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RFS

Nibiru 探索 + Zetatalk 磁极移位。20/9/2012 更新 《五公经》预言和nibiru的巧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6-12-2009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啊, 第12樓的第1個youtube是錯誤的訊息.



其實在土星和天王星之間, 有個星體叫做"凱龍星" (Chiro ...
Matrix8888 发表于 6-12-2009 04:45 PM



    天文高手出现,谢谢你的分析!我就把那个 youtube 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12-2009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看看吧!!
ktbong 发表于 6-12-2009 02:34 PM



    你应该把那些文章般来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2009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RFS


    搬不过啊,还要自己cut,太麻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2009 08: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ktbong


    那么不用紧,我也懒得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2009 09: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2009 0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宇宙中,已近知道的太阳系都是“双星系”的,也就是说一个太阳系有两颗恒星,也就是两个太阳。 ...
RFS 发表于 6-12-2009 07:32 PM

也就是说,Nibiru他的轨道虽然绕着他的太阳走,可是因为它的轨道太大所以才会到达我们的太阳来?也可以说Nibiru就是两颗太阳Connect的行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7-12-2009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我们都只是透过网络得到这些信息,有真有假,我们无法真正知道信息的真假。我也希望是黑暗 3 ...
RFS 发表于 6-12-2009 07:25 PM



    我不觉得Nibiru 上面有人类咯,因为这么久才靠近太阳一次,很长时间都很寒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9 06: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Nibiru他的轨道虽然绕着他的太阳走,可是因为它的轨道太大所以才会到达我们的太阳来?也可以说 ...
xVincent 发表于 7-12-2009 02:06 AM



    双星系是指两个恒星绕着同样的重心旋转,所以两颗恒心会在一定时间后彼此接近。 Nibiru 很可能就是另一颗太阳的行星。

我不觉得Nibiru 上面有人类咯,因为这么久才靠近太阳一次,很长时间都很寒冷。
tansks 发表于 7-12-2009 07:23 PM


Nibiru 绕着自己的太阳旋转,他不需要靠我们的太阳加热。

不能以现代科学来衡量某个行星是否适合生物生存。有些生物没有阳光放而生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12-2009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星系是指两个恒星绕着同样的重心旋转,所以两颗恒心会在一定时间后彼此接近。 Nibiru 很可能就 ...
RFS 发表于 8-12-2009 06:31 PM

嗯~我赞同所说的我们不能够以现代的科学来评论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着生命~
打个比如说,最近报章才有刊登过我们地球深入海底的地方竟然发现了大量的海底生命~
而这个这么深的海底~科学家们都认为除了个别的生命体之外不可能再有其他的生命的~
结果当他们用仪器进入那个海底的时候却发现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新品种海底生命~
而且不是一两个~而是大量的存在~他们相信能够在这里寻找出大约一万种新品种~
在这里我只能够说~所有的生命体都可以进化到适合自己生存为止~
不只是我们人类能够进化和适应环境~
很多地球上的生命都可以这么做的~
更何况是我们不了解的外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09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赞同所说的我们不能够以现代的科学来评论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着生命~
打个比如说,最近报章才有刊登过 ...
UMS_Evil 发表于 9-12-2009 11:17 AM



    请问哪来的消息??我想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09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ktbong
我是在星洲日报看到的~
通常是在国际版那儿~
可是我忘记了是几号的事情~
最多是两个月之内的事情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09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题目换换吧!
换了可能就更难发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2009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题目换换吧!
换了可能就更难发现了
ktbong 发表于 9-12-2009 01:45 PM



    没事的,这里的 班猪 都不知道死到那里去了! 我也是故意犯规的,想把斑竹吊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09 07: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你们一个好网站:http://www.guangyuai.com/html/index.html

那里有许多资料,而且不用怕警察.....
我也有玩那里的论坛,名叫“康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0 0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FS 于 1-1-2010 01:27 AM 编辑

