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840|回复: 37

为爱付出,我无怨无悔,义工篇(特设目录于#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9-2008 0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过了残障人士的故事,小鱼借此版位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义工的故事,义工,就是不要求回报做着有意义的事情。有时不要计较太多,不要求回报的付出,会为自己的心灵增加很大的快乐,试想想,当你帮助了又需要帮助的人,心灵上的满足感,是笔墨所不能形容的。义工,大家就从身边开始做起吧,有时帮帮帮忙家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如帮妈妈照顾弟妹,帮邻居浇花,清理社区水沟,都是一些有意义的事。不是要去到很远,或特地做给人看的,义工可以是一件很小的事,就从自己有能力做的事开始做起吧

以上是是我对义工的感想,
小鱼启。


目录:
#2李文杰大爱无障碍 愿天下寒士皆欢颜.
#3许哲一生无我大爱 106岁不老义工。
#4低调行善的拿汀斯里卢翠婷。
#5林润崧,道德重整学会。
#6刘济雨,志工生活让慈济人从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7德蕾莎修女,心系垂死者之家。
#8英格(1nge Sterk),柏林来的长期义工。
#9美国著名身心灵导师雷久南博士及先生何瑞德。
#10叶坪法,「友爱」创办人,艾滋病患者的心灵庇护所。
#11罗莎莉医生,「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照顾临终病患者。
#12 楊梅花,临终天使
#13 妈妈菩萨孟嘉岚 一生奉献给孤儿
#14 雷明珠老夫人 八十高龄行善忙
#15 病患之友庄红记 麻风病院送亲情

[ 本帖最后由 小鱼凯文 于 12-9-2008 08:00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0 收起 理由
5星义工 + 50 谢谢您的努力,继续分享好文章,希望您的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文杰大爱无障碍 愿天下寒士皆欢颜
--------------------------------------------------------------------------------

接到电话获知自己将被派往斯里兰卡赈灾时,佛教慈济功德会吉隆坡支会执行秘书李文杰正在泰国协助一个在海啸中遇难的家庭。海啸发生时,这一家六口正在普吉岛海上潜水观赏珊瑚,巨浪打伤了四个年幼的儿女,更吞噬了他们的父母。李文杰与同伴於12月27日深夜驱车直奔合艾,次日到医院抚慰四个小受害者,安排出院,同时协助认领夫妇遗体回国。返回都门已是29日,匆匆收拾了行李,李文杰马不停蹄地赶到新加坡与慈济第一梯次的赈灾医疗团会合,即飞往斯里兰卡,开始了他的斯里兰卡赈灾之行。

废墟中重建大爱屋
搭乘小巴士穿越250公里的山路,由医护人员及志工组成的36人慈济医疗团在12月30日晚间抵达重灾区之一的南部小镇——汉班托塔(Hambantota)。海啸过后,镇上的药局全被冲毁,唯一的医院病患暴增,药品短缺。尽管历经近30小时的舟车劳累,医疗团仍然在第二天一大早设立了医疗站。从挂号、检伤分类、看诊、领药,加上150多箱、重达1800公斤的药量,医疗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海啸发生的第四天,
灾区弥漫尸臭味。

第一梯次的医疗团仅有两位马来西亚人,李文杰很荣幸自己是其中一位。虽然之前在国内曾经援助过水、火灾灾民,但如此大规模、长远性的赈灾行动却是生平第一次。医疗站设立后,身为医疗组总务,他每天都忙著协调各医疗部门。第一梯次的医疗团逗留了42天,诊断了超过60%的灾民,平均每天有700多人前来看诊。

「灾民的症状除了一般的擦伤、裂伤等,还有许多是以前几乎都没有见过的外伤,如腋下等隐密部位的伤害。这是他们被大水冲击时遭铁枝、木柴、石头等杂物撞击所致。」

在汉班托塔的第二周,李文杰转到工程组,负责监督搭建大爱临时帐篷屋。两排相对可容纳300户灾民的帐篷、公共厨房,加上多间隔的浴室及厕所,大爱临时帐篷屋宛如一个小社区。

