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至诚恭敬感恩黄念祖大居士慈悲开示~'~《淨修捷要報恩談》暨世尊49年說法释疑解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6-10-2015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6-10-2015 01:15 AM 编辑

普接三根.jpg
                     第二拜

「一心觀禮,極樂教主,因地聞法,即發無上正覺之蘊,住真實慧,誓拔勤苦生死之本,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修菩薩道,於無量劫,積植德行,所發殊勝大願,悉皆圓滿成就,名具萬德,聲聞十方。接引導師,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拜三称.jpg

釋迦牟尼佛之後,第二拜就拜阿彌陀佛了。這兩土的導師,釋迦牟尼佛是此土的導師,阿彌陀佛呢,彼土的導師。釋迦牟尼佛就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是什麼因緣、什麼願力,勸我們去。

「一心觀禮,極樂教主」,極樂世界的教主「因地聞法,即發無上正覺之心」,在因地,咱們就(是)「有因有果」,我們現在就是在「因地」,我們還沒有證果,我們都是在「因地」,在因的這個地位,不是「果覺」、果的地位,將來得果。


底下部分有個很特殊的「因果同時」,很不可思議。但是現在先說我們是「因地」。


阿彌陀佛當年,極樂的教主,他在「因地」的時候,他「因地」是什麼時候?他是國王,這個國王稱為「世饒王」。「世」是很豐富;「饒」是饒足、豐足,世饒王。

那個時候有佛,佛叫「世自在王如來」,住世的時間很長。這個國王,他那時是因地,他聽見這個佛的說法,就(是)世間自在王如來的說法,他就不做國王了。

所以佛教不是「政教合一」,都是這樣,都是王位不要了。不是我又做國王,又當出家人。國位不要,他就出家了。出家了之後,他(的)法名叫做法藏,法藏比丘。

「因地聞法」,他聽了世間自在王如來的說法,就發了「無上正覺」之心。「正覺」就是覺悟,無上的正的覺悟。

「覺」就是「菩提」,「菩提」這兩個字是Bodhi,是印度話。「菩提」是翻了(字的)音,沒有翻意思,我們翻成「覺」就是翻了意思了。所以一個是翻了意思,一個是翻了音,所以「菩提」就是「覺」,叫做「正覺」。

「發無上正覺之心」就是發了「菩提心」。因此我們現在都需要慢慢發起菩提心來,就是發起覺悟的心,發起佛的心。

「住真實慧」,他心住在什麼地方?住在真實的智慧之上。


《無量壽經》有「三個真實」,一個是「真實之際」,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的本際。一個是法藏後來就是「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淨土」。

他怎麼莊嚴淨土呢?住於真實慧去莊嚴這個淨土。所以「真實之際,真實之慧」,再有一個是「真實之利」。

佛為什麼要出現於世?釋迦牟尼佛是要給眾生真實的利、利益。

我們現在做慈善事業,很多事情,要做很多。你或者要做什麼幼兒園啊、敬老院哪種種的,能讓眾生得到好處,甚至你叫他一人給他一萬美金,他可以生活得很愉快。這不是他的「真實之利」,他壽命完了之後,他還又要輪迴,後頭這個惡夢還無窮無盡哪!你對於他沒有幫助啊。所以我們要給他「真實之利」。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10-2015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10-2015 12:53 AM 编辑

這「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這是因為夏老師的會集出現這「三個真實」。

這「三個真實」,我就在裡頭做了很多的解釋,這互相是呼應的。正因為你是開化了「真實之際」,真實的本體顯露了,所以你才能夠流露出真實的智慧;因為你有真實的智慧,你才能為眾生謀求真實的利益。

除此,你也有好心,也願意謀利益,你是否做得成功?做得成功之後,那個利益到底有多大?

真實的利益是徹底的、永恆的、真實的、究竟的,所以讓眾生都成佛這是「真實之利」。

這個文字就簡單了,「三個真實說出一個真實來」。一個真實」智慧是根本,這是從真實之際所流出來。 有「真實之慧」,他就可以來拔眾生的「勤苦生死之本」。

眾生這個生死是苦啊,「勤苦」是什麼?沒完沒了啊;這個「勤」是它沒有停止、沒有休息,老是苦啊。(編者按:老,此處指總是,經常。)「勤苦生死」不得了,死了咱們再生,有一天總要死,我就近一點了,你們還遠一點。死了之後又要生,生了之後又要死,那就沒完沒了啊,所以這個(是〉「動苦」這個「動苦生死」它有個根本嘛。

他就是發這個心哪,阿彌陀佛要「為一切眾生拔除所有生死的根本」。這個志向大呀!

所以我們覺得是,你要是真正信了佛,為佛做一點事情,你這個人生才有意義。不然對不起今天吃的糧食啊,來之不易呀!

這是眾生的辛苦啊,你怎麼報眾生啊?只是享受,你做的那些工作,對於眾生起了多大的好處?打一個很大的問號。灌輸他一些學問、灌輸一些什麼東西,都是對於「拔除生死動苦之本」沒有什麼作用。

所以就是說,我們真正的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發起這個大心哪。在因地之中,他就「棄國捐王」,國家他也讓位了,王位他也捨掉了、不要了。
「捐」就是捐棄,不要當捐贈講,(是)捐棄、放棄。

出家作「沙門」,「沙門」就是翻譯的音。「沙門」和「和尚」這兩個字,和尚也是尊稱,大家用亂了,不能隨便稱的。

「沙門」也是很高的德行,「識心達本」名曰「沙門」,你認識你的本心,你達了你的本性,才叫做「沙門」。

這個地方這個意思就是說他出家做和尚了。這時候他的法名叫做「法藏」,名號叫法藏,以後經中再提到的「法藏比丘」,那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

「修菩薩道」,他發了菩提心,所行的是菩薩的行,菩薩就是利他為本,行菩薩道。


「於無量劫」,「劫」是很長的時間,這個(是)時間的名稱。這個數字沒有法兒說了,十的多少次方沒法兒說了。

只能打個譬喻,四十幾里的一個大石頭,天人穿著比輕紗還輕的紗,多少年下來一次,拿這個紗在石頭上這麼贈一下,(直到)把這塊石頭增沒了,這個時間叫一劫。你去想吧,多長時間?幾十里的一塊石頭,天人那種輕紗,多少年下來一次,拿這個紗在石頭上蹭一下。蹭來蹭去、蹭來蹭去,把這個石頭蹭沒有了,磨完了,這個時間叫一劫。

所以時間是無(量劫),再(加上)不解脫,(加上)再勤苦生死之根本,那以後就是沒完沒了,那個時間你沒有法子想了。

他就是發了這樣兒的大願,法藏比丘,在無量劫中,無量的劫,劫也數不清,都在「積植德行」。

所以我們說這個大恩大德,佛是做了多少生,多少辛苦的事情為我們哪。這麼長久的時間都在那裡積德呀,「植」就是種,積德、種德,救度大家呀。

所以我們今天能夠在這兒一起聽,關於阿彌陀佛的法門,都是因為我們在過去的生中,曾經受到過阿彌陀佛的救度

阿彌陀佛已經對我們有恩了,我們得過阿彌陀佛的救,所以這才聽見這個法。我們歡喜,我們願意學。所以「無量劫來,積植德行」,救度眾生啊。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0-2015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10-2015 01:03 AM 编辑

「所發殊勝大願,悉皆圓滿成就」,他發了四十八願。他發了這個願,跑去佛那兒去告訴佛,說我想發一個大願哪,要超勝一切佛,這個願可以做得到嗎?我要把這個佛國比別的各國都好。

佛就把所有的佛世界都現給他看,經過很長的時間,他一一都看清楚了。他於是總結,採取各佛世界的長啊,然後才發了一個四十八願。這麼發出這個大願的話,所以稱為「願中之王」啊。

