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第二

巴利文偈頌摘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4-2022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ee the world as empty, King of Death does not see.


視野這麼不平凡的人,
出於需要我前來詢問,
要如何看待世間,
以便死王不會看見?

總是有念地,
看待世間為空,
移除我見後,
能度脫死亡,
這樣看待世間的人,
死王不會看見。

——《經集》彼岸道品mogharāja 學生婆羅門所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5-2022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聖諦是佛法中的精華,並不是佛法基礎

四聖諦被佛陀形容為諸佛最勝的法教 buddhānaṁ sāmukkaṁsikā dhammadesanā,很多大乘的說法說四聖諦是佛法的基礎,絕對是對四聖諦錯誤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22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礎很重要啊 ~ ~




基礎的基礎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5-2022 09: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聖諦”  
對於那些
不知“正法” 的凡夫來說
是將他們導向
“正道”
之 “基礎”,
亦是修行人邁向
“習修” 輪迴解脫
門道之 “開啟”鑰匙。

學習過的人,
若認為
“四聖諦” 只不過是一些 小基礎,
這 猶如
斷定 小鑰匙
就啟開不了 高門大鎖 的
門外之 人,
就此入門無望。

沒能開啟 “道門”
則只有在 “道”外 徘徊尋覓,
離經叛道 盲修瞎練 而不知,
結果 只能 盡取自己所屬意的
而永困 “輪迴”,
現今 舉目皆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6-2022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0-6-2022 10:22 AM 编辑

古代的印度人慶祝孩子誕生的儀式與佛陀的大耳垂

根據法句經註裡的林住者沙彌提舍的事件(vanavāsītissasāmaṇeravatthu),當他出生時他的家人慶祝他的誕生。
孩子會在這一天的清晨沐浴後,他會臥躺在吉祥臥床(sirisayane)名貴的毛毯上,為他取名字後,給他餵食,為他的身體披上布巾,接著有穿耳孔的儀式,最後為他束髻。

穿耳孔的儀式讓我想起佛像中的大耳垂,佛陀本身極可能是有大耳垂,又佛陀是王族,當佛陀還是太子時喜歡穿上镶嵌贵重宝石的大耳环,導致佛陀的耳下垂。


0.jpeg

佛陀的大耳垂,因穿戴镶嵌贵重宝石的大耳环所致


media2FFKRPyoAaMAA-AZR.jpeg


無獨有偶,馬來西亞沙勞越的dayak族也是有穿戴大且重的耳環導致耳朵下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6-2022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1-6-2022 04:05 PM 编辑

當家裡被燒時會搬出家具,當身體被燒時能夠搬出身體的只有業。

如是我聞,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當夜已深時,容色絕佳的某位天神使整個祇樹林發光後,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站在一旁。在一旁站好後,在世尊面前說這些偈頌:

當家裡失火時,會搬出家中的用具,
那是為了你的益處,而不留在那裡被燒。

如是,當世間被老死燃燒時,
當以佈施來搬出,(搬出)所施的是善的搬出。

所施者會有樂果,沒佈施的就不會,
反而盜賊、國王會奪走,或被火燒、會遺失掉。

當命終而離開時,只留下遺體以及身外之物,
有智慧者了知這樣後,除了受用以外應該施與。
受用並且隨分隨力的施予後,他無過失地往生天界的住處。

《相應部1相應41經/ 燃燒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2-6-2022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3-6-2022 11:40 AM 编辑

愚者隨順惡,
他作惡後會憂慮來到不幸,
猶如走在颠簸的道路的車夫,
會焦慮車軸會斷裂;

智者關心對自己有益的,
他遠離惡而無有憂慮,
猶如走在平坦的大道的車夫,
不會焦慮車軸會斷裂。

——————————————————————————————————————————

在一旁站立的安穩天子在世尊面前說這些偈頌:

