的产品就是不怕积压,甚至越积压越值钱,比如白酒葡萄酒;有些行业就是集中度高,它们的优势就是竞争对手少,比如银行业、保险业,更不要说交易所和银行卡国际组织。有专家喜欢用行业利润永远趋向平均化的经济学理论与我辩论,意思是当一个行业拥有暴利的时候必然会引起更多的人和企业进入,从而带来行业利润最后平均化。其实这只是一般而论,很多情况并不如此,因为行业壁垒是客观存在的。


当然,拥有其中一种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还不能构成买入这家公司的充分条件。有了其中一种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就有了关注的前提。接下来要考虑的是这种优势能不能形成极强的赢利能力?比如自来水、电力、燃气、桥梁、高速公路、铁路等公用事业公司,虽然具有明显的垄断优势,可是价格受管制,没有自主定价权,能赚大钱的不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广深铁路表现不佳,11年只涨了一倍多。铁路是高度垄断行业,业务好的不能再好,它不太赚钱就是因为事关民生票价不能乱提。张小泉是著名的剪刀品牌,当没有能干的管理层去经营去继续开发的时候,它根本就赢不了利。很多公司拥有资源优势,但当国际商品资源价格处于低潮时,它也是一筹莫展。我们投资股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有没有良好的收益,所有的优势最终也还得落实在收益上。


       那么,极为优秀的公司平均每年的利润增长率至少应该是多少呢?我前面说过要“股不惊人誓不休”。好股票应该具有数十倍的成长潜力和前景,平均每年的利润增长率不能低于20%,当然,能超过30%就更好。茅台,招商银行,万科就超过了30%。蒙牛在前几年甚至达到了惊人的90%。


       有了某种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又有极强的赢利能力,是不是够条件了呢?还是不够,还要看它的优势和盈利能力能不能长期保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持续竞争优势。这一点难度更高,更有技术含量。买股票就是买未来,长寿的企业价值高。一个公司在某一年赚钱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赚钱。bb机刚出来的时候风光无限,但没几年就不行了。柯达、乐凯等生产胶卷的公司由于数码相机的出现变得非常被动。这就需要我们的眼光更为长远,思想更为深刻。这就需要这个公司“万千宠爱在一身”,也就是多种竞争优势都具有。


       可能会有人说,您说的公司近乎完美,好像很难寻觅。其实在我的持股名单中符合的就不止一个,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用条件套一套。要做到“股不惊人誓不休”,当然不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你发了上等愿,至少能结中等缘吧。我主要是提供一个严格的思路,在挑选股票方面要精益求精,锦上添花,没有止境。这才是追求卓越,这才是无懈可击。


       谈了这么多,一直没有谈到价格,价格不太重要吗?不是的,价格当然重要,“安全空间”这个词简直是价值投资者的口头禅。好公司加上好价格才是好股票。我曾经把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概括为十二个字:好股,好价,长期持有,适当分散。就已经把好价包括在内了。但我们谈的主要问题是优秀公司的问题。同时我认为,相对价格来说,好股是第一位的。先好股,再好价;先定性,再定量。这也是一种投资哲学。


买股要随时


       买股要随时,就是主张“随时买”。必须申明,这是针对大多数人尤其是有稳定后续资金的工薪阶层而言的。


       经常有人面容严峻地向我提出:“随时买,价格不用管了吗?万一买到高价的怎么办?”其实,提问题的朋友没有深思熟虑过,价格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在实践中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问题,能力圈之外的问题。你如果有幸常能在入市时遇到“9•11”或者金融危机之后这样的大机会,当然是件美事,然而股市牛熊难测,风云莫辨,不确定性是主流,必须“以不变应万变”来对付。我的经验是,努力捕捉机会也会丧失机会,放弃这样努力也许就逮住了更多机会。多想想方法,而不要动太多的脑筋去想买入时机的问题,也不要成天去盘算市赢率的高低。不同的人参加工作有先后,入市时间有早晚,一旦决定投资,难免会买到高点低点,但有了严格选和不要卖,即使是不那么幸运,最终还是会大获全胜。


       有的股友引用巴菲特先生坐拥几百亿现金不出手,并表示愿意一直等下去(等到合适价格)的例子,来反驳我的“随时买”,甚至指责我有背离巴菲特的嫌疑。然而我经过再三思考,坚信这并无大错,尤其是这么多年,眼见很多朋友一再等待贵州茅台、招商银行、港交所等股票的价格跌到他们的心理价位,结果或者是永远无法买到,或者是失去耐心买得更高的事例,更能感受到学习巴菲特不能教条的重要意义。不要忘了,在美国投资界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组成人员状况的调查中,尽管顶尖的往往是职业投资者,但人数比例最高的恰恰是在二战以后简单买入并且长期持有的普通投资者。