2012地球磁极转换表述--来自齐塔人


在转换之前,地球减慢了它的自转,并实际上最终停止了。在世界各地的文字历史或口头传说中,都有一个超长时间的白天或夜晚的记录。对在地极转换之前的一个星期内,地球自转减慢并最终导致停止这一现象的解释是,从地球附近经过的一个行星的磁场抓住了大西洋的裂缝,所以地球就不能克服这个吸引继续转下去了。地球的这个部分是在介于两个大陆块的中心,在磁极上是相当中性的。但从大西洋两侧的大陆不断游离出一些部分,它们在大西洋中线两边变成熔岩流并冷却下来,这种过程持续了很长时期,以至于在这个地方(大西洋中线两侧)排列了过多的冷却后的熔岩,这导致了大西洋中部形成一个长长的裂谷。太平洋海沟位于水面下更深的地方,而且它的化学成份的性质与在大陆漂移中新形成的岩浆的成份也不一样。这样,大西洋的熔岩海床被吸住了,面对着太阳,也面对朝着大西洋大裂谷从南侧不断接近的行星,并导致了欧洲、美洲和非洲位于地球上长昼的一侧。


大西洋伸长

大西洋已经在过去被明显地拉长及撕裂了,因为大西洋两侧的海岸线被往下拖,你可以在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看到森林被淹没到水面下,百慕大附近也有被淹没在海浪下的公路。同样,英格兰岛西部的土地也倾斜了。南北走向的大西洋裂谷的长度已经和现在的南北极之间的距离一样长了,这显示了近期的撕裂,在非洲,裂谷日益加剧了阿拉伯半岛从大陆上彻底分离出去,这已经表明了有某种压力在起作用。在地球自转停止的那一周内,这种作用会达到极端,大西洋裂谷处于极大的张力之下,海岸线被顺着大西洋两岸拉下海去。欧洲和非洲被(由于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自转的)地核部分不断地向东拖,这样,地球会在那一个星期内发出痛苦的呻

太平洋缩短

沿着太平洋的边缘,太平洋板块被推到美洲大陆板块下面,太平洋缩短的过程已经在地极转换前被启动,而正在减少的板块倾向于继续保持它们即将减少的部分,这(种缩短和保持原状的对抗)在印尼导致了灾难。喜马拉雅山脉在过去被从海床部分抬高,这也预示了印度板块和澳大利亚在大变动中的一个细节。整个美洲西海岸的地震增加了,在日本和印尼的活火山变得极度活跃。印度(北部)被突然拉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下面,这在处于长夜星期中正在担心会发生最坏的事情的人们中间造成了巨大的恐慌。海潮还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在平时汇集在赤道周围的海水现在都平均分布到了整个地球,两极地区的海水会比平时更多(根据原文对于俄罗斯的描述,俄罗斯北部海拔较低的地方因为这个原因会被上涨的海水大面积淹没),在赤道区域内的海水会比平时少。

红色的尘埃和石头冰雹

红色尘埃的沙尘暴应被认为是一个应该立即隐蔽在金属屋顶或草皮屋顶的避风的建筑里的警告。(在红色尘暴发生时,)距地极转换发生的时间不会超过几个小时了。红色尘埃的沙尘暴持续的时间少于24小时,更大的可能是少于12小时。这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从地球附近经过的运动轨迹类似于彗星的太阳系第十二行星所携带的)红色尘埃用多少时间穿越地球大气层沉淀到它被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并报告的地方。在一个地方,最初的尘埃信号可能是在地极转换的18个小时之前,人们全都恐慌地奔跑来隐蔽自己。在另一个地方,尘埃可能一开始没引起人们注意,直到它变得很浓重,这时距离地极转换可能只有6小时了,但不管怎样,这个时间还是足够人们找到一个躲避的地方。在转换发生前,(第十二行星携带的)来自于红色尘埃的石头会扫过地球表面。普通的屋顶可以防护这些冰雹石头的冲击(本人表示怀疑,要是石头大一点可能普通的屋顶就不行了),这有点类似于在暴风雨中冰雹落下毁坏农作物的情况。

