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668|回复: 6

詠春解密 wingchunleaks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9-2020 01:1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期

《練詠春毋須練體能?》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同感,大部分玩擂台搏擊的,光看副「健碩身形」便知是練武之人,一句話形容就是:「唔打得,都睇得。」相反,大部分詠春門人,不是「奀挑鬼命」就是「身懷六甲」。如果不說出來,真不知道是個練武的。之所以造成如此境況,很大原因是:詠春除了練拳之外,完全不練體能!

這問題亦導致很多門人,在對陣各式搏擊拳手時,總出現以下尷尬情況:1)缺乏爆發力,即使能打中對方,亦不足以造成威脅;2)缺乏耐力,只過了幾招,便很快氣喘如牛;3)抗擊打和反應力都不如對方,最後只有挨打的份,結果一個字「慘」。

正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功不練拳,猶如無軚船」。其實除了「拳法」和「功力」,「體能」亦相當重要!至於為甚麼中國功夫會較少注重這方面,大概是因為以前的農業社會,各種生活瑣事皆要用體力勞動,變相亦鍛鍊了體能吧!

縱觀當今各種現代搏擊術,其教學及訓練的內容都是相當合理和科學化,基本上都包含:戴著護具的實戰攻防對練;擊打各種沙包、速度球、手靶、腳靶的功力訓練;以各種器械或徒手動作做的肌力訓練;以跳繩、跑步為主的耐力訓練;還有柔韌度及協調性的功能訓練。

雖然在南派功夫裏面,也可見少量練習體能的功法,例如:舉石鎖、鐵牛耕地等等,有徒手亦有器械。但又作為南派功夫,詠春拳則沒有這類體能鍛鍊,來來去去只有黐手、打牆包、打木人樁、扽鼠尾棍。很明顯,這些訓練在今天是不足夠的。

不過,亦有些詠春師傅認為:詠春拳是女人拳,著重的是技巧而非力量,不用鍛鍊體能也可,最好像個女人一樣……你沒聽錯,在今時今日的確還有些詠春門人在大力宣揚「練詠春毋須練體能」的思想,就仿似對世間各種武術的體能鍛鍊進行嘲笑。

而筆者的觀點是:詠春是一種武術,武術就要運用身體,要運用身體就必須練習體能!別再跟我說那些偽科學:肌肉越發達,就越難放鬆;身體越強壯,就越不靈活、出手就越慢……

你甚麽時候看見現代搏擊的拳手會打得比你差?最後筆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詠春是一款軟件,那麽你的身體就是硬件。」所以,趕快去練體能吧!老友!


#转自网络
B4BE730E-2921-47BA-8DA8-9B564D3506A4.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9-2020 01:20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期

《你是詠春師傅,還是風水先生?》

眼見有些「詠春師傅」就如「風水先生」一樣,可謂「分分鍾騙你十年八年」。即使跟他再練多十年八載的功夫,結果還是打不過,那些只玩了一年半載搏擊的人。沒辦法,這些詠春師傅本來就「鳩噏多過呼吸」,飲茶、食飯、吹水還比練功多,而且不懂與時並進,試問這樣教出來的徒弟又有多能打呢?

整天用一堆偽科學來解釋詠春拳有多科學,說得好像很有道理,表演得好像也很厲害。但是……我想說……應該是小學未畢業的人才相信吧?各種空手接白刃都算了,最侮辱智商就是凌空發勁,還沒接觸就飛了……I'm so9rry,跑題了,那是太極。

整天在一廂情願地解釋如何破解其他武術,甚麼泰拳柔術蔡李佛都一應俱全,但是現實當中,大多立刻玩完,並輸得十分悲壯。最後打輸了還要改名換姓,都改姓賴:賴規則、賴沒飽、賴傷患,差一點就要賴父母為甚麽生他出來,就是不敢認自己技不如人。

