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ideal89

看了张开基大师的灵魂学对宗教失去信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2013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2-7-2013 05:28 PM
No-self or Not-self?
by Thanissaro Bhikkhu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lib/authors/thanissaro ...

如果把無我改成無自我呢?有沒有比較容易接受?沒有自我就不表示什麼都不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2013 11:2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也许都看見过月亮,但是每个人对月亮的感觉都不一样。。但是月亮还是月亮,人还是人。月亮也就不会因为人叫他是太陽而改变。宗教追求的是平静跟喜悦,而不是烦躁那个月亮是不是真的名字叫太阳。。太吃饱无事做了。。: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13 11:2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也许都看見过月亮,但是每个人对月亮的感觉都不一样。。但是月亮还是月亮,人还是人。月亮也就不会因为人叫他是太陽而改变。宗教追求的是平静跟喜悦,而不是烦躁那个月亮是不是真的名字叫太阳。。太吃饱无事做了。。:lol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king2000 + 5 我很赞同 weileyike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13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论和断灭论是两种观念.

站在那一边都是错. 因为各自都有问题.

其实真正的答案由智者来自己来见証.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7-2013 11:4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3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有其限度。文字与逻辑无法说明超越文字的范畴。

真我atman与无我,其实是正向与负向的不同说法。正如有一杯,装了半杯水。正向说法则说有半杯水,负向说法则说剩半杯水。但是两者都还在说着同样的事实。

原始佛教攻击真我奥特曼有个体所以是外道,是以负向说来批判正向说。

现代考据学则攻击原始佛教如何验证无我?因为既是无我何来能知无我之说,这又是以正向说来批判负向说。

真理是无法叙说的,所以被誉为奥秘之道。唯一要验证的方法就是自己实际去禅修。这是唯一的道路。佛陀所说的一切也只是为了让我们开始去禅修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3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tw.myblog.yahoo.com/dolay ... &l=f&fid=98
这里可以理清一些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5-7-2013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禅宗的祖师一直说是法不可说,多说无益。不能言传,只能意会。