地极转换

在自转停止的那一周内,地球的(被第十二行星吸引停止了自转的)地壳和地球的(因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自转的)核心之间构成了巨大的水平方向的张力。在地球的核心部分和地壳之间的连接处断裂并移动时,这个张力被释放。然而,地球的核心部分还是在拖着地壳,地极转换因此就突然在这个与人类有关的事件中的看上去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内发生了,但实际上这个过程是在大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发生的。在(这大半个小时的时间里的)一段时间内,人类观察者由于过分震惊而变得麻木(以致这段时间在记忆上是缺失的)。一开始,当地壳和地核之间从各种地方分离时,会产生各种振动和摇动(因各地地质情况不同,振动的类型也不同)。然后在那些地壳被地核重新拖住的地方,会发生几分钟的滑动,地壳和地核一起滑动到一个新的位置。在滑动期间,海潮沿着海岸线冲上陆地,因为海水并不是固定在地壳上的,它可以自由地移动。海水总是倾向于待在原来的地方,而地壳本质上来说是在它下面移动的。当地核发现它已经和地壳(在断裂之后)重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它(内部的半流动的熔岩)会发生一些搅动,并最终沉淀下来,而含有更多固体的地壳则会继续它的运动。这就是那些发生造山运动和大地震的地区的情况,有点象撞车时碰撞点被破坏,而运动一定会停止。

飓风

在地极转换期间,地球的大气会突然做几件事。它和地球一起被拖住了。它形成气团移动,把空气推移到另一个地方。这样,即使是那些地球上位于极点的在转换期间没有移动的地带,空气也是狂暴的。它形成旋风,因为旋转运动是空气在碰到阻力时的反应,就象在刮龙卷风和飓风时看到的那样。人们无法设想超过他们在今天的世界上经历过的飓风的力量。你们的飓风和台风描绘出当气团试图互相冲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它取决于气团的密度、地球引力以及它们运动的速度。这些相同的因素在地极变换中是肯定会起突出作用的。待在地形下凹的地方(但不是在海岸线附近,那里会被海水淹没的),躺下来,并且把任何你希望在飓风过后还能找到的东西绑好固定。

地震

对于一个把大陆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板块,并且在大陆被撕裂的时候各种东西会怎样反抗这个过程——金属在断裂前弯曲并扭曲,一束光纤会在光纤一根根折断的时候反抗被撕裂的人来说,被撕裂的大陆并不他想象的那样伤痕累累。陆地实际上是覆盖在很多层板块地质结构上的,问题是这些地质结构大部分都在同一个地方断裂了。(断裂后的)陆地仍然覆盖在这些地质结构上,因为有些板块结构还没断裂。这样,裂开的大陆并不比(因一部分板块被挤入另一个板块下面而)面积减小的大陆或滑动到一个新位置的大陆有更多的伤痕。大陆边缘的土地通常会保持它们原来的海拔高度而继续位于海洋熔岩层之上,这是由板块的厚度决定了的。固体的土地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比较轻的元素组成的,在地球行星早期的冷却过程中,这些较轻的元素上浮并最终形成了飘浮的地壳。

当一个板块迅速地挤压到另一个板块下面时会发生造山运动。在板块之间有摩擦力,所以位于上面的那个板块会起褶皱。这些褶皱表现出了压力的产生和释放,这些压力会导致板块猛烈的水平位移和地貌剧变,有时因地层断裂会形成新的悬崖或者突出地面的巨石。那些在板块互相挤压时处于上面的板块的人们此刻会被抛向天空并受到撞击,简直没有安全的地方来躲避。板块挤压把较低的地层上面的陆地向前推,这可以释放压力。这种(一个板块对另一个板块的)刺入可以是很突然的爆发式的,岩石层再一次彻底下沉了。即使在那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平时地质活动并不活跃的地方,压力的产生和释放也会导致地表起皱。被压缩的岩石也会被水平地推入它附近的由土壤或者任何密度比岩石小的东西所占的空间。所以,那些位于山谷的人会发现石头从山坡上弹射了出来,或者石头意想不到的从他们的脚下象标枪一样发射了出来。想要躲过造山运动地质灾害的话,待在山里是不可靠的,而且我们不建议那么做。