整天說李小龍打的不是詠春,李小龍還沒學完詠春,雖然都是事實,但偏偏他們都在模仿李小龍用寸勁打木板!先不說你們只用了手臂力,重點是……你們都攤腰了,這樣還有勁嗎?很多詠春師傅都在說腰馬,卻很多都沒有腰馬,怎樣才叫好腰馬呢?我建議你看一看招系的腰馬。

整天練習著一些很有愛、很和平的黐手遊戲當實戰,摸到一下就當贏了,你不說的話,我還以為在玩剪刀石頭布呢!其實我想說,摸和打是兩回事,而且打中一下並不代表甚麽,你真以為自己是一拳超人嗎?如果你不知道甚麼才是黐手的話,我建議你看一看黃系的黐手。

師傅:「練習小念頭嘛,一定要夠慢!我平時練功都是一套小念頭耍一個小時的,特別是一攤三伏!最好是動了好像沒動那樣。」

徒兒:……師傅……你這麽多飯局……真有一個小時耍一套小念頭嗎?

師傅:「徒兒,聽故切勿駁故。」

師傅:「所謂標指不出門,我是不會亂教人的,除非你有錢……說錯了,是因為很危險才對,裏面藏著很多絕招,不能亂用,會傷害到人的!」

徒兒:……師傅……可以示範嗎?

師傅:「不,我怕會打死你。」

徒兒:……但是……大師兄前天被泰拳KO了……

師傅:「不要怪為師,要怪就怪他學藝不精。」

師傅:「我們詠春的八斬刀是很厲害的,只傳有錢人……又說錯了,是有緣人才對。」

最終,課金之後發覺,這套價值八萬八千八的刀法,竟然還比不上街市的豬肉佬!原來很多詠春師傅也不知用刀該如何發力,且完全沒有攻防意識,像是拿著道具做體操一樣,成件事多麼養生吖。

「風水佬」一定是對的!因為都是事後孔明:「相信我,這樣做一定對子孫好,不信你十年後看看」……十年後……「噢!原來這裏出了問題,我已經修復好了,不信你十年後再看看」……如此類推……你後代的運氣好與不好,完全靠彩數,反正他運氣挺不錯的,碰上你這個凱子袋袋平安了。

「功夫佬」也一定是對的!他說怎麼練,我就怎麼練,因為他收了我學費……又說錯了,因為他是專業的,所以必須是對的!嗯……肉隨砧板上……要假設他是對的……各位拜師須謹慎,你的師傅如何,你的功夫必定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9-2020 01:2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期

《請問詠春如何打敗拳擊?》

經常見一些同門在討論區發帖:「請問詠春如何打敗拳擊?」然後一眾鍵盤俠便會出來仙人指路,這樣打、那樣破云云……我只想贈一句:「與其等別人紙上談兵,不如親身去學習拳擊!」筆者認為拳擊的拳法、步法、身法這三方面,在世上所有武術當中,發展得是十分成熟和先進的。

Wait, wait, wait... What? 不對誒,這個專頁不是叫《詠春解密》嗎?怎麼會推崇拳擊呢?問得很好,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要解密真正的詠春,當然就要說真話!我相信世上所有武術系統都有其缺點所在,別跟我說你的詠春拳十分完美。

近代拳擊的歷史,於十八世紀中葉的英國開始,至今約二百多年。由最初的「拳頭鬥毆活動」,發展成現今的「拳擊體育運動」,這是經過多代人努力的成果。不斷去完善規則和改進護具,在安全的環境下,使拳手有更多空間去發揮技術、並改良技術。沒錯,拳擊只懂用拳頭,但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就連近代泰拳的拳法,也是取自拳擊,可見該技術的精研程度。

詠春拳的歷史,則由十九世紀中葉的佛山開始,至今約一百多年。雖然內容比較豐富,有拳腳踭膝摔撻擒拿,但在技術上的發展,明顯比不上拳擊泰拳巴柔,甚至還維持著一百年前的程度……因為大部分國術師傅都閉門造車就不用說了,我們來思考一下,有著統一擂台比試的武術,為何會發展得比較神速?其實正是國術所唾棄的護具和規則發揮的功效!