如果一直在讨论的话,还是堕在法执。我执法执都是执,都错。很多人一定会认为如果有佛教徒想我那样回答的话是回避。就当我回避吧。反正还真的说不出,只有自己悟。

佛陀只是指了条道路,这条道路的尽头是圆是方,还真的需要自己走了才知道啊。

至于文中所说的刚要,佛陀早就有说了,而且也加到他的圣弟子和学生们如何回答了。参考阿含经。

阿含经增支部《十集·第九十三经》, Anggutara Nikaya, 10.93, Ditthi Sutta: Views

九十三 见1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给孤独居士于日出时,出舍卫城,诣见世尊。时,给孤独居士即思念:
        “且非诣见世尊之时,世尊宴默[未起],亦非参见意修习比丘之时,意修习之比丘亦宴默[未起]。我宜往诣外道修行者之园。”
        时,给孤独居士即往外道修行者之园。
    二  其时,诸之外道修行者,相集叫唤,出高大之声,谈论种种之畜生论而坐。彼等外道修行者,见给孤独居士从远处而来,见而互戒言:
        “诸贤!少声,诸贤!勿出声。彼给孤独居士来,乃沙门瞿昙之弟子,为沙门瞿昙之弟子:白衣之在家人等,住于舍卫城,此给孤独居士是其中之一人。彼具寿等喜爱少声,谨慎少声,称赞少声,若知集会之为少声,则思足来。”
        时,彼等[外道]修行者乃沉默也。
    三  时,给孤独居士即到达彼等[外道]修行者之处,至已与彼等外道修行者相俱186 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时,彼等[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言:
        “居士!说!沙门瞿昙之见者云何?”
        “大德等!我不悉知世尊之见。”
        “居士!汝若不悉知沙门瞿昙之见,则居士!说!诸比丘之见云何?”
        “大德!我不悉知诸比丘之见。”
        “居士!汝若不悉知沙门瞿昙之见,若不悉知诸比丘之见,则居士!说!汝之见云何?”
        “大德!说我之见于我非难事,然惟愿先说具寿等自身之见,后说我之见,于我当非难事。
    四  如是所说,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世间是有边,[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世间是无边,[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命者即此身,[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命与身者是异,[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如来死后是有,[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如来死后是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如来死后是有而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五  如是所说,给孤独居士即对彼等一外道]修行者言:
        “大德等!有谓‘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187 之具寿,此具寿之见因自非如理作意或缘他说而生。彼见生成、有为、心所思[皆]缘起所生也。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对于诸苦彼具寿执著,彼具寿系著。大德等!有谓‘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之具寿,此具寿之见因自非如理作意或缘他说而生。彼见生成、有为、心所思[皆]缘起所生也。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对于诸苦彼具寿执著,使具寿系著。大德等!有谓‘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边……命者即此身……命与身者异……如来死后是有……如来死后是无……如来死后是有而无……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之具寿,此具寿之见因自非如理作意或缘他说而生。彼见生成、有为、心所思[皆]缘起所生也。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对于诸苦彼具寿执著,彼具寿系著。
188 六  如是所说,彼等[外道]修行者即对给孤独居士言:
        “居士!我等已说一切自己之见。居士!说!汝之见云何?”
        “大德等!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苦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自我。大德等!此乃我之见也。”
        “居士!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对于诸苦,居士!汝乃执著,居士!汝乃系著。”
        “大德等!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苦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自我。如是,以正慧如实善观,更如实了知出离。”
        如是所说,彼等[外道]修行者即沉默、羞愧、下肩、伏面、消沉,不能应答而坐。
    七  时,给孤独居士了知彼等[外道]修行者之沉默、羞愧、下肩、伏面、消沉而不能应答,即从座起,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给孤独居士即将与彼等外道修行者所谈话之一切白世尊。
        “善哉!善哉!居士!居士!汝如是时时以彼等愚人之法,“善令堕负。”时,世尊即说法而教示、劝导、赞励、庆慰给孤独居士。时,给孤独居士即于189 世尊说法而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后,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八  时,世尊于给孤独居士离去不久,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比丘于此法、律,即使成满法腊百岁,当如给孤独居士之所作,如是以外道修行者之法,善令堕负。”


勿怪佛陀不回答十四个问题,多说无益啊。这十四个问题是“世界及我常?世界及我無常?世界及我亦有常亦無常?世界及我亦非有常亦非無常?世界及我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亦非有邊亦非無邊?死後有神去後世?無神去後世?亦有神去亦無神去?死後亦非有神去亦非無神去後世?是身是神?身異神異?”。

此问题来之阿含经的《中部·第63经》(Majjhima Nikaya (Volume II, sutta 63)也叫《摩罗迦小经》也叫《箭喻经(北传大藏)》

还可以参考《中部·第七十二经》也名《婆蹉衢多火喻经》。Majjhima Nikaya 72 Aggi-Vacchagotta Sutta: To Vacchagotta on Fire






本帖最后由 海精灵 于 5-7-2013 01:5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3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謂的創造神「梵天」只是「梵」的暫時具象化的幻現)”

既然大梵会想要暂时具象化幻成 梵天, 那样来说,梵也是有思想的,有神格的吧?

整个没有个体意识,没有思维的存在,又怎样打算要 幻化成 创造神梵天 呢?