「殊勝」,特殊;「勝」,超越其他稱為勝。都「圓滿成就」了,都成就,願都落實了,不是一個空願,都成為實際了,還是圓滿成就,沒有欠缺。

「名具萬德」,阿彌陀佛這個名字裡頭包括無量的德。你看是無量劫植德行,種種種德,這樣才成了佛,所以這佛就是無量劫都在積德培德而得到的成就。所以這個名字是萬德所成就的,這個名字裡頭就包括了這個萬德,「名具萬德」。


「聲聞十方」,阿彌陀佛第十七願,願意一切佛都宣揚(阿彌陀)佛的名字。所以你看咱們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就宣揚阿彌陀佛的名字。

我再給你舉個例子,不知你們注意到沒有,不管你是台灣、美國、香港、大陸,知道阿彌陀佛的人很多;知道咱們這個世界,咱們的本師,知道釋迦牟尼佛、聽到釋迦牟尼名號的人少。

你們想想看,「這是學者、教授」,沒說(名字),不知道是誰。他不知道釋迦牟尼這個名號,他都不熟悉。可是十萬億佛土之外的阿彌陀佛,咱們是老太婆、小孩子都知道。啊,「阿彌陀佛」!高興了,「阿彌陀佛」!罵人也是「阿彌陀佛」!都知道。這個不是個偶然的事情啊。

為什麼你自個兒學校的老師、校長,你不知道他的名字,外國有一個學校的校長跟你毫無關係你例知道了?不可能;你還老提他,不可能;這個事情是個不可能的事情。

這個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會出現?阿彌陀佛有這個願哪,阿彌陀佛願十方的佛都去宣揚阿彌陀的名字,讓十方的眾生都聽到這個名字。

十方眾生都羨慕這個地方,念這個名字,都得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這個事情是很明顯嘛,不是個偶然哪。所以「聲聞十方」。剛才在我們這個土的時候兒,釋迦牟尼佛就說也正是如此。

所以佛就來,他是「接引導師」。我們本師是釋迦牟尼佛,而彼土的導師是阿彌陀佛,我們在阿彌陀佛的名字上加了「接引」兩個字。


我們就是臨終的時候,靠佛的願力,他來接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不是我們自己能從這個世界去達到那個地方,而是靠佛的願力「接引」。

當然也有,如果你修到跟菩薩同等地位,自力可以往生,但是那個是億億人中難得一個半個。真正你能夠得到上品生,佛來接引,已經是極其殊勝了。所以阿彌陀佛又稱「接引佛」,又稱「接引導師」。

「接引」這個事,下頭有,我就不重複了,以後再補接引是什麼含義。

這一拜的時候要拜了,這個拜就拜「南無阿彌陀佛」,也是拜三聲。這三句念完佛之後就起來了,恢復站著。念是站著念,拜就是一拜,這是第二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1-2015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2-2015 12:37 AM 编辑

   极乐世界妙果图.jpg
      
                                                                 第三拜

「一心觀禮,從是西方,去此世界,過十萬億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極樂,法藏成佛,號阿彌陀,名無量壽,及無量光,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圓滿,安隱住持,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拜三称.jpg
第一句「一心觀禮,從是西方,去此世界,過十萬億佛土」。從我們這個地方起往西邊,離開我們這個世界要超過十萬億的佛土。
一個佛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十萬億佛土就是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

現在這個世界的廣大,天文學家已經有點知道了,有的這個天、有的星球在離開我們一百多億的光年之外。光的速度,一秒鐘要三乘十的八次方公尺。那快極了,世界沒有任何東西趕得上光的。

現在天文學的望遠鏡什麼的,靠近代的這些設備,能知道有一百多億光年之外的;我們要看見它的光,是一百多億年前它放出來的,古老的東西了。


天之大是大,這還是現代的設施、目前的科學水平,將來還會知道得更多。所以佛早就說了,極樂世界離開我們是十萬億的三千大千世界,西方在那裡。

這麼進一步說,佛不是遍一切處嗎?所以說佛就是在西方,這是一種方便哪,所以善導大師說「指方立相」。

為什麼你一定要說西方啊?善導大師說,有了示現成這麼一個方向,使大家心有一個專向的目的地,就容易攝這個心。管住了這個心,心就可以在這個問題上容易集中。

你告訴他在西方,他要專心還不容易;你根本不說西方,就是哪兒都有,他更沒法兒專一了。所以這種指方立相是一種很殊勝的度眾生的一種方便。

「十萬億佛土」有一個佛世界,「名曰極樂」,那兒有一個世界名字叫做極樂世界。法藏他這個比丘已經成佛了,名號叫做阿彌陀佛,也叫無量壽佛,也叫無量光佛。


「如來」,那是佛的十號,如來、應供、正等覺,這都是佛的十號,這裡列舉三個代表十號了,這十號都圓滿了。

「安隱住持」,在那兒很安穩的住持。那麼《無量壽經》在這個地方說得很好、很圓融,「如來者」,問哪:「佛到底成佛沒有?成佛多久?」釋迦牟尼佛回答:「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從哪兒來、從哪兒去呀?所以也沒有生,也沒有滅。

「唯以酬願度生」,因為要實現自己的本願,要來度化眾生,所以示現在西方。為了要滿足自個兒度生的這個願望,所以示現了這麼一個極樂世界在西方。

成佛以來,這個時間是十劫了。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阿彌陀佛是現在佛,正在說法,目前也正在說法,我們這兒在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在極樂世界講堂中說法,今現在說法。

這就是極樂世界名號與成佛十劫。成佛十劫這個在咱們《淨修捷要》雖然沒多講,在《阿彌陀經》裡頭有。今現在說法,十號圓滿。

極樂國土是「具足莊嚴」,一切莊嚴的事,完全具足。

「威德廣大」,這個德,功德大;威德就表示有力量,這些能夠破除眾生的這種無明啊、闇啊,救度啊,消除眾生的業力。有威有德,非常廣大,不可窮盡。

一個「清淨」的國土,「清淨」兩個字是非常重要。

佛是「無量光」、「無量壽」,也叫「無量清淨」,都是佛的名號。

《無量壽經》是無量清淨平等覺,也是阿彌陀佛的名號。心無量清淨,所以清淨心是非常之難得。心中無所思,很乾淨、很純,一切放下,這就漸漸能跟佛相應了。

「阿彌陀佛」,這就指出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住極樂世界,為了酬願度生,就現在西方極樂世界。

在底下說出法身了,這麼一說,為了滿願,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本體,我們真實之際,現在還要開顯,所以這就說法身,法身就開顯了。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2015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2-2015 01:03 AM 编辑

                                                                  第四拜

「一心觀禮,清淨法身,遍一切處,無生無滅,無去無來,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極樂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眾生,離娑婆苦,得究竟樂,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拜三称.jpg
「一心觀禮,清淨法身」,法身是最清淨,離一切相。


法身的佛,佛是有三身,佛是法身、報身、化身。在西方現在說法的那是報身,而報身之本是法身,法身就「遍一切處」,剛才不是說遍一切處嗎?這個說的是法身。法身,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佛的法身所在。


今天這個地方,我們到處是阿彌陀佛的法身。不但到處是,您的身體裡頭,我的身體裡頭,都是阿彌陀佛。如果裡頭要不是的話,那阿彌陀佛的法身不就缺一塊?不能說遍一切處啊?所以遍一切處,不管是有東西、沒東西,都是法身所在。


不但法身是如此,就是無線電波就是如此,牆也擋不住的。電視機不管你在(用)什麼東西把它扣起來,一開一對應,這些圖像就來了。


它有個波在這,它不就是一切都透過嗎?你那裡有一個大的東西,它在那個東西的身體裡頭,那個電波都通過,都在裡頭,所以遍一切處。

法身本來是「無生無滅,無去無來」。所以「八不」,不去不來、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我們這兩種代替了四種,實際是八了,每種是兩個。無生滅是一對,去來是一對。