“劣智的愚人們之所為,就像把自己當作敵人,
他們做著會招來苦果的惡業。

所作的業是不善的話,作了之後會後悔,
他會淚流滿面的哭泣,為他所作的承受後果。

所作的業是善的話,作了之後不會導致後悔,
他會體驗喜悅與幸福,他承受[善的]果報。”

[世尊:]
“但凡知道對自己有利益的,他應該事先就作,
深慮後的賢者應努力,而不跟隨車夫的思慮。

猶如車夫捨棄平坦顺畅的大道後,
登上颠簸不平的道路,他就會焦慮車軸會斷裂。

像這樣摒棄法而順從非法後,
愚鈍者已進入死亡的[入]口,如焦慮車軸會斷裂[的車夫]。”

《相應部2相應22經/安穩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6-2022 07: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利弗的獅子吼

“evaṃpasanno ahaṃ, bhante, bhagavati, na cāhu na ca bhavissati na cetarahi vijjati añño samaṇo vā brāhmaṇo vā bhagavatā bhiyyobhiññataro yadidaṃ sambodhiyan”ti.

“大德!我於世尊有這樣的淨信:不曾有也將不會有,以及現在不會被找到其他的沙門或婆羅門,[有]比世尊更高的體證,即:正覺。”

《長部28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2022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7-2022 11:36 PM 编辑

《小部/伏藏經》

有人置放寶藏,深埋在靠近水的地方,
在有需要的時候,將會對我有所幫助。

被君权所非难,或被盜賊挾持,
或為擺脫欠債,或災荒、祸患時,
在這世間所謂的伏藏,就是為了這些目的。

即便妥善的收藏起來,深埋在靠近水的地方,
並非所有的情況那伏藏總是會有利於他。

[從]伏藏處消失,或忘記,
或諸龍所移走,或夜叉所取。

或忤逆的繼承者,趁[他]沒注意時挖走,
每當福德耗盡時,這一切都消失了。

但凡男子或女人,以佈施持戒,
及自制與調御的,[這些]是非凡的伏藏。

及[尊敬]於塔廟或僧團,於個人或客人,
於母親或父親,或者於長兄。

此非凡的伏藏,跟隨著你、非外力能壞,
棄捨身外物後,帶著這福德前往死後的世界。

不與他人分擔,盜賊不能挪走,
願賢者做諸福,該伏藏跟隨著你[到後世]。

對諸天與人們來說,這是一切皆能滿願的寶藏,
凡是他所願者,一切都能獲得。

皮膚有光澤、有悅耳的聲音,
好看的體型、美麗的容姿,
權力與侍從,一切都能獲得。

地方王國的統治權,轉輪王的喜樂,
甚至天上的神權,一切都能獲得。

人間的成就,天界的快樂,
及涅槃的成就,一切都能獲得。

朋友具足,從根源上努力,
明解脫自在,一切都能獲得。

無礙解、解脫,聲聞的最高成就,
獨覺與佛地,一切都能獲得。

像這樣的大利益,就是此福的成果,
因此賢者、有智慧的人都稱讚作福之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7-2022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0-7-2022 11:55 PM 编辑

[就算]一千位勇敢的,
高階武將、偉大的弓箭手,
受過訓練且以有力的諸弓,
他們[將我]團團包圍。

即使比這更多的,
婦女們將會到來,
也將不會使我動搖,
[因為]諸法已確立在我身上。

《婆耆舍長老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22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1-7-2022 09:55 PM 编辑

覺音論師四部註釋的命名

長部註
應善吉祥僧苑的齒龍大長老所請,
上座傳承的一位年老的有德者,
我作了殊勝的長的阿含(dīghāgamavara)的注釋書,
以《吉祥悅意》為名,
[為了]使十力者所聚集的眾德行輝耀。