这个值得谈讨。

这个“梵” 很像 “大道”
但“大道” 是不会幻化成 女蜗 啊 盘古来开天那样。没有那样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7-2013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個『誰』,他都是怎麼自稱的呢?
若是,我再問:是誰在主張「無我」? ”

以上的那些问题,通过龙树的中观,应该就可以明白了。

佛法是不二法。有无具谴。
不是我,也不是无我。
无我是肯定的,他是说没有一个恒常的我,从小到大,我们的性格不是变化了很多吗?佛说无我,是说无自性--没有一个固定的我。简单说:假设你前世是陈小明,这世是刘晓丽。陈小明基本上已经不在了。例如有的人一场大病后性格也变了,这又是另一个无我的例子。

但也不能偏执“无我”, 这个我,是因缘合成的,你在这刻不能说没有我。例如:如果阿难问佛:这是你的钵吗?佛陀当然会说“我的”。 但他不会执著这个“我”, 是假名安立的。

我不是很会讲,但是有兴趣可以研究 龙树的中观。肯定会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3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主張「無我」,又主張「輪迴」與「涅盤」,那麼既然「無我」,結果到底是誰輪迴?誰涅盤呢? ”


就是不能无我,执着那个我,所以那股意识拼命挣扎,再度要成为一个实在的我,就形成了轮回。例如一个人很想去Disney land 就算睡着了,他也梦到“我”在disney land 里玩,梦里,他是主角。

至于,无我,那么谁要涅磐呢?
简单来说就是: 有我,所以不能涅磐。
无我就涅磐。涅磐中没有一个我去知道“我在涅磐”。禅宗说“眼不自见,刀不自割”,见到的就不是眼睛本身,眼睛本身见不到眼睛的。 能够体验到的涅磐,就是有一个“经验者”
experiencer 那么就有我,就不是涅磐。
禅宗说“泥牛入海,了无音信” 没有消息了,六识尽了,怎么形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3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如果梵是真的没有一点人格/神格,那么就很像“大道”和“如来藏”了。

我最近也看到道和如来藏很接近。顺便大家讨论下,给个意见:

左为佛,右为道家:  

实相无相  =大道无形  
离名离相  =大道无名
不垢不净  = 道在屎溺
能生万法  = 大道长养万物
立假名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3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精灵 发表于 5-7-2013 01:00 AM
所以禅宗的祖师一直说是法不可说,多说无益。不能言传,只能意会。

如果一直在讨论的话,还是堕在法执。 ...

佛陀是这样开导。还用了很受用的箭喻。
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很多人难满足于这个答案。
例如有个老外问我:能量不变,万物恒动。
我又告诉他“薪木喻”,说薪完了火没了。他说对,火没了,但木成了灰,总有个东西。
涅磐了意识变成什么。如果没有用唯识的八识来说,仅仅说“涅磐不能说”,这个他很难满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3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夏雪宜 发表于 5-7-2013 12:31 PM
佛陀是这样开导。还用了很受用的箭喻。
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很多人难满足于这个答案。
例如有个老外问 ...

是啊,我就看过很多人不能满足于佛陀不说创世论,末日轮,灵魂论,世界宇宙常不常论,和最终的我死后去哪里而觉得佛陀的教育并不是解脱之道。而比起自己要承担生死解脱的佛陀解脱道,很多人更选择救赎论。

我也曾经跟一位师兄如此论。师兄也是如此答,佛陀要解决的是当下的苦,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关于过去未来佛陀只是不说,不代表说他不知道(也可能佛陀不知道)。但是佛陀知道而亲自证得的就是解脱当下痛苦的道路。如果我们一直坚决一定要解决以上十四个难题才能罢休的话,只能说佛陀解脱道不适合当事者,多谈也无益。而佛陀本身也不坚决度无缘人。所以我们也不必勉强别人接受这一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13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 in English: http://awakeningtoreality.blogsp ... -of-experience.html

Thusness/PasserBy's Seven Stages of Enlightenment:
Thusness “真如”/PasserBy “過路人”開悟的七個階段



Thusness(真如)在2006年與一位53歲的加拿大人交換關於修行的體驗,因為那位加拿大人對梵我有深刻的體驗。為免那位加拿大人誤認梵我為佛性,因此真如寫了他從十七歲到當時所經歷的六個階段。其中也談及修行中有關失眠的問題,相當有趣。當時加拿大人讀到真如第五階段注解的一段,“表現/現象就是本源”(Manifestation is Source),頓時就悟到了真如所要表達的含義。我把原文從英文翻譯過來。


