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至诚恭敬感恩黄念祖大居士慈悲开示~'~ 【如何續佛心印 ─ 般若為導 淨土為歸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4-2017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三字经.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5-2017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现世十大利益.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17 07: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戒。定。慧。福报》

建立个人的使命时,
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定位』非常重要。

对于『定位』,
简单来说就是了解自己:
『什么能干』和『什么不能干』

哪~
是了解自己『什么能干』难些?
还是了解自己『什么不能干』难些?


一般上,
往往应该是了解自己『什么不能干』难些~
了解自己『什么不能干』,我称为『知戒』~

知『戒』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慧』,『慧』而后能『得福』。
——改自《大学》

知道了自己『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
心就『定』了,心定后才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慧』,心安后,智慧才能开始运作~

佛陀初转法轮时就说了:
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
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

只要能我们:
苦者我已知,集者我已断,灭者我已证,道者我已修。

哪~
根据因果的定律,只要我们修对了『道』~!
哪我们该『得到』的,应该都能『得到』~

所以~
『福报』从『戒』中来,
知道什么该『戒』,自然就能得到『福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7 07:5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17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7-2020 09:19 PM 编辑

谷响集

三昧耶戒佛弟子黄念祖敬答客问

小 引

夫一切法从因缘生。因缘牵引成种种事,往往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此集之印行亦是随缘演变,非始料所及。


戊午岁(一九七八)起开始酝酿注解《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乃谢绝酬应,于故交今雨之间唯通鱼雁。

数年之间论佛之书劄颇多,不意江南有热心居士,抄出所得书信,蔚然成册。认为有益,坚主刊印。

复蒙上海悲誓宏深为法忘身之郑老居士赞助。愚虽再三婉谢,亦未获允。于是乃仰体诸君子之大心,不揣愚陋,捡得讨论佛法函件六十余通,于中遴选,校定删节,乃成斯集,敬作供养,并请教正。

集名谷响,盖取自永明大师之《宗镜录》。其百卷之末有偈云:‘化人问幻士,谷响答泉声。欲达吾宗旨,泥牛水上行。’数年来诸方贤达不耻下问,乃引起幻士之酬对。下愚之掬诚献曝,正如谷响之应和。空谷回响,随声而应,故名《谷响集》。

《宗镜录》之宗旨为‘泥牛水上行’。此语直似金刚王宝剑,斩断一切情计。至于本集宗旨,愚则效颦仍用此五字,而变其次序为‘水牛泥上行’。


水牛者,天地间一蠢物尔!呆头呆脑,千丑百拙。若问其行处,亦只是水塘里打滚,粪土中操作。毫无文彩,更不奇特。

夫牛之耕田,唯知牵犁曳耙。愚之答问,唯知随机而应,率真而言,‘宁可身受地狱苦,不把佛法作人情’。于是拖泥带水,而作落草之谈。以言遣之,未曾道著一字。五十封信,总是落二落三。直是扯葛藤而已。

今以世法为喻,水牛焉比拖拉机,上机利智自当机械化、电力化、自动化,而永弃水牛。但在山区无法使用拖拉机之处,水牛尚不失其助耕之用。古德云:‘若要会,也须从这里过。’故本集或可为初修作他山之助而已。

本集所答之问者:有初信、有未信,有初修、有久修,有禅、有净、有密,有专修、有兼修,种种不一。故所答亦随机而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


若无般若,则成迷信,只是附法外道,煮砂终难作饭。若不以净土为归,则于现世,决定难出轮回,再出头来,不知何年何劫。故愚呕心沥血以此为劝也。

念祖乃具缚凡夫,谬误难免。禅宗有‘陈解问’之说,指陈明本人见地,参以请大德指教或印证。


当前拙见已备显集中,谨以此集作个问端,敬向诸方请求指示。故此集非答话也,实为陈解之问而已。敬请诸方大德不吝慈悲,垂赐棒正,不胜企祷之至!

谷响集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2-2018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7-2020 09:19 PM 编辑

答信摘抄

(一)答小友

为了更好地继承既往与迎接未来,都必须了解佛法。

接到来信,我很高兴。您纯正朴实,心地光明,沉默寡言,不与人争,所以不同于凡俗。
有许多人善言说,广交游,办法多,门路广,实际只是小聪明,佛法称之为‘世智辩聪’。这种人学佛至为困难,称为‘八难’之一,与盲、聋、哑、精神病患者,处于同一的行列。

信佛与否,尚为第二步的事,但对于佛教的理解则刻不容缓。日人有一部《禅学讲义》,其中说只要是一个人就必须理解禅。我觉得这个要求未免太高。只要每一个中国的知识份子能理解禅,那就很不错了。