幾乎所有國術師傅都說過:我們出手必有傷亡,我們的招式很毒辣,拳套和規則限制了我們打要害云云……不思進取的態度,加上諸多籍口造成他們「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其實有著護具和規則的保護,你會更放膽去試你的技術。別整天說現代搏擊不會撩陰插眼了,試想一下,戴著拳套的力道都這麽重,如果沒了拳套和不設規則呢?我怕你會死,你真以為你的破手法能夠對付嗎?

詠春手法的數量,事實比拳法和腳法加起來還要多,所以練習手法的時間亦相對比拳法多。而且拳法練得最多的是直搥!甚至多得有點過份!雖然尋橋標指亦有抽搥和勾搥,但都被遺忘了。假如自己缺少鍛鍊弧線拳法,便會習慣性認為對方也是出直線拳法,遇到之後自然不懂反應,所以九成九詠春人都輸在弧線拳法上,不信你看看。

不對誒,師傅有教我們用攤手耕手對付掃搥拋搥耶,我知道你說什麼,傻瓜似的橫掃著手臂去對方上路或下路,然後對方就用攤打和耕打……我想說,這叫Hook嗎?這叫Uppercut嗎?你想要防這些拳,首先你先要學這些拳,再學習對方是怎樣防守的,再看看自己的方式是否比對方高明。

「師傅,我該如何用詠春對付拳擊呢?用什麼手法才萬無一失呢?」你的師傅當然能夠拆解什麼手法破什麼招式,一道問題能夠有千百種答案,拆招式能夠拆到天光。其實這個問題最錯誤就是萬無一失,傳統詠春人的理想境界,就是別人打不到我,我卻封住他們雙手,然後一個拳頭放在他眼前,但不打下去,多麼有武德,多麼帥氣,簡直像葉問一樣。

可是現實不是電影,如果這麽簡單,拳擊手表示我這麽努力練力量、體能、抗擊打幹嘛?說了這麽多,那該如何破解拳擊呢?不對,你不需要去問如何破解,你應該需要去學習它,當你學習完了,自然而然就會懂得答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9-2020 01:22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期

《詠春拳所謂的高級技法——下盤功夫》

有部分詠春教頭「故弄玄虛」也不是一日半日的事了,總而言之就是「套路很深,盡在課金」。你們發現了嗎?詠春除了「拳法」和「手法」之外,其餘都可以稱之為「高級技法」,是不是感覺特別厲害?至於是否真的很高級就見仁見智了。今期我們所要探討的「高級技法」,就是下盤功夫裏的「馬法」、「步法」。

上期說到拳擊的拳法、步法、身法都很值得學習,但在學習之前,首先你要有一個合理的「馬」。南派稱之為「馬步」,內家稱之為「站樁」,現代一點可以稱之為「姿勢」,一個良好的「姿勢」,在任何體育運動中都相當重要。而在武術當中,肢體所擺出來的「結構」,絕對會影響一切攻防動作,「馬」會影響「步」,「步」會影響「拳」和「腳」。

招系有云「馬有五敗,十者九壞」,而大部分人所站的都是「攤腰敗馬」。此馬主要敗在「髖關節」,因為過度「挺胯」的關係,令到你的胯「鎖死」,使之失去了傳動的作用。亦令到上身往後仰,造成「攤腰」的境況,作用力會往肩後卸去。換言之,你練的功夫已經是沒有「腰胯」了!這還算是功夫嗎?

「攤腰」或「攤身」,其實是一種上身「暫時」向後仰,從而閃避前方攻擊的「身法」,拳擊稱之為「後閃 Sway back」。不過,這是《標指》裏的敗形技法,雖然頭部遠了,但下身卻近了,稍有差池,下身便會遭殃。咦,我好像把不傳之秘說漏嘴了。

我是不會告訴你們,《標指》最後的三下「前俯後仰」是「身法」來的;也不會告訴你們,「前俯」再配合「側身馬」就成了「側閃 Slip」。沒錯,這都是拳擊的基礎知識,但在詠春竟是不傳之秘……那你們慢慢停留在小念頭的level繼續玩吧!