       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过一段精辟的话:“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就是“没钱靠体力,钱少靠智力,钱多靠掌握时机”。坐拥几百亿现金的巴菲特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属于世界顶尖“钱多”的那一类。我的这个“随时买”不包括拥有大资金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机构,只是针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大多数人属于“钱少”的工薪阶层,每月有固定的工资奖金收入,“随时买”就是每个月都用工资奖金的剩余部分买,这种固定的买法最终能使买到的股票成本平均化,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但由于严格挑选,买到的基本上是优秀公司的股票,长期来看,收益率还是极为可观。这是靠智力的买法,只要实施,可以说人人都可以成为亿万富翁。不信的话,看看我给出的这个方法:


       深圳的年轻人如果月薪在3000元左右,那么一对情侣如有毅力又有恒心,每月拿出收入的20%,即每个月各拿出600元来进行投资,按月买进那些平均利润递增在20%以上的公司股票,无论如何都不再卖出。40年后,就轻松成为亿万富翁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计算一下。


       当然,选到平均每年不低于20%增长的优秀股票有一定难度。但工资奖金是会不断增加的,如果把增加部分中的20%再追加投资,不就好事易成了吗?


持股要耐心


       投资的辩证法在于:该复杂的复杂,该简单的简单。“选股要严格”,属于复杂的范围,但“买股要随时”和“持股要耐心”则格外简单,就象风暴之后天空特别碧蓝一样。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很多极具智慧的话语,如“不战而胜”,“无为而无不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等。特别是“大道至简”和“以不变应万变”这两句话。把这些用来指导投资,就成了轻松赚钱的学问。也就是说,精选了好股以后,把好股简单的留起来就行了。我曾经说过:“象集邮一样收藏好公司的股票”,更爱说的是:“做好股收藏家”。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不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人?你的一些股票五年多没动一下,你怎么能守得住?其实我在生活中是个很急躁的人。只是投资股票和其他事情不一样,你不长期持有就很难稳赚不赔,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发财要有耐心,这是千真万确的。赌场和摸彩票能提供一夜暴富的机会,但概率才多少?收藏的发财概率比赌博和摸彩要高一点,但收藏到珍品真迹的不多,大部分是收了假古董赝品什么的;做期货、买权证的发财概率比收藏的又高一点,但长期成功的实在太少;短线炒作股票成功概率又要高一些,但总体而言,失败多于成功。可是你放眼世界,多少人通过长期持有股票和房地产成为亿万富翁。这些认识在前面说过,也是经过惨痛的失败才换来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定力”,我把它看得很重,仅次于“眼力”。我经常建议朋友,在你的投资字典里删掉那个“卖”字。


       没有丰富投资实践的人大多会想,如果结合短线,不是赚得更多吗?这是不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有一定经验的股民往往会问:“难道涨的太高也不卖吗?” 我的回答是不要卖。因为有些东西说说容易,就像低买高卖,实际操作时很难判断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就象无法判断明天是涨还是跌一样。很多短线利润是要放弃的,因为放弃你才能得到更多。有舍才能有得,这就是辩证法。我和很多股友有充分的实践证明,判断高低涨跌这些东西太复杂了,这是自己能力圈之外的东西,也是害人的东西,它让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拣芝麻不抱西瓜。如贵州茅台、招商银行、万科哪天卖合适?哪天卖都不合适。从长期趋势看,任何卖出好公司的行为都是愚蠢的,逆经济发展潮流的行为。其结果都不理想。最多在一个局部战役中获胜,而在全局上落败。股市上流传着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些东西的影响还非常之大,比如“高抛低吸”就是一例。我们看到的是绝大多数人恰恰相反,低抛高吸,大盘一向上就追涨,大盘一下跌就斩仓;上证指数跌到1000点时,每日成交量只有几十个亿,可见大多数人没有“低吸”,上证指数涨到5000点时,每日成交量高达两三千亿,可见大多数人没有“高抛”。再说,判断高低也是个技术层面的东西,不是智慧层面的东西。小赚靠技巧,大赚靠智慧。为什么股市中最后总是赚钱的人少呢?这和过度操作有关。许多人基本上每天都盯住股市行情不放,不停地在捕捉所谓的时机,不停地想低吸高抛。但真有几个人成功?还是举大家都知道的刘元生先生长期持有万科公司股票的例子,就是简单持有,买了就不卖。其实这18年中万科股票有无数次下跌,要是他老想着高抛低吸,能从几百万变成几个亿吗?技巧层面的东西,不但把人弄得非常辛苦,而且并没有给很多人带来可观的收益,至少在电脑房里炒得昏天黑地的股民情况大致是这样。人们经常会忽视:最好的往往是最简单的。