实际上,在一百年前,中国的旧社会基本上就有这种情况。过去的文人如果对于禅宗一无所知,他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像个市侩。因为自从汉代佛教流入中国后,便在哲学、科学、文学、艺术、音乐、政治、经济各领域都起了升华作用,各个方面都因为摄取了佛教的新血液而面目一新了。

不研究佛教便会在中国古代学术各个方面,出现空白区,而得不到全面的了解,当然也就谈不到如何来继承。

这些空白区不但局限了人所理解的‘量’,更严重的,它影响所理解的‘质’。不理解佛教便很难理解中国学术中,离文字、超形相,精深微妙、思虑所不能及的妙谛。我们便将辜负固有文化的宝贵遗产。

另一方面,不理解佛教哲理,则将落后于时代。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


许多大科学家都在研究佛教,希望给实验结果找到解释,给研究工作找出方向。这是一个新的形势,整个科学正在酝酿一场大革命。

当前确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生逢其时,便应肩荷起这个伟大的任务,发起‘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大志。


我们要为一切有情感、有灵性的生物,谋求最广大、最长久、最真实、最彻底的利益,这就是‘利他’。最真实最彻底的利益,那便是觉悟。所以要‘觉他’,要把这些醉生梦死的人,从醉梦中唤醒。点破他们的愚痴迷乱,恢复他们本有的觉性。让他们得到真实的利益。既要觉人,先须自觉。既能自觉,即是自利。故此八个字的次第为:为利他,乃觉他;欲觉他,先自觉;因自觉,即自利。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目前芸芸众生中,多少人终身忙乱,只是在混吃等死:混口饭吃等待死亡!

谷响集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8-5-2018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7-2020 09:20 PM 编辑

(二)答小女

劝真实发心,善处逆境

(一)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愿意醉生梦死,一直糊涂到进火葬场,那就首先必须明白这一件事:为什么要活著?活著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人身难得,哪方面难得?天比人聪明,有福有寿;天比人好,为什么不说天身难得?因为在解决根本问题来说,天身不如人身。


天人享乐放逸,不像人能精进;人身难得而易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这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最好机会是人身,但这个机会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三途一报五千劫,如何得了!

因此第一个问题很明显,活著就是为解决生死,也就是抓住这一生机会永超生死。

(二)‘眼前都是生死事’,既然活著便必然有这些事。表面看来,这些事与出生死有矛盾。


怎么办?道理很明白。人不能都出家,出家也不能离开衣食住行与社会联系。所以要抓纲,一纲举万目张,一领提全衣顺。

所以在头脑中要有出生死这条纲。万变不离其宗,万目皆随于纲,世法和佛法就打成一片。

例如,要做好工作,为了什么?如果其目的、动机落在佛法上,那么你所做的工作,也就是佛的工作。

反言之,如果你在佛教道场中,忙得脚跟不点地,可是,内心深处,是个人打算,是利用佛教求名、求利,那就是在欺骗佛,表面是佛教徒,实质上何异于魔子魔孙!

同样,整天拜佛烧香,所希望的只是消灾延寿、富贵荣华,妻儿子女,人间福报,这就叫做愚中倍人。不明佛法是愚痴,知道佛法还是这样,故曰倍人。

既是在家人,当然有无穷无尽的世间事,只要从出世法出发,并落实到出世法上,世法又何尝有妨碍呢?

但是当有不同的机会时,选择什么,这是检验自己最好的仪器,是自己有没有真实发心的真实表现。老是为了世间而牺牲出世间,那还谈得到什么发心呢?

(三)有的时候是不容你自己选择的。例如我的上干校和你的下农村,是不由分说。这类的事,大的小的,酸、碱、苦、辣、甜样样俱全,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怎么办?既然无容选择,当然也就无法逃避。那就要逆来顺受,化火宅为清凉,转毒药成甘露,善于利用,善于转变。

一切事物皆有两面: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光明的一面,黑暗的一面。一切事物对于我们的根本大事,同样有以上两方面,就看我们会不会用,会用就能转。


但能转物即同如来。‘转物’二字多少人错会,以为是把眼前的一座大楼搬走了,才是转物。不对,那是圣末边事。应知,转烦恼为菩提才真是转物。

例如:文革时我在河南干校,身份是牛鬼蛇神,人皆厌恶。对于自己的家庭与自己的前途一筹莫展,无能为力。整天劳动,身同牛马。

这是好事是坏事?可是我当时觉得,人不愿和我说话,我正好一句话不说。既然许多事我盘算也无用,干脆就不想。于是我在修持上得到一个飞跃,坏事变为好事。

对于你来说,现在(一九七九年)是好事还是坏事?应该说有好有坏。工作单位要垮台,经济上没有收入,从世法看,这都是坏事。但必须重视这当中有一件大好事:现在可以有全部的时间和最好的因缘,来学佛和修行。


这不但是在家人所难有的,出家人同样也难于求到;可是你自己有了!怎样使好的方面落实,是现在的首要问题。

关键是这三段话要理解清楚:第一是发心;第二是分清主次,知所选择;第三,在无选择之中,则从两方面下手。避免其坏的方面,落实其好的方面,当然无往而不利。

这一段话虽不圆满,但万分重要,应好好去思考。如能信受,绝不辜负这一生。好好努力!

