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晴宗

我在扫树叶-叶的掉落是风的追逐还是树的不挽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风起云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11-2011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风起云涌

补风捉影暗箭伤人,嘴巴恶毒制造流言蜚语谁强过搞屎棍
我有没所本应该自己心里有数
只 ...
夜神 发表于 5-11-2011 02:02 PM



    怎么啦,你又红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11-2011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9# 独立人士


    也不是,心中的魔性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11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1# 风起云涌


其实我贴那句话也是在提醒这着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11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识因缘故起,我说识因缘故起,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识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 识,生识己说意识。犹若如火,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木生火,说木火也。缘草粪聚火,说草粪聚火。如是识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 如是耳、鼻、舌、身,缘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11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1 0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现在你还觉得自己没错,造口业的事我应该停止了,希望你自己也想一想停止这种挑起南北传情绪的帖子。不要一直拿某些个案,就把大乘乱象套在北传身上,因为这些例子,我在基督教的牧师身上,遇到很多。他们可以直接用拜路边的石头来套在佛教身上。
一个正信教徒,不应该一直攻击他人宗教,有时间好好专研自己的经典,而不是一直留意人家的宗教弱点、矛盾等等。你这种做法,跟当年第一论坛打击一贯道没什么差别。到最后第一论坛得到什么?nobita_lam(两毛)又得到了什么?01j2m3又得到什么?
如果你以为自己是100%对的,当你百年后才发现根本没有佛,只有耶稣,上帝,又会怎样?
当步惊云100%说自己宗教是对的,否定人家的宗教,和我们坚持自己说自己宗教是对的,否定人家宗教,那我们和步惊云又什么差别?做人不应该持着保留的态度吗?

还有,不要说什么贼喊抓贼,夜神不是我,不相信你可以叫版主查,我要说的话就如此,信不信由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6-11-2011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传佛教-》大乘思想-》大乘乱相-》附佛妖道。。。这个连贯性思维进展式其实也很唯识的说--就是其实我也陷入了所谓八识成型的定义之中--严格上我一开始的表达立场就在佛教正法六识之外【这个我先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也通过对佛教正法有自身觉证的网友分享在本楼中已经转述的说】~~http://cforum4.cari.com.m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522614&pid=92723639

唇亡齿寒--佛教在形势上传播简单分为南传-北传--当你发现近20年来北传乱相中崛起的附佛妖道已经急速扩张甚至娇横过正时--所谓北传还有的正法面临没落和消失时--唇亡齿寒。。。南传佛教不可能独善其中的说--尤其是新时代中华文化崛起--当华人领域在经济和政权统治能力将来处在主导性时--南传佛教连在新金砖五国中的印度都已经只剩下外在形态了--很可能最终南传佛教被局限在落后国家甚至被限制某些领域而已--佛教【正法】的衰败又将再一次呈现-并成为历史第二部【第一部就是印度衰败-斯里兰卡几乎灭亡-缅甸回传斯里兰卡】

在论坛这里其实无法起着实际影响的说--而上述的事态并进只是还没有成真的--这也是本楼先前埋下的伏笔~~http://cforum4.cari.com.m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522614&pid=92807143

六祖坛经--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诸行无常--一切都没有固定-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认定认为都只是我执
华严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诸行无常--一切不局限于表面观-看事态【事物】会自动的要去了解前因后果-阐悟其中过程
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诸行无常--不要强迫去阻止或者假设或者改变事物-一切顺其自然-因缘果业

~~~~~~~~~~~~~~~~~~~~~~~~~~~~~~~~~~~~~~~~~~~~~~~~~~~~~~~~~~
而事实上出现于大乘乱相中的附佛妖道其经文诠释和主要教义等等在这些年来大家所接触和看到的真的已经离开佛教-佛陀正法越来越远的说--当然--诸行无常~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诸行无常--不要强迫去阻止或者假设或者改变事物-一切顺其自然-因缘果业

--到今天为止--终于还是要面对现实的说--虽然也许最终可能北传被灭了-南传也被灭了-流行的佛教已经不再是佛陀的正法佛教--也只能顺应佛陀自己所说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或许连佛陀自己也怨不得人的说【当然佛陀是正觉者--以上全部只是我自己的个人感触--与佛陀无关的说】