       谈到这里,或会有股民质疑:“难道公司的基本面严重变坏,你也坚持不卖吗?”我的回答一如既往。即便不能排除这种情况,还是可以坚持不卖。这似乎不太符合巴菲特的思想。但我仍然认为这是对的,而且这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实践过的。我很喜欢彼得林奇的看法,假如你有十个股票的长期投资组合,中间有一个股票出了问题,由于选的都是极为优秀的公司,那么我们持有的其他九个股票还是在给你赚大钱,几十年后,也就是一个亿和九千万的差别而已。何况那只股票也不会跌到零。就算你在某个优秀公司基本面出问题之后成功卖出,只是在策略上对了,战略上你却错了。你可能失去获得将来长期收益的大好机会,你也可能在心理上由于变得过于关心,由藏家变成了炒家,因小失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一点哲学思维。进一步说,一个优秀公司的基本面出了问题,你可能事后才知道,而这时股价已经下跌了不少,这时卖出很难说是正确的行动。也许,情况又是恰恰相反,你要继续买进了。有几个例子很说明问题。一个是沙特王子阿瓦立德的“花旗之战”。1990年前后,花旗银行因房贷和拉美业务的拖累而陷入困境,当时许多人疯狂出逃,股价掉得一塌糊涂。这个时候阿瓦立德反而不断注资增持。4年之后,花旗银行终于渡过难关,有着坚定信念的阿瓦立德成为最大的单一股东,十几年后又成了最大赢家,一举收获近百亿美元!占他全部身家的一半。阿瓦立德说他总是在寻找同样的东西,那就是国际上知名的公司,它们拥有健康稳固的根基,但却陷入了暂时的困难之中。另一个例子是2004年底伊利股份公司的董事长郑俊怀被抓,基本面出现了问题,股价从14元掉到9元。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有些惊慌,我则劝他们在9元时再买进并一直持有,现在听我建议的朋友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深发展也是如此,它在1997年后基本面不佳,但从1990年就开始一直持有的人还是大大的赢家。


       可能还有人会问:“如果我需要用钱也不卖吗?”这个严格地说是个投资以外的问题。需要用钱有很多种情况,除非牵涉到极其巨大的家庭或个人的剧变,需要大笔的钱来救急和转危为安,比如家人患病急需用钱,你还坚持不卖,那就失去了投资的意义。投资就是要让自己和家人幸福安乐。一般情况下,要学会坚持不卖,否则我们就很容易找到各种借口把优秀的好股票卖出去。等到赚了大钱之后,就能体会到那种意义了。到那时对资产结构进行一点调整,都是很简单很自然的事。对于投资者来说,首要考虑的是怎么赚,而不是怎么花。而一直持有就是最好的赚钱方法。


       还会有人问到:“当我们发现了更好的公司股票,可不可以卖呢?”我的回答是,这种情况不叫卖,叫换股,因为总的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没有变,还是在收藏好公司的股票。只要不是太频繁,这是可以考虑的。对于非职业投资者,我还是倾向于不卖先前的股票,而是用后来的收入再买进。因为深思熟虑的人不多,很容易把换股变成炒来炒去。


       在这里,我想再举一个深圳人有亲身感受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要长期持有。大多数深圳人既买房又炒股,这几年房市、股市都是大牛市,按说两个市场的赢输概率应该差不多。然而统计数据表明,买房赚钱的高达98%以上,而在今年五月的统计中,在股市牛气冲天时居然有30%的人亏损。什么原因?买房的人很少频繁地 “炒短线”,而炒股的人却不少有“手痒症”或“多动症”。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关心卖的人多,而想当收藏家的不多。其实,卖掉好公司的股票才是最大的风险。“炒”是投机者心中的魔鬼。澳门赌王何鸿燊在回答记者有关什么是赌博赢钱的诀窍时,说的是“不赌”。如果有人问我炒股赚钱的诀窍,我的回答是“不炒”。我们买的是极为优秀的企业,它们是最有活力的公司,有最为宝贵的资源、最有前途的产品,处在最好的行业中,也有最能干的经营管理者,你可以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一劳永逸。股市其实是一个“乌龟”打败“兔子”、 “懒人”战胜“忙人”、“笨人”战胜“聪明人”的地方。