谷响集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5-2018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5-2018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5-2018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6-2018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7-2020 09:20 PM 编辑

三)答A居士

一、劝继续忏悔念佛求生

三月十二日来信收到,此信实是您能否往生的关键,因此抽暇先回您的信。从信中可以看出:

(一)您的发心很真诚,用功也很勤。
(二)对于自己要求很严格,并敢于直率的说出自己的缺点。
(三)为忏悔自己过失,曾哭过数十次。这些都是很可贵的优点。

但目前成为障碍者,则由于(一)嗔毒较深,(二)更重要的则是,对于教理的了解,还不深入。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染入我们的心田,如油入面。


在和面时掺入一些油是极其容易的;但掺入之后,想再从面中取出这些油,那就难如上青天了,所以经典中说世尊的常随弟子中,许多已证阿罗汉,但三毒所残留的习气,仍保留不断,只有如来才能断残习。

盖‘久反之地,非一战所能成功’,故首先劝您,不可丧失信心。犯错误,怎么办?那很自然,那就是忏悔。再犯怎么办?那就再忏悔。

一切罪从忏悔灭,故普贤大士十大愿王中云:‘我此忏悔,无有穷尽。’普贤菩萨尚且尽未来际,忏悔不休,我们凡夫焉能因为忏悔数百次,哭过几十次,但脾气不改,愧见如来,便半途而废呢?

您说发一次脾气,就把多日修持的功德,一把火烧光,这是根据于‘一点嗔心火,能烧功德林’而来的。但我们想要正确理解经论中的一句话,那就需要联系其他经论中文句,融会贯通来理会。


例如,经论中说我们看经和念佛的功德,‘如食金刚,决定不消’。这就是说念佛和诵经的功德,如同人吞食了金刚钻(钻石),这是决不会消失的。于是这句金言,便同您的体会,烧光了一切功德,完全矛盾了。

那么,这相矛盾的两句话应如何融会来正确了解呢?现在我做个譬喻。

例如有人被法院冻结了他在银行中存款,这笔钱他当时完全不能动用,就和没有这笔钱一模一样,这就是‘火烧功德林’之原意。

但是这笔钱并没有被没收,没收了,那才真是烧光了。现在只是冻结,仍承认这笔钱是他的,这就是‘决定不消’之义。

我这个譬喻,可引证佛经。佛在世时有一人因八万劫前遇虎,失声念了一句南无佛,八万劫后得遇释迦牟尼佛,因此一句功德,收容为僧,而证阿罗汉。

试想,此人在八万劫中应该生过多少气,发过多少嗔心火,但这句南无佛的功德‘决定不消’,终于凭其功德而证阿罗汉。同时根据这段经中开示,证明嗔毒等的可怕,所以把念佛功德的果报推迟了八万劫。

修禅定的人,一发脾气,于是禅定的境界保不住,定中所发的神通,也不出现了,必须再用一段功才能恢复。


至于修净的人,临终一念,如果是嗔恨,那就决定不能往生。以前修持的功德,以及求生极乐的愿望,此时都失效了。这即烧尽功德林之意。所以我们必须忍辱护嗔心,如能忍辱则嗔心渐渐的自然不起了。

您来信问我有什么办法?现在‘办法’已跃然于纸上矣!办法是:(1)恒修忏悔。(2)修行忍辱,善护己念。
在这两方面的无上武器,便是一句佛号。

(一)忏悔,有理忏与事忏。理忏者,如‘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空’。是谓心空则罪消也。是以‘若欲忏罪者,端坐念实相’,若能心契实相则诸罪自然消除。但此法不是凡夫之人所易做到。


事忏者(又名作法仟),乃修忏法(例如大悲仟)以忏除罪业。目前有先师所编之《宝王三昧忏》,又名《长寿忏》,正在印制。印好后,会寄送您一本,您可照忏轨礼拜忏罪。

但更重要者,《观经》说‘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劝您一心持名,是即无上殊胜之忏悔。