火风暴

在彗星(就是前面所指的第十二行星,可能是因其运行轨迹类似于彗星,作者这样称呼它)经过的时期,它会对地球的上层大气产生一个冲击,有几个地方的有效氧(有效氧可能是指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单质氧气,而不包括氧化物,因为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已经和其他元素形成了较稳定的化合物,而不能再起到氧化剂的作用了,也就不再“有效”了。)完全被消耗完了。彗尾中的热气体因为频繁的闪电和经过正在喷发的火山上方被加热而生成了烃类(碳氢化合物)气体(这个过程类似于氮气和氢气经闪电催化合成氨气,碳和氮是相邻的元素,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燃烧的石油气形成一大片天火象下雨一样降落到地球上。因为上层大气的消散,这些石油气还没有来得及在火雨中爆燃就已经落到地球表面。这种火风暴会杀死它下方的所有生命。所有这一切都曾经在远古时期作为人类的观察结果伴随着大灾难被记录了下来。这种火雨会使森林起火燃烧,之后那些地方的植被会从种子和植物的根系重新生长出来,很多地区只不过是在一段时期内因植被遭破坏而裸露着地表。

洪潮

在地极转换期间,海洋作为一个整体是运动着的,在地壳移动时,海洋却因为保持着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待在原来的地方,这样海水会越过海岸线冲上陆地。这就是洪水海潮,海潮的最前锋也是它的最高点,象寂静的潮水一样不断上涨,海浪冲击着内陆地区,毫不退却的向前移动着,这是一个稳定地向内陆方向不断加强的洪水。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被洪水淹没的人,他们最初的想法是跑到比海水高的地方。很快他们就到站到了他们能到达的最高的地点,然而,海水仍然在稳定地流向内陆地区,并且仍然在上涨(而最终淹没那些已经站在了“高处”的人)。那些在船上或者在漂浮物上的人,他们会被海流带到内陆地区,直到一个相反方向的退潮开始。反冲回来的海水因为对于地壳具有一定的相对速度,它不会在它平时所在的海床的位置上停下来,而是越过海床冲击大洋另一侧的海岸。所以,大洋两侧的地区会交替地经历这种大海潮(完了完了,上海完了),这种情况会持续一些日子,直到海水的动能减小为止。当洪潮退回时,那些仍然漂浮在水面上的人处于一个被海流拉向大洋深处的危险之中,因为各处的海水并不是均衡地流回海床,在有些地方海水会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地回流。

在海潮的波浪遇到山峰的地方,海潮会钻过峡谷继续前进。在海潮流过内陆的地区,会导致洪水深入内陆几百英里(1英里大致等于1.6公里)。在大西洋扩宽的地方和从北美大陆撕裂出来的地方,都会被海水占领。将会有比周围的海水更多的可供海水汇聚的地方,这会导致更远的原来集聚在两极的海水迅急地向地球上的这些部分流动。印度洋上会有一个暂时的海水低地,它会把原来汇聚在南极的海水吸引过去。在太平洋戏剧性地变短的地方,太平洋中的海水会发现承载它们的“碗”突然变小了,海水会沿着两边的海岸上涨。因为太平洋十分宽广,并且它的海水会越过以巴拿马为中点的地势很低的中美洲地区流进大西洋(这么说来中美洲地区海拔低的地方都要遭没顶之灾了),或者从澳大利亚周围流走,太平洋沿岸的海洋潮的波浪并不会比世界上其他大洋沿岸的海潮大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0 0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事件描述