法身沒有什麼叫生、沒什麼叫滅,因為證到無生法忍,沒有生,不再動念,這無生了。


無生還有什麽叫滅?它既然遍一切處,都是法身,法身從哪裡到哪裡呀?都是自家。


我就說黃念祖從鼻予到嘴,不行啊!鼻予是黃念祖的鼻予,嘴也是黃念祖的嘴,不能說黃念祖從鼻子到嘴。


沒有去、沒有來;還有不一不異,沒有一也沒有兩個;也沒有斷、也沒有常,此稱為「八不」。這四個就作為代表就很深入。這法身是無生無減、無去無來。

「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不是我們用人的語言,我們這個分別的心、分別的見解。你所能夠了知的、所能夠明白的。所以法身和這一句話就把凡夫這個語言思想的限度指出來了,所以稱為不可思議。


大家都成為口頭禪「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不可思」是你不能想;「不可議」,議是議論,你不可說,不是下禁止的命令,而是你說不出,你想不到;不是你的思想、你的言語所能夠表達的。


「講誦之徒」,古人是用來批評的話呀。就是說你這些人沒有出息,只是會念念、會講講,應當是你真能夠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那才真是沙門嘛!所以講誦之徒是貶義語呀。語言分別,不是這個語言所能表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5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4-2016 12:37 AM 编辑

  

金色阿弥陀佛.jpg

                                                 第四拜

「一心觀禮,清淨法身,遍一切處,無生無滅,無去無來,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極樂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眾生,離娑婆苦,得究竟樂,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拜三称1.jpg

「一心觀禮,清淨法身」,法身是最清淨,離一切相。

法身的佛,佛是有三身,佛是法身、報身、化身。在西方現在說法的那是報身,而報身之本是法身,法身就「遍一切處」,剛才不是說遍一切處嗎?這個說的是法身。法身,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佛的法身所在。

今天這個地方,我們到處是阿彌陀佛的法身。不但到處是,您的身體裡頭,我的身體裡頭,都是阿彌陀佛。如果裡頭要不是的話,那阿彌陀佛的法身不就缺一塊?不能說遍一切處啊?所以遍一切處,不管是有東西、沒東西,都是法身所在。

不但法身是如此,就是無線電波就是如此,牆也擋不住的。電視機不管你在(用)什麼東西把它扣起來,一開一對應,這些圖像就來了。

它有個波在這,它不就是一切都透過嗎?你那裡有一個大的東西,它在那個東西的身體裡頭,那個電波都通過,都在裡頭,所以遍一切處。

法身本來是「無生無滅,無去無來」。所以「八不」,不去不來、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

我們這兩種代替了四種,實際是八了,每種是兩個。無生滅是一對,去來是一對。法身沒有什麼叫生、沒什麼叫滅,因為證到無生法忍,沒有生,不再動念,這無生了。

無生還有什麽叫滅?它既然遍一切處,都是法身,法身從哪裡到哪裡呀?都是自家。我就說黃念祖從鼻予到嘴,不行啊!鼻予是黃念祖的鼻予,嘴也是黃念祖的嘴,不能說黃念祖從鼻子到嘴。

沒有去、沒有來;還有不一不異,沒有一也沒有兩個;也沒有斷、也沒有常,此稱為「八不」。這四個就作為代表就很深入。這法身是無生無減、無去無來。

「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不是我們用人的語言,我們這個分別的心、分別的見解。你所能夠了知的、所能夠明白的。所以法身和這一句話就把凡夫這個語言思想的限度指出來了,所以稱為不可思議。大家都成為口頭禪「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不可思」是你不能想;「不可議」,議是議論,你不可說,不是下禁止的命令,而是你說不出,你想不到;不是你的思想、你的言語所能夠表達的。

「講誦之徒」,古人是用來批評的話呀。就是說你這些人沒有出息,只是會念念、會講講,應當是你真能夠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那才真是沙門嘛!所以講誦之徒是貶義語呀。

語言分別,不是這個語言所能表達的。 這樣的話,那眾生怎麼來酬願哪?但是要酬願度生的話,就「現在」(編者按:指現身在)、就示現,做一種示現。

示現,所謂示教,示現跟示教的「示」是一樣的,示教的儀器怎麼示教嘛、表示(的)啊。是示現在西方的極樂世界常寂光土。

法身在哪裡?不是在實報莊嚴土,是在極樂世界的常寂光土。所以佛有三身,土有四土。三身是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

像咱們這個土示現的釋迦牟尼,這樣的佛是化身佛,應化身佛。報身佛,我們眾生就看不見了,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個四十里地那麼高。一個由旬是四十里,高是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的沙、沙子;那麼多再乘四十里,一根汗毛咱們都看不到一半兒。咱們的視線所能達到的,你能看多遠哪?報身看不見,所以我們人所能見的是應化身。

四土:常寂光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一般我們能往生的還都是往生到凡聖同居土,就很不錯了。

而法身佛是在常寂光土。常寂光,常,很寂淨而放光,它是寂而常照,照而恆寂,這個是很殊勝的境界。在寂之中,不動一切,而能照;在照之中,見它既然在照,好像就要有所作,但仍然是不動啊。

法身佛在極樂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整個兒的法界。接引這個法界就包括一切了,盡太空之所有,種種的空間。

現在不僅僅是一度空間、二度空間、三度空間,咱們現在是三度空間,可以用三個座標來表示的,長、寬、厚。不光現在是有了一維、二維,有了三維,就有四維、五維、六維。

愛因斯坦已經證實了第四維就是時間。現在可以把時間和空間,現在有很多新的概念,空間、時間都不是常數。

相對論最好的一句話,對我們很有(幫助),可以拿來利用的,就是「物質、空間、時間都是人類的錯覺」。

所以現在很多人老是說,明明你這是實在的,怎麼說它是空?你說它是實在的,我就告訴你,愛因斯坦就告訴你,這就是人的錯覺。你既然還是人類,你有這個錯覺,你就老認為它是實在的,但是你錯了。

他承認(的)只是空間只有場,不是有物質,只是這地方場強高(編者按:場的強度比較高),跟別的地、方不同一點兒。四維空間、五維空間,這些空間現在據說科學已經證實到十一度空間。

四維空間的事,你三維空間你不能知道,你只能夠推測,不能了解,就是說人的頭腦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接引法界眾生,這個不只是三維空間,而是一切空間,各種空間,一切有情之類都得接引,都讓他離開娑婆世界這種苦,而能得究竟的、真實的、徹底的、永恆的、沒有變異的這個樂,究竟安樂、法樂,沒有苦的樂。

有很多樂,我小時候看見人狂歡,我就覺得很可悲,我覺得不是歡樂,這東西很可哀。他們在那兒划拳、或者跳舞什麼什麼,我在旁邊看了很可悲。當時他本人很高興,但是以後一天他這個都沒有了,錢都花光了,或者他犯了罪,他不能再享受了,一壞他就難過了,那個好日子不再來了,這(是)壞苦。

所以你是苦,生病長瘡,人家打你什麼什麼(的),這種苦是「苦苦」;你在這兒狂歡、高興,這個時候你是叫做「壞苦」,這個環境一天沒有了,你就苦了,它還是苦的原因。所以娑婆世界種種都是苦啊,離開這個苦,得究竟的樂,得徹底之樂,得大乘法樂。

這個樂確實是世間一切的東西不能相提並論,你理解不到、你想像不到、你惟測不到。只有真實用功,你才能領略,得到法樂,如「踴躍歡喜」。

但是有的人可以觸動一下,觸動一下你就可以這個體會:我看你那個「一切皆成佛」,你就觸動了一下,這就是法樂。

經常有這個觸動,你就能夠去掉一些東西,去掉一些障礙,因為大家都是有份兒的。但是你不前進,就停止在目前。人人可以享受到的,但是你現在,與你暫時目前就不相干了。

所以得究竟樂,我還不僅僅是說到極樂世界真得究竟樂,就在眼前,我們在法上也可以得到法樂。這種樂我們也可以回憶一下比較比較,起碼這個氣氛在那兒,它不是世間這一切同類型的,不能相比。