「虽然是临时的住处,但证严上人说过希望给灾民们一个舒适的环境,所以我们在建筑帐篷屋时先打地基以保稳固,再铺上泥土及细沙使地面较松软。



李文杰(右)督建
大爱帐棚屋



李文杰(右一)与当地军人
讨论建屋事宜

「政府计划重建5000所永久屋,慈济认领了1000所,近日就要动工。」谈起建造大爱屋,李文杰的声调变得高亢。回想刚到这个沿海小镇,只见海边所有的屋子都遭摧毁,灾民居无定所,他希望永久屋能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

未加入慈济功德会之前,李文杰是一名饮料代理商,拥有七、八辆冷藏贷柜车。刚开始,他只是借出货车於一位慈济师姐进行资源回收活动。后来因为缺乏货车司机,他欣然加入环保行列,最终全情投入当个全职慈济人。

忙碌劳累法喜充满
汉班托塔70%的居民为回教徒,斯里兰卡国内大部分回教徒皆安居在此。许多回教徒的祖上几代来自马来西亚或泰国,听到李文杰问候「Apa Khabar」都感到非常亲切。

「这里民风纯朴,村民亲切友善,见到我们时都面带微笑,以『哈罗』向我们打招呼。虽然语言不通、宗教不同,他们不排斥我们,因此赈灾行动进行得很顺利。唯一不能适应的是当地人没有时间观念。』李文杰接著说:「很多时候对方告诉我『请等一分钟』,结果我等了一整天;或说明天可将事情办好,结果明天的答案还是『明天』。」吸取多次教训后,李文杰了解到他们「明日复明日」的态度,便坚持自己的立场,婉转地告诉他们:「Your tomorrow is many tomorrow,my tomorrow is only one tomorrow。(你的明天有很多,我的明天只有一个)。请一定要把事情办妥。」



慈济人送上温暖的关怀给一个痛失家园及渔船的渔夫

除了监督建屋工程,李文杰也参与粮食及物资发放活动。日子过得忙碌,晒得一身黝黑的他却不言累。曾经在证严上人面前发愿从此以后投入菩萨道,他只有一个单纯的念头:甘愿做,欢喜受。

另外,当地居民对志工的爱戴也令他十分感动。一天晚上,志工宿舍来了一个少女,进门后--向志工们顶礼。原来她知道有几位志工即将离开,十分伤心,其母便以一辆摩哆三轮车,行驶了15公里的路,让她能够及时向最崇拜的人表达敬意。

无私的付出,李文杰却觉得此行获益良多,尤其不少台湾的师兄师姐们有丰富的赈灾经验,曾经在萨尔瓦多、印度、伊朗等地发生灾难时前往提供援助,他坦言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赈灾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哲一生无我大爱 106岁不老义工

-------------------------------------------------------------------------------

什么样的意念,使她终其一生从事无给职的「人间义工」?

什么样的愿力,使她以106岁高龄仍在服务、照顾著贫病老苦的人们?

什么样的福报,使她跨越了三个世纪,却能保有年轻健康的心灵,随时随地喜乐自在?

这位「人间菩萨」的一生充满传奇,27岁念小学,47岁学护理,67岁独力创办养老病院,69岁学瑜珈,90岁学中文,100岁更用心学佛。她的所思所行,超越了世俗的价值观,不追求个人名利,不计较毁誉褒贬;过著俭朴的生活,倾其所有照顾孤老贫病;毫无保留地去爱一切,服务一切,日日欢喜、念念自在。


爱人,是我的责任
1898年,许哲出生於中国,随著母亲流浪至马来西亚槟城,逃婚到香港,避难往重庆,赴英国学习护理,前往巴拉圭服务穷人,晚年定居新加坡,创办养老病院照顾贫病无依的老者。

一个世纪的岁月,她流浪飘泊。

她倾听内心深处的呼唤,走自己人生的道路。

「哪里有穷人,我就往哪里去。」这是许哲的人生方向。

「我爱我的同胞,全宇宙是我的家。」这是许哲的生命哲学。

l06岁的许哲,英文名字是「德蕾莎(Teresa)」 ,梵文名字是「爱人(Prema)」。

亲近她的义工称她为「Sister」。新加坡人以拥有她为荣,视她为「国宝」;天主教徒将她与德蕾莎修女相提并论;佛教徒认为她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她却说:「我只是一个会扫地,喜欢做工的平凡女人。」