「步法」在拳擊裏面是很Basic的事,入門已經在學習Footwork了,各種前後左右滑步、環繞步等等。相反,傳統詠春拳的入門內容,則是站著不動打「小念頭」,不學到「尋橋」不給你學「步法」,然後一套「小念頭」學你一年半載……

沒有「步法」或者「步法」不靈活的後果是甚麽?當然是被打吖!還用說嗎?拳和步無法配合之餘,亦導致完全沒有「距離感」,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距離,造成對方可以打到你,而你卻打不到對方的慘況。

為甚麽詠春人總是「有手無腳」?除了那些人學藝不精之外,還因為以前國術界的陋習:「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傅」。陳舊的觀念,導致那些老Seafood教人總會留一手,一是怕徒弟造反開宗立派,二是因為有錢慢慢賺。

拳擊的對敵樁,前後腳站立,膝與肩同寬,50/50的重心分佈,使其機動性很強。除了精於遊走,還跟拳頭有著極高的配合度。傳統詠春的對敵樁,一般為前腳輕而後腳重的「箭步馬」,並且此馬步雙腳的距離相當之窄。雖然在埋身橋手相接之時,前腳能隨時變化攻擊或防守,但亦註定了在打離手時,機動性不夠的缺點。

而重點是,此種用來對敵的馬步,竟然前後腳都踩著同一條直線!你不說,我以為是在表演踩鋼線呢!但他們的解釋是防止被撩陰……老友,你信不信我一樣能踢到你下陰?由於這種馬條件所限,步法方面基本上都是走前後直線,不會太立體,所以……還要我說下去嗎?自己想吧!

「你怎麽都在踩詠春呢?」也不是全部,我只是在踩那些不思進取的詠春而已,如果你不是的話,那我恭喜你呀。「現代搏擊跟詠春相比,到底誰好誰壞啦?」其實武術都有其優劣之處,最重要的是不要墨守成規,一句到尾:Be water, my frie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9-2020 01:2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期

《詠春不能破解泰式掃踢的原因》

「我們詠春派的手法千變萬化,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但是我們後期玩的下盤功夫才是精華!亦是本派不傳之秘!」每逢聽到此種言論,筆者只有一句說話:千萬不要外傳,一定要帶進棺材!然而我並不想講,你們認為高深的東西,在現代武術體系當中,只是基礎知識。

詠春的腳法是比較典型南派風格,高不及腰,專攻下三路;動作小,起動快,貼身起腳毫無難度;上身不動,無影可捉,對方中了腳也懵然不知。優點不多說了,相信各位進來看我寫的文章,也不過是想知道它的缺點和不足之處,亦是較少人談及,畢竟有很多人是「地平論者」。

在現存所有的詠春派系裏面,無論在尋橋套路,還是在木人樁法,基本上都只有直線攻擊的腳法,但是!經過我多年來的考古發現!得出以下驚人結論!原來!在古代的詠春拳裏面!還真的是!只有直線腳法!哈哈!

你以為我會說有弧線腳法嗎?兼且還有地戰嗎?我是不會說古代詠春就是MMA這麽浮誇的。我只會說古代詠春有教你如何打手槍,說錯了,是用手槍,甚至乎可以用步槍和狙擊槍。別問我這是不是真的,假如你有腦,請自行分析。

言歸正傳,在現存所有的詠春派系裏面,無論在尋橋套路,還是在木人樁法,基本上都只有直線攻擊的腳法。而這些直來直去的腳法,不外乎是向前的「撐腳」和向下的「踩腳」,完全是由「正」、「橫」、「斜」三式演變而來。不懂何為正橫斜?請看自己膝蓋所朝的方向,直撐膝朝天、橫撐膝朝內、斜撐膝朝外。