所以「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這一切都是因為阿彌陀佛證了法身哪;成了法身就事事酬願度生,來建築極樂世界,這就有報身佛,實報莊嚴土是報身佛;又應現出化身,還有其他的土來接引一切眾生啊,這大恩大德啊!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8-12-2015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4-2016 12:38 AM 编辑

极乐世界妙果图.jpg
一心觀禮。圓滿報身,所居之處。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寬廣平正,微妙奇麗,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實報莊嚴淨土,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拜三称1.jpg

這個就是報佛的身,我剛才談了法身,已經知道極樂世界的名字,這是單提(報身)。
既然從法身流出報身,就談報身的佛和他的土的境界,這一拜就是拜圓滿報身所居之處。

從法身流現出報身,這是在菩薩地位才能見到佛的報身。這個報身所居之處那是實報莊嚴土。所以後頭就是,你看,實報莊嚴淨土。報身佛就在實報莊嚴淨土。

「報身所居之處,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這個地方永遠沒有。不但沒有這些東西,沒有什麼叫苦,什麼叫難,什麼叫惡趣,什麼叫魔惱,連這個名字都沒有啊。


所以極樂世界許多鳥,說那個極樂世界怎麼會有鳥啊,鳥不是畜生嗎?彼土「尚無三惡道之名,何況有實?」連名字都沒有,怎麼會有實?那都是阿彌陀佛變現的。
極樂世界沒有這些苦難惡惱之名,也沒有「四時寒暑雨冥之異」,雨天、四時、時間、有冷、有熱,有下雨,有陰天這些個變化。所以永遠是溫和、晴朗。

「寬廣平正」,非常廣大呀。你去多少人都不會容納不下呀。十方的佛國都勸他們的國的眾生都去極樂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往生啊!
但是沒有說是這個地方容納不下了、客滿,沒有這個事兒,多少(人)來都可以,這是無限大。

「平正」,極樂世界是平的,沒有山,沒有驚流、急湍,高山大嶽,都沒有。它是「心淨就佛土淨,心平就世界平」,人心要平等,世界也就平等了。所以極樂世界泉池很多,沒有驚濤駭浪。但它有好多泉池,就是池子、流泉、小溪流圍繞著。你只要住的地方,外頭就是有蓮花池啊,八功德水。

極樂世界的水可以從下往上流,就圍著你的房子流上來轉圈兒啊。不是那個噴泉,噴泉很不自然,咱們這個水只能向下,極樂世界的水可以向上。它沒有地心吸力了,它為什麼不能向上?你看在太空裡頭它就是可以飄起來。

「微妙奇麗」,極妙啊,微妙的,妙得你無法說了;「麗」,美麗,這個麗是出奇了。「超踰十方一切世界」。所以這個就是說,極樂世界因為阿彌陀佛發這個願的時候,剛才不是說了嘛,他就是想得到一個國土,超越十方,問佛可以不可以。


佛說可以的,發什麼願都可以實現的。就是把一切佛土給他看,他總結呀,後來就圓滿成就了,所以他得到的果實也是如此,微妙奇麗等等的。「超踰」就是超過了,踰是越、超越,越過十方的一切世界。

這是一個「實報莊嚴淨土」,這是報身佛所居的,沒有一切恐怖、惡難,表示一個大平等。

底下「光壽無量」,這個很重要,這個是第六了。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016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5-2016 06:26 PM 编辑

      菩萨弟子.jpg
                                            第六拜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菩薩弟子,聲聞天人,壽命息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無衰無變,建立常然,殊勝希有,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拜三称1.jpg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極樂世界教主壽命是無量的,是無量壽佛,放的光明也是無量啊。

下面還要講無量光、無等光、無對光、無礙光,十二個稱號。而且不但佛是如此,國中所有的這些「菩薩弟子」,所有的「聲聞天人」,這個聲聞天人是指著往生的人。

我們說凡聖同居土,你實際還並沒有斷惑,你見思惑還有,是佛接引而往生的,還是凡夫。(雖然)你是凡夫,可是你不再退了,所以最不可思議就在這兒。因此從他斷惑的水平,他還是天人、人。

還有的人他只是斷了見思惑,還有塵沙惑,還有無明惑,所以他的程度只相當於聲聞,這個稱為聲聞。

如果他僅僅是發的小乘心,根本不能往生,因此我們就超過了阿羅漢。大家要知道,這個事情就不是一個小的事情。

阿羅漢已經不聞他方佛名,也發不起要廣度眾生的心哪;他只是般涅槃自了了,我了了,我清淨了,我再也沒有煩惱了,他就大功告成了。

這個確實也很不容易,他無我了,沒有我了,所以叫「人無我」。他般涅槃了,他真是沒有煩惱了,但是塵沙惑、無明惑都沒破呀。

這一種無窮無盡,時間、空間都無盡的,要廣度無量無邊的一切眾生,永遠沒有休止的,都讓他們得到一切徹底的利益,這樣兒一個宏大的心胸,阿羅漢沒有發起來嘛,所以佛批評是焦牙敗種。所以我們現在發心要超過阿羅漢就在這兒,不是只求自己了脫、解脫。

這種聲聞就是說他這個斷惑的水平達到跟聲聞平等,但是都是發了大乘心。如果不發大乘心,只是聲聞,不能成就生到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是一佛乘,都是大乘發心,都是要成佛的。

「壽命悉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這個國土的莊嚴種種超過十方,這個國家的名字到處聞名也超過十方。我們要數他方佛國我們數不出幾個來,是不是啊?大家知道極樂世界的人很(多)。

我們都是佛教徒,我這個總是年歲很多了,你要叫我背一背、知道還有些什麼佛國,我也背不出幾個來嘛。這個就是這名字它勝十方,大家容易記得,到處都有人在說,經上都在介紹。

「無衰無變」哪,這個世界它沒有在那兒衰退、衰變,沒有變化。將來咱們這個整個兒世界就要大爆炸的,決定要毀滅的,所以將來說的那個火災、風災把天都要燒光。


實際是個什麼?實際就是一個整個兒的,或者是銀河,或者是什麼,一個大的核爆炸。互相觸發,就全部核爆炸了。因此所謂那個火災就是熱波,所謂那個風災就是壓力波,這一切都逃不過!

所以這個一切世界,現在是有,現在天文學已經證明有的世界已經是在新生,從這個微塵中又在那兒聚會,要形成世界;有的世界已經衰老了,就要退出歷史舞台。所以那個白矮星就是最後的能量在那兒爆發,最後它就要不行了,整個兒的(毀滅)所以現在天文的理論,就是一個大爆炸的理論。

怎麼出現的?就是一個大爆炸的產物。過去當然有世界才會出現一個大爆炸,大爆炸之後這些微塵又聚會,就是成住壞空。

「成」了之後就存在是「住」;住了之後要「壞」;壞了之後變成「空」,爆炸就空了;空了之後又成,循環不已,都是在循環,而這種學說科學也承認了。

但極樂世界無衰無變,因為它不是我們這種微塵所成的世界。研究上講,咱們是微塵所成的世界,它那兒不是微塵所成的世界,所以它「無衰無變,建立常然」。

我說到了這個世界才是真正的保險哪,「殊勝希有,阿彌陀佛」。非常殊勝,非常希有,阿彌陀佛。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1-2016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5-5-2016 06:31 PM 编辑

                                                第七拜

「一心觀禮,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曰月光、不思議光,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拜三称1.jpg
「一心觀禮,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這一段。亦號無量光,底下就說,「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這是十二光佛,從無量光起。


這十二光佛這些佛的名號,都是阿彌陀的名號,所以阿彌陀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在光中種種的妙用,表現出十二個光的佛,同時都是阿彌陀佛。