本帖只是自身感触--无涉及任何一方--各位看看就好-不看更好--绝对不想再惹尘埃的说--本来无一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1 03: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转帖--看看就好-不看也好--我只是留个记录给自己而已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236121/

日本的《法华经》思想和文化 (日)菅野博史 杨曾文译                                                        
                                    2009-12-28 20:45:03                来自: 央金(不如去玩儿)                          在考察日本《法华经》的思想和文化这一题目之际,应当说最澄(765一822)开创日本天台宗和日莲(1222一1282)开创日莲华宗是《法华经》在日本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佛教史事件。考察《法华》对文学、艺术、艺能(戏剧歌舞)等方面的影响时可以看到,天台宗所产生的影响最大,然而到了室町时期以后,日莲法华宗的影响也有所发展。
  本文在时代上限定介绍从佛教公传至日莲为止日本对《法华经》思想和文化的接受。限于篇幅和笔者研究的领域,仅就:一、圣德太子的《法华义疏》;二、对《法华经》的书写、宣讲;三、最澄开创天台宗;四、《法华经》与文学;五、日莲与《法华经》,作简要考察。

  圣德太子的《法华义疏》

  佛教传来我国的时间,按《日本书纪》记载是公元552年,而按《元兴寺伽蓝缘起并流记资财帐》等的记载是公元538年,现在认为后者记载比较可信。据《扶桑略记》,论题中的《法华经》传到我国是在577年,距佛教传入约40年。

  此后,有圣德太子(574一622)出世。关于太子讲经的记载,《上宫圣德法王帝说》载太子讲《胜  经》;《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十四年(606)秋七月之条记载讲《法华经》、《胜  经》;《法隆寺伽蓝缘起并流记资财帐》天平十九年(747)二月十一日之牒记录:“《法华经疏》三部,各四卷;《维摩经疏》一部三卷;《胜  经疏》一卷。右上宫圣德法王御制者。”据以上所引,虽没有太子讲说《维摩经》的记载,但既然有《维摩经义疏》,便可以推定他曾讲过此经。长期以来,圣德太子讲说三经并且著有三经义疏,被认为是可信的事实。然而近年以来,对于圣德太子是否讲过三经以及三经义疏的真伪问题展开了强烈的争论,直到今日没有定论。尽管如此,《法华义疏》在古代、中世被看作圣德太子的著作被引用并加以注释是历史事实。下面对此书作简要介绍。

  《法华义疏》四卷,称中国光宅寺法云(467一529)所讲由弟子笔录的《法华义记》八卷为“本义”、“本疏”、“本释”等,广为引用,并且基本上是依据此书对《法华经》(是缺《提婆达多》的二十七品本)所作的注释。原本是被作为皇室御物保留至今日,在宝治元年(1247)才有刊本。后代引用此书的著作有元兴寺智光(708一776?)《净名玄论略述》、东大寺寿灵(8世纪后半)《华严五教章指事记》等;注释书有宗性(1202-1292)《法华经上宫王义抄》、凝然(1240—1321)《法华经疏慧光记》、良助(1268一1318)《法华辉临游风谈》等。然而应当指出,在日本作为法华经疏最为流行的是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因为此三大部将法云的《法华义记》作为批叛对象,所以以《法华义记》为“本义”的《法华义疏》的思想影响不大。
  《法华义疏》无论在形式上或是内容上都遵照中国经疏的形式,即使对依据法云《法华义记》的所谓“本义”,有时也加以批判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经疏,自然要按照经典的段落加以分段、确定每段的主题和大小段之间的关系,揭示整部经典的结构。此外,还包含对难解语句、譬喻等的解释和说明。这样便会使读者产生烦琐与乏味的感觉。而且经疏的性质,是很难突出表达注释个人的思想的。《法华义疏》也是这样。

  尽管如此,在《法华义疏》中值得注目的思想有两点:第一是对《法华经》  安乐行品   中所说菩萨应亲近的对象中的“常好坐禅,”所作的独自的解释,即与经的原意相反,解释为不亲近“常好坐禅”的小乘禅师。理由是“由有颠倒分别心故,舍此就彼山间,常好坐禅。然则何暇弘通此经于世间”。这和解释是据《法华经》强调在释迦佛灭后弘通该经的旨趣而做出的。

  第二是使用其它经疏所未见的“一大乘”的用语。《法华经》提出“一佛乘”的思想(不区别声闻、缘觉和菩萨,认为皆可平等成佛的思想),《法华义疏》出于区别与小乘相对立的大乘的用意,在“大乘”之上冠以“一”字,用以表明《法华经》的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11-2011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法华经》的书写和讲经

  日本写经始于川原寺一切经的书写,而关于书写《法华经》的资料最初见于神龟三年(726),此是圣武天皇为元正上皇命人书写《法华经》。应当特别指出,圣武天皇在天平二十年(748)为给元正上皇追善供养命人书写了千部《法华经》。因为《法华经》强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五种法师功德,在印度和中国都盛行书写《法华经》。日本也盛行书写《法华经》,从无名的僧、居士到天皇,很多人都书写《法华经》。

  特别在平安时代,在贵族之间流行装饰极为华美的写经,其中有用金泥在绀纸上书写的《法华经》,也有在纸张上绘制草木、鸟及其它形象的写经,艺术性很高。有在一个一个莲台上逐字书写《法华经》的莲台经,有在一个一个宝塔中逐字书写《法华经》的宝塔经,有在一尊佛一尊佛旁边逐字书写《法华经》的一字一佛经,从中可以窥见基于《法华经》所宣说的供养经卷的思想,对《法华经》特别尊崇供养的精神。在艺术性很高的写经中,特别有名的有扇面样式的法华经册子(国宝,在四天王寺),有平清盛(1118一1181)1164年供奉在严岛神社的平家纳经(国宝,在严岛神社)。

  另外 ,在平安时代后期,因受末法思想的影响,盛行“埋经”。据说在释迦灭后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将从兜率天下生娑婆世界,在龙华树下三会说法,所谓埋经便是为此作准备的,做法是将写好的佛经收到经筒之中,然后埋在地下。在所埋经典中书写的《法华经》数量最多。有名的藤原道长(966一1027)在大和金峰山埋藏的绀纸金字《法华经》。