[ 本帖最后由 Mr.Business 于 18-4-2008 03:3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4-2008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剑论价值投资:做好股票的收藏家

2007-12-15 12:46


     虽然李剑先生很低调,只看过他的两篇文章,但我认为他是中国理解巴菲特最深的人之一。无论是投资策略还是选择企业,都有精辟的见解。“投资要大气一些”、选择“万千宠爱在一身”的股票、“首先考虑公司有没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这些都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已逾知天命之年的李剑先生,儒雅几近文弱,很难想像他曾种过田、做过工、放弃省级宣传单位的处级岗位下海开广告公司。在朋友的帮助下有了一定积累后于 1995年奋勇杀入股票、期货、外汇三个市场,并一度应邀打理上海一家期货公司,每日看图画线,波浪理论江恩技术操练得滚瓜烂熟,在波峰浪底杀进杀出,却于1999年差点倾家荡产。尔后痛定思痛,思路上改弦易辙,几乎是脱胎换骨,走上了价值分析的道路。从此苦读巴菲特,精研价值投资理论。入门槛后一路登堂入室,深得其奥,终于重新在股市崛起,并带动身边一批股友成为富翁。
  

近日,李剑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投资要大气


记者:“您的投资回报很高,您是如何做到的?”


    李剑:“主要是我持有的公司质地不错,而我又握住不放。但也要承认,有运气的成分:a股股改后这两年涨的太凶了。我不希望这样。我希望好股也应慢慢涨,不要让我有要卖的念头。”


记者:“现在学价值投资的人很多。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李剑:“投资要大气一些,选股要严格一些,赚钱要耐心一些。


    我认为,投资要大气这五个字很重要,否则学价值投资就学不到精华。学价值投资当然比学技术分析和听小道消息好得多。


投资要大气包括这么几点,首先是在思想意识上要有远大目标。


    第二点是眼界要高,这是第一点的顺延。我们要挑选的应该是极优秀的公司,不只是在行业中最佳,而且要在国内市场中最佳。


    第三点是不要在操作上讲究小的技巧,什么高抛低吸,什么止损,什么底部顶部。更不要去计较小的利益,比如一点差价呀,波段呀。


    第四点就是心理稳定,不去理会大盘的波动涨跌,也不要去预测短期的走势。”


记者:“您的意思是技术分析的不确定性很大吗?”


李剑:“是的。你看波浪理论最为典型,大浪里面有小浪,小浪下面有细浪,走向永远有无数种可能。”


    股不惊人誓不休


    记者:“听说您有一句很酷的话,叫作‘股不惊人誓不休!’请问什么样的股票才是惊人的股呢?”


    李剑:“我想大概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它的涨幅能达到一百倍以上。第二层意思是它须要‘万千宠爱在一身’,就是要拥有多种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记者:“一百倍!听起来是有些惊人!具体应该怎么来选择这样的优秀上市公司呢?是不是要多看财务报表?”


    李剑:“我首先要说读财务报表只是价值投资的一个小的方面,这方面我自己就走了一段弯路,把眼睛弄的更差了不说,还差点钻进牛角尖里去。注意研读财务报表只是表明关心基本面,这与专看k线图和听小道消息者确实不一样,但这还不算是价值投资,更不等于是学巴菲特。我认为,调查和思考企业的重大问题,比如持续竞争优势问题,盈利模式问题,未来利润增长点问题,管理层问题等等,才是价值投资首先要关心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财务报表上没有,或者说不直接反映。”


记者:“那要从哪些方面去分析?”


    李剑:“首先考虑公司有没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这个‘独一无二’极其重要,你会一下子就把优势公司和一般公司筛选出来。我有个习惯,如果我用半个小时都找不出一个‘独一无二’出来,我就要放弃它了,尽管它可能看起来股价较低。如果是股友问我某只股票怎么样,我一般也是先反问:它有什么独一无二的优势吗?”


记者:“您说的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是不是就是指核心竞争力呢?”