「無量壽」是體,是指時間,永遠不止啊。所謂過去、未來、現在,這個稱為三際。三際一如,三際是如一,沒有變化,這是無量壽。


「無量光」呢?就是遍一切虛空,遍一切處。

所以一個是豎,一個是橫;時間是豎的,空間是橫的。無量光,這個光是一切處都照到,就遍一切處了。所以表明這個佛是在豎著去窮三際。


過去,你也永遠找不著頭兒啊;未來,也始終你找不著結束啊。這是常住啊,這是「無量壽」;這遍一切處,沒有邊際,「無量光」。同時這個「無量光」也可以解釋為光中的無量功德。

同時「無量光佛」也號作「無邊光佛」。「無邊光」你可以淺近的解釋,說這個邊沒有邊緣,這是大,你找不著邊兒,這極大呀,這個解釋很容易。


進一步的解釋,那個邊是什麼?就是佛教的一個名詞,所謂「邊」指著見惑裡頭的「邊見」。

所以我們都斷見思惑,而最大的、最粗的迷惑就是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眾生就在這個迷惑之中、愚痴之中,這個(稱為)惑。斷了惑才能證到自個兒的真如。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2016 0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1-2016 01:46 AM 编辑

見思惑,首先是見惑,初果就破見惑。

見惑有十樣兒東西,就是身見,老是愛惜這個身體,老是想養這個身體,戀這個身體。所以現在許多氣功、外道,首先就是一個邪見,就叫做「身見」,這是見惑,你留戀這個身體。

所以很多婦女她很難的離開她這個身體,因為她非常喜歡她這個身體,覺得很莊嚴,很什麼,這就屬於身見。

邊見是什麼呢?這個邊就不是邊緣的邊,就是一個事情可以分兩邊看,就是矛盾的一方。

一切事情都有矛盾,矛跟盾,就是矛有一邊,盾有一邊;有是有非,是是一邊,非是一邊,一切都有兩邊。矛盾有兩方,這兩方在對待、在鬥爭。

實際這「二」的世界就是如此,一切都有二啊。所以中國有句話,「聖人不死,大道不止」,有了二嘛,聖人要不死光了,大道是不會完的。

無邊就是沒有對待了,沒有這個邊了。不二,一切都不二了,一切都平等了,平等就不對立了嘛。

所以佛最後成為平等覺,漢譯的《無量壽經》,「無量清淨平等覺」是阿彌陀的名號,只有佛就到了大平等。


我們要修,要修「慈悲喜捨」,很多人也就把這些名詞甚至於傳法的人也給你講錯了,把這個「捨」,作為「要慈悲,要慈要悲,要喜歡,要施捨」這麼去講,講淺了,講得太淺了,不是原義。有好多東西,就都是從和尚嘴裡說出來的,有的是十分的荒謬,水平很低呀。

這個「捨」是捨掉你那一切分別、一切邊、一切對立的矛盾,而能把這些事情看得平等。

所以昨天你那問題,你平等的話,就是說不管你說什麼,不管你怎麼對待我。所以佛教是「冤親平等」的,跟我有冤和跟我有親這本來兩個極端,這是邊,這邊見沒有的,冤和親是平等的。

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在這些地方(學),當然學不到,但是要努力繼續去學。這是一個正確的(態度),是要平等啊,而且冤親平等啊,把冤字擱在親的上面,這個擺不是隨便擺的,就是你真要度的時候,先度有冤,這是佛教偉大啊。

昨天說的提婆達多,那麼害佛,一直到佛這一生還在害佛;而佛感恩哪,我的成就全因為提婆達多,給提婆達多授記。這一切,佛之偉大、之智慧,這一切我們是心悅誠服啊,五體投地呀。


這不是個盲目的崇拜,我們就是說你是個大權威,我拜你之後,你就保佑我,就得到好處啊。這是世俗的一種很低的、很愚癡的一種看法,一種顛倒的看法,是錯誤的。所以要捨這個邊。

「無邊光」,這個光它是由於大平等的智慧而放出來的,因此見到這個光也就可以加持你放棄這些分別,沒有這些邊了。

阿難他已經沒有邊見了,但是他還有摩登伽女來,還有的時候她擁有咒的力量,幾乎要破戒,就是因為他不明白,他還是有個我呀。所以無邊要捨,還不是最高深的事情,還是前面的事情。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2016 0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2-2016 02:24 AM 编辑

「無礙光」,人們都說自在無礙,沒有障礙,能夠自在。所以觀自在菩薩,他自在啊。

而且大家可以分析,這個自就是你自性,你自性是不是當家做主?自性在當家做主,你自在。

而你自性沒有當家做主,被這個假我,現在大家都是這個假我,自己本來跟佛一樣的那個真我,你自己不承認。而把現在這個叫做黃念祖的,我就把他當作是我。這個他不是,這個是敵人,妄我。

或者不要說的這麼樣,總之,由於他而使我不能認識我的本來,這個意義說就是敵人。因為他是虛妄啊,由於他在當家做主,所以真正的我們的主人就靠邊站了,就不顯現了。

我們有佛的智悲光明而不能顯現,這個程度上有不同,無明的厚薄有不同。

所以,我們聽了佛的經教,有的人就很感動,接受得很快,他就恢復得很快,就可以恢復;有的他不但不接受,他還毀謗,還要破壞,甚至種種的,那他就是無明的障很重,這都有礙了。無礙,一切沒有障礙呀。

「無等光」,沒有能和它相提並論,沒有相等的,這個光絕對的殊勝,沒有另外一種可以和它相提並論的。無有能與相等者,也稱為「智慧光」。


這個光明就是智慧呀,禪宗也是這麼說嘛。在《淨語》裡也引了這個話(編者按:《淨語》十收錄蓮公所作淨土之詩)。

《淨語》裡頭光明頌引了大慧禪師的三句「只以此光宣妙法」只是拿這個光來宣揚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這個法就是禪宗說的傳心,這個心法,這個法就是這個光明「不離是光說此法不離這個光明來說這個法。光明和本性、光明和智慧,在大慧禪師(的話)裡頭這就等同起來了。

那麼大慧禪師這個話在經典也有根據,釋迦牟尼佛的《涅槃經》,佛要涅槃了,這是最後的遺教,《涅槃經》說,「光明名為智慧」,所以那個智慧就是光明嘛。

「超日月明」,比日頭還要明,比月亮還要明。《超日月三昧經》就說,「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大的智慧發露到外面來,能夠照了法界,這個叫做光明。


所以「自塋謂之光」,自個兒很乾淨叫做光;能夠「照物謂之明」,能夠照見別的東西叫做明。

比方珠子吧,它自已很乾淨、很塋,這珠子有光,這珠子光要是很好的,夜明珠啊,它就可以照見,都亮了,照見別的了,這個叫做明。

所以光明還有兩分(編者按:這句話十一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光明既是智慧,而智慧光又是彌陀聖號)。光明總之它是清淨。清淨,念佛修行的人也常常有時候閃現一點點光,就是看到一點點光,都是在你這個心裡頭絕對清淨的時候,才會發現這個現象。

你心只要稍微一動:「唔,看見光了,好!」還不要這些話,都沒有(了)。

你現在剛剛有點感覺不一樣,馬上就沒有了。就你心裡完全離開這一些的時候,這也就是說在自己的修持中可以體會到這一點,這個就是光明智慧之相。所以也號「智慧光」,這個光,智慧就是光啊。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2-2016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4-2-2016 01:11 AM 编辑