  据天平六年(734)十一月的太政官符,要取得僧侣的资格必须背诵《法华经》和《金光明最胜王经》,可见对于僧侣来说是必须具有《法华经》的知识的。此后,天平十三年(741)圣武天王下敕创建国分僧寺、国分尼寺。国分僧寺称“金光明四天护国之寺”,置僧20名,读诵《金光明最胜王经》,让他们为护国进行祈祷。国分尼寺称“法华灭罪之寺”,置尼10名,让他们读诵《法华经》,为灭罪进行祈祷忏悔。作为国家佛教组成部分的国分尼寺重视的《法华经》,虽然在内容上并没有直接讲述护国的思想,但它与《金光明最胜王经》、《仁王护国般若波若蜜经》一起被称为“护国三部经”,被赋予国家的权威。

  这样,随着奈良、平安时代书写和读诵《法华经》的盛行,也兴起《法华经》的讲经会。良辨(689一773)在天平十八年(746)于东大寺  索院为镇护国家举办法华会,此为首次讲《法华经》的法会。此后以追善为目的的法华会十分盛行。延历十五年(796)勤操(754一827)在大和石渊寺为友人僧荣好的母亲的追善供养而举办八卷《法华经》的讲经,称“法华八讲”。以此为始,所谓“法华八讲”在各寺院、贵族私邸、神社举办,是平安时代最流行的法华会。此外,最澄延历十七年(798)在比睿山一乘止观院讲《法华经》八卷及其开经《无量义经》、结经《观普贤经》各一卷,是所谓“法华十讲”法会之始。此后,将讲《法华经》二十八品与开经、结经二经合并计算,称“法华三十讲。”

  上述天皇、贵族、居于高位僧侣的写经、讲经的情况,可以参考药师寺僧景戒所编的《日本灵异记》(《日本国现报善恶灵异记》),其中也有介绍庶民阶层因书写、讲诵《法华经》而获得灵验报应的故事。《日本灵异记》是被推定编于弘仁年间(810一823)的最古的佛教故事集(译按:日本“说话集”),上卷收有35条,中卷有42条,下卷有39条,其中在条目上有《法华经》名的有12条。内容是说信仰《法华经》的功德和诽谤《法华经》受到惩罚的报应。在最澄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后,这种在庶民间流行的法华信仰更加兴盛,先后有《日本往生极乐记》(庆滋保胤986左右编)、《大日本国法华经验记》(首楞严院沙门镇源编,1004年左右编)、《今昔物语集》(编者未详,12世纪中期编)等佛教故事集问世,除僧侣之外,从中也可以看到多数庶民阶层的对《法华经》的信仰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1 03: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澄创立日本天台

  在奈良时代,不仅鸠摩罗什(344一413,或350 一409)译的《妙法莲华经》传到日本,还有竺法护(生年约230年,78岁去世)译的《正法华经》(286年译)、  那崛多(523一605)和达摩笈多(?一619)合译的《添品妙法莲华经》(601年译),也传到日本,此外很多《法华经》的注疏也很流行。特别是鉴真(688一763)将包括天台三大部在内的多数中国天台宗的文献带到日本。

  最澄通过读中国华严宗的法藏(637一714)的《华严五教章》、《大乘起信论义记》,对中国天台完的教义产生兴趣,在研究了鉴真带来的天台宗文献之后,804年到中国,从天台宗的道邃、行满学习天台宗而归。806年日本朝廷承认最澄创立的天台宗与南都六宗并行,一年可度二人出家学习天台宗,从而标志日本天台宗的独立。在最澄的业绩当中,特别值一提的是他与法相宗德一关于“三一权实”之争,还有围绕在比睿山建立大乘戒坛与南都六宗之争。最澄与德一的争论是关于《法华经》的一佛乘的思想与法相宗的五性各别的争论,最澄站在天台宗的一乘真实的立场,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的思想。

  最澄有关《法华经》的重要著作当中,首先应举出的是《大唐新罗诸宗义匠依凭天台义集》,是依据中国、新罗很多学者的天台宗教义学说,介绍他们佛教理论的形成,主张天台宗最为优越。

  最澄还著有《法华文句》,主张《法华经》在一切经典中最为优越,特别指出《法华经》不是主张历劫修行的经,而是宣说直道顿悟,即身成佛的经。此外,他还为《法华经》的开经《无量义经》注释,著《注无量义经》。他也著有《注法华经》,但此书已不存。

  四、《法华经》与文学

  从前边介绍的佛教故事集《日本往生极乐记》、《大日本国法华经验记》、《今昔物语集》可以看到平安时代《法华经》信仰流传十分广泛的情况。这种故事集可看作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从中可以看到《法华经》的影响是很大的,此外作女性文学的清少纳言《枕草子》(著于1000年左右)、紫式部《源氏物语》(著于1005年左右)等,多有取自《法华经》、法华八讲、天台宗的内容。由此可以证明清少纳言与紫式部等人的信仰生活曾受到《法华经》的很大影响

  直接取材于《法华经》的文学形式的释教歌。所谓释教歌是对包含佛教内容的和歌的广义的称呼,在《拾遗和歌集》(约编于100年至105年)中已经收有取材于《法华经》的和歌。与《拾遗和歌集》大约同时,藤原道长1002年为追善供养其姊东三乘院诠子,与友人们吟咏赞叹《法华经》二十八品的歌。这种《法华经》二十八品歌似乎很多人作的。还有皆为释教歌的歌集,有选子内亲王(964一1035)的《发心和歌集》,其中半数以上是法华经歌。

  在《后拾遗和歌集》(编于1086年)中列有与“神祗”并列的“释放”的分类项目,然而到《千载和歌》(编于1187年)已经独立设置“释教部”的目录。此后在敕撰和歌集中也高置“释教部”。在所谓“八代集”(实际是从《拾遗和歌集》至《新古今和歌集》,仅有六种歌集)中的释教中,大约的三分之一是与《法华经》有关的和歌。

  集录平安流行和歌(基本形式是每句由七、五字或八、五字组成的四句的和歌)的集子中,有后白河法皇(1127一1192)的《梁尘秘抄》,其中有135首以《法华经》为题材的法文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1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莲和《法华经》

  日莲受平安时代奉持《法华经》者风尚的影响,并进而认定自己为“《法华经》的行者”,确立了独特的唱《法华经》题目的思想。与中国在庶民阶层中盛行念佛信仰相对,在日本庶民阶层中不仅流行念佛信仰,而且还有与此相匹敌的唱《法华经》题目的修行做法,在日本的新宗教之中具有法华信仰者占大多数,这都源自日莲对唱《法华经》题目的提倡。