在许哲的眼里,全宇宙都是一家人,全人类都是兄弟姊妹,因此,去爱自己的兄弟姊妹是极为自然的事。所以她说:「爱人,是我的责任。」

许哲一生创办了九所养老院,但她对穷苦病人的关怀之心,并不拘囿於养老病院内。社会不同角落有著贫苦病弱的人们,都是她关怀的对象,她――走进他们的家庭,每个月送去金钱和食物,带给他们温暖和爱。她照顾人,不求回报,当人们感谢她时,她笑笑地说:「你们不要谢我,我只是个乞丐头,去要东西来给你们大家。」

除了关怀老人,她也收容、照顾不少孤儿和受虐儿,供给这些孩子住宿、读书。这些孩子长大了,有人知恩感恩,一生视她如母,恭敬尊重;也有人忘恩负义,在社会上有了名利和地位之後,便瞧不起她,即使路上相逢也视而不见。对此,她依然笑笑:「照顾他们足我的责任,看到他们事业有成、生活幸福,我就很开心了,他们记不记得我,不重要。」

总统和老人都一样
许哲的价值观,身外之物重实用,美不美观不重要。她的食衣住行非常俭朴,屋内的家具一用50、60年:鞋子穿到开口,还缝缝补补;衣服穿到破烂,舍不得丢,裁成小碎缝成踏脚垫,送人自用两相宜。

她行善助人的义举传遍新国,当年,新加坡总统黄金辉特地邀请她喝下午茶。她赴约时,依然是一袭「粪扫衣」。义工们劝她:「Sister,总统要见你,这是很重要的场合,许多媒体会来拍照,你应该穿新的衣服比较礼貌。」

她回答:「礼不礼貌在我们的心,不在外表,不在穿著。我去见老人穿这样,去见总统也是穿这样。总统和老人一样,没有谁比较特别。他要见的是一个真实的我,不是经过包装的我。」

因为她「无我」,凡举荣耀、奖章、奖杯、照片,和她有关的采访报导,在她家中一样也看不到。她说:「我照顾人部没时间了,哪有时间照顾那些东西?」她清净的小屋唯一留存的是书,至於照片,仅保留母亲和大姐的各一张。

因为她「无我」,连我要为她著书立传,她也完全不在意。她觉得:「我只是在尽个人的本分,没什么值得书写的。」她之所以百忙之中拨空接受我的采访,是因力念及我远自台湾赴新加坡,慈悲满我之愿,让我能顺利完成工作。

任我采访的过程中,有关与老人之间的互动,她娓妮道来,如数家珍。至於,什么时候和总统暍下午茶?得过哪些奖项?当过什么杂志的封面人物?这些事她只字未提。

在一般人眼里视为殊荣之事,对她而言,如过眼云烟,早忘了!如果不是她身旁的义工提起,我将漏掉不少珍贵的历史镜头。而撰稿时所参考的剪报,出书时所用的照片,也都是义工们过去从她的垃圾箱中抢救出来,悉心收藏的「珍宝」。

五戒十善修满百分
见过许哲的人,都说她的外表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30岁,健康状态则远远胜过许多年轻人。106岁的她,精神奕奕,丝毫未见老态,令人啧啧称奇。

何以如此长寿?何以如此健康?何以如此年轻?

许哲说:「保持健康,是因为不想生病,麻烦别人;关於长寿,那不是我求来的,是上天要找做事情;至於年轻,因力我不想老,所以年轻。」

身心清净的她,不烦小忧,喜乐自在。她说:「我不吃不奸的东西,不说不好的活,不想、不做不好的事。」

每天清晨四时起床,起床後先静坐一两个小时,让身体进入绝对的安宁;之後再做瑜珈,保持身心的柔软。瑜珈之後是散步,与大地亲近。散步後,她全想想今天有什么事要做,开始一天的行程。如果没事,她就看书,活到老学到老的她,总是透过书籍不断吸收知识。她说:「看书是我最喜欢的事,有好书看我不睡觉。我喜欢看哲学书,哲学书能开阔我的视野。」!