    李剑:“包括核心竞争力,但不光是核心竞争力。严格说,核心竞争力是管理科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科学,投资则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投资学上,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含义要丰富得多。”


记者:“哦,您是说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有很多种,是吗?”


    李剑:“我归纳了一下,大概有五种吧。虽然它们互相之间有一点重合或者互为因果,但为了思路清晰,还是分类叙述为好。


第一种应该是垄断优势。按照经济学上的‘垄断’的含义,是指单一的出卖人或少数几个出卖人控制着某一个行业的生产或销售。我喜欢用自己的话说,就是独家生意。当然,这种垄断必须是价格不受管制的垄断。”


记者:“那么第二种优势呢?”


    李剑:“第二种应该是资源优势。资源就是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诸要素。很多公司都拥有各自的资源。资源的关键在于稀缺,按照稀缺的程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级。我最喜欢的是具有独占性质的资源优势的公司。


第三种就是能力技术优势了,也就是大家讲的最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比较好理解。能力指的是公司团队在决策、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能力。


    第四种应该是政策优势。政策优势主要是指政府为加强相关产业的战略位置,制订相关有利于发展的行业政策与相关法规,使相关产业形成某种具有限制意义的优势。”


记者:“那么第五种呢?”


    李剑:“还有一种是行业优势。行业分析是我们投资者作出投资抉择的很重要的一步,有时甚至是投资成功的先决条件。因为有些行业牛股成群,你投资的赢面高;有些行业却牛股稀少,你投资获胜的概论低。”


    记者:“拥有了您说的其中一种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是不是就可以买入这家公司呢?”


    李剑:“不,这还远远不够。我的意思是,有了其中一种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就有了关注的前提了。接下来要考虑的是这种优势能不能形成极强的赢利能力?我们投资股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有没有良好的收益,所有的优势最终也还得落实在收益上。”


记者:“您认为极为优秀的公司平均每年的利润增长率至少应该是多少呢?”


    李剑:“我前面说过‘股不惊人誓不休’。好股票应该具有数十倍以上的成长潜力和前景,平均每年的利润增长率不能低于20%,能超过30%就更好。”


    记者:“有了某种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又有极强的赢利能力,是不是够条件了呢?”


    李剑:“还不够,还要看它的优势和盈利能力能不能长期保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持续竞争优势。这一点难度更高,更有技术含量。”


记者:“您一直没有谈到价格,价格不太重要吗?”


李剑:“价格当然重要,好公司加上好价格才是好股票。”
   

耐心是一种美德


    记者:“接下来该是谈收藏的问题了。您好像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人吧?您的一些股票五年多没动一下,您怎么能守得住?”


    李剑:“投资股票和其他事情不一样,你不长期持有就很难稳赚不赔,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记者:“怎样把握不要卖呢?”


    李剑:“既然是精心挑选的好公司的股票,那你就要像收藏家一样把它收藏起来。没有卖出的那一天。因为长期而言,股市永远向上,特别是优势企业的股票。”


记者:“难道涨得很高了也不卖吗?”


    李剑:“有些东西说说容易,比如高抛低吸,实际操作时很难判断什么是高,什么是低。这些是自己能力圈之外的东西。”


记者:“也会有公司因为基本面变坏而从此一蹶不振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您坚持不卖的观点是不是就遇到了强有力的反驳呢?”


    李剑:“公司一蹶不振的情况也不能完全排除。但我们还是可以坚持不卖。这似乎不太符合巴菲特的思想。但我仍然认为这是对的,而且这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实践过的。我很喜欢彼得林奇的看法,假如你有一个10只股票的长期投资组合,中间有一只股票出了问题,由于选的都是极为优秀的公司,那么我们持有的其他9个股票还是在给你赚大钱。进一步说,一个优秀公司的基本面出了问题,你可能事后才知道,而这时股价已经下跌了不少,这时卖出很难说是正确的行动。”


记者:“当我们发现了更好的公司股票,可不可以卖呢?”


    李剑:“这种情况不叫卖了,叫换股,因为总的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没有变,还是在收藏好公司的股票。只要不是太频繁,这是可以考虑的。”


    记者:“您已经谈了严格挑和不要卖,对随时买没有讲到,而且,这里还有个问题,随时买,又有价格问题了。万一买到高价的股票怎么办?”


    李剑:“前面说过,价格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问题,能力圈之外的问题。不要动太多的脑筋去想买入时机的问题。不同的人参加工作有先后,入市时间有早晚,一旦决定投资,难免会买到高点低点,但有了严格买和不要卖,即使是不那么幸运,最终还是会大获全胜。”


记者:“‘严格挑、随时买、不要卖’是您成功的秘诀吗?”