当地球的南极被经过的第十二行星的北极抓住时,会向北移动,地壳从里向外裂开并以这种方式获得了自由,这使之前存在的各个压力点都得到了放松。从而,欧洲和非洲会进一步向东移动,这允许大西洋在向北的滑行中被撕裂。

承载着欧洲、俄罗斯、近东的厚重的板块也移动了,受这一过程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印度,喜马拉雅山脉在这里被欧亚大陆推动着有力地压向印度,一眨眼的功夫,这些国家(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就沉入海平面以下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印度那个地方生活着10亿人啊)。

印澳板块被压入喜马拉雅山脉之下这一结果减轻了沿东非大裂谷的水平方向的挤压力,所以它们就迅速地撕裂了,并且是在一步步地震动、调整暂停、震动之间完成这一过程的。基本上来说,非洲大陆的东移提供了导致这一撕裂的动力。

在大西洋撕裂,以及北极或北美大陆被拖动的过程中,一个在圣·劳伦斯航道上的原先就存在的裂缝进一步扩大了。从本质上来说,北美大陆是通过许多点和大西洋的另一端虚弱地连接着的。在大西洋裂谷分离的时候,北美大陆与裂谷以西的部分带动加拿大一起向北移动。

承载着欧洲、俄罗斯和亚洲的厚重板块向东的移动预期会把这个板块沿着喜马拉雅山脉撕开。就象我们陈述过的,在现在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部的地方造成一个深入俄罗斯内陆的海湾。这会伴随着陆地的剧烈运动和断裂,在地极转换的那一个小时内,和东非大裂谷的撕裂一起发生。

当邻近巴西东部陆地突出部分的海洋到达了现在的北极的位置的时候,地壳滑动停止了,这造成了另一个效果。北半球板块的主要部分突然停止了,之前所有跟随着它们滑动的东西都撞向了它们(有点象是追尾事故)。体积巨大的北美大陆起着阻挡作用,会导致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象撞在一堵墙上一样)被撞碎。

在非洲大陆已经向东方滑动了的情况下,(原先存在的)压力被进一步转移到东方,因为印澳板块的缩减已经发生,板块之间已经建立了不牢固的连接,板块移动的动力也被转化了。

在原来是北半球的地方发生了碰撞事件,太平洋板块的东端被挤入美洲板块下面时,太平洋的压缩产生了阻力,日本爆炸了,印尼被挤碎。

这释放了南美和非洲大陆南端以南的板块的压力。当太平洋调整自己的时候,它不情愿地向南极洲——这个地球上一直没有感受到板块压力的地方施加了压力,这允许南美大陆东端和非洲西端之间突然浮现出一块新的土地。


亚洲及太平洋沿岸

面积巨大的中国大陆因为以下几个因素会在即将到来的地球两极变换中比较走运。首先从地理上来讲,内陆地区位于远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而且(由于中国在两极变换前后所处的纬度相差并不大)它的冷暖适中的气候会大部分继续下去(在其他一些纬度变化大的地方,气候的改变可能是灾难性的,如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英国及俄罗斯和西伯利亚现在的东北部的堪察加半岛,阿拉斯加及北美现在的西海岸,新西兰都会变成热带或亚热带东南亚,南亚,南美洲现在的东部会成寒带。中国也一样,总之是热带变成寒带,寒带变成热带)。只是,因为它和变换后的南极——印度之间的距离比它现在离变换前的北极更近,中国的夏天会变短,冬天会比现在长一点(我喜欢这样,现在的夏天太长太热了。根据篇首地图结合现役地球仪大致测算,上海市或者说上海市遗迹将位于新地球的南纬43度,湖北省位于南纬 48-51度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南纬45-49度,中国将会象现在的欧洲一样成为一个标准的温带国家,而不再是现在这样的暖温带-亚热带国家了)。其次,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民现在的生活方式还比较原始,当他们住在根本就是泥巴和稻草做成的房子或者帐蓬里的时候,早已经学会了坚忍地适应无论从经济上来说还是从政治上来说都算是很严酷的环境。以上这些因素会使很多人在地极变换灾难中生存下来,并适应随后而来的在农作物生长季节中所遇到的各种(尤其是食品短缺)困难。中国和亚洲其他部分一样,在地球自转停止的那一个星期内是处于长夜的一边。这种情形导致了混乱的拥挤和人们之间的频繁而活跃的交谈,当人们因为担心以后永久都会是黑夜而极度焦虑的时候,这个长夜星期就这样结束了。