(二)忍辱护念:《金刚经》中忍辱仙人,实是我们之良师,仙人是说法度众,反被诬蔑为调戏妇女,并用刀来节节支解,可是仙人当时无人我等相,不生嗔恨。


故知嗔毒之根在于我相,若无我相,还有谁会生气?所以生气者,只是为了它违反了我,污辱了我,冤屈了我,欺负了我,侵害了我,处处都是因为多了个我。若能无我,则一切烦恼,都除了根,便必然随之消灭了。正因为多了个我,于是处处有障碍。

例如有人骂我是‘蠢猪’,当他骂完了,这句骂人的话也当时消灭完了,何处还有这两个字的音声?‘蠢猪’这句话本身就是肥皂泡(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他已骂完,于是这个肥皂泡已经消灭。可是自己不依不饶,还死抱著这个已灭的肥皂泡不放。大发脾气,真是加倍的愚痴。

所以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秉著经中无我无人的开示,来待人接物,应付一切。

例如有人骂我,请问骂人的人是谁,挨骂的人是谁,那句骂人的话是什么,实际上一切皆不可得。故云:‘万法本闲,唯人自闹。’何苦来。自己要闹个不休,把心歇一歇不好吗?

《首楞严经》云:‘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我们何尝不想歇心,但是歇不下来。所以要一心念佛,这是最好的歇心之法。古云:‘念佛功纯,妄想自然不起。’那还有什么脾气可发?

奉劝您进一步把功课集中在持佛名号。随时随地,心中常提这句佛号。您念佛看经的功德,与忏悔而哭泣的功德,都是决定不消,盼您继续努力。根据您的信愿行,都已有基础,但能坚持下去,决定可以往生。


净土宗称为他力门,乃是仗佛力而能往生。只要我们深信切愿持佛名号,那么在我们临终,阿弥陀佛自然实践其本愿,前来迎接,加持行人,‘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见唐玄奘大师译的阿弥陀经,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我们凡夫往生,都是带业往生,您这些嗔恨之业,便都托弥陀慈航之力,而不成障碍了。

二、劝看破世缘,一心念佛

读来信,对于您的不幸遭遇很同情。丈夫离婚,儿子不很听话,自己又有病,许多折磨集中一身,确甚苦恼。但您在烦恼堆里,仍然信心不退,并坚持念佛,很是难得,实应赞叹!

您的苦恼,证实了在娑婆世界修行之难。它是‘进一退九’,进一步便要退九步。就像您想用功,这是进步,可是偏偏有事引您发火吵架,这便是退了九步。


同时也说明如果有一种因缘使您进步,例如您看了《净土资粮》很想发心,可是偏有种种烦恼来使您退步,这又是退九。这就叫娑婆世界。

这是修行人个个都共同的,只是表现到每人身上而有不同而已。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下定决心,誓于今生出离生死,往生极乐。

实际上,夫妻儿女只是一台戏。在台上您是母亲,下了台您是谁?所谓母子,其实都是戏,都是假的。您是过于认真了。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一切,好的坏的,通通都是肥皂泡,马上就要幻灭的。

老实说来您的儿子在当前年青人中还是不错的,您是‘爱之深,责之切’。演变至今,几乎形同水火了。

您现在应当认清目前是演戏,您在演‘三娘教子’,其实您本非‘三娘’,您只是您自己。这次您演‘三娘’,下次您演什么还不知道。希望您看破这台戏,往生极乐,莲花化生。

俗云‘不受魔,不成佛’,先师夏老有诗曰:‘病久方知身是苦,魔多反使道心坚。’这两句对于您很合适。


在病痛中,在烦恼中,能念这一句佛号,功德更大。因为在‘难能’,所以‘可贵’。

烦恼乃多生习气,如油入面,不能期望忏悔几次,便能永断。只有不断地忏悔,不断地改正。

发了脾气,马上知道不对,便到佛前忏悔,这就是进步。脾气发得小了一点,短了一点,都是很大的进步。

烦恼很多,一样往生,故云‘带业往生’或云‘带惑往生’。这便是阿弥陀佛极大的慈悲,也是净土法门无比的殊胜。

您能闻能信,能修此法,实是最大的幸福。《无量寿经》说这就是佛的第一弟子。世间一切,只是些肥皂泡,千万不要被这些假像耽误了您的根本大事。

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否往生极乐,全看他有没有信和愿,如都有,那就能去,不管他念佛的水平和脾气的大小(当然,临终时正发脾气,则不能往生)。


反之脾气很好,念佛也好,但信愿不足则去不成。所以您当前应多读《净土资粮》来增进自己的信愿。


至于您的脾气,只要您是在克制,而不是放纵,发了就好好忏悔,一心念佛,仍是可以往生的。

您问临终时是否有魔怪变成佛形来诱骗?蕅益大师说,临终时不是魔扰时。也即是说,临终时没有魔扰,见佛即是见佛。


总之您只要在临终时把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只要能念就接著念,这便一定往生。

谷响集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18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8-2020 09:55 PM 编辑