中部註
德高望重的覺友,
應這位睿智的長老的請求,
往昔與我於孔雀報訊鎮一起同住,
對殊勝的《中部》,能攻破各種異說,
[所以]我著手作了《破斥猶豫》。

相應部註
[為了]對正法的持續久住、
對諸聰慧的行者有幫助,實踐毘婆舍那,
我對殊勝的《相應部》,作了義的注釋,
[此]微妙的註釋書已完成,名為《顯揚真義》。

增支部註
因為注釋一切阿含的心願已滿,
因此被取名為《滿足希求》。

這四部註的命名都紀錄在各部註相應的結論語(nigamanakathā),這四部註都說是取大註釋之精華
sā hi mahāaṭṭhakathāya sāramādāya niṭṭhitā esā,當時錫蘭的大註釋只存於古錫蘭語,後來覺音轉譯成巴利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7-2022 07: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7-7-2022 07:27 PM 编辑

古人說與古註釋
tenāhu porāṇā –

"veṭisagirimhi rājagahe, vasitvā tiṃsarattiyo,
kālova gamanassāti, gacchāma dīpamuttamaṃ.
"paḷīnā jambudīpā te, haṃsarājāva ambare,
evamuppatitā therā, nipatiṃsu naguttame.
"purato puraseṭṭhassa, pabbate meghasannibhe,
patiṃsu sīlakūṭamhi, haṃsāva nagamuddhanī"ti.

以前的人[古德]說:
於王城的卑地寫*(1)山上,停留三十日後,
我們去偉大的島嶼,適當的時候去。
他們從閻浮提前往錫蘭,猶如天空中的諸天鵝王,
如是已飛上[天空]的諸長老,他們聚集在山頂上。
他們猶如山頂上,雲中的諸天鵝,
在山上那殊勝的城市前,降落在眉沙迦的山峰上。”
《善见律注》

這是記載在《善见律注》里有關mahinda尊者到錫蘭的故事,然後註釋就引以前的古德說過的話。在註釋里有許多以tenāhu porāṇā作為開句。Nandapaññā尊者在Gandhavṃsa中清楚地指出,所謂的porāṇācariya(古德)是Aṭṭhakathā ācariya 即是作註釋的阿闍梨。所以巴利註釋所“引用”的古人說的古人很可能就是porāṇācariya也即是Aṭṭhakathā ācariya ,所引用之文很可能是來自錫蘭的註釋。

fakename.png

古稱眉沙迦山,斯里蘭卡現在的mihintale。

*(1)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卑地寫
梵名 Vidiśā 或 Vaidiśa,巴利名 Vedisa 或 Vidisagiri。又作卑提寫、吠儞勢、毘提寫。乃古代南印度優禪尼國(梵 Ujjayanī)之山名及都市名,或謂即阿槃提國(梵 Avanti)之都市名。相當於現今中央地方波帕耳州北部毘盧沙市(Bhilsa)附近。市東約十公里處之山琦村(梵 Sānchī)附近,殘存數座紀元前三世紀頃之塔,內有世所周知之山琦塔。阿育王即位前曾出掌此地,與長者之女戴蜚(梵 Devī)婚配而生王子摩哂陀(梵 Mahinda)。摩哂陀出家後,為弘布佛教,將渡師子洲(今斯里蘭卡),先來此地省母,母大喜而立大寺,寺名卑地寫。又山上多佛堂、塔婆,故又稱支提山(梵 Caitya-giri)。廢塔散布在兩沙丘上,內外有十一座之多。山高約六十餘公尺。另據大唐西域記卷十一載,謂此地乃屬鄔闍衍那國(即優禪尼),即今尼布達河(Nerbuddha)之北的摩爾瓦地方(Malwa),其地即今烏占(Ujjain)之省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22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ahinda長老的IQ題


在《善見律註》記載了一件有趣的事,mahinda尊者為了考察錫蘭國王是否聰慧,給他出了一題IQ題

長老為了考察國王是否聰慧,便在靠近的芒果樹開始給與提問[說:]


[長老:]大王!這棵樹名為什麼?