中国

中国对于地极变换根本没做多少准备。这首先是因为信息管制政策防止了人民接触新的和互联网上的消息,其次归因于,政府官员觉得他们在这样的一个大灾难面前根本没有能力来保护民众或向他们供应生存下去所需要的物资。既然这样,他们希望能避免关于这场大灾难的讨论。困扰中国的最大的问题是降雨,两极变换之后的日子里,紧接着会发生持续不断的暴雨及洪水。在中国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的人口过剩时代,大量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湿地被耕耘做农田,所以土地不再象海绵一样起吸水的作用了。中国内陆地区将会发现他们被洪水和狂怒的江河洗劫了。河流冲出河道,造成一个巨大的流动的水体,它将冲走除石质建筑外的所有东西,并把它们淹没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泥浆中。一些人从洪水中幸存了下来,天灾过后,只剩下了那些及早做准备,依靠位于山顶(原文如此,但我觉得山顶更容易被风灾破坏。作者的意思可能是说山区的风灾会比平原地带的小一些)的地形,不仅躲过了洪水,也避免了在地极变换期间发生的强风的吹袭的人。接下来,饥饿将成为中国要努力面对的问题,有许多从洪水中幸存的人被饿死。但,因为中国人民的坚韧,这次从各个社区团体中幸存下来的人将会参与各种活动,使地球转化到未来一个更美好的时期。

北京

总体上来说,在北京的人们将会被这个转换吓住。在转换期间,那些在城市室内的居民很有可能被倒塌的建筑压碎,而且他们在后来得到援救的希望也很小中国现在经历过的地震,和那些将要在地极变换中所发生的地震,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由此,一些家庭的简陋的房屋会被震碎,压垮住在里面的人。看看发生在印度、阿富汗以及土耳其的情况,你就知道这些建筑是多么容易被震塌。被吓坏了的北京居民将会用几个星期的时间把死者从活人中间挑选出来(原文如此,本人觉得“把活人从死者中间挑选出来”更合适),并努力应付所发生的一切。自然,坐在政府位置上的权力机关是无效力可言的,民众看不到政府有真诚的意愿,政府也不与人民协商(来共同面对这次灾难)。在这期间,军队差不多是消亡了,傲慢的军官视察着他们的部队,发现士兵队列的规模明显下降了——基层的士兵回到了家乡,他们已经放弃了他们觉得没什么用的政府组织。通讯也不存在了,因为人们都离开了工作岗位,去了他们认为比较安全的地方。因为地势比较高,那些在灾难中幸存的北京人可以移居到乡村里,并和那里的幸存者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这场灾难)。这样的人会有很多的。

香港

作为一个有很多海湾和港口的水上城市,香港在现在被认为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地。然而,在即将到来的大灾难期间,这个城市不会那么幸运。因为太平洋两端的大陆往中间挤压,使海水更多地沿海岸上涨而不是下降,再加上地极柱消失,几个月以后,这个城市就不能再住人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建议你们搬到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而不是计划长期住在香港,除非你住在一条船上,那样你会碰到一次又一次的短期紧急事件。

台湾

台湾,虽然是一个岛,却有一些地势高的地方,即使在地极柱消失之后,它也将象陆地一样幸存下来。因受挤压而变短了的太平洋会把一些大块的陆地向上推,台湾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受益。而台湾的邻居,日本和菲律宾,因为太靠近猛烈爆发的火山,将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在地球的这个部分造成阴暗。