  这一“南无妙法莲华经”的题目和本尊,可以说是日莲宗教思想的“眼目”,而日莲提出法华唱题和本尊的理论的根据,则是“一念三千”之说。在日莲看来,将正统的佛教史上的释尊的《法华经》、智 (538一598)以及日莲用一条线连接起来的重要法门就是这个“一念三千”说。日莲对“一念三千”的见解可作以下概述:虽然“一念三千”说是智  在《摩诃止观》当中提出来的,但日莲认为在《法华经》中就有这一思想,智  是从中择取出来另以解释的。因为他认为《法华经》所说的“一念三千”是众生成佛得道的原理,在“末法”的现时作为“佛种”的表现,便确立为“南无妙法莲华经”;并且由于“一念三千”。也是非情之物成佛的原理,于是便确立为“曼陀罗本尊”。可见,表现日莲独自的宗教立场的南无妙法莲华经的本尊和题目,所显现的正是末法时代的“一念三千”。不用说,在这个场合的“一念三千”已经不是智  的“一念三千”说,而是日莲加以独自解释的所谓“事的一念三千”。

  在考察日莲对《法华经》的接受理解的特征之时,必须了解他是如何接受印度的《法华经》的中心思想的。笔者认为对《法华经》的中心思想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第一,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一佛乘”思想;第二,释尊永远存在,是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的绝对救济者的“久远的释尊”的思想;第三,在释尊不在的现实世界,由“地涌的菩萨”护持《法华经》的思想。结论是,日莲超越于时间和处所,密切地将《法华经》中这三种思想结合在一起进行把握。

  日莲和一佛乘的思想

  关于第一,释尊出现在此娑婆世界唯一重大的目的就是让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这就是一佛乘的思想。在这一思想中包含众生能够平等成佛和作为救济者释尊存在的重要性这二个方面。对于前者的众生平等成佛,无须加以说明,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凡读《法华经》者都容易注意到。此万人成佛的思想,在日莲那里是作为继承智  的“一念三千”之说并加以发挥的。至于后者,即在众生成佛当中重视释尊存在的思想,可以说是日莲以其宗教的纯真性,直接从《法华经》中接受到的在天台宗教义中,以“下种益”、“熟益”、“脱益”等加以表现的重视释尊与众生密切的人格关系,在日莲那里是比天台宗教义更加强调的。

  由此产生的思想可称之为释尊御领(译按:领地)观。即据《法华经》<譬喻品>所说:“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娑婆世界是释尊的领土,娑婆世界的众生与释尊之间是有缘的,具有宗教上的紧密联结的关系。基于这种思想,日莲对净土教进行批判,认为西方极乐净土的阿弥陀如来与娑婆世界的众生没有关系,对于阿弥陀如来的信仰是没有意义的,这种信仰是对与本师释尊关系的蔑视。同样也基于这种理论对真言宗的大日如来进行批判。

  (二)日莲与久远释尊的思想

  关于第二“久远释尊的思想”,日莲将《法华经》的迹门作为理的立场,将其本门作为事的立场,而特别重视本门这一方面。日莲指出,智  虽据迹门的<方便品第二>的“十如是”提出系统的“一念三千”说,但在本门却没有加以阐明,尚未完备;他在《观心本尊钞》中对“佛界”作的说明中所用“无始的古佛”,是源自久远的释尊的名称。这决不是如同《大涅  经》所说的“佛性”那样的普遍的抽象的内在原理。日莲对释尊所怀有的那种热烈的信仰,从日莲遗文中是很容易看到的。

  (三)日莲和地涌菩萨的思想

  关于第三“地涌菩萨的思想”,日莲以地涌菩萨的自觉,自任为生活在末法时代的“法华经的使者”,是有名的。所谓“地涌的菩萨”出自《法华经》<从地涌出品第十五>,从地涌出的菩萨是作为在释尊灭后担当《法华经》的护持者而登场的。此品的开头说,从他方国土来的数目超过八恒河沙的菩萨发誓在释尊灭后弘通《法华经》,释尊表示拒绝,说在自己的这个娑婆世界有六万恒河沙数的菩萨,他们能出来弘通《法华经》。此时,大地振裂,在娑婆世界的下面的虚空居住的六万恒河沙菩萨同时涌出。当时弥勒及其他八千恒河沙数的大菩萨对此未曾听闻眼见,感到疑惑,由弥勒菩萨代表向释尊询问这些从地涌出菩萨是什么人?释尊回答,他们是在他成佛之后教化的弟子。对此,弥勒等仍有疑惑,认为释尊成佛以来时间并不长(40余年),怎么能教化那么多弟子,希望释尊再予回答解除疑问。释尊再次回答的内容,就是此后的<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其中阐述了“久远释尊的思想”。

  关于地涌菩萨的特色,仅<涌出品>是不能充分表达清楚的。这应参考讲述释尊灭后护持《法华经》者应当如何生活的<法师品>。结论是,这些《法华经》信仰者,在过去世虽已达到最高的正觉,然而出于对众生的慈悲之心,宁舍弃清净的果报,生于恶世宣说弘传《法华经》。从而表示,地涌菩萨既不是以自力追求自己的觉悟,也不是靠他力祈求绝对救济者的拯救,自已早已是在过去世达到觉悟的大菩萨,自愿生于恶世,为众生宣说《法华经》,怀抱这种很深的自觉在现世实践自已的使命。这里表达了意味很深的宗教思想。
  从而可以看到,他们现世的使命,即作为“如来使”由如来派遣,应当完成的如来的使命,具体来说就是依据《法华经》做救济众生的事情。如果对日莲的法华经观进行简明概括,其关键字可以借用  法师品  上的“如来使”三字,因为“如来使”是可以表述日莲自己作为地涌菩萨的自觉的词汇。日莲自认为生活在释尊灭后的末法时代,自己是作为六万恒河沙数的地涌菩萨当中担当指导在位的上行菩萨再生的,自然是末法时代众生的救济者。

  中国和日本的大多数佛教徒一般都把地涌的菩萨当作经典上所说的一神话来看待。然而如上面所述,日莲是把地涌菩萨当作历史的世界上真实的存在来对待的。日莲这种将经典上的故事作为具体的实在看待的情况,表明日莲是对《法华经》怀有纯真朴素的信仰的人,向人们表示他在宗教上具有意味很深的人格和思想。日莲的这种态度,不仅可从他对地涌的菩萨的见解,而且也可从他对释尊御领观、久远的释尊的见解上看到。

  (四)关于日莲法华经观的形成

  日莲重视《法华经》成立时中心思想,特别重视以往被轻视的第二、第三的中心思想,到底什么原因使他这样呢?在《法华经》成立的年代,可以想象,《法华经》的信仰者们是处在与称做部派佛教(或其一部)的传统佛教的严峻的紧张关系之中,这与日莲由于自己的信仰实践所带来的当时佛教界处于独立无援的境地是相通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若要批判旧有的东西,提倡新的东西,都要面临严峻紧张的境地。日莲严厉批判的法然(1132一1212)所遭受的迫害虽与日莲不能相比,但受到来自旧有权威、权力方面的迫害是历史的事实。可以推定,日莲所处的孤独状况,给予日莲期待绝对的救济者、产生作为地涌菩萨的自觉,都极为深刻的影响。

  日莲当然是《法华经》至上主义者,他不把其他经典放在眼中,这与《法华经》成立时主张仅以此经救济众生的信仰者所采取的立场是一样的。这与中国的《法华经》的注释者因受到将多数经典作为释迦一代说法的整体有机组成的说法的制约,对《法华经》作出学问的合理的解释的做法,是大相径庭的。