(四)答B居士

答三世因果并劝努力忏罪念佛

大劄奉悉,欣闻知难而进,甚以为慰。唯所提诸问,仍是您二十年来屡问之老问题。兹愿再贾余勇,一试棉薄,看看能否突破。

(一)为解决问题,宜先从问题之根下手。您之病根有二,一曰‘唯看现实’,二曰‘但重功利’。


您所著眼的只是自身当前一生中的情况,于是不能放眼宇宙。应知过去的时间是无量的,未来的时间也是无量的。若想在人的一身中,实现全部无穷尽的因果关系,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只有白痴才希望在电影挎贝中的半寸胶片,明了电影的全部故事。只看手中的一小块胶片,不问过去与将来,故名之曰‘唯看现实’。

所谓‘功利主义’,您认为做好事必须现世得福,这就是求利,何况您还是急功近利。

您主张一切善恶之事,都应现世报应。殊不知,为了求得福而行善,其善心已不纯,其所得之福则如仰箭射虚空,福尽还堕,福力甚微。

以此微弱之福业,所感善报往往须远待多生之后,焉能尽望皆于当时而现报?恶业亦然

故须知三世因果,过去生中所作之因,当前所受者是;将来生中所得之果,现在生中所作者是。

多劫以来,无量生中,种种业因,种种果报复杂错综,实不可能皆于现世显报。但应深信业因果报三世相续,丝毫不爽。

(二)伸手与助手

这又是说了多年的问题。求福求寿求平安等等,总之都是向佛伸手,求之又求,始终是个伸手派。


观音大士曰:‘先以欲钩牵,后令入正道。’有求必应,是以欲钩牵也;而其真实目的,是希望行者发心,从求佛变为学佛,从伸手变为助手。如报载高田二君入水救生,舍己利人,这才是学菩萨之所行,成为菩萨之助手。

(三)求仁得仁,种菩提得菩提

高田二君之志愿是救人,有愿必满,他们救起了人。并且他们的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牺牲了自己。救了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人,他们成功了,同时也成仁了。


如同写诗人写了一篇登峰造极的诗,诗人牺牲了眠食健康,写出了极优美的诗,难道是得不偿失吗?士各有志,诗人以诗为生命,庸人只是以吃饭睡觉为生命。

伯夷叔齐求仁得仁饿死首阳,难道说既应保全气节又要吃饱肚子才正确吗?

世尊因地投身饲虎,诸天人也只收拾遗骨造塔供养礼拜。天人既能于菩萨身后,做这些工作,那为什么不于半空中托住菩萨,或于菩萨落地后,赶走饿虎呢?这一点请深思之!如果天人那样做,那就是干扰这位舍身菩萨的大行。

如果世界上没有牺牲享受的诗人,没有求仁得仁的伯夷叔齐,没有投身饲虎的菩萨,也就不会有今天舍身救人的高田二君,那样的人世将堕落为一个大动物园。

佛教徒万不能只是追求人天福报。莲池大师发愿文中,明白写出‘不求人天福报’。修行的真实目的,是求觉悟。佛者,觉也。


我们学佛所为何事?也只是普为众生求觉悟而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菩提得菩提。菩提者,觉也。

(四)谨防业力发动

由上可见,每人无始以来功功过过,层出不穷,无量无边,是为别业。但个人所造之过,绝不孤立,决与其他之人有关,于是互相牵连,功果复杂,又复无量无边,是为共业。共业决定世运,别业决定本人之命运。


前因后果,有因必有果。故云:‘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将来果,现在作者是。’此上经文道出一切因果关系。

今君意见与此相违,实即与佛相违。多少年来,坚持不改,此实应速行忏悔者也。

现生所受,乃多生以来之别业与共业所决定,若无回天动地之功过,焉能轻改定业?

更有进者,明年之事,但您今年不知;明天之事,但您现在不知。最怕是明天翻到的一页,恰是受恶报的一页,于是便有飞来之祸。您之伤腿,即类此也。故云‘今日不知明日事’。又云‘只怕业力发动’,故须日日防盗,夜夜防贼。谁能知下一页是什么?(此信寄去一年左右,此居士竟在散步中惨被火车撞死。)

(五)念佛求生,超脱生死

生死苦海,实可畏怖,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了脱之道端在‘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切莫磋砣,错过今生。
‘此回若错真成错,再出头来是几时?’愿共勉之。

谷响集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6-2019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8-2020 09:56 PM 编辑