「常照光」,寂而常照。「常寂光」,它是寂啊,寂默;沒有什麼動、搖動啊、不定啊,可是常常在照啊,寂而常照,常照光。

清淨光,這個清淨,《無量壽經》講,你有一念淨信,那個一念清淨的信心,你只是在這邊念一句阿彌陀佛都可以往生啊。一念淨信,你念這一句的時候,這功德就極大呀。

所以慈舟法師十二他作《科判》,淨空法師聽說我這兒有,跟我要,我給他拿去了,要這個《科判》。

慈舟法師他最大的一個功德,往生三輩,他開了一個「一心三輩」。由於一心方面,你念佛不是就像一般的淨土宗,成天成天、像我們似的拿著佛珠老這麼(念)。

他說,你能夠達到一心的時候,哪怕你念一句都能往生啊。所以他說「一心三輩」跟一般的三輩,另外闢了一欄。這跟夏老師的精神都是相合的,這一點很值得讚歎,我的《大經解》也是根據這個精神做的註解。

一心三輩不同於常情,都是由於清淨,你都一念淨信,一念淨心,都用這個「淨」字兒。

還有這個「清淨」,天親菩薩說三經一論,天親(菩薩)的《往生論》,他說西方極樂世界有三種莊嚴,一種是佛莊嚴,一種菩薩莊嚴,再一種國土莊嚴,一共就有幾十項內容。

這三種莊嚴可以會到一個法句裡頭,這很像禪宗的話,一二的「一」,法,修法的「法」,句子的「句」,可以到「一法句」。

註解了,什麼叫「一法句」呢?清淨句。所以「清淨」兩個字很重要!

我們應當是心中離開(濁亂),「清」就離開了濁嘛,「淨」就離開了亂嘛。

現在這個世界是濁亂哪,所以我們就是要在這個濁亂的環境裡頭,保持內心的清淨,這是極大的修持。而這裡最好的辦法,就是念佛了。

所以搞得這個心裡頭,隨著大家很混濁、很髒,就是渾濁,就不清,他就忙亂,不安定,焦躁,就不淨。

清淨,乾淨,這就是說清淨句。「清淨句」是什麼?「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這個智慧的重要,真實的智慧。無為,我們慢慢底下要注意這個無為呀。

所以學佛,道場裡頭常常一開始講四句偈,「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十方來的一切到這兒都在聚會,來幹什麼?都到這兒來學無為呀。所以《金剛經》:「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要學無為呀。

「此是選佛場」,這是一個選佛的考場。

什麼人能考取呀?「心空及第歸」,你心要空了,你就及第,就考取,你就可以圓滿回去了,得到結果了。所以清淨的重要!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3-2016 0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3-2016 01:23 AM 编辑

「歡喜」,(像)夏老師(說的)似的「願我遇事生歡喜」,所以我們也要常常保持(歡喜),所以經的最後都是「皆大歡喜」呀。

因為你要對於這個事兒分析一下,皆大歡喜這個情緒,他對於這個經聽了之後踴躍歡喜,他的感受是什麼。而「皆大歡喜」,都個兒個兒是歡喜,而且是大歡喜,這是佛的偉大就在這兒。

我們老是說,經的最後一句嘛,稍微帶過去了,我們不知道這是一個很殊勝的果實啊。

現在眾生就是苦,就是煩惱,心裡頭好不容易有點什麼,馬上來件事,叫你心裡揪得放不下。


我們就得要自己對於這一切看破,不被這個環境給影響。它是五濁惡世,它必然濁嘛,眾生必然是惡嘛,他就是有好多不近情理;他要都講理,那就不叫五濁惡世了!

必然碰見不可理喻的事、不可理喻的人。既然不可理喻,你還講什麼理呀,講不通啊!就放下,就是放下。而歡喜、解脫,這就解脫了嘛,不被東西捆住。

它一來、一什麼,你跟它一對應,伸了胳臂你就捆住了。茶不思、飯不想,很憂愁、很苦惱。本來好好兒的,忽然添了好些苦惱,所以這就是要解脫。

涅槃三德,成佛之後就是證到這三德,一個是「法身德」,人人本有的。
人人本有,但是大家都纏縛住了,我們都是所謂具縛眾生。

我有時給人寫個字,自稱為具縛,我是捆住的,纏縛住的,被這些煩惱把我捆住了。

眾生都是具縛,在結縛之中,要解開呀、要解脫呀,不要被捆住啊,「解脫德」。解(jiě作,音「姐」)脫德,嚴格念解(xiè作,音「謝」)脫德。

誰不想解脫啊?誰不想證?為什麼你有法身,自個兒有自個兒不知道?缺少智慧嘛。所以智慧,涅槃三德最關鍵就是智慧,智慧非常重要。

為什麼你被捆住?因為你缺少智慧,因為你這樣兒被捆住,你的法身就顯不出來。因此你要想法兒使這個得到解脫,你要恢復你的法身,完全都是靠智慧。

我們學佛主要是學習智慧、學習般若。只要你在學習般若,你就稱為菩薩,稱你菩薩就不過分,但是加一個形容詞,叫做學般若菩薩。

你要發了菩提心,就稱為你初發心菩薩。跟觀音菩薩還有點不同,所以這就是說,他是徹底了,我們還在初步,但是已經可以稱為菩薩、稱為大士。只是你是在學般若的階段,在初發心的階段,所以同中有別,別中有同嘛,就是這樣兒。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16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3-2016 01:19 AM 编辑

「安隱光」,《宗鏡錄》裡頭說,「安隱快樂」,又安穩,又快樂。

剛說到歡喜(光)嘛,這說到安穩。安穩就很寧靜,安穩快樂者,這樣的人,「則寂靜妙常」,寂是常寂光的「寂」;寂靜,靜,入靜的「靜」;微妙的「妙」;真常的「常」。所以安穩很重要,「安穩快樂者,則寂靜妙常」。

再底下「超日月光」,剛才講了《超日月三昧經》,佛的光超日月光哪。(它有)兩個特殊的地方,一個是日月的光不能照過鐵圍山。

宇宙外頭有鐵圍山包起來,當然不見得是個山,就好像那個中微子非常多很密集呀,這空間中微子是多極了,不可數啊,它們形成了比較(密集),會聚在一起成一個鐵圍山,日光透不過,它反射了,看來是,這是一個事兒。佛光沒有能所障礙的,全都可以透過。

再有日月光可以照一切東西,不能照人心哪,不能夠給你啟發呀。所以超日月光,這個三昧就比那日月光的光(要)明。

日光已經不得了,你看我們的光明靠它,這一切東西要生長完全要靠太陽,不然就我們沒有東西可吃,什麼都不活了。但是它就是不能照人心,所以沒有人說是曬太陽開悟的?沒有。

最要緊是「不思議光」啊,這些光是不可思議。總讚哪,一切是不可思議,所以《華嚴經》這個經稱為「不可思議」呀,《阿彌陀經》也稱為「不可思議」呀。

不是你這個言語、你的頭腦所能夠達到的,所能理解的。所謂「超情離見」,超過大家的、我們所謂情理、這些情感哪,超過這個範圍;離開這一切見,因為眾生所有的這些都是稱為成見,也都是些謬見、顛倒見。要離開你所有的見,你這個頭腦中所有的見。

《四十二章經》是翻譯得最早的經,漢朝就翻譯來了。四十二段,但是裡頭有很重要的話:「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哪!

你要慎重啊,千萬不要相信你自個兒的意思、你的思想啊。這一句就夠了嘛,底下還叮了一句,「汝意不可信」哪!你的意思不可以信。

所以這個也就告訴我們,你不要太主觀了,主觀是非常麻煩的,至少你先客觀一點,能夠聽聽旁人的意見,不要只是相信自己呀,主觀呀,又自以為是啊。

再進一步說,所有這一切,腦袋裡頭的產物,這些見解,都還是生死中的東西,六道中的東西,不是解脫的東西,不是成佛的東西。要這樣的話,必須要超過這些。


佛之所以出興於世,就是要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我們現在眾生都是眾生的知見,所以我們學佛的過程,也就是改造的過程,要把我們的眾生的知見去掉,而換成佛的知見,也就是恢復了我們本心本有的佛的知見。

但是你不把你現在這些錯誤的、當家做主的這些東西把它排除開,這一步就達不到。說到我們要把我們全換成佛的知見,眾生談何容易呀!