真如:當一個修行者深刻地體驗到“我/我相”的虛幻時,虛幻的“我相”就有如溪河溶入大海,消失於無形。此時也即是大我的生起。此大我清澈靈明,有如一面虛空的鏡子覺照萬物。一切的來去,生死,起落,一切萬事萬物,緣生緣滅,皆從大我的本體內幻現。本體並不受影響,寂然不動,無來亦無去。此大我即是梵我/神我。


注: 修行人不可錯認這便是真正的佛心啊!由於執著於覺體與甚深的業力,修行人會難以入眠,嚴重時會得失眠症,而無法入眠多年。"
原文: http://buddhism.sgforums.com/?ac ... ad_id=210722&page=3(原文: 20/09/2006,最后更新: 27/08/2012)


Thusness “真如”/PasserBy “過路人”開悟的七個階段


第1階段:我是 (I AMness)的體悟


一切從“未生以前,我是誰?” 這個疑問開始。那已經是差不多二十年前了。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這個問題引起我深深的關注。我能花整天整夜參這個問題,直到有一天,一切突然停止,沒有任何的念頭生起。隻是空白,徹底的虛無,隻有純粹的存在感。這僅僅的自我感,這臨在明覺/存在的本身是什麼?它不是身體,也不是意念,因為當時根本無念,什麼也沒有,隻有存在的本身,而且我也不需任何人來印証我的証悟。


在體悟的那一刻,我經歷了巨大的能量被釋放。仿佛生命就從我的身體展現而我隻不過是這個展現。然而在那個時候,我仍然無法完全理解這經驗是什麼,而我是怎麼誤解了它(臨在明覺)的本質。


第2階段:我是一切 (I AM Everything)



我的體會好像跟印度教的“不二論” 有密切相關。但是我最大的錯誤就是當我跟我的一個佛教徒朋友交談時,他告訴了我佛教“無我”的教義,而我完全拒絕這個教說,因為這個教說違反了我的體會。我不能了解為什麼佛陀會教“無我”,更糟的是,他還把“無我”定為法印。直到有一天,我體會到一切都與自性融合一體,但卻沒有“我” (小我),好像是無我之我。我才開始能接受“無我”的觀念,但我還是堅持佛陀不應該用這麼樣的教法…
這體會是非常的美妙,就如無邊無際的解放。我告訴我自己我已經不再有迷惑了,所以我編了一首詩:


我就是雨
我就是天空
我就是藍色的本身
我就是天上的顏色
沒什麼比我更加真實的
因此佛陀,我是我。


這體會中有一組詞語:“在任何時刻與任何空間有‘如是’,這‘如是’既是我” (“Whenever and wherever there IS,the IS is Me.”) 這組詞語就像一個咒語。我常常憑借這組詞語讓我回到臨在明覺 (Presence)。


在余下的旅途是展開和進一步完善這個“整體的臨在明覺(Total Presence)”的體驗,但不知何故總是有一個障礙,這“東西”阻止我重回這個體驗。而這障礙就是沒有能力完全“消失”進入“整體的臨在明覺”...


第3階段:進入虛無的狀態 (Entering a State of Nothingness)



不知為什麼,有一個東西障礙著我自性的自然流露,防礙我再次進入這個境界。“臨在明覺”還是在的,但是沒有“整體”的感覺。合乎邏輯和直觀來講,很清楚的,“我”就是問題。是“我”在防礙,“我”就是極限,“我”就是邊界,但為什麼我不能把它去除呢?當時沒想到我應該觀照“覺”的本質是什麼,我太忙於進入一個虛無的狀態,為了要去掉這個“我”... 這持續了13年多(之間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小經驗,而且“整體的臨在明覺”的經驗也出現了好多次,但是這些經驗的出現在時間上都會有幾個月的間隔)...