    李剑:“我还谈不上什么成功,不过是在严格挑方面下的工夫多一点,收藏起来耐心一点而已。”

http://www.valuegrow.com/html/value/20080331/5591.shtml

[ 本帖最后由 Mr.Business 于 18-4-2008 03:3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4-2008 03: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格选股比精确估值重要得多---访资深价值投资家李剑先生

时间:2008-03-31


从紧的国内货币政策、居高不下的CPI、美国次贷风波、国际股市普遍下跌、大雪灾......一连串的事件,使国内股市寒流阵阵。现在正是股民、基金经理甚至经济学家们感到非常困惑、看多看空分岐甚为激烈的时候,也是投资者的阵容大争论和大分化的时候。


       是现金为王,还是持股坚守?即使是价值投资者,这也是他们目前心里嘀咕的首要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对因撰写《如何在中国做价值投资》和《做好股收藏家》等文章而在国内投资界产生较大影响的资深价值投资家李剑先生进行了专访。


       记者:李先生,您和但斌等几位投资家都是长期投资者,在目前股市很不景气的情况下,比如说您,还是要坚持握住手中的好股票吗?


李剑:当然,为什么不呢?股市起伏很正常,否则也就不成其为股市了。但有两点我们应该明确,一是中国的未来一定更为光明,中国经济的未来也一定会发展得更好;大国崛起,从葡萄牙开始不断转换,种种事实表明,也该轮到中国了。这是个大前提、大基础.二是我们手中握有的是极为优秀的公司股票,这些公司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且周期性不太明显,它们良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顺便强调一下,长期持有没问题,但要和优秀公司相配套,就象红花必须紧随绿叶、美女必须相伴英雄才能产生强烈美感一样。如果一个人想要坚定持有,买的却不是顶尖的股票甚至是一些垃圾股,那就会给人一种感觉,他的上身穿的是西装,下身穿的是短裤。


       记者:很多人认为,上证指数在雪灾前估值太高。把股票卖掉,等过一段时间股票估值更为合理的时候再买回来,不是做得更好吗?


       李剑:我以前说过,我对顶和底从不研究,对高和低的判断也缺乏信心。事实上谁也不知道上证指数会涨到6120点才回落,也不知道下一步什么点位见底,更不会提前知道雪灾和次贷风波。说到市场估值,特别是做波段,我觉得这常常是一个大的迷局,很容易使人甚至一些优秀的投资者失去正确的方向。要么提早出局,要么无法买回。连续三年,不断有朋友提醒我说贵州茅台、张裕、云南白药、盐湖钾肥、港交所等股票的价格太高了,可以先把它们卖掉,再去等到估值合理时买回来,可是情况怎么样呢,真要那样做只有吃后悔药!这些问题一是很难看准,二是估值高和下跌没有必然的联系。我坚定地认为卖出好股票不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特别是那种符合我从企业产品角度严格选股的四个标准,即"一、产品独一无二;二、产品供不应求;三、产品量价齐升;四、产品永不过时。"(朋友戏称为"李剑产品标准")的优秀公司股票。


       记者:"赤子之心"基金的经理赵丹阳去年年底清盘旗下系列基金的举动,现在被许多人认为很有先见之明。对比您和但斌基本不动的做法,哪种更好些呢?


       李剑:对于赵丹阳先生,我是非常欣赏的,我认为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前后如一的人。2005年年中市场一片低迷时他大胆地预言: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即将在中国诞生,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精彩的。2007年初他认为市场在3000点时已经估值过高,不符合他的价值投资理念,过早卖出,然后在2007年底5000点以上时和年初保持一致,果断解散基金。也让人感到震动。不过,他的做法难度太高,一是股市不确定性太多,能不能卖到最好已经是个问题,能不能跌回到3000点以下让赵丹阳先生再回来又是个问题,二是即使跌回到3000点以下,一流公司的股票不一定就会象大盘一样有同样的跌幅,这就会让赵先生失去他以前精心选择的好股。比如这次已经从6120点跌到4200点,那些特别好的公司股票就没下跌,有些还创了新高。