所以淨土法門之微妙,這樣最偉大的一切工作,你到了極樂世界再去做,接著去做,這也就保險了,再也不退轉了,一直到成佛啊,恢復自己的本來的這一切。

所以這「十二光」是不可思議呀,念佛就是不可思議呀!念佛之殊勝者,它的不可思議就是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你念佛的時候,就把佛的功德全攝成你自己的功德。


所以這一句佛念得很誠懇的時候,能夠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劫是多長的時間,而這個劫是八十億個劫,不是普通的小偷小摸,而是生死的重罪。

所以我們不要聽到以後好像很怕呀,我們都要換了(編者按:換成佛的知見),不行啊!


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呀,就有這樣兒一個淨土法門,往生之後你還是凡夫,你這些情見還是一直消不掉,雖然念一句就可以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消了很多業,消不了多少,過去無量劫來,那個業虛空裝不下呀。

所以說罪業如果真有一個實質的東西在這兒,整個兒太空都裝不下呀!因為這個時間太長了所做的太多了。所以現在說必須消了業才能往生,那就沒有往生的日子了!

現在有一些事情纏不清,有人說你給人寫篇文章,我說我不參加這個。各隨各的緣吧!他有他的緣,有喜歡聽他的,那就按他那個辦。

我們不做他們這種說法,大家有緣的願意聽,那麼我們就帶業了,阿彌陀佛都替你托運行李了,你方便多了,不要自個兒背。


所以這一段是「十二光」,無量壽、無量光,佛的光明。底下緊接著說這光的作用。不然說佛有這麼多光和我什麼關係?關係很深哪!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3-2016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3-2016 05:19 PM 编辑

                                         第八拜

「一心觀禮,無量光壽,如來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眾生有緣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拜三称1.jpg

一心要觀禮呀,「無量光壽,如來世尊」。無量光壽是別號,如來世尊是通號,就把十號都擺在裡頭了,就說一個頭一個尾做代表了。

他們的「光明普照十方世界」,前頭已經有說無邊、無礙等等的嘛,它是無量的嘛。既然是無量、無邊等等的,所以又遍一切處,又沒有障礙,所以沒有東西能夠擋得住的。

「眾生有緣遇斯光者」,光明遍一切處,有人就說我怎麼沒有看見哪?這個就很不奇怪嘛,是有緣才遇著這個光啊。

這個光是沒有離開一切人哪,但是現在你沒有(緣)。所以佛就是不能度無緣,要是能夠這麼度的話,那早就沒有眾生了。所以佛菩薩是無量劫來跟一切眾生結緣,有緣你才能夠得遇啊。

時佛在王舍城說法,王舍城是個大城,在印度;有九十萬人,那就是很大的城,古時候。

但在王舍城中,佛在王舍城住的時間很長,這個城裡頭見過佛、知道佛的名字的人擱在一塊兒,見的人當然少,知道名字的人還是比較多,擱在一塊兒也只是三分之二(編者按:念公原話是了三分之一」。「擱在一塊兒」計算,故當為三分之二);見過的只是三分之一,而知道名字還沒有見過的,三分之一。連名子都不知道的,更不要說見了,三分之一。真正見到的只是三分之一。佛在(王舍)城那兒待(了)幾十年,所以這個緣很難。

有一個叫做城東老母,她是最沒有緣了。佛到東城的時候,她就去西城做買賣;佛到西城的時候,她到東城去做買賣。後來時間長了,大家說一定要把她擺在一塊兒,擺在一塊她拿扇子擋著臉。

當時見到佛有很多,有的人看見佛就是種種光明、種種殊勝,不僅僅是(這樣),有的人看見就是丈六身,有人看就是八尺;有的人看就是黃面比丘,一個黃臉的和尚,沒有什麼奇怪的;還有人看就是一個相,像一個象腿,一個黑的一塊東西,一塊黑的炭。這個緣哪,大家的業呀。

業呀、緣呀很重要,所以我們要珍視今生的佛緣哪,今生我們大家能夠結了佛緣哪,要趁熱打鐵,這個緣很寶貴,我們還要和別人也結緣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4-2016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4-2016 12:34 AM 编辑

這有這麼一件事情,一個和尚很能夠說法,經研究得很深,修持很好,(但是)沒有人聽他的;他要是講都不聽,都走了,沒人聽。

他說我發願要弘法,沒有人聽我的怎麼辦?有一個人給他出主意,你把你所有的東西都把它賣了;賣了之後,你把所有的錢買點糧食,你把這個豆子什麼什麼都買來。

買來之後,你念佛、念咒來加持這些糧食,然後把這些糧食扔在那草裡頭蟲子多的地方,讓這些蟲子什麼吃、鳥(吃),你發願希望吃了這些的,將來(他們)來生都來弘法。

他就照著做,二十年後,果然法緣大盛,多少人來擁護參加,都是二十來歲的。就是因為他發了這個心,布施了、結了緣哪。所以這個緣很重要!

大家好的因緣再生出好的因緣,那麼自個兒也(要)努力。當然不是勉強,要是勉強(就)做了反面工作了。就(要)隨緣度脫,彼此能談得進,有的時候我們把這些道理講給別人聽,種種都是結緣哪,結緣很重要。


所以有緣才能遇著這個光,因為咱們現在眾生都是在睡夢之中啊,照你也不知道。有的時候忽然清醒一下,忽然清醒一下你就「遇斯光」了,你清醒了嘛!

但是為什麼不老遇呀?因為清醒一下,一會兒又(睡)著了。

所以能夠遇著之後怎麼樣呢?「垢滅善生」啊,這個遇一次也都是起很大的作用,你的垢障,身上很多的髒,它就消滅了,你的善根就長出來了,所以「善」就生了。

「身意柔軟」,你的身和心,這個意指的心,很柔軟;身呢,人要是死了,就硬了,是不是啊?所以軟的代表活啊。

意也是如此,佛就說咱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是「剛強難化」呀,這個脾氣、這個個性,他這個見解,非常犟啊;有道理他都聽不進,他改不了啊,掰不過來呀,就是這樣子。要柔軟才好辦,身意柔軟哪。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4-2016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4-2016 05:14 PM 编辑

「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他種種的疾病、種種的痛苦都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心中有憂愁、有煩惱都解脫,遇見這個光的人,「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

這樣兒的威神和光有這麼大的威力,這樣兒大的神通妙用,而且這樣的光明它是最尊第一,所以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是。十方的佛都不能及呀。

《無量壽經》也說,佛的光明遠大,都是在他求願的時候,都是平等的嘛。等到你實踐的時候,你所得的就不一樣了。

你在發願的時候就發的是一個普通的願,那就得普通的情形。阿彌陀佛當初就發的是要超越諸佛這樣的(願),超越做什麼?為了能更廣的去度眾生啊。

佛要名聞十方不是拉選票,名聞十方是眾生都到極樂世界來受教化嘛、來得度嘛。而且十方的佛,沒有誰(說)我要拉個山頭兒,我要拉個隊伍,你們這兒所有的人民都應該跟我學,都在我這兒。大家都是送。

所以現在有些法師,有一個人跟、聽了另外一個法師,他說你背叛我了,不肯往外送。所以跟佛比他就趕不上,還沒學好。所以都要學嘛,(這是)他的過程;是個人嘛,他就有這些過程,還得慢慢的改造。

這是阿彌陀佛,「十方諸佛所不能及」。無量壽的作用底下還要再講。

所以阿彌陀佛慈悲啊,你往生之後你就老活著了。我們這苦就苦在這個壽命有限哪,我就常常說,要(是)再給我一個五十年,我做多少工作啊!這看來是不可能啊!不要說看來,絕對是不可能了嘛,是不是!