  日莲自信,自己不仅对《法华经》用头脑读,也作“色读”和“身读”,并且如同宣言怀有“法华经的行者”的自觉那样,认为自己最善于将在印度成立《法华经》时节的《法华经》中心思想在现实社会中加以把握和弘传。在今天,很多基于《法华经》信仰的人远从日莲继承源渊,是未必有理由的。

  本文主要对从佛教公传到日本对《法华经》思想的接受传播,对圣德太子、最澄、日莲的法华经观进行介绍,同时对写经、讲经等的《法华经》仪礼的文化的接受以及《法华经》对文学的影响等,也作了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1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起云涌 于 6-11-2011 03:46 PM 编辑

换成是以往--我会在转帖内颜色加深某些我认为的重要讯息和段落加以注明解释--如今不这么做的说--你看得到就看-领悟得到就领悟-反之一切就不过如这般。。。你家的事

修习-修行与谁都无关--是我自己的事--就这样

风起云涌

中国六宗对法华经的争论-传入日本两宗【天台-日莲】对法华经各自定义和自身认为等等--法华经在北传佛教所谓的8个宗派中都有着真伪争议性和各自诠释的自认性--谁可以上台做统治力做主流--完全取决于看谁在那个时代的传教势力和信仰势力以及国家领导的政权势力--所谓认可-所谓正宗--无非只是谁势力庞大谁说了算的说--完全与佛陀无关了。。。当然这和部派佛教时期的情况一样【阿育王-上座部】--历史只是在不断重复着世俗人的挣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1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思想~~不知《法华》,则不知如来之苦心,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知《楞伽》,则不辨知见邪正之事非!不知《华严》,则不知佛家之富贵

大乘乱相~~知谁的《法华》,知谁的《楞严》,知谁的《楞伽》,知谁的《华严》,谁的才是正法??北传各宗自身对经文的诠释和延伸主导教义都有不同甚至后期为了所谓合理性和进行整顿编辑篡改等等--间中引起的谁家经文真伪争议性等等确实不是现在的我说了就算的说--那是佛教北传历史的一部份--而这部份引发的后患--各位目前以及将来将历历在目的说

此帖只是年前某日饭后感情抒发--在座各位可以选择跳过--对大家的各自修行-修习无任何关键启发作用的说--你当然可以说我在自爽--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1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我们来点风趣的分享结束今天修习课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1513b0100s34g.html

楞伽經考证11.1考證
乙:「大師你好!我是公元2002年間的台灣居士某乙,我跨越時空來到少林來幫你考證楞伽經。」
摩:「經典是用來修行,不是用來考證的。」
乙:「大師!是你先破壞宗門規矩的。」
摩:「怎麼說?」
乙:「禪門是主張『不立文字』的,你卻多此一舉帶來了『教外(外道)別傳』
的楞伽經,引發了1500年的楞伽禪禍,太可怕了!」


摩:「何以見得?」
乙:「連1970年代的台灣禪學泰斗南老師,都曾經為了註釋楞伽經而付出了寶貴的青春歲月。一直到今天,還有許多位像是台灣老蕭一類的人士,仍然根據楞伽經在解說佛法,並且寫成皇皇鉅著,影響所及的徒眾實在是蠻廣泛的。」
摩:「見不得人家好,是不是?」
乙:「那倒不是。如果他們跟你一樣,也坦承是『壁觀婆羅門』派系的話,那就無所謂了,可是他們卻口口聲聲說楞伽經是『佛說』,這就扭曲了事實的真相。」
摩:「說楞伽經是『佛說』有什麼錯誤?楞伽經本來就是弘揚迦旃延佛的教導啊!」
乙:「大師!拜託!這裡是震旦(中國)耶!不是印度,你要搞清楚!」


摩:「有什麼不同?」
乙:「你們印度人稱呼耆那教主、尼乾教主、婆羅門教主…都叫佛陀;中國人一聽到佛陀就以為通通是佛教。你看,1500年來中國人一聽你說『諸佛妙道』,就一直把你這位印度來的婆羅門當作是佛教僧侶看待,讓你百口莫辯了吧!」
摩:「禪法本來就在『明心見性』,不在於區分教派,即使弄錯了佛陀也無礙於禪門心法。」
乙:「即使就『心』、『性』而言,佛教釋迦佛陀的教導與婆羅門迦旃延佛的教導和立場都是截然不同的。」


摩:「何以見得?」
乙:「看看楞伽經貶抑釋迦佛陀的經文,你就知道了!」
摩:「哪一段?」
乙:「你帶楞伽經來華的,難道自己不知道?還問我?」
摩:「我看不出來。」
乙:「讓我請出大乘權威印老的『佛教史地考論』中p223的『楞伽經編集時地考』來跟你說!」


印:「(楞伽經文有)一(段)說:『談論戲笑法;長行與解釋;如是我聞等,迷惑於世間。』二說:『於我涅槃後,釋種悉達多,毘紐大自在,外道等輩出。如是我聞等,釋師子所說…』」
乙:「看吧!楞伽經文批評釋迦佛陀『如是我聞』的經典是在『迷惑於世間』;又說『釋種悉達多』是『外道等輩出』。這立場很明顯,根本就是敵對的嘛!」


摩:「那迦旃延佛的立場到底是什麼?」
印:「迦旃延佛自以為出於學派分流之前,代表印度文化統一而根本的立場;以釋迦等為外道,為迷惑於世間的。這樣的見解,非釋子所應有的。迦旃延佛…自認為(是)從梵天王生的婆羅門(迦旃延即婆羅門十八姓之一);(楞伽經的)編集者想像中的正法,不是吠陀(古奧義書)是什麼?我以真常唯心論為佛梵雜揉,以『楞伽經』為證,覺得非常可信。」
乙:「如果你還不相信,可以到圖書館查閱全文嘛!」


摩:「不必啦!倒是南大德、蕭大德他們有幸跟印老同在台灣,為何不搞清楚呢?」
乙:「你自己都搞不清楚了,怎能怪你的徒子和徒孫呢?可憐!1500年來,有多少自稱釋迦佛弟子的人在青燈黃卷下,孜孜矻矻,苦苦地鑽研楞伽經呢?」
摩:「印老這麼一考證,教外別傳的宗門想要再利用佛梵雜揉的經典來戲弄、欺騙、侮辱真正釋迦佛陀的教義,恐怕是行不通了。」
乙:「大師!請公開表明你的身份,儘速終止1500年來在中國所釀成的禪禍吧!」
摩:「你看我的儀容,留著絡腮鬍子,穿著大慧式衣袍,手拿三岐杖,打出唬唬生風的神功,這像佛門僧侶嗎?作為一個壁觀婆羅門,我從未刻意隱藏身份。」


乙:「大師!很難辨識。有個精心化妝而且穿戴很華麗的巫上師,據說也以印度教的觀音信仰雜揉錫克教義在台宣教,弟子們也都毫不懷疑地認為她是在宣揚佛法。」
摩:「即使楞伽經是婆羅門的梵天吠陀之教,難道我就沒有權利來華傳教嗎?」
乙:「大師!宗教信仰自由,你當然有權利來傳教,只是不應該利用佛梵雜揉的仿冒方式來毀謗佛、法、僧三寶。仿冒是違反智慧財產權的惡劣行為,你知道嗎?」


摩:「要怪就怪你們自己的歷代祖師大德們自己沒搞清楚好了。」
乙:「大師!你未來之前,原本有位跋陀尊者在少林寺解說釋迦佛陀的教導,原始學風曾經盛極一時。如今,少林已經完全落入你的手中了,而且也已經名揚全世界了。大師!就請你放過華人吧!給華人一個重新學習真正佛法的機會,好嗎?」