       但斌先生比较浪漫,倡导乐观投资、长期投资。我也一样,认为股市没有征服不了的高峰,任何一次下跌形成的窟窿,最终都将被人类不断创造的滚滚财富所填平,因此不想在做波段上费脑筋。就我个人而言,还要笨一些,我不太擅长也不会对股市作预测,我只会看上市公司本身是否强势。


       我的看法可能没有什么说服力,但证券史上有个很有名的事例,说明估值过细给人带来的迷失。美国有个德州仪器公司,当年刚上市不久,投资大师费雪用他的基金购买了大量德州仪器的股票。买进之后在不长的时间内,这个股票的价格涨了好几倍,于是费雪的客户们开始要求卖掉这些股票,理由就是估值太高了。费雪在压力下终于将股票卖掉。卖掉之后,股价仍在上涨。3年之后,美国发生了大股灾,德州仪器的股票价格掉了80%,但就这样,还是远高于费雪当初卖出的价格。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时至今日,德州仪器的股票至少涨了几百倍或更多。但是费雪的一些客户却没有能够分享到这个增长。


       由此可见,严格选股比精确估值要重要的多!在短时间内从股市赚到一、二倍的钱,当然不错,但比起几十倍,上百倍的涨幅来,我们更应该长期稳定地获取回报,要做持续发光的"恒星",不做小赚一点就被震荡出局的股市"流星"。


记者:好象巴菲特也有过成功逃顶和抄底的经历。


    李剑:是的。1969年巴菲特解散了合伙人基金,休息了几年,刚好躲过一场大股灾。1973年,巴菲特在股市低迷时进入股市,又等于是抄了一个底。另外,巴菲特还在2003年和2007年分别买进和卖出过中石油。但我要强调的是,这种做法,决不是巴菲特的代表性做法。巴菲特年轻时还研究过K线图呢!那能代表他吗?1987年和2001年以及9.11还有过几次股灾,巴菲特都是纹丝不动。巴菲特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清楚这种做法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巴菲特在多次场合都提到:预测高低是神做的事情而不是人做的事情。更说过:他最喜欢的持股方式是永远。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只是简单地将优秀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无论风吹浪打都不动摇。数十年之后,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资大师。试想,如果巴菲特整天都在想着股票是估值高了还是低了,整天都在想如何逃顶,如何抄底,整天想着做波段,还能有现在让世人景仰的"股神"巴菲特吗!我认为巴菲特就是股市上最为耀眼的巨大"恒星"。


记者:为什么同样是价值投资者,相互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别呢?


    李剑:是的,同样是学巴菲特,但各人的理解不同,因而做法不同。但无论有多少种差别,最终原因还是眼光不同。是把目光紧紧盯住价格,还是紧紧盯住好的公司;更重要的是,是把眼光收缩,还是把眼光放远。清代著名商人胡雪岩常说:"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就能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一省的眼光,你就能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有一国的眼光,你就能做天下的生意。"我喜欢把他的话改为投资语言:"如果你有一年的眼光,你就能赚取一年的金钱;如果你有十年的眼光,你就能赚取十年的金钱;如果你有百年的眼光,你就能轻松获得一辈子的巨大回报!"


记者:股市现在这样动荡起伏,你真的心里从来没有过慌乱吗?


    李剑:我诚恳地告诉您,面对眼前股市这点风浪,我很轻松。大多数人经常想的是估值,而不太愿意寻找或拥有伟大或优秀的企业,这是最容易犯的"高级"错误。而且根据我的观察,这些年股民中越是喜欢精确估值的朋友,越是不敢持有象贵州茅台、香港交易所、万事达卡这样极其强势的股票。价值投资者的本质是投资目标公司的实体,只要公司的基本面不变,特别是公司的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不变,"万千宠爱在一身"的众多优点不变,我就实在找不到慌乱的理由。同时我主张轻松快乐地投资,而不是每天紧张兮兮地盯着电脑盘算。明天,我和朋友相约乘船出海,大海的波涛比眼前股市这点风浪有趣多了

http://www.valuegrow.com/html/value/20080331/5593.shtml

[ 本帖最后由 Mr.Business 于 18-4-2008 03:3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4-2008 10: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一生当中其实只要长期拥有极为优秀的几只好股票,就享用不尽了,就象香港持有万科18年而成为巨富的刘元生那样。"


400万变6.32亿 刘元生再续股市神话
2006年11月30日09:16        

  万科最大个人股东持股18年,400万元变为6.32亿元股票增幅超过股神巴菲特设想一下,从万科创业起即买入其原始股持有到现在,获利该有多少倍?答案是160倍!