在主流的葉問詠春木人樁法裏面,蘊藏著八式腳法,其中六式是直線腳法,兩式是摔人的腳法:「拍打扣腳」、「雙擸手掃腳」。應用柔道術語的話,前者是「大外割」,後者是「出足掃」。而另一邊廂,阮奇山詠春的木人樁法則有一膝四腳:起膝、橫釘、月影、虎尾、穿心。無一例外,都是直線。

所謂「以直破橫,以橫破直」,當你們演示著如何以直線攻擊破解「泰式掃踢」的同時,其實泰拳的「掃踢」,亦是可以打到傳統詠春「不要不要的」。無論是街頭上,還是擂臺上,傳統詠春的致命傷都是「弧線攻擊」。只因整個詠春系統都崇尚「直線攻擊」,換言之,其兩側防守是最薄弱的。如果你懂的,自然明白我在說甚麽。

「泰式掃踢」到底怎麽破解比較好?是用「上下耕手」或「捆手」接腳嗎?That's right ! 你這麽聰明,你家裏人知道嗎?答案真的是以「上下耕手」或「捆手」來接腳!不過可能會付出「骨折」的代價,「偉仔」當年為了拍《一代宗師》而去練習詠春時也試過。

當時「偉仔」的詠春師傅,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一私家門徒」,首先他的詠春體系,筆者我是Respect的,因為看起來有跟現代搏擊接軌,有步法、有身法、有腰馬,拳腳和步法都有配合,重點是動作流暢!這一點沒多少同門能做到,多數人都是硬手硬腳的硬式詠春。

該派對泰式低掃踢亦處理得相當之好,因為懂得提膝用「Shin block」。但問題來了!這亦是很多同門會犯的問題,在對付中高位掃踢時,會以轉馬「上下耕手」或者「捆手」來硬食,再立刻變招反擊……好了,一百萬問題:請問前臂斷了沒有?順帶一提,他們訓練時所戴的特製拳套,是可以保護前臂的。

首先,筆者認為他們的馬步是靚的,對於拳法和腳法都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力,但是用以支撐橋手來擋腳的話,似乎有點「擇洗」……因為據我所知,上面兩招手法並不是用來擋腳的,而是用作手法對手法的。

相反,泰拳無論在防禦高中低位掃踢,步法走位的配合就不用說了,即使是用作硬接的位置,都是以接近「手踭」或者「膝蓋」這些堅硬的部位。你有見過泰拳手會斷手的嗎?最多會斷腳。

南派功夫有一句說話:「上三路來用手擋,下三路來以腳消」最合理和最理想當然是以腳消腳、以打為消,一招截踢消解,「搞掂,食碗麵」。沒錯,「理想」通常是很豐滿,但「現實」往往是很骨感,的確不能每個時刻都能使用「截踢」。

關於技法方面,我就不班門弄斧了,我是不會告訴你們詠春有「攤腳」和「膀腳」的。還是那句,建議先學習一下別人,再對比一下自己的技術,如果要進步,真的不需要太執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9-2020 01:2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期

《真假八斬刀》

好幾年前,每個人都說自己套「八斬刀法」才是真的,其他人都是假的;每個人都說師父只傳了幾個人,自己就是其中一個。這些說話,筆者親耳聽不少,卻無力反駁……事實上他們每個師兄弟的刀法都不一樣,就連該派宗師的兩個兒子也不一樣……雖然說詠春刀法本來就是散式,並沒有套路,但是他們的刀法又确實相差太遠了,有點離譜……

不過我覺得這些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完整地傳承該派刀法,以及杜絕虛假的刀法。其實他們可以將自己從師門所學的知識和盤托出,去蕪存青之後統一整合起來,便可以完整地傳承下去了。不然的話,那些總會、體育會組織起來有何作用?不是用作學術研究的嗎?難道是用來聚餐的?還是用來互送錦旗拍照的?

面對著現實,筆者只能說:你們有時候真的枉為該派的真傳、親傳、嫡傳,不但沒有統一整合起來完整地傳承給下一代,更是各自為政!各懷鬼胎!你們看看現代搏擊術,還有秘密嗎?還在玩弄正宗嗎?還在玩弄輩分嗎?