韩国

韩国位于一个半岛上,伸入到太平洋边沿的海洋里。因为这个因素,它会在即将到来的转换中遇到双倍的打,因为海水可以从几处不同的海岸一起向它攻击。那些沿着只有一侧担心大海侵袭的海岸线居住的人,可以大致的推断出海水会从哪里、以什么角度冲过来,哪一处悬崖会因为潮汐的冲击被海水漫过。但那些有三个方向的海岸线需要担心的人会发现他们自己将要遭遇到和那些在内陆地区被夹在两条大河流中间的人一样的危险,就象在法国那里,从地中海和大西洋来的海浪会在中间相遇,迫使海水在那片土地的中间升高到如果海水只是在某一时刻从一侧海岸侵袭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高度。此外,缘于太平洋被压缩而下沉,韩国会经历到破坏性的地震,还会遭到无法想象的比内陆地区海拔还高的海水的冲袭。只有很少的人会在那里幸存,如果可能的话。

汉城

汉城,南朝鲜,将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整体移民的困难的选择之中。鉴于朝鲜半岛将会遭遇到的海水的袭击,只有很少的人会幸免于难,那些想活命的人就应该考虑在地极转换发生之前搬到其他地方去。在即将来临的年份中,北朝鲜和南朝鲜之间的紧张状态只会变得更糟,而不会变好。日本会被摧毁,搬迁到那里就象是把自己送到狮子的嘴巴里一样危险中国横越黄海海面的山东半岛会彻底地被洪水淹没,而且,中国的人口是如此地众多,在地极转换后农作物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下,活着的中国人预期会互相吃人。这样来说,搬迁到中国现在很寒冷的地区,到中国东北,或者到俄罗斯的边境地区,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这些地区在转换之后会有一个更温和的气候,而且归因于当前比中国南方更长的冬天,这些地方现在的居民很少。向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迁移同时也是远离将要成为南极的印度,进入到一个在转换之后会有更好的气候的土地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2010 0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alaysia

Malaysia stands in the path of rushing water, which will drown even the mainland country of
Thailand during the pole shift. Several factors will create a rush of water over the Malaysian
peninsula. When the crust of the Earth stops its slide and the plates begin to slam into each other,
the Pacific will shorten and the India/Australia plate will subduct violently into the Himalayas. As
this occurs, there will be a drop in sea level over India, the waters about India rushing in to fill the
gap. Likewise, the Pacific will compress, so the sea level there is relatively higher, and as water
seeks an even level this water will rush into the gap over the hapless and drowning India. The
Malaysian peninsula stands in the path of this rush, and once water begins to move, it creates it’s
own force, such that there is a press of water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India, and this pressure
will be great enough to create tidal bore that will go up and over any mountains in it’s path. Malaysi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path of this flood, will utterly drown.


马来西亚坐落在湍急的水流,将被淹死,甚至大陆国家的道路
泰国队将在北极的转变。有几个因素将创造超过马来西亚水高峰
半岛。当地球的地壳停止跌势,板块开始进入对方满贯,
太平洋将缩短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会俯冲到喜马拉雅山激烈。同样地
发生这种情况,将会在海平面超过印度,对印度的水域中纷纷下跌,以填补
差距。同样,太平洋的压缩,因此海平面也相对较高,水
旨在更一级,这水会涌向对不幸溺水和印度之间的差距。那个
马来西亚半岛坐落在这个繁忙的道路,一旦水开始移动,它会创建它的
自己的力量,这样,有一个水压机在印度的方向前进,这种压力
将是巨大的,足以创造涌潮,将大大提升,对在它的道路上的任何山。马来西亚,
和其他国家在这次水灾的道路,将完全被淹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0 10: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吧?终于发现会游泳的好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0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会游泳也没用,你要游去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0 07: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去高山啊!至少能潜水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3-2024 06:37 PM , Processed in 0.06637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