喜欢阅读的许哲,有一天读到净空法师的著作,对佛法生起大欢喜心。虽然,许哲与净空法师素昧平生,但她的义举善行已在新加坡广为流传,净空法师常在信众面前称赞她是人间菩萨,并鼓励信众去亲近她、向她学习。



1999年,有一天,净空法师来到她的小屋拜访她。

她恭恭敬敬地问净空法师:「我有没有资格做佛教徒?」

净空法师说:「你所做的一切,就是在行菩萨道。」

她又说:「可是我笨笨的,人家送我佛书,我看不懂。」

「看不懂没关系,每天恭恭敬敬地念『阿弥陀佛』就好了。」

l06岁皈依佛教,从此,她老实念佛,不论走到哪里,佛号永远相随。



许哲示范瑜珈。


虽然没有求受五戒,净空法师却颁给她「五戒证书」,因为净空法师认为,纵使她没有受戒仪式,但她的五戒十善已经修满100分。

爱,这条简单的道路,许哲默默地行走了一个世纪。

菩萨无我,却有著千手千眼;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我看见--菩萨在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3: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低调行善的拿汀斯里卢翠婷

人在东莞的我,病了足足一个秋冬,全靠欧芙伶的奔波以及她的佛教会朋友的隔洋施医赠药,我才得以康复。4月返马度假,也是林志豪和欧芙伶赞助的来回机票,让我有此机会亲自向所有在我落难异乡的时候伸出援手的人,一一登门致谢。

  我第一个要谢恩的就是拿汀斯里卢翠婷。

  我在病重时吃的肺药,绝大部分是她给钱买的;我在严冬得以驱寒的暖气机,也是她掏钱给买的。如果这个帮助我的女人,仅仅是一个富有的基督徒,我的感受不会如此深刻,我的反应不会如此激烈,因为在我笃信耶稣的漫长23年岁月里,对一般的主内弟兄姐妹慷慨捐献的作风,再再了解不过了。我认识的基督徒,绝对不可能掏钱援助一个陌生的、远方的落难非基督徒,但是拿汀斯里卢翠婷她压根儿不认识我,她仅仅收到欧芙伶一个手机短讯,得知有个大马义工,到中国下乡服务,生了病,当下就不假思索,就给芙伶回电说翌日给我汇款10000人民币看病。

  当时芙伶就提醒她,我不是佛教徒,而是基督徒,她回答说,帮人是不分宗教的。是夜,芙伶打电话到我东莞的宿舍来,要我安心治病,告诉我这件事,我听了,感动得不得了,无论如何抑制,都忍不住哭了出来,一个与我『三不识七』的女人,没有求证,毫不计较之下,就肯无条件帮我,而我认识的基督徒朋友,甚至我的亲人,一听说我有肺病,一个个消失得无影无踪,不怕被给我传染,也怕我会借钱。

眉眼辞色间流露贵气及修养
  后来,春节期间,由于一场罕见大风雪,影响偌大的南方地区大降温,令我病中冷得死去活来,也是拿汀卢翠婷通过芙伶给我一个新年红包让我买暖气机和补品。所以,回返吉隆坡的第一时间,我在芙伶带领下到她的办公大厦拜访亲自道谢。

  在我还没见到拿汀斯里卢翠婷前,我想像她是一个打扮得珠光宝气的贵妇阔太,乍见她那一刻,我都愣住了,我听芙伶说过,她丈夫是大马的树桐大王,在她接见我和芙伶的办公大厦,整栋美轮美奂的大厦也都是她丈夫的产业,她绝对有条件穿戴得珠光宝气,可她的装扮得体而不奢华,并且笑容可掬,眉眼辞色间流露贵气以及更多的修养。她对我和芙伶态度谦厚,她深具拿汀斯里的气势,却一点贵妇人的架子都没有。瞧她连对茶水工人都和颜悦色,我不由得赞叹一声。