不過,我來到了一個重要的理解–這個“我”是一切不自然的根源,真正的自由是自發/自然性(spontaneity)。歸順與徹底的虛無,一切都是自如/自然的呈現。但是我得到了一個重要的認識–“我”是所有假造(artificial)的根源,真正的自由是自發/自然的。歸順於完整的虛無,一切都自如。


第4階段:臨在明覺如同明亮如鏡的清晰(Presence as Mirror Bright Clarity)



我在1997年走入了佛門。不是因為我想了解關於“臨在明覺”的體驗,而是因為我在生命中深深體會到無常的教義。我因金融危機而面臨著失去我所有的財富和更多的可能性。在那個時候我不知道佛教對“臨在明覺”方面是這麼深刻與豐富。生命的奧秘是無法理解的,我從佛教中尋求歸依,以減輕因金融危機引起的悲傷,但原來這就是能使我通往體驗“整體的臨在明覺”的鑰匙。


我當時已不是很抗拒 佛教“無我”的教義,但是對於“諸法無我”的概念還是不太清楚。


他們所講的“我”是指“各人小我”的“我相”還是“永恆的能覺/覺者”(Eternal Witness)? 我們是不是連“永恆的能覺/覺者”都要去除?“永恆的能覺/覺者”是不是另外一個幻相?


有思想,沒有思想者
有聲音,沒有聽者
苦存在,沒有苦患者
有行為,沒有行者


我深深地在觀照著關於這組詞語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我突然聽到“通~~~”,它是如此清晰,沒有別的,隻是聲音,沒有別的!和“通~~~”的響亮...。這是如此清楚,如此生動!


這經驗是如此熟悉,如此的真實,那麼清晰。這是跟“我是”(第一階段)同樣的經驗...。它沒有思想,沒有概念沒有中介,沒有任何人在那裡,沒有任何中間...這是什麼?它就是臨在明覺!但這次它不是“我是”,這不是問“我是誰”,它不是純粹“我”的感覺,這是“通!!!~~~...”,純粹的聲音...
然后就是味道,隻是味道而沒有別的...
心臟跳動... ...
風景...


沒有縫隙之間,不再經幾個月的差距它才出現...
從來沒有一個階段進入,沒有需要滅的‘我',也從來沒有存在過
沒有進入和退出點...
沒有任何聲音在外面或在裡面...
除了這生滅以外並沒有‘我'...
臨在明覺的萬有...
每時每刻臨在明覺正在展開...


評論:


這是悟到無我的開始。無我的領悟出現了,但不二的經驗還是很像“梵我”(Brahman)多過於“空”(Sunyata),實際上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梵我”(Brahman)。現在,“我是” (I AMness) 是在一切中經歷。


盡管如此,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階段,修行人會體會一個解開“能所”分別的典范轉移。這也是領導人們認識到“一切即(真)心”此關鍵的體悟/洞見,這一切僅僅是一實相。


現在來推斷一個“絕對的實相”(Ultimate Reality)或是“宇宙共同一個覺體 (Universal Consciousness)而我們是這個實相的一部分”的傾向仍然還非常強。能所分別的結(dualistic knot)已經有效地去除了,但是觀我與事物有“固有的存在”/“實體”的結(the bond of seeing things inherently)還沒去除。


“能所分別”和“固有的存在”/“實體”的結是兩個非常不同而能遮蔽知覺與妨礙我們完全地體驗純淨明覺的摩訶(Maha),空性 (Sunyata/Emptiness),不二 /無二元(Non-Dual)性的“法術”。


在“有關無我,空性,摩訶與平凡,和自然圓滿”的文章中“無我的第二節詩”進一步闡述了這個洞見。


第5階段:沒有鏡子在反射



本來沒有鏡子在反射
一直以來隻有相的顯現。
一隻手掌拍
一切即是!