(五)答C老居士

一、劝不可减少念佛时间以习定

承询修定问题,甚为惊愕。

老学长早岁皈依印老,虔修净宗四五十年,今日仍欲舍念佛而习定,足证念佛之法,真实难信也。

灵峰大师常云:一句佛号念熟,则‘  三藏十二部极则道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都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

又云:‘ 真能念佛,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 可见持名是大总持,圆摄一切功德。只要老实念去,不管它定不定。若去管它,早是二心。欲定反乱,只是自扰。

夏师诗云:‘ 散乱固成病,分别引魔军。’散乱当然不好,故名之为病。

若起心分别欲遣除之,则此分别之心,即是魔心,故曰 ‘ 引魔军。’ 引得八万四千魔军乱舞,何苦来?古云:‘ 欲除妄想,去一添两。’

静坐念佛甚好,但八旬老人亦不一定勉强要坐。勉强则身不宁,身不宁心即不安矣!

要之,行住坐卧,均是威仪,只贵 ‘ 念念相续 ’ ,不管你是坐是卧。


函云:‘ 欲修禅定,终不能定。’此正合规律。因有此希求心,故终不能定。

又云:‘ 但口里念佛,即不是放下一切,实难入定。’仁者之见,本末倒置。

今欲放下念佛以入定,如是之定,最多只是个 ‘ 无所住 ’ ,何尝有些许般若气息?无住生心,才是金刚般若。

五十年前,弟第一次读佛典,看《金刚经》。深体无住生心之妙,当时便领会得,以凡夫心,欲臻此境,唯有念佛或持咒也。

盖放下一切,即是 ‘ 无所住 ’ ;一句佛号声声相续,即是 ‘ 生其心。’ 倘欲抽减念佛时间以习定,则更是大错,念佛是易行道,余者皆难行道,乃龙树菩萨之开示,若去此易行之道,反趋坎坷之途,何其颠倒之甚也!此事切要,故直言之。

灵峰《要解》曰:‘  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则在念佛之深浅。’ 当前首要是决定往生,先不管品位高低,但当深信切愿,靠定这一句佛号,靠定这一法,同靠一座山相似,无论如何也动他不得,这才决定生。看来品位也不会低。

若于念佛信不及,今天要诵经,明天要打坐,后天想持咒,大后天又欲参禅,这样修法,对于 ‘ 信、愿、行 ’ 的第一个 ‘ 信 ’ 字,早已七折八扣。信愿不坚,欲生极乐,是真背道而驰也。

以上乃剖心沥血之言,望三思之。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7-2019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8-2020 09:57 PM 编辑

二、劝放下万缘单提一念

您当前的第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 万缘放下,一念单提 ’。了生脱死,唯此一法。

所谓万缘,不仅柴米油盐、妻儿子女、富贵荣华、地位声名、功勋事业、学术文章等等世俗之缘,应舍应放;实则您今日信中,所问之咒名,与所求之圣像等等,总之,亦在万缘之中。

以上对于初修,当然是正事。但对于您八十一高龄,终身习净之老修行,则应一刀斩断,一齐放下。

万缘放不下,则此一念决定提不起。往生之关键,在于一念。

不管你是在家中念,还是在寺中念,所贵者是你的念是否一。

您当前迫切之务,就是把一切善缘、善行、善法等等,完全打叠在这一句佛号之中。一切不管,一切不问,心中孤零零地单提这一声名号。

一句念完,又是一句,老老实实,绵绵密密,一直念到佛来接引,一气念到花开见佛。

这样念,决定往生;这样修,也即是万修具备。

切不宜头绪过多,百端并举,东张西望,顾此失彼。

诵经修法都是好事,但均宜精要,而不应繁多。

总以随时随地持名为主,其他一切均是助行,不宜喧宾夺主。

一切善行,一切工夫,一切境界,总不如老实念佛,念念相继。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020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8-2020 09:57 PM 编辑

(六)答D居士

一、论密净兼修

拜读大劄,欣悉您已持诵莲师咒二十余年。今又发勇猛心,奉持斋戒,摒弃烟酒,志心精进,欲出生死。不胜赞叹之至!


