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89|回复: 2

李如龙:闽语的“囝”及其语法化

[复制链接]
vudik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2005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闽语的“囝”及其语法化
作者:李如龙

      提  要     闽方言的“囝”是非官话方言中仅见的名词后缀。典籍中始见于唐代,原意是儿子,所以未见于上古汉语和其他方言,可能是因为它 是壮侗语的“底层”。 西片闽语的“囝”只用作名词、不作后缀。沿海闽语的后缀“囝”在闽东、闽南用得广并发生语音的弱化,粤、琼闽语用的不广,语音也未弱化。从闽语“囝”的比较可以看到实词虚化的过程和若干规律性的现象。

      关键词   闽方言  “囝”  语法化

       Abstract:   The jian(囝)in the Min dialects is the only substantival suffix outside the official-dialect regions. It appeared firstly in the ancient books in Tang Dynasty standing for son. The reason that it did not appear in articles of ancient times or in other dialects, is that it may be the substratum of the Kam-Tai languages. The jian(囝)in the Western Min Dialects is only used as a noun, but not a suffix.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Min Dialects, it is widely used as a substantival suffix and is phonetically weakened while in Guangzhou and Hainan Min Dialects, it is sometimes used as a substantival suffix but is not phonetically weakened.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usages of jian(囝)in the Min Dialects can show us the process of grammaticalization and some phenomenon of regularity.

      Key Words:   the Min Dialects,  jian(囝), grammaticalization




      汉语的名词后缀用得最广的是“子、头、儿”三种。

      从历史演变上说,用作后缀是“子”尾最早。王力先生说:“在上古时代‘子’已经有了词尾化的迹象,……在中古时期,名词词尾‘子’字已经很发达了,并且它有构成新词的能力。”(王力,1980,223-226)太田辰夫也说:“‘子’在名词接尾词中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到唐代,‘子’就成了几乎所有名词的接尾辞。”(太田辰夫,1987,84-85)“‘头’尾的产生,应该是在六朝”(王力,229)“到了唐代就用得很多”(太田,87)。至于“儿”尾的产生明显偏后,始于唐而盛于宋。
从现实分布上说,“儿、子、头”在官话区都有,“子”尾在官话方言之外也普遍都有。“头”在吴语用得较多。湘、赣、粤语的“崽、仔”应是“子”的白读音;吴语的

   尾应是“儿”的音变;赣语的“哩、嘚、仂”和客家的“呃、咧”可能都是子尾。闽、粤方言里没有“儿”尾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厦门话、福州话有“囝儿”的说法,意思是“儿女”,福州话有“儿囝”的说法,意思是“小孩儿”,都不是词尾;广州话有“乞儿”的说法,只是孤证,也不能算词尾)。

      “子、头、儿”用作后缀之后常常伴随着语音的弱变。儿尾在许多官话方言里合音儿化,在吴语方言是 -尾化。子尾、头尾除粤语之外大多读为轻声,子尾在晋语也有读为入声韵或其他“变韵”的。语音的弱变正是词尾化产生语法意义后的相应变化,也就是音变语法化。

      除了“子、头、儿”,还有一些发生在个别方言区的一些名词后缀。例如吴方言的“佬”。常州:瓷佬、石头佬、红佬、清爽佬。湘方言的“伢”。澧县:牛伢儿、猪伢儿、秧伢儿、桶伢儿。湘方言的“公、婆”和客方言的“牯、嫲”都可以从动物推及人和物。例如湘乡:鸡公、鸡婆、单身公、妖婆、烟筒公、偷油婆;大埔:鸡公、鸡嫲、贼牯、斋嫲、石头牯、笠嫲。这些后缀都不能大面积地类推,只能同一小部分名词相配;在同一方言区中也往往有不同表现,并且没有广泛而一致的用法。严格地说,只能算是“准后缀”。
在非官话中,真正在一个方言区普遍通行的、并且可以广泛类推的名词后缀,只有闽方言的“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vudik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2005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地闽方言都把儿子叫“囝”,其读音都符合《集韵》所注的“九件切”:福州3、仙游kya3、建瓯kyi3、永安ky3,厦门、潮州3,雷州、海口kia3,苍南k3。连曾经是闽语后来赣语化、吴语化的邵武话和浦城话也说“囝”,字音也符合对应。邵武:小称变为入声,“儿子”又加儿尾,说“囝儿”kin7n;浦城音3。不但儿子称为“囝”,女儿也要加上“囝”:福州,诸娘囝,仙游,婶娘囝,厦门,查某囝(潮州囝是“查某囝”的合音,海口、雷州的“女乍娝”并与此同源),建瓯、邵武,阿娘囝;永安,娘囝。男、女合称的“小孩子”也要带上“囝”:福州,儿囝(哥),厦门,囝囝[in3 na3];潮州,孥囝,建瓯、邵武,囝子(人),永安,囝子倽。“儿女”合称:福州、厦门、潮州、雷州、海口:囝儿,建瓯、邵武:囝子,也都离不开“囝”。“子”在上古时代兼表“女”,当时称男称女尚无严格区分,闽语的“囝”也是兼用的。可见“囝”确是共同闽语的基本词、核心词、特征词,并且沿用了上古男、女不分的习惯。