第5階段其實隻不過是主體與客體/能與所沒有分割的經驗。從那無我的寄語所瞥見到的體悟是沒有我的,但到了后期進展的階段似乎比較像是主體/對象(能與所)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合並(inseparable union),而不是絕對沒有客體/我(No Subject)。這正是“對不二/非二元,三個層次的理解”文章的第二例。我仍然是因現象的純淨與生動而感驚異。


第5階段是很徹底的沒有我,我會把這個階段的體悟表達為三方面的無我:沒有能/所(no subject/object),沒有作者(non-doership),沒有主體(agent)。


這裡的觸發點是直接與全面地悟到“那鏡子隻不過是一念的生起”。因此梵我就失去了它的堅固(solidity)和宏偉(grandeur)。但沒有主體而隻是一個念頭的生起或一刻生動的鐘聲在回音會有“正確與解脫”的感覺。所有的生動和臨在明覺仍然留著,但此外還加上了一個自由感。在這裡,已經很清楚地照見“鏡子與映像不可分割”並不正確,隻有生動的映像之反射。如果本來就沒有一個客體(subject)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合並。隻有在細微的回憶中,那就是在一個念頭回顧以前的念頭時,那個觀者似乎存在。從這裡,我走向了非二元的第三階段。


(“有關無我,空性,摩訶與平凡,和自然圓滿”文章中的)“無我的第一節詩”補充於“無我的第二節詩”,使得無我的體驗變成徹底和不費勁(effortless),隻有鳥鳴聲,鼓聲,腳步聲,山,天空,行走,咀嚼,品嘗﹔完全沒有觀者躲在任何地方!“一切”都是一個過程、事件/活動 、顯現和現象,沒有什麼實有(不變,獨自,固有的存在)的本體或本質。


這一階段是一個非常徹底非二元的經驗﹔非二元的體驗變成不費勁,而且悟到:在觀看時一直隻有景色,在聽時一直隻有聲音。我們會以自然與平凡為樂,就如禪宗所表達的:“砍柴、運水﹔春來草自青”。對於平凡(請參閱:“在平凡中的摩訶”),這也必須要有正確的理解。最近與simpo的一次談話中總結了我對於“平凡”想要傳達的內容。Simpo(Longchen)是一個悟性高和真誠的修行者,他在他的網站dreamdatum(網站已經不存在,但我的博客有備份:http://awakeningtoreality.blogsp ... el/Simpo%2FLongchen)寫了一些關於非二元性的優質文章。


是的simpo,


非二元是平凡的,因為沒有任何“超越”的階段所能到達 ( there is no ‘beyond' stage to arrive at)。這似乎非常特別與宏偉的感覺隻是體驗之后做了比較而產生的想法。


話雖這麼說,摩訶經驗現為“宇宙在咀嚼 ”和純淨萬法自發/自然生還是需要持續於摩訶,自在,無邊無限,和清明。因為那就是法的本質,不會是別樣。從比較而來的“特別和宏偉”也必須正確地從非二元的“如是”中體驗。


每當自我緊縮 (contraction)出現,它已經是一個“體驗者-體驗的分裂”。用俗語來說,有了那個為因,就會有那個果。無論是什麼緣,不管是逆境,或者是用思維的回憶來達到某種良好的感覺,我們都必須知道那都是因為“非二元的體悟”並還沒如“顯現分裂的業力傾向”遍滿全身心。我們還沒無所畏懼、開放與毫無保留地歡迎一切。:-)


隻是我的看法,一個非正式的分享。


到達這種程度的修行人常會過於興奮,認為這是究竟/最后的階段﹔事實上,它似乎是一種偽的終結(pseudo-finality)。但這是一種誤解。沒什麼可說的。修行人也會自然地引入“自然圓滿”(spontaneous perfection),而沒有進一步空掉五蘊。:-)


進一步的評論: http://buddhism.sgforums.com/forums/1728/topics/210722?page=6


評論:


已經徹底地舍了,中心(center)已消失。那個中心無非是一個“制造分割的思維業力傾向(造作的習性)”(subtle karmic tendency to divide)。比較詩意的表達是“聲音在聽,景色在看,灰塵即是鏡子。”一直以來,瞬變的現象本身就是鏡子﹔隻因強烈的二元知見而防止了認識。


為了使不二元變成較不需“專注”而比較“不費力”(less concentrative and more effortless),經常需要經過再次的循環來精煉我們的智慧/體悟。這涉及到體驗的非實體和自發性。“無我的第一節詩”在“有關無我,空性,摩訶與平凡,和自然圓滿”的帖子進一步闡述了這一階段的洞見。


在這個階段,我們必須清楚知道,空掉客體(Subject)隻會導致非二元(的體悟與體驗),但還有必要進一步來空掉五蘊、十八界。也就是說,那個修行人還要進一步以緣起、空性滲透五蘊、十八界的空性。我們會了解到,那個把體驗具體化成一個宇宙同體的梵我也是“把體驗實體化的業力傾向”。這會導致我們理解到不二明覺的空性。


第6階段:臨在明覺的本性是空的



第4階段和第5階是“看破客體/我體為不存在(無我)而隻有(五)蘊”的灰度。但是五蘊也是空的(心經)。這聽起來可能很明顯但往往是修行人雖對無我已經有豐富的體驗(如第5階段)但還是無法透視到諸法的空性。


正如我說過,第5階段似乎已經究竟,要強調這些也沒有什麼意義。我們是否能夠進一步來探討臨在明覺的空性與進入摩訶的真如世界將取決於我們的因緣。


在這個時刻,我們因該對“空不是什麼”有清楚的了解以免誤解:


•空不是一種實體 (substance)
•空不是根基 (substratum) 或背景 (background)
•空不是光 (light)
•空不是識 (consciousness) 或覺 (awareness)
•空不是絕對 (Absolute)
•空不存在於自身 (Emptiness does not exist on its own)
•物體不由空組成(Objects do not consist of emptiness) 
•物體不從空產生(Objects do not arise from emptiness)
•“我”的空性並不否定了“我” (Emptiness of the "I" does not negate the "I")
•空不是沒有物體出現在心中而產生的感覺 (Emptiness is not the feeling that results when no objects are appearing to the mind)
•觀照空性不在於把心安定 (Meditating on emptiness does not consist of quieting the mind)


源:不二空性教學 (Non-Dual Emptiness Teaching)


我想加入,


空不是修行之道 (Emptiness is not a path of practice)
空不是一種成果 (Emptiness is not a form of fruition)


空是所有體驗的“本性”。沒有什麼可得/可証或可修的。我們必須了悟到這個空性,一切生動/真切生起的“不可得”,“不可定位”和“相互聯結”之性。空會顯示純淨明覺並不隻沒有“誰”,而且也沒有“哪裡”或“何時”。不管是“我”,“這裡”或“現在”,也都隻不過是根據緣起法的理則而緣起的印象。


此生故彼生,
此滅故彼滅。
此有故彼有,
此無故彼無。


這四句緣起法的理則的深奧不在於語言文字。從比較理論化的角度來解說,可以閱讀Dr. Greg Goode寫的“不二空性教學 (Non-Dual Emptiness Teaching)”。從比較體驗化的角度來描述,可以閱讀“有關無我,空性,摩訶與平凡,和自然圓滿”的文章裡“關於空性”和“關於摩訶”的分段。


評論:


在此,已清楚地了解到修行並非尋求鏡子,也不在於避開虛幻的映像﹔它是徹底的“見”到映像之“性”。也就是見到在由性空而持續的反射/映像之外真正沒有一個鏡子。沒有一個鏡子可執著為背影的實相,也沒有一個可避開的假相。中道即在不落兩邊處——照見假相即是我們佛性的般若智。


最近AEN已經更新了一些非常優質的文章,更好地描述了真如的摩訶經驗。請讀以下的文章:


- 真如的解放(Emancipation of Suchness)
- 佛法:夢中夢(Buddha-Dharma: A Dream in a Dream)


“有關無我,空性,摩訶與平凡,和自然圓滿”的最后三部分(“關於空”,“關於摩訶與平凡”,“自然圓滿”)闡述了這一階段的空慧和精煉我們的體驗成不費勁的修持方式的逐漸進展。在空性的“不可找到”、“不可得”的經驗以外,一切的“相互聯結”產生的摩訶體驗也是同樣地珍貴,知道這點很重要。


第7階段:臨在明覺是自然圓滿的



經過再次的循環來精煉我們的修行和智慧/體悟,我們將來到這個體悟:


無我是一個法印,不是一個階段。
明覺一直以來都是非二元的。
一切相一直以來都是無生的。
一切現象都是“相互聯結”而本性是摩訶的。


一切一直以來都已經如此。隻因“能所分別”和“固有的存在”/“實體”的知見遮蔽了這些經驗事實,因此我們真正需要的隻是開放地、毫無保留地體驗一切(讀:“關於自然圓滿”的分段)。然而這並不表示修行的結束﹔修行隻是進展成憑借在動態與因緣-現象。根(ground)與修行之道(path of practice)變成無法區別。


評論:

“有關無我,空性,摩訶與平凡,和自然圓滿”的整個文章可以被看作為對最終証悟這個已經圓滿和無作的明覺之性的不同方法。



------------


對非二元三個層次的“理解”

本文: http://awakeningtoreality.blogsp ... tanding-of-non.html

26-01-2009

真如/過路人對我的答復:

“我所說的不太正確。思想在,但沒有思考者。聲音在,但沒有聽者。覺性不離念頭和現象。”

真如:是的,但所說的仍然可以有以下的情況:

1。有個覺體在反射念頭和現象。(“我是”)

體驗到明亮如鏡的清晰,但被曲解了。有二元對立和自性(“固有的存在”/“實體”)的知見。

2。鏡子需要念頭和現象來見到自己。

非二元但有自性(“固有的存在”/“實體”)的知見。非二元之洞見的開始。

3。念頭和現象本來就是鏡子(這裡的鏡子被視為一個整體)。

非二元和非自性(“固有的存在”/“實體”)的洞見。

在第3根本不可能在任何的生起中畫出任何細微的“線條”﹔無論任何似乎在來去(之物)都是覺性的本身。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覺性。我們應該用無我的教義、緣起和性空來看待覺性的“色/妙有”。 本帖最后由 BeAwake 于 12-9-2013 10:2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3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这可是娑婆世界的大事。这论坛来了一位大大师!应该比佛更上一层??应该如何称呼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9-2013 07: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真如的朋友,向他学习。释迦摩尼佛是真如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9-2013 07: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这个论云是用简体还是繁体?我以为马来西亚用繁体,但看来很多人在用简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9-2013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2-7-2013 05:28 PM
No-self or Not-self?
by Thanissaro Bhikkhu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lib/authors/thanissaro ...

我个人觉得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一下子就要跳到最终的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最基本的五蕴无我(非我)了吗?从身体开始,我们看到了身体的非我性了吗?我们看到感受的非我性了吗?等等的。。。

南传佛经的教导都是环绕在这比较表面,也影响我们最深的五蕴。

如果我们看不到的话,何必去管那个有没有最细的那个“我"呢?

我们现在的问题应该是我们看得到太多的佛经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很多。但是我们没有真正的“看到”了。或许我们应该回到以前那种,实实在在的观察五蕴无我就好了。心经说:“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没有到那个程度,就不要去管在上一个五蕴和下一个五蕴之间有没有一个“?”连接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9-2013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新新网友以前很喜欢皮蛋。但是自从知道皮蛋对健康不好所以开始很讨厌皮蛋了。

那么是那个喜欢皮蛋的“我",还是不喜欢皮蛋的“我"才是新新网友的“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6-2024 04:22 PM , Processed in 0.07993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