您所提出,密净两门如何进修问题,既承下问,敢不掬诚奉告:

君现难明者盖以令师,XY二老一密一净,各主专修,莫衷一是。


就我所见,两者咸为无上殊胜究竟方便之妙法。行者只要发菩提心,随修一门,皆有所成。

现君已选定密法为主,并欲即生了脱生死,则不可不兼修净土也。

先师夏莲老曾开示曰:‘ 净宗乃是密教显说。’ 故知密净本来不二。

且诺那祖师开示曰:‘ 故修佛者,任修何佛为本尊,均须兼修西方净土。’

可见您修莲师为本尊,亦必须兼修净土也。

惜诺祖宝贵之开示,多为后人所忽,甚可叹也。

X老主 ‘ 一门深入 ’ 甚是。脚踏两只船,一山望见一山高者,则世间小事亦不能成就,况了脱生死之大事因缘乎!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者,皆以 ‘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 为必备条件,‘ 一向专念 ’ 正X老所谓 ‘ 一门深入’  之真义也。

但 ‘ 一门深入 ’ 不宜理解为除此一句莲师咒外,一切修行皆不能要,是经于往生正因品,首明 ‘ 闻此经典,受持读诵 ’ ,乃正因中首要之因。此经即指《无量寿经》。

《观经》亦以 ‘ 读诵大乘 ’ 为往生极乐国土之净业正因。

可见读诵《无量寿经》及一切大乘经典,皆为往生极乐之正因。

且知识份子欲习佛乘,最好是行解相资。

尤其是仁者于无上道尚属初机,故首须广读大乘,端正知见。

如人行路,先须方向正确也。仁者之机,正宜行解并重,密净兼修。

近代大德圆瑛法师曾对我曰:‘ 密净兼修好,万修万人去。’ 我今默察居士之因缘,亦正宜于此 ‘ 万修万人去 ’之 无上妙法。

您说 ‘ 已习惯于持咒,不必另换他法,但随时随地一句莲师心咒,自念自听,一心做愚夫愚妇。’ 果能如是,则决不是愚夫愚妇也。

君不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只是忆佛念佛,净念相继,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此真大菩萨之殊胜行径也,但此话说来容易,做到甚难。

只念一句咒,这点做到很容易。但 ‘ 随时随地,自念自听 ’ 实在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千万人中也难有一个半个。

为逐渐落实您自己之言语,同时为满足您出离生死之胜愿,我建议如下:

(一)您已发心持戒,持斋很好,盼坚持。

(二)应发菩提心,首先发起 ‘ 四弘誓愿 ’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等等。)

(三)继续持诵莲师心咒,最好能持念珠记数,多多益善,退休后每日至少不应少于一万,(我现注经繁忙,仍每日持咒四至五万。)每日记数念之外,并应随时散念。

(四)誓心求生阿弥陀佛净土,每日课程圆满,均须虔诚祈愿。

(五)持诵《无量寿经》我已寄上),并志心研究。此即往生正因。

(六)持念阿弥陀佛名号,每日至少十念,多则更好。弥陀第十八愿,十念必生。今又密净兼修,故万修万去。

(七)每月初十日读莲花生大士应化因缘经(已寄上)。如有同修需要此经,您可抄送。平日加念更好。

拙见认为,根据您之学法因缘与当前环境,以上实为契机应缘之最佳方案。拙见如是,谨供参考。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5-2020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8-2020 09:58 PM 编辑

二、论求生极乐净土

‘ 必兼修净土 ’ 者,实为诺祖所传之心要,故莲花精舍之共愿为 ‘ 同生极乐 ’ 。

可见莲舍成员,人人均必以此为愿,如有异说,决非我先师之徒也。

当今末世,欲出生死,唯有求生净土之一法。

修禅、习密、学教,无一不可,但不求往生则不可。

‘ 菩萨有隔阴之昏,声闻有入胎之惧 ’ ,今生修证纵不无进益,但来世一堕母胎,往往昧失前因。

试看今生所行之事,往往忘得干干净净,焉能保证来世不忘本愿?

生死不断,则恶趣缘多;再失人身,何堪设想!

故云 ‘ 誓尽此生出娑婆 ’ 。切盼仁者亦以此为誓愿。

至于方法,则应以一切功德回向极乐,或兼修十念法、颇瓦法等等皆可。

仁者所云:‘ 以莲师心咒为资粮,一心求生莲师国土。’ 当然甚好。

但请谛思:诺祖为何云修任何本尊(当然包括以莲师为本尊)必兼修西方净土?王师为何以 ‘ 同生极乐’  为共愿,而不云 ‘ 同生贝嘛洛渣 ’ ?

诺祖王师均莲师应化,所见如是,故知此是正印,其他总是落二落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6-2020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论临终接引与发菩提心


垂问数则,谨覆于下:


(一)修持以莲师为主,求生则专志西方。因莲花精舍共愿之文,直指‘ 同生极乐 ’也。


莲师与弥陀无二无别,临命终时,佛来,莲师来,两尊同来,无量圣众同来,只要是接引往生,便是功德圆满。

不问来迎者谁,关键是自己一心愿往。



(二)菩提心浅言之,是悲智并运之心,亦即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结合之心。


终日度生是悲,终日无度是智,终日度生、终日无度之心是菩提心。

净业行人一心为利乐有情故,求生净土。愿见佛闻法后,尽未来际度一切众生。如是之心,即是发菩提心之初步。

盖普度之心是悲,求生之心是智,若无大智慧决不能信净土法门也。

往往有些人自求极乐,却无心普利,便不是菩提心。



(三)蒙古人住在蒙古包中,佛堂卧室只好挤在一处。只要不是有意亵渎,护法必当垂慈原谅。


目前最好在佛像前垂设布帘。用功时,尽量先将室中打扫清净。然后拉开布帘,供养修法。下座礼拜后,复掩上帘幕。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7-2020 09: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密净均为易行道


(一)净宗及密教均为果教(又称他力法门),从果起修,故称易行道。


若临终之际,全凭本身定力,则仍为难行道矣!