摩:「我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如今早已根深蒂固,誰能撼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1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2尋根認祖




乙:「馬祖大師你好!我是公元2002年間的台灣居士某乙,我跨越時空來幫你們尋根。」
馬:「天下人皆知達摩祖師是中土禪門之根,不勞你費心!」
乙:「大師!禪門其實有更古老的華夏根源。」


馬:「何以見得?」
乙:「大師!你的語錄裡這麼說:『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謂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趨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馬:「那又如何?」
乙:「大師說『道不用修』何異老子(第25章)的『道法自然』?師法自然嘛!所以不用修,你說是也不是?」
馬:「是又如何?」
乙:「大師說『但有生死心,造作趨向,皆是污染。』又說:『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何異老子(第37章)的『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無為嘛!所以無需造作,你說是也不是?」
馬:「是又如何?」
乙:「大師!老子才是中土禪門真正的開山祖師爺。」
馬:「不要亂點祖師譜好嗎?」
乙:「我沒亂點!不信的話,那我再抽問幾位禪門大德給你作見證好了。」


馬:「抽問吧!」
乙:「大珠慧海大師,你怎麼詮釋心、自性、本性或佛性?」
海:「能知自然者(詳見五燈會元卷3)。」
乙:「黃檗希運大師,你怎麼詮釋?」
運:「『無有無、長短、彼我、能所等心』、『絕諸思議,言語道斷』、『但無生心動念』、『心如虛空』…」
乙:「偽山靈佑大師!你怎麼詮釋?」
佑:「『無背無面』、『質直無偽,無詐妄心。』…」
乙:「馬大師!你自己看,跟你的說法一模一樣,一脈相承,師法老子。」


馬:「巧合罷了!」
乙:「那我再舉證好了!靈佑的『質直無偽,無詐妄心。』希運的『絕諸思議,言語道斷』、『但無生心動念』、『心如虛空』…等,何異於莊子:『不思慮,不預謀』(刻意)、『居無思,行無慮,不藏是非美惡』、『無益損焉』(天地)『以道觀之,物無貴賤』(秋水)?」
馬:「巧合罷了!」
乙:「那我再舉證好了!大珠慧海說:『太虛不生靈智,真心不緣善惡,嗜欲深者天機淺…』簡直就是直接套用老莊之說了。」
馬:「巧合罷了!」
乙:「那我再舉證好了!東郭子問於莊子(知北遊):『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在螻蟻…在稊稗…在屎溺。』」
馬:「那又如何?」
乙:「這跟有人問『如何是佛?』雲門文偃回答說『乾屎橛』;臨濟大師說『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橛?』有何差異?大師!莊子才是中土禪門真正的二祖。」


馬:「不要越點越離譜好嗎?」
乙:「一點也不離譜!早在惠能大師的壇經裡就有了道化的跡象。」
馬:「別亂說!」
乙:「能大師(告訴五祖)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老子則說:『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第34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見『自性』與『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馬:「巧合罷了!」
乙:「那我再舉證好了!能大師(告訴門人)說:『…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聖對,問聖以凡對。二道相因,生中道義…』這與僧肇的涅槃無名論:『高下相傾,有無相生,此乃自然之數』、『即真則有無齊觀,齊觀則彼己莫二,所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為一』頗為接近。而根據高僧傳記載『(僧肇)志好玄微,每以莊老為心要,嘗讀老子道德章。』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僧肇係以老子的思想,如『無名,天地之始(第1章)』、『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第28章)』…對應相因等道理,來解說他的涅槃無名論,這是很清晰的道化軌跡。」


馬:「巧合罷了!」
乙:「那我再舉證好了!能大師(告訴智隍)說:『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這與莊子(逍遙遊):『為道之要,要在忘心。』有何區別?」


馬:「巧合罷了!」
乙:「大師!哪有那麼多的巧合?認祖歸宗吧!否則禪門豈不是成了道家思想的仿冒者?」
馬:「禪宗祖師大德輩出,為何偏偏來找我表態?」
乙:「馬大師上承六祖和五大宗匠(青原行思、南嶽懷讓、荷澤神會、南陽慧忠、永嘉玄覺),下出百丈、南泉、大珠、黃檗、靈佑、趙州、臨濟等高徒。大師一脈善用老莊思想,融合釋、梵而成臨濟法源,故來禮請大師代表中土禪門認祖歸宗。」


馬:「若說道化,我遠不如揮舞桃花劍要降伏妖魔(文殊、普賢)的祇林和尚和曾經坐過釘床的那位妙天禪師,他不是宣稱為臨濟48代宗師嗎?」
乙:「揮舞桃花劍和坐釘床都只是道士作法的儀式而已,不能代表老莊思想的內涵。」
馬:「看來你是非要我認帳不可了!」
乙:「大師!是認祖不是認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1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3布薩誦戒
乙:「歷代大師們好!我是公元2002年間的台灣居士某乙,我跨越時空來陪大家賞月。」
師:「今夕是何夕?」
乙:「公元2002年雨期安居的中秋月圓之夜。」
師:「月餅、文旦、烏龍茶都帶來了沒?」
乙:「大師們!我們要趁此月光之夜神遊太虛,不方便攜帶那些東西。」
師:「我們不具備四禪定,也沒有神通,神遊不了。」
乙:「沒關係!我的電腦可以跟通訊衛星連線,立即顯像,別擔憂!」
師:「真的嗎?」
乙:「請歷代大師們注意看!」
師:「這是哪裡?」
乙:「雲南西雙版那。」


師:「那一群又一群身上裹著黃褐色布條的光頭和尚,到底是那個教派的?」
乙:「是上座部比丘。」
師:「衣服的顏色、式樣、穿著方式怎麼都跟我們不一樣?頭上也沒有戒疤,還打赤腳。」
乙:「他們保持了佛陀時代僧伽傳統的服裝和儀容。」
師:「他們圍在一起,是不是正在開月光晚會慶祝中秋?」