  闲聊间,我问她,为什么肯无条件的帮我?她说因为我做了她做不到的事情,到中国下乡服务,不是每个大马女人能做到的。我笑言她太抬举我了,其实我也不过是死了女儿,要离开吉隆坡这伤心地,由于中国大陆不论在文字上语言上都能沟通,我这才选择到中国大陆服务,把对女儿的爱,转移到有需要的穷孩子和末期癌童身上。我没想到她为了我这番话,眼眶立时通红了,还泛着泪光,她说有机会也想跟随我到中国的穷乡僻壤打个转。

  我问起她丈夫的树桐生意,她告诉我早年她是跟丈夫由250令吉租间小小的办公室起家的,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又后来感于砍伐树木等同是杀生,作为虔诚的佛教徒,他们就因此放弃树桐生意,改行转业经营房地产迄今。

出钱又出力行善不分种族宗教
  人人都说一个富商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是应该的,但是拿汀斯里在童年时代,小小年纪已有善心德行,尽管家里不是富有,自己每日的零用钱也不过是区区的一角钱,可她总是天天分了五分钱给邻座一个家境赤贫的女同学,让她可以买面包充饥。

  拿汀斯里并没有告诉我有关她这许多年来如何扶贫济困的事情,我是从她的办公室助理陈汉好处听说的,原来,拿汀斯里一年到头没有哪天不是掏钱行善帮助有需要的穷人和病人,并且从不分种族、宗教、老幼等,此外,全国各地的佛教团体,每每有举办任何活动,例必上门找她作赞助人,她呢,总是出钱又出力,却坚持低调不接受采访。汉好还告诉我,拿汀斯里在尼泊尔建立了一间佛教文物博物馆,原来拿汀斯里卢翠婷鉴于在尼泊尔,每年大量大量的佛教文物流失,遂不惜耗资收购并建立博物馆。在以前的采访线上,高姿态的拿汀或拿汀斯里,我接触得太多,如此低调行善的贵妇人,我第一次见。

  我很谢谢拿汀斯里卢翠婷诚意拳拳地邀请我和芙伶上她家小坐,那根本不能形容为豪宅,而是一座宫殿,我置身期间,但感一阵阵目眩,许多年前我曾经造访过某些政坛红人的皇宫式的豪宅,都没有如此壮观。在偌大超眩的屋子里,我果然没发现一张半幅的新闻剪报,有的仅仅是她和一些法师的合照,以及她的全家福。但令我最惊讶的是,发现屋里有不少的喇嘛在走动,后来才晓得原来拿汀斯里卢翠婷在日前特别用专机从尼泊尔把一位患了急性肺炎的高僧运载到吉隆坡来治疗,这位仁波切出院后就在她家养病,我见到的一众喇嘛,全是她邀请来服侍高僧的。

  我听芙伶、汉好等许多人都说起,在去年举行的观音大法会主持放生大会上,现场放生530只小鸟,当群鸟脱笼而出时,有的飞翔在体育馆上空,也有的在观音圣像周围盘旋,可有一只小鸟放生后没有马上飞远,反而停在拿汀斯里卢翠婷的肩膀上,久久不肯飞走,全场哗然。

  这就是我认识的低调行善的拿汀斯里卢翠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3: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润崧总给人风尘仆仆的感觉,他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刚结束肯亚(Kenya)的会议,又去了一趟迦纳(Ghana),协助当地的团队推动一系列活动。」一见面,他就和我分享这趟迦纳行的点滴。

2000年加入道德重整协会,短短五年,从东南亚、台湾、新加坡、印尼、泰国、东埔寨、越南出发,远至印度、澳洲、东非肯亚、西非迦纳,林润崧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曾经因为义务辅导,接获恐吓电话;曾经在人生地不熟的柬埔寨险些死於枪口下;在爱滋病泛滥、黄热病、疟疾猖獗的非洲,生命更暴露於危险中,然而,他并末踌躇不前,反而内心充满感动,只为了开启人心的觉醒。

传染病泛滥的威胁
在迦纳八天行程中,林润崧首先主持了一个工作坊,培训当地的青少年。接著,和夥伴歌菲参访了两个分别叫Accra和Aplaku的村落。「这两个村落多年来互相排斥、敌对、冲突,直到两年前我们推动和平计划,才缓和了两村的紧张关系,两村人民从大打出手到握手和解。他们不再向邻人掷石头,反而每周末举行足球联谊赛。」