有很多人問「八斬刀真的那麽厲害嗎?」而我的答案是「不」,就算你學齊「六點半棍」和「八斬刀」,還是比不上「菲律賓魔杖」,這句話是我說的。你們可以作對比,別人一開始就是從兵器入門,無論單手還是雙手,短棍或長棍,匕首還是長刀,甚至乎如何奪兵器,技法上絕對要比你們強好幾倍。

因為,大部分體操選手,都只是懂得拿著件道具做體操而已,甚少研究兵器,完全沒有攻防意識。不過也有例外,就如這位師傅,筆者所敬重的詠春師傅不多,他便是其中之一,除了拳腳功夫了得,兵器還玩得不錯。他的特徵是:習得多個門派,作風新派之餘,而且還拍過〈Fight Quest〉,個答案真的是很明顯。

早前一位黃系師傅的「八斬刀大戰西洋劍」片段,真是Hit爆整個詠春界,我也忍不住吐槽一下。首先我是Respect他的,我也有買他的書支持,並且當日已經看畢,真是寫得相當之好,並沒有讓讀者跌錢,黃系的兄弟值得一買。這位師傅的刀法和功架實在了得,不過,可惜、可惜、可惜太短了,我說的是那雙刀。說到長度就一定要提到它的歷史,提到歷史就要由名字開始。

首先,這種兵器正名並不是叫「八斬刀」,而是叫「蝴蝶雙刀」。「八斬刀」其實是葉問詠春獨有的刀法名稱,由於葉系是目前最主流和最有名氣的詠春流派,所以基本上「八斬刀」就等於代表「詠春雙刀」了;即便其他支流的詠春,亦逐漸接受這個名,甚至沿用這個名。

好了,既然是葉系所獨有,那原來名字是叫什麼呢?據筆者所研究,陳華順所傳的名字是叫「二字雙刀」。除此之外,詠春刀法還流傳著另外兩個名:一、古勞偏身詠春的「陰陽奪命刀」;二、蛇鶴詠春的「二字拑羊奪命刀」。

關於「蝴蝶雙刀」的歷史,此兵器最早出現應該大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期,為清朝廣東水師的水兵所使用。此時作為軍用的雙刀,有一定的長度,全長約65cm,刀型瘦長以刺為主,與現今主流以斬為主的短寬刀型不一樣。

直至後期流入民間使用,才逐漸演化為便攜的長度,全長約45cm。其實「蝴蝶雙刀」的款式,相信是當時中西結合的產物,因為在中國的兵器中都沒能找到同款護手,相反在歐洲兵器裡卻有很多此類設計。欲知後事如何,敬請下回分解,下一期將討論一些筆者認為不合理的詠春刀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0-9-2020 01:2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期

《初代蝴蝶雙刀》

其來有自,鼎足而三,互相殘殺,毀譽不一
求益反損,感概萬千,背腹受敵,舉一廢百

今期流行寫「藏頭詩」,筆者也假裝有文化,翻開《成語辭海》抄了一首。這些成語在說什麽,沒文化的我也不太懂,你們直接查書就好了。重點是裏面藏著的八個字,是我對坊間大部分八斬刀的評價。而寫這首詩的用意,當然是隱藏這八個字呀!難道我會評論時事嗎?……好像會……不說太多了,再說被人「割蓆」就不好了。

接著上一期的內容,到底為什麼初代的蝴蝶雙刀會這樣設計呢?首先我們瞭解一下,鴉片戰爭清英雙方的兵器;清兵的裝備除了「蝴蝶雙刀」,還包括:火槍、單刀、長矛、弓弩,可謂十分多元化。而英兵的裝備則主要為三大類:燧發槍、槍刺、佩劍。

因為「燧發槍」的射程和射速問題,大多數近身都是玩白刃戰,而「槍刺」則是安裝在槍械上的刺刀。「佩劍」是當時英軍所用以刺為主的「小型劍」(Small Sword),熟悉西洋劍的朋友應該知道為何刺多過劈,因為刺穿身體更致命!更難醫治!相信「蝴蝶雙刀」的護手設計,亦是參考這種劍。