  18年了,"刘元生"这个名字每年都出现在万科公司年报上,像一根不倒的桅杆,伴随万科这艘航船闯过了难以计数的波峰浪谷。12月5日是沪深两市的"明星股"万科的"有限售条件股份可上市交易日"。当这天到来时,刘元生的股票也将随着万科公司迎来崭新黎明,走向全流通时代。

  往事绵绵,令人产生无限的感慨。

  18年的等待终于有了巨额回报:现在刘元生持有的5827.63万股非流通股,市值为6.32亿元。

  而当年,刘元生买这些股票仅仅花了400万元。这一投资的增幅,超过了全球股神巴菲特。巴菲特最骄人的业绩是持有《华盛顿邮报》股票30年,股票价值增长也不过128倍。

  据《提问万科》一书,刘元生是香港商人,比王石稍长。早在王石创建万科前,他们就已经是商业合作伙伴。王石做录像机生意时,就是由刘元生的香港仁达国际有限公司供应日本货源。刘元生回忆:"那几年,王石经常来香港,但和其他内地人不一样,他从来不要求去观光,而是要我带他去逛书店,买了很多企业管理和财务方面的书。我感觉他是个有抱负的人。"自此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得知万科要进行股份化改造,刘元生便经常向王石介绍香港公司的运作方式,帮助收集香港上市公司章程、年报。

  1988年12月末万科正式向社会发行股票,一家本来承诺投资的外商打了退堂鼓,刘元生闻讯慷慨解囊认购360万股。1992年后,万科热衷于股权投资,刘元生也积极策应,还参与万科在天津、东北等地的项目投资。当年与王石共同打江山的创业者,如今多数已身影模糊,而刘元生依然坚守着万科。

  历史资料显示,1992年刘元生持有万科股票370.76万股,以后随着万科送股配股,加上刘元生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他拥有的万科股票逐年增加。 1993年是503.29万股,1995年为767万股,2004年为3767.94万股,2006年为5827.63万股。不过,他持股所占万科总股本的比例也从原先的2.7%降到1.47%。

  即使这样,现在他持有的股票数量,不仅远远超过万科董事长王石的41.8677万股,总经理郁亮的11.6742万股,而且超过了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万科企业工会委员会、中国平安保险各自的持有量,依然是名符其实的大股东。

  12月5日是万科的"有限售条件股份可上市交易日"。以11月28日收盘价10.85元计算,刘元生持有的这些股票流通市值为6.32亿元。刘元生认购原始股加上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费用,共约400万元。经过18年的坚守,他获得了160倍的回报率。

  我们曾经听说过有人捂住深发展发了大财,有人购入陆家嘴得到暴富,但没有听说哪个人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几千万股票这样多年头。

  万科董事会秘书肖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最初万科股票发行不畅,刘元生当年得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特许,用外资身份开设的A股账户购买了万科原始股,投资360万元。"他坚持持有万科股票,可以说是他对王石董事长和万科这个团队投出的信任票。"她认为,可能刘元生这样做也有"被迫"的成分。 "1991年后深交所成立,他的股票因为没有更换成标准股票而被冻结,也是客观上不能出售的原因。"当记者表示希望联系到刘元生先生时,肖莉婉转地拒绝了记者的要求。她说,"刘先生是一个低调的香港人,不会愿意接受相关采访。"她希望记者理解刘先生的心意。

  据记者从其他方面了解到,刘先生现住在加拿大,跟王石还有密切联系,万科经营管理的很多重大决策都要征求他的意见。

  在万科上市后的18年中,很多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经不起股价颠簸撤离了。某家大公司在90年代初万科股票跌破发行价时,把手里的几百万股票硬生生卖回给了万科,还以为扔掉了烫手的山芋。回头来看,对优质的公司长线投资才是金。

  某私募基金经理李先生专门投资万科股票。他说,万科仍然有长期投资价值,刘元生这样的股民确实少见,他才是最大的赢家。他的财富故事,是中国股市的一个缩影。

  全流通后,刘元生手里的这些股票会继续捂着还是会卖出?如果要卖将卖出多少?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 作者:傅盛宁)

来源:《深圳商报》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67815/70985/510788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4-2008 0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坛主。。。。。真的是很好的投资策略。。。。。我会在日后常来看看。。。(多看几遍才可以更好地吸收)。。。。。无言的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4-2008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谢坛主....好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11-2024 05:30 AM , Processed in 0.14855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