像剛剛自個兒弄明白一些問題,怎麼樣,啊!弄明白了還是很不容易弄明白的嘛,這樣子。這個時候要繼續那不是很好嗎?對於「自覺」也是如此,我這時候正可以嘛,正可以再度的前進哪!不允許了!這就是苦事。

那到了極樂世界,它一個特點是,壽命無量啊,哪有不成功的!而且又不退,底下不退我們也要講。

這個世界老要退,好不容易進了一步,進一步你要退九步。所以有了進步之後有退步,大家有時候兒很煩惱。

你不要煩惱,這是規律,你這合乎規律。要一直都前進,那就是戴角虎了;還沒成就戴角虎之前,那麼你進一步底下退九步,極端自然哪。就是難得的有人一步他都不進。所以進了之後有退,這也很常(有)。

但是退了之後再進,不要無止境的退下去就對了。趕緊要剎住腳,就剎車啊,車子往後退趕緊要剎車,加油再往前跑。所以這就說明佛的這個光明的作用。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5-2016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5-5-2016 06:54 PM 编辑

  第九拜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拜三称1.jpg

這一段就是在《無量壽經》裡頭,這一段是佛把法都說了,阿彌陀佛怎麼成就了,又說了我們這個世界眾生如何如何苦,再三告誡。

然後佛就問阿難說:你想看見極樂世界嗎?你要想看見你就禮拜呀。阿難就聽話,就禮拜,他頭磕下去,還是一抬頭,極樂世界就現前了。

所以大家老是說,這個極樂世界,你們都說極樂世界,誰看見了?

你可以告訴他多少人看見,就這一會就是兩萬人,就是咱們這個世界的人,父母所生的人兩萬:和尚是一萬二呀,男居士七千,一萬九,比丘尼五百,女居士五百,整整兩萬人,兩萬人都親見。還有很多人非人等,還有他方來的菩薩,無量無邊,那我們不管了。咱們說地球上的人,親眼見的就是兩萬。

還有別的經,《觀經》是五百:韋提希夫人,國王、皇太后和宮女,五百人,也是親眼見的。還有兩部經,都是親眼見的,這就是一個親眼見的記載。

當阿難拜下去之後,一抬頭就看見,阿彌陀佛如黃金山高出海面哪。大眾不但看見阿彌陀佛,而且聽到,我們也看見十方的佛世界呀,而且同時聽到十方的佛世界在讚歎阿彌陀佛,所以這都是證明嘛。多少人親眼見、親耳聞哪!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眾,阿彌陀佛在那兒說法。

那邊看見我們也是一樣,看見釋迦牟尼佛大眾圍繞著說法,釋迦牟尼佛那時候正在講《大乘無量壽經》。兩土就相隔一旬地,就是這麼八尺。最清淨的天眼隔著八尺相見,那是多清楚啊!我們看遍處、到處都是佛光,一切的樂器自己就奏樂呀。

所以這個事就是,你說拿破崙有沒有啊?你沒看見有沒有拿破崙哪,那你說有啊?有人看見了,這不一樣嗎?你說沒有極樂世界,這有兩萬人看見了。

極樂世界「教主本尊」,我們的教主就是阿彌陀佛,就是我們本尊。密宗啊,就是你修哪一個佛菩薩的法,那個佛菩薩就叫做你的本尊,也就是你本體之尊哪,本尊。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5-2016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9-5-2016 12:48 AM 编辑

阿彌陀佛「於彼高座」,在高座之上啊。你們那個佛像,畫的就是高座,都給他開光開好了,你們三個人都好了。他們三、四個人合作,舉著這個像,我在桌上畫的。

「威德巍巍」呀,佛的威德啊、莊嚴清淨。巍巍是很崇高、很偉大的。

「相好光明」,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所以我們老稱讚相好就這樣兒來的。佛有三十二種特殊的、好的相,每一相有許多的好,有八十隨形好,所以具足一切相,一切好,而且光明無量啊,現金色的光明啊。

「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因為佛光的關係,所有咱們這個境界都照清楚了。佛就像一個黃金為體的一個山,因為他放黃金色光嘛,在大海中生出。


「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在這許多東西,所有菩薩的光、聲聞的光、什麼什麼這些的光都看不見了。

月明星稀呀!月亮很好的時候,星星就看得少;星星不是沒有了,(是)在月光裡看不見,因為月的光盛啊。這也一樣,由於阿彌陀佛的光很盛啊,所以別的光都看不見了,唯見佛的光明啊。

「明耀顯赫」,明是清明,耀是亮,所以光耀,顯是明顯,赫是有力、很有力量。

這個時候佛的光明顯現,金色的光明,而且是在佛的旁邊,「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阿彌陀佛」。

這一個我們就隨文作觀,就好像這個時候我們跟阿難一樣,我們在磕頭的時候,佛就應現在我們面前,多少菩薩圍繞。我們這樣(稱)「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兒拜下去,這種印證是非常殊勝。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5-2016 06: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5-2016 06:41 PM 编辑

所以它這一段就把《無量壽經》還有其他的淨土經典裡頭,很多很重要的東西都攝進去了。

怎麼成的佛呀?在這裡告訴我們了,阿彌陀佛是當時聽了法之後就出家就發大願,佛成佛的經過,佛的殊勝的願成就。所以這個文字都不多,那麼願成就,就出現在極樂世界,國土,現在西方。

這裡頭法身佛,法身佛是極難懂的,法身的境界;我們真正的成佛是成就法身佛。所以《金剛經》裡頭的話是法身境界呀,不然大家就覺得這兩個經矛盾哪。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阿彌陀佛這兒教我們供阿彌陀佛像,還是西方三聖,這虛妄啊!這兩個經就開始矛盾了。
這不矛盾,我們現在講的都是報身的相啊,法身就離這些相了。

所以《金剛經》是非常深入啊,是給我們指出法身的境界呀。所以凡見一切所有之相皆是虛妄,並不是都是空無。


你見這個相,而沒有相的概念了,不為這個相所轉了。見了這個相,它也不成為相,不是根本沒有相,沒有相不可能。「若見諸相」,你見了相,若見諸相還是有相嘛,然而非相。

所以廣欽老和尚那一本書,我欣賞他一句話。他是確確實實由於四十多天的入定的功夫,他曾經念佛念了九十多天,佛聲不斷,到了一心呀,事一心哪,剛剛初入到事一心哪,這很難得、很稀有了,但是以他這個、定力和念佛這個功。

所以這些問答,禪可以說最科學了,你什麼的水平,一擺就擺出來。你看下棋,棋第一招就蹩手蹩腳,就老是被動啊,老是要救啊,跟喝酒一樣啊,你酒量不行,別人還不醉,你就醉了。

禪也是如此,這話就不錯。最好的一句話是這樣,一個人問他:我們看來我們應當學老和尚整天打坐啊。他說:我聽著你說,我才知道我是在打坐。這個話很好,所以他沒有這些相,他不是沒有打坐,但沒有打坐的相了。說你不說我不知道,你說我知道。這話非常精彩!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而這個如來你見什麼?一切都凡所有相都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個相就不是有相可見的相啊。所以即見如來,所見的是法身如來。

我們往生遠遠還不能見到法身如來呀,所以就是說,首先來接引的是應化身,你要到了實報莊嚴土才能看到報身哪。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那樣高的身體,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那麼多恆河,那麼多沙子,而那麼多沙子還要乘上一個由旬(至少四十里地),你說這個佛有多大,報身有多大!

咱們的眼睛能看多遠?一個汗毛尖兒咱們都看不著啊,所以你不可見。所以往生也見不著,那更不要說法身了。

所以它這就不矛盾,《金剛經》說得高,法身境界,禪宗是直趨法身,跟這個就不同之處。但是眾生很難哪,你先修到了凡聖同居土,到那去見法身哪,這還都是人人有分。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4-2024 09:15 PM , Processed in 0.08054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