       据《六书略》所云,唐武后曾选了“囝”字,表示“月”,后来失传了。现在所见“囝”的记录始于唐代诗人顾况所作古诗《囝》,题下自注:“囝,哀闽也。”该诗云:“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囝别郎罢,心摧血下……”顾况是中唐肃宗至德(756-757)间浙江海盐的进士。当时闽语才刚形成,应该和吴语还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囝”却显然是闽语的特产,至今未发现现代吴语有“囝”的说法。苏州话小孩说“小干”[k],若说与“囝”同源,何以在与闽语关系更深的浙南吴语反倒没有反映?也许当时的吴语“儿”并不称“囝”,只是由于这说法奇特,才和 “郎罢”一起引起喜用方言口语入诗的顾况的注意。顾况平生多在浙赣皖一带活动,曾经跟从入闽为官的雅士韩偓为幕僚,故于闽俗多所了解,才写下了催人泪下的哀闽诗《囝》。

     除了顾况之外,据《四部丛刊》语料库,“囝”入诗文的用例,在唐代仅张光弼诗集中2例,如“南方风土要相宜,小盒槟榔好自随,蜑户负鱼朝入市,囝娘把烛夜题诗。”两宋共见19例。其中洪适1例,如“郎罢携囝街西东,到处欢歌闻好语”。杨万里3例,如“阿翁阿囝自相随,赏遍江淮春盛时。”“四囝三个攀桂枝,不应一个独见遣。”“阿宜阿囝续弓冶,芦溪书院声无价。”陆游1例,如“阿囝略如郎罢意,稚孙能伴太翁嬉。”魏了翁2例,如“囝思郎罢那得见,父曰子行胡不归。”“囝思郎罢久无炊,父曰子行胡不归。”刘克庄6例,如“久留闽囝谁堪话,却忆番君可与言”,“晴雨幽人曾候鹳,水风闽囝亦占虹”(闽谤有虹出东主大水西主风灾之说),“语迟来识罢并囝,性慧过如姊与兄”,“囝罢相依萤雪边,安知今如叶□颠”。到了元代有黄溍(婺州义乌人)1例:“在室孙男二人,囝女二人。”清代有朱彝尊2例:“囝随郎罢载,行歌杂啰唝”,“料得牵衣添阿囝,岂容郎罢赋林泉”。陈迦陵2例:“阿囝空呼郎罢”。查慎行1例:“不须阿囝呼郎罢,但是同舟便有情。”这些以“囝”入诗的诗人中,陆游是绍兴人,在福建多处当过多年的官;杨万里江西人,在漳州和潮州当过官;刘克庄则是福建莆田人;魏了翁四川人,但曾两度被贬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并曾知福州,任福建安抚使。他们大多在闽地居留过,很容易听到“闽人呼儿曰囝”的。可见,古来“囝”的说法确实只见于闽语区。
一千多年了,“囝”还通行于各地闽语。“郎罢”则在福州及闽东地区普遍使用。只是用字或读音有些差别。福州、古田、闽清、周宁说“郎爸”;罗源、宁德、福安、福鼎:农罢;福清以及闽南漳属的长泰、南靖、平和:娘爸。(详见《福建省志•方言志》)这些说法本字应是一个,只是读音有异。不过唐人的写法和现代福州人的写法却是一致的。

      奇怪的是,“儿子”这么重要的核心词在闽语如此一致地说“囝”,而且有难得的1200年来的诸多书证;然而在所有上古时代的文献中,为什么没有留下一点痕迹?难道真是闽地独创的核心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vudik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2005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9-2024 04:19 PM , Processed in 0.08564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