乙:「不是!他們正利用中秋滿月之夜,進行半月例行的布薩誦戒。」


師:「半月例行是什麼意思?」
乙:「大約是農曆每逢初一、十五,就舉行一次布薩誦戒。」
師:「布薩是什麼意思?」
乙:「齋戒日的意思。比丘們會聚一處,就此半個月期間,對各個比丘持戒清淨與否,進行檢討、反省、舉發、懺悔、並宣告處罰,令諸比丘常住淨戒、增長戒德的重要日子。」


師:「誦戒是什麼意思?」
乙:「背誦(注意不是讀誦!)227條比丘應遵守的戒律。」
師:「布薩誦戒這些事我們都知道,不過是故意考考你而已!」
乙:「布薩誦戒這些事大師都知道,不過是用嘴巴說說而已!」
師:「想不到少數民族(傣)也有人來真的,竟然認真持守起比丘戒來啦!」
乙:「其實文革期間,比丘大多被迫還俗或逃亡泰緬,這是最近二十年來才慢慢重建僧團,恢復律制的。不過,還是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


師:「中秋夜,不要來這裡嘛!多煞風景!」
乙:「咱們換個地方。」
師:「這是哪裡?」
乙:「泰國東北一帶。」
師:「哇!怎麼這裡也是一群又一群的比丘在布薩誦戒,還有洋比丘正用英語布薩誦戒呢!氣氛好像又比西雙版那更莊嚴了。」
乙:「再看這裡,這是緬甸南方毛淡棉一帶。」


師:「哇塞!這裡更熱鬧了,一大票,少說也有300人左右吧!一樣在布薩誦戒。」
乙:「換個鏡頭看看,這裡是斯里蘭卡中部的肯地。」
師:「也在布薩誦戒,不過這裡好像稀疏些!」
乙:「斯里蘭卡(錫蘭)以前淪為外國殖民地時,佛教就被消滅殆盡,僧團的重建乃是近百餘年來的事,還是要加油!各位要不要再看看英、美、加的僧團?」


師:「算了!算了!還不是都在布薩誦戒。」
乙:「其實因為時差關係,他們現在還是白天,尚未開始布薩誦戒。」
師:「那他們在幹什麼?」
乙:「看嘛!」
師:「哇!有的在靜坐禪思,有的在經行禪思,有的在背誦經律,有的在聆聽開示…都很用功嘛!」
乙:「依照佛制,雨期安居真正精進的意義就是這樣子。」
師:「我們這邊的安居期間適逢農曆七月,要做水陸、要放生、要放焰口、要普渡孤魂野鬼、要超渡祖先、要準備盂蘭盆會…真是累壞了。」
乙:「大師們辛苦了!你們的安居生活真的跟上座部僧團大不相同。」


師:「奇怪!他們的安居時段怎麼跟我們不一樣?」
乙:「世界各地的上座部僧團都遵照傳統的印度曆法入雨安居,對照太陽曆的話,例如:今年的雨安居期是公元2002725日至1021日。」
師:「參觀誦戒、安居都太枯燥乏味了,來點有趣的行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11-2011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乙:「到寶島台灣來看看好嗎?」
師:「這個好!」
乙:「這是台北金山的地宮,這是南投埔里的地宮,兩個分割畫面一起對照觀賞。」
師:「哇塞!美輪美奐,故宮真的是國之瑰寶耶!那麼多古董,真是讓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可是怎麼都是和尚們在保養、維護呢?」
乙:「大師們!是地宮,不是故宮。這兩座規模宏偉的地宮,分屬兩位臨濟大師所有,都是禪門的產業啦!想當年,埔里那座類似泰姬瑪哈陵的宮殿興建時,禪師們還自己開挖土機和砂石車,墾土掘地,伐斷草木,整平地基呢!」


師:「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真是令人佩服!想不到臨濟子孫這麼爭氣,這麼有文化水平,讓人深感與有榮焉!」
乙:「這幾年台灣房地產不景氣,銀行利率又低,電子新貴們的錢太多了,實在無法開銷,也都跟大師們一樣,投資古董字畫,既能保護古文物又能增值、保值。」


師:「哇!真是家大、業大、財大、勢大。就是要看這些,多給我們介紹一些禪門的光榮事蹟!」
乙:「這是高雄的殿堂。」
師:「哇!宮殿式的迴廊、建築,一尊又一尊的大型佛像,還有主題洞窟,大型停車場,住宿旅館、餐廳…這分明是觀光遊樂園區嘛!可是怎麼都是出家人在經營呢?」
乙:「這是另一位臨濟大師門下的產業,原本是有名的旅遊景點,近幾年來聽說封山了!」


師:「封而不封,不封而封,這才是禪門高招。還有沒有其他節目?」
乙:「這是兩個中秋聯歡晚會的場景。」
師:「前排坐的怎麼都是出家人,公然觀賞起歌舞伎樂來,胸前竟然配戴著花朵,還親切地跟女人握手寒暄,他們在幹什麼?」
乙:「他們在做慈善募款活動。」
師:「熱心公益,好慈悲哦!」
乙:「那邊那個仙風鶴骨的和尚也是台北很有名氣的一位臨濟禪師。」


師:「他在推銷什麼?」
乙:「他在義賣環保用品。」
師:「愛護地球,有概念!」
乙:「再看兩個畫面,這是北、高廟口。」
師:「好熱鬧!人擠人,有小吃、有攤販、有主持人、有歌舞、有吆喝、有掌聲…是不是燈謎大會?」


乙:「拜託!又不是元宵,哪來燈謎?是候選人在造勢啦!」
師:「那幾個出家人站在台上幹什麼?」
乙:「站台助選嘛!」
師:「關心社會,好熱心哦!」
乙:「有一位臨濟大禪師比他們更熱心!」
師:「出家人有著熱心政治的菩薩心腸,實在太難得了,快做簡報!」


乙:「公元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臨濟大禪師公開挺連。」
師:「如何挺法?」
乙:「率領山門禪子禪孫下山托缽化緣,協助造勢,聲勢浩大。」
師:「還有呢?」
乙:「警告信徒,他已看到台灣『血流成河』的慘狀。」
師:「有我臨濟子孫的協助,這下子要不當選也難囉!」
乙:「結果,連戰敗北!」


師:「台灣民眾在搞什麼名堂嘛?」
乙:「別提啦!我們再看另一個場景。」
師:「哇!一大票人漏夜匍匐在地上,邊走邊禮拜,這是什麼狀況?」
乙:「他們在拜山。」
師:「那些出家人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的,又幹什麼來著?」
乙:「給拜山的信眾們煮點心、宵夜。」
師:「好溫馨,好感人哦!」


乙:「再看最私密的一個鏡頭。」
師:「拆紅包!一班出家人在忙著拆紅包,分類整理鈔票,點數金額,記帳,監督,入庫。不少錢耶!金庫都快爆了!」
乙:「今天這山門來了大約一百輛遊覽車和五百輛私人轎車的進香客,必須漏夜結帳,明天一早好通知銀行派保全人員來取款。」
師:「聽人家說『台灣錢,淹腳目』,如今總算親自見識到了,真是名不虛傳!」
乙:「大師們有沒有聽過『水漫金山寺』?」


師:「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看過寶島上大師們的『錢淹金山寺』之後,誰還在乎法海的『水漫金山寺』?」
乙:「大師們!我們今夜神遊太虛就到此為止了,有何感想?」
師:「想不到台灣宗門魅力四射,充滿信仰的活力,比起少林母寺或曹溪香煙來,毫不遜色。」
乙:「大師們!後夜將盡,即將天明。大家都看清楚了,一樣的中秋月光下,截然不同的兩種出家生活方式。臨別之前,我想贈送每位一本『巴利律比丘戒本』,希望能與各位結個善法緣。」


師:「這…我們禪門好像用不著。」
