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印象是什么?没去过那里的大概会提起斗牛和哥伦布。足球迷大概看到巴塞罗那和皇马。文青大概会聊起唐吉柯德、佛朗明哥舞蹈、高第的建筑、海明威的《战地钟声》、古汉根美术馆。 爱看饮食节目的人大概会说到海鲜烩饭(paella)、塔柏斯(tapas),当然还有当地特色酒馆和用餐习惯。至于近来有看国际新闻的人大概会注意加泰隆尼亚独立公投事件。 上述提到有关西班牙的事项,几乎都能在这本书,《西班牙像一本书》找到蛛丝马迹,或者更深一层的认识(除了足球、海鲜烩饭和塔伯斯)。这本书不是轻松阅读的旅游书(看似游记书籍),它是两位作者透过旅游西班牙(林达是两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是丁鸿富和李晓琳夫妇),在走过的长长的旅途与足迹中,寻找和理解踩在这片土地上的深厚历史与人文。这是一本认识西班牙的书,类似中文书籍不多。 大约两千年前罗马帝国征服西班牙,也带领西班牙进入了那个时代的文明与现代化,那里有了政治制度、司法体制和城市建筑。 今天西班牙仍然可以见到罗马建筑遗址,其中一个是斗兽场。欧洲其他地方的斗兽场,纯粹是欣赏建筑之美,西班牙则不同,作者写道:“唯有西班牙,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古罗马的遗风,斗牛场依然壮观,毫不掩饰人的嗜血的一面:杀戮有可能成为具有高度观赏性的艺术。” 西班牙的地理显示了欧洲与非洲的距离如此靠近,只隔着一道海峡。公元711年阿拉伯人越过海峡打入西班牙,他们占据西班牙三分之二的国土长达375年,后来他们退到大约半个西班牙的位置,这样又过了160年,换句话说,阿拉伯人统治了西班牙南部地区约500年。 位于西班牙南部的城市科尔多瓦有一座教堂,称为科尔多瓦主教堂,其建筑风格显露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留下的痕迹。阿拉伯人入侵之前,这座教堂是基督修道院,入侵后这个宗教场所一半人向上帝祈祷,一般人朗读《可兰经》,这种情况维持了74年。
后来信奉伊斯兰的统治者买下修道院后拆毁,在原址建造富丽堂皇清真寺。1236年北方的西班牙国王打下科尔多瓦,清真寺再次转换身份成了天主教堂,不过有关清真寺“拆与不拆”的争执与犹豫长达300年,直到16世纪改建工程才动工。 关于改建这座宗教场所,作者写道:“不论是穆斯林还是天主教徒,他们都已经有这个能力,造出精美或是宏伟的建筑,却没有这个智慧,保留对方圣堂,自己退到一旁,另外修筑自己的神殿。” 1492年哥伦布航向南美洲,西班牙的黄金时代开始掀幕,这股大国崛起的荣光持续了约400年,直到1901年古巴独立,殖民大国的称号终于落幕。20世纪的西班牙发生3年内战(1936至1939年),2为世界知名作家也参与其中,他们是美国的海明威和英国的奥威尔。 这场名为西班牙内战的战争,可是作战双方背后有多个国家派兵支持,甚至有志愿者前来协助,其中包括这2位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班牙保持中立,免了炮火浩劫。如今西班牙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不单单是加泰隆尼亚独立公投事件,而是其多元、独特的文化。 今天的西班牙是旅游大国,吸引游客人次排在全球前三名,书本最后一页,作者写了一段文字:“有来自罗马的人,在西班牙的神庙里,奏响的古乐;有来自莱茵河的歌德人,在西班牙土地上,纵马驰骋的风;有来自北非的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皇宫里泉水淙淙低吟;有来自法国的建筑师和石匠,在西班牙设计的歌德式教堂里,传出的轻轻祈祷声;有全世界的人,如我们一样,背着行囊,在西班牙大街小巷、山川河流上的脚步声。”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