蕅益大师曰:‘ 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乃依念佛之深浅。’由是可见,能否往生,全看本人之信愿。

信深愿切,平素尽力修持,则与弥陀大愿相应,临终凭佛接引,决定往生。故称易行道。

难行道如蚁子上山,易行道如顺水扬帆。难易之别,何啻霄壤!


(二)慎老劝君闭关之话是好话,惜非契机之谈。
君尚未退休,未能掩关专念,乃自然之理。

目前但应抓紧一切可念之时间,不使虚过。如听任时光虚度,则过在自身。

可念而不念,表所愿不切。信愿有亏,纵念得甚好,定力过人,亦不能往生。


(三)承索拙照,我等神交,不以形容相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莲师三身法之法本附寄,供养大居士。盼精进修持,并参究轨中文句。


此实即身成佛之大法,于生起次第中圆摄大圆满。殊胜究竟,不可思议。盼勤修习,以报莲师、诺祖、王上师之慈恩。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7-2020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劝读诵大乘


密宗义理极深。汉地行者,多喜躐等冒进。知见不明,妄谈法要者,比比皆是。


仁者今欲求人,实则不如求法。大乘经典,正显如来密意。一面修法,一面读经。行解相资,功不唐捐。


六、劝深入《弥陀要解》


(一)仁者喜读《弥陀要解》而难于领会《金刚经》。


殊不知《要解》全体正是金刚般若,但能熟读深思,领会一二,穷劫受用不尽。

仁者机缘既在《要解》,盼一门深入。


(二)读书亦不必太多,目前但以《要解》为纲,再参读夏师会集之《无量寿经》,此书即是大藏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7-2020 09: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劝重视戒律尊师重道



十月五日大示敬悉,只以注经事繁,复以问题难答,是以迟迟。

议论人师,于礼有违,事关密法,焉能不辩。兹为两全,故舍人而专论事。


(一)密教极重戒律,在大法灌顶坛中,于灌顶前,行人须先饮海螺中之誓语水。


并誓曰:如违密戒,此水即于腹中燃烧,命终堕入地狱。

此地狱名为金刚地狱,乃专为修密行人而设者。

此狱极苦难出,甚于无间狱。佛不能救,唯本人之根本上师,究竟成佛后始能拔度。

当前汉地密教行人,竟将根本戒抛置脑后。甚至全无心肝,自己破戒,复劝他人破戒。其应受之恶报,吾不忍言!



(二)诺那祖师等大德常慨叹曰:‘ 汝等汉人与我们康藏人不同,你们一学密法,便想当金刚上师。’此语实深痛于此间学密者之狂妄。


一蒙授‘金刚阿阇黎’灌顶,便以金刚上师自居。

一受慧灌,便任意双修。未经根本上师允诺,擅自非为。于是一盲引众盲,流毒广播,其害无穷。

昆明莲花精舍首座大师兄,修持极好,此位大德曾多度受金刚阿阇黎灌顶,但至今不肯传法。

请求者虽多,伊只是回答曰:‘ 未得上师许可,我不敢传。’又双身法亦然,有老学长某君,曾受多种大法灌顶,追随王师极久,伊夫人亦受灌顶。

伊曾叩询上师,余夫妇间可否双修,上师曰不可,因其夫人之根器不够。

当前许多人乱修此法,以身谤道,不重法,不尊师。

密戒以尊师为第一条,尊师是尊师之教,不是只凭口里赞诵上师,心里实是违背上师。如此决无好下场。



(三)谤法之罪,重于五逆。


今之学密者,轻口妄谈,蔑视余宗。甚至反对吃素念佛,习教参禅,一概讥之为小乘。这等言语,正是违犯密宗根本戒。

密教戒条不多,但极难持。修密法而破戒,则根本腐坏,枝叶亦必随之。菩提心与戒实为根本。

前事未忘,后事之师,劝仁者此后千万莫轻易拜师,尤其是密教。因当前密教中恶知识易逢,善知识难遇也。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0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3-2024 11:17 PM , Processed in 0.08833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