各位知道嗎?蔡李佛創始人「陳享」就是協助「林則徐」訓練廣東水師的人。故此,後來太平天國的太平軍亦有應用「蝴蝶雙刀」來對付湘軍。因同屬反清秘密組織的關係,很多南派功夫也有「蝴蝶雙刀」技法,所以在「大成國起義」、「小刀會起義」這些洪門革命事件裏也見此刀的蹤跡。

隨後到了民國時期,這時期的「蝴蝶雙刀」,尺寸亦開始了變化,刀身稍為變寬且長度縮短,由本來的以刺為主,變為可刺可劈。長度不過手踭,更方便藏於衫袖。那麽現在的「寬頭斬刀」呢?我猜大概是某一位賣豬肉的武術家所設計的吧。

有朋友問雙刀的「護手鐵鉤」,究竟有何作用?很多師傅都用來「撬」對方兵器,甚至「鎖」對方兵器。但筆者覺得最正確的用法,應該是「裝飾用」,上文提及該護手是出自西洋佩劍,這設計某程度上能夠保護你的手指,所以從來都是被動防禦用,而不是主動去撬、鎖對方兵器。

玩過刀的都知道,「刀面」是最薄弱的。但還是有人以此作「接觸點」去壓制對方兵器。結果當然是護不到手指之餘,更使刀身彎曲了。筆者的見解是以「刀刃」或「刀背」作接觸,這樣最為有力,亦最為合理,況且詠春雙刀的刀刃只開前3 in。還有,並不是所有手法都可以用於刀法。

明白了雙刀的歷史和設計,我們回到主流詠春的八斬刀法。究竟何為八斬刀?當然是因為此刀法分為八節啊!你以為是斬四面八方這麽膚淺嗎?還是以為每節刀四上四落加起來八式,所以就叫八斬刀呢?不對,我一刀就斬死他了,叫一斬刀比較適合。接下來開始得罪人的環節了,下面筆者介紹八斬刀的三大不合理刀法。

〖夾刀〗

八斬刀第一節「夾刀式」:上馬夾刀——圈斬刀——退馬耕斬刀三式。最合理的解法是:走側避其攻勢,同時雙刀夾住對方的長棍或纓槍,然後圈刀進去用手臂和肩夾著這長兵器,同時上馬標步沿棍削對方手,最後施以斬刀作結尾。

雖然很有邏輯,但其實懂得用長棍的人,又怎會輕易給你夾到,他打完你還沒反應得及就收棍了,就好似「詠春」對「拳擊」一樣,「葉師傅唔係咁易」。如果將「夾刀-圈斬刀」換成「枕刀-搆斬刀」,一切也說得通了,「搆」是作「畫圓」動作撥開對方兵器。

〖滾膀刀〗

很多人玩「捆刀」或者「膀刀」,總會像手法一樣,從內滾出來,甚至很多人耕刀也是從內耕下去……基本上練以上刀法的人,手臂內側都受過傷。既然自己練習都會傷到自己手臂,如果來真的,豈不是已經插入自己身體了?

沒人發覺嗎?其實不用內滾也能做出捆刀或膀刀,耕刀也是。為什麼還要練如此危險的玩法呢?我也猜不透,大概是「欲練神功必須自宮」的意思吧。

〖反手扱刀〗

這也是八斬刀十分具爭議的招式,反手刀亦稱包踭刀,這式主要意取詠春拳的批踭或者扱踭。現在每個人都像玩鐵尺那樣翻來翻去,玩到出神入化。然而我不想解釋這麽多了,朋友,你有見過出面的古惑仔會這樣拿刀「劈友」的嗎?

各位看完關於八斬刀的兩篇文章,有誰還在執著真假的嗎?刀法由人而創,亦可由人而改,反正我看透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施主,還是認認真真玩魔杖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10:35 AM , Processed in 0.06011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