乙:「大師們!身為世尊弟子僧,嚴持比丘律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怎會用不著呢?」
師:「有什麼用呢?」
乙:「用心閱讀,你們才能辨識台灣教界上述一切的作為,不論如何慈悲、親切、熱心、辛勞、虔誠、莊嚴、富麗、堂皇…都是虛有其表。」


師:「在家人怎麼這麼說話?」
乙:「大師們且莫動怒!請冷靜地細讀戒本,你們就會發現出家人不論是收集古董字畫,經營觀光、醫療、健身事業,或是慈善募款、環保義賣、收受紅包、點數金錢、銀行存款、站台造勢、妖言惑眾…等,都是長期嚴重破戒的行為。至於自炊自煮點心宵夜、配戴花朵花環、跟女眾握手、墾土掘地、砍斷草木…也都是破壞比丘戒的行為。這些錯誤的表現甚至連沙彌十戒的水準都不夠,怎麼能稱之為比丘呢?」


師:「難道1500年來的禪門和尚都不能算是比丘?」
乙:「大師們!必須嚴持戒律才是成為比丘的基本條件,否則就不配稱為世尊弟子僧。」
師:「難道我們都是冒牌貨?都是仿冒的比丘?」
乙:「大師們!要認真持戒,要做真正的人天福田,不要辜負信眾千百年來的虔誠,不要辜負信眾千億萬財物的捐輸。」
師:「如何才叫認真持戒?」


乙:「起碼先把我送給各位的227條比丘戒背得滾瓜爛熟,然後學習今晚我們所看的上座部僧團那樣,半月布薩(檢討、反省、舉發、懺悔、處罰、宣告)誦戒一次。當然,如能迎請上座長老來實際指導是最好不過的。」
師:「這…國情不同,恐怕做不到。」
乙:「大師們!你們剛剛也看到了,連歐美先進國家的西方比丘們都做到了,炎黃子孫豈能不爭氣?」
師:「這…」


乙:「難道你們忍心讓世世代代的禪子禪孫們,都做個有名無實的仿冒比丘?」
師:「這…」乙:「大師們!後夜已過,黎明的曙光出現了,請細讀比丘戒吧!謹祝各位聖戒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1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你准备问--那么华严经聂??华严经包罗万有-不言而喻--感兴趣者请自己善用电脑网络搜寻功能--保证让您看到明年华人农历新年【洋人日历1月23号】都看不完的说

生活放轻松--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

风起云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1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5# 风起云涌

印:「(楞伽經文有)一(段)說:『談論戲笑法;長行與解釋;如是我聞等,迷惑於世間。』二說:『於我涅槃後,釋種悉達多,毘紐大自在,外道等輩出。如是我聞等,釋師子所說…』」
乙:「看吧!楞伽經文批評釋迦佛陀『如是我聞』的經典是在『迷惑於世間』;又說『釋種悉達多』是『外道等輩出』。這立場很明顯,根本就是敵對的嘛!」

摩:「那迦旃延佛的立場到底是什麼?」
印:「迦旃延佛自以為出於學派分流之前,代表印度文化統一而根本的立場;以釋迦等為外道,為迷惑於世間的。這樣的見解,非釋子所應有的。迦旃延佛…自認為(是)從梵天王生的婆羅門(迦旃延即婆羅門十八姓之一);(楞伽經的)編集者想像中的正法,不是吠陀(古奧義書)是什麼?我以真常唯心論為佛梵雜揉,以『楞伽經』為證,覺得非常可信。」
乙:「如果你還不相信,可以到圖書館查閱全文嘛!」


謝謝LZ的分享。是的,確實如此,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古代的印度,“佛”這個名詞並不是專指釋迦牟尼佛,而是每個教的教主都稱之為佛,認為《楞伽經》是婆羅門教的佛經,其中還有辱罵釋迦牟尼佛的章句。

如:“于我涅槃後,釋種悉達多,毘紐大自在,外道等輩出。如是我聞等,釋師子所說。”句中的“于我涅槃後”是指婆羅門的教主“迦旃延佛”,而“釋種悉達多”則是指釋迦牟尼佛。

如果《楞伽經》真是婆羅門的佛經,那對于大乘佛教禅宗來說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注意,現今漢傳有90%是屬于禅宗的。)

話說有哪位禪宗弟子會真正注意到這點?如有禪宗弟子有能力反駁,不妨出來澄清。

PS:不是我在攻擊大乘佛教,這是佛教學者的觀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1 06: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拥有力量并不可怕--人类如何运用力量才是关键的--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埃及。。。古文明一度的辉煌最终招致毁灭-只留下残檐断瓦让后人追忆缅怀。。。人们不断在外在形体上-从残留的蛛丝马迹中去寻找曾经的智慧。。。

也许曾经少数人在不同年代因外在因素-或者内在觉醒中拥有过力量造就了短暂的辉煌--但也因为自身的躯壳衰亡-自己以后的其他人们无法自觉--只能寄物与外在意识形态--空留遗辉--甚至最终未开悟的世俗人寄利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物质享受只不过是对某些欲望的满足而已。贪求之物一旦到手即产生厌恶。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最终再次招致没落-衰败。。。

人的一生不断的在做加法-增加-增加-增加--加了欲望也加了负担加了苦也加了慌。。。

~~~~~~~~~~~~~~~~~~~~~~~~~~~~~~~~~~~~~~~

遗留下的只是虚幻的信仰--当历史演进中今天成为昨天的过去一部份--世俗人无助的期盼--期盼神迹再一次的降临-期盼所谓神再一次挽救苍生--神真的存在吗??会再降临吗??当另一次的毁灭性灾难再次出现时??

神是自私的吗??他要你相信他-认定他的存在-但却不曾教会你如何自觉自强-不去依赖他。。。不受各种限制比如环境-自身心智-其他人【众生】摆布【左右】的去面对人生的苦难喜怒哀乐无常。。。

~~~~~~~~~~~~~~~~~~~~~~~~~~~~~~~~~~~~~~~

释迦~~就算我入灭后--我的法依然存在--正义的佛法--佛教正法--让后世人自证正觉觉醒--诸行无常--无论以后的世界怎样【天灾人祸】-正法下自觉觉醒的人们都有能力自己承担所有将遭遇的无常--这个能力在佛教正法法轮的转动下生生不息的将越来越强--甚至超越曾经的一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自己编写这一生的篇章

风起云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6-2024 04:39 PM , Processed in 0.12808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