[國王:]大德!是名為芒果樹。


[長老:]如果那樣的話,大王!拋開這棵芒果樹,還有沒有其他的芒果樹?


[國王:]有的,大德!還有其他的芒果樹。


[長老:]大王!這棵芒果樹及那些其他的芒果樹拋開後,是否還有其他的樹?


[國王:]有的,大德!還有那些不是芒果樹的。


[長老:]如果那樣的話,大王!其他的芒果樹以及不是芒果樹的拋開後,還有其他的樹嗎?


[國王:]大德!正是這棵芒果樹。


[長老:]善哉,大王賢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22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些眾多的天神眾,
有神通及名聲的,
一萬位的諸天神,
他們全部屬於梵天的天眾。

他們站著並雙手合十,
正在禮敬著舍利弗,
賢明的法將,
得定者的大禪定家。

[說:]
禮敬你,賢駿人!
禮敬你,最上者!
我們不能以經驗知道,
你的修禪之所依。

《大迦葉長老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7-2022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30-7-2022 12:23 AM 编辑

----已經克服欲望的人,是真正的隨遇而安者。----

從住處下來後,為了托缽我進入村落,
一麻瘋病的男子正在吃著,我恭敬地等候他。

他以腐爛的手對著我,親手把團食給與我,
當放入團食時,手指也斷在那裡。

我靠在牆下,食用那團食,
在食用時或食用後,完全沒有厭惡的感受。

《大迦葉長老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22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esu kira sajjanti, eke samaṇabrāhmaṇā;
Viggayha naṃ vivadanti, janā ekaṅgadassino”ti

“一些[所謂的]沙門婆羅門,
他們執著於這些[個人]看法,
每個人只看到[事實的]一部分,
緊握著這些[看法]後他們諍論。”

《優陀那/各種外道經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8-2022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6-8-2022 11:09 PM 编辑

律在則佛陀的教法在


pamuṭṭhamhi ca suttante, abhidhamme ca tāvade,
vinaye  avinaṭṭhamhi, puna tiṭṭhati sāsanaṃ.

於諸契經以及對論法忘失的那一刻,
又毘奈耶還未消失,[那麼]佛陀的教法還存在。
——《律藏.大品》的攝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22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6-9-2022 12:11 PM 编辑

大梵天在世尊般涅槃時所說的偈頌

Sabbeva nikkhipissanti, bhūtā loke samussayaṃ;
Yattha etādiso satthā, loke appaṭipuggalo.
Tathāgato balappatto, sambuddho parinibbuto”ti.

於世間中諸生類的身體,
他們全都將會倒下,
在該處的大師——
世間中無與倫比者也像這樣,
獲得力量的如來,
正覺者已般涅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0-2022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聖財偈

"yassa saddhā tathāgate, acalā suppatiṭṭhitā,
sīlañca yassa kalyāṇaṃ, ariyakantaṃ pasaṃsitaṃ.
"saṅghe pasādo yassatthi, ujubhūtañca dassanaṃ,
adaliddoti taṃ āhu, amoghaṃ tassa jīvitaṃ.
"tasmā saddhañca sīlañca, pasādaṃ dhammadassanaṃ,
anuyuñjetha medhāvī, saraṃ buddhāna sāsana"nti.

凡有人於如來的信心是不動搖的,很好的被建立起來,
以及他有良好的戒行,受聖者所喜愛以及讚嘆的,
於僧伽有淨信及已有正直的見,
他們說「此人不會是貧窮的人」,他的生命是沒有白過的。
因此,有智慧的人要憶念佛陀的教說,
他應當培育(對如來的)信、戒行、(對僧伽的)淨信以及法的智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22 08:1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16-8-2022 10:56 PM
律在則佛陀的教法在



昆奈耶是律?戒律好像是叫波罗提木叉,为何律和戒律分开来说,有何不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2:52 PM , Processed in 0.09213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