这叫林润崧若有所思:「我们只会忙生活、忙赚钱,其实,在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我们需要的正是热忱的人啊!我们需要种族间的真诚相待、互相交流,并接纳彼此不同的文化、宗教。真正的和平来自於宽恕。」

在前往Accra和工艺学院大专生交流途中,林润崧发现,一路上的垃圾桶都是空的,而垃圾桶的四周,散落了满地的垃圾、塑胶瓶。

「当歌菲提问大家,从没丢弃垃圾者请举手时,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举手。可见,改变需要一分勇气。」

他形容,在非洲,是时刻身处险境,出外必须谨慎。「非洲因为受西方国家统治、影响,人民大多是基督教徒,对外来宗教、文化有所保留。肯亚社会腐败,人民完全没有道德意识,他们只知道诚实是不欺骗人,在生活中却不懂诚实。而且,爱滋病泛滥,爱滋病带菌者常常因为不满而报复害人。你会无缘无故被人扎一针,人身安全受威胁。当地政府并不予以理会,因为警察就是最大的带菌者。」

「此外,居住环境也很糟糕,肯亚虽然爱滋病泛滥,头号杀手却是疟疾。而迦纳则金钱腐败,人人金钱至上,对金钱以外的事一概漠不关心。当地黄热病猖獗,你必须有强壮的体格。」

心灵改革生命转机

林润崧并未把人性的丑陋看作是丑陋,反而当作是人生借镜。「没有善恶之分,如果有分别心,就无法帮助别人。看到人性丑陋,那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接受问题、现象,则问题不再是问题。我相信腐败的另一面有一群反抗腐败的人。」肯亚在五年前推动干净选举运动,近年来推动干净非洲行动,灌输道德观念。

林润崧每到一处都有不同的感受。他表示,道德重整协会比较注重心灵改革,「然而,为难的是,很多人希望我们给予物质的帮助,如重建房子、照顾孤老等。」



林润崧与非洲肯亚小孩
除了非洲,林润崧亦到印度,「这个贫穷的古文明国,人民的欲望难以满足。由於阶级主义,到处是宿命论者,他们认为自己一辈子不可能逃脱当乞丐的命运。但是,人民的文化意识及神学观念又很强烈,只要引导他们回到自己的宗教,给他们转念的机会、心灵的冲击,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生命出了什么问题,进而跳脱固有的文化。」

在印尼,林润崧和小组教导当地人民在平时就维持团队的团结,而不是在灾难后才万众一心,平安无事时却一盘散沙。同时,小组也和他们研究可兰经,比对可兰经与其他哲学之共同点,缓和他们对外来宗教、文化的排斥。如今,当地的团队已经比较开放,接受其他不同背景的成员。

「台湾方面在十年前推动『干净选举』运动,取得不错的进展。近期则著重於家庭议题,推动净化从个人、家庭开始,灌输大家:家家都有问题,但是不要把家庭问题化,要把家庭问题当常态,并举行交流会,商讨家庭议题的解决方案。我觉得,目前正推动终身学习的马来西亚,大家学习的不该只是技术,而应该学习内在心灵的改革。我们要的不是个人的承诺,是家庭的承诺。」

林润崧有一次在柬埔寨险些死於枪下。那一次他到朋友家,走在街头,碰到电单计程车骑士,他没加理会,继续往前走,过了一个路口,突然有人举枪对著他的头。没有人知道发生什么事,原来那是便衣警察,他叫我闪开。我退到墙脚,只见后面一大群电单计程车驰骋而来,冲破警察的重围。由於四周都是人,警察没开枪。后来得知当天这群年轻人输了球,在金边骑摩哆闹事,我刚好经过该处,又不谙柬语,因而误闯禁区。」

又有一次,林润崧义务替人辅导而遭到恐吓,因而一度心灰意冷,「但是我必须平伏自己的情绪,既然决定走这条路,就必须克服一路上所面对的问题,哪怕生命受到威胁,也在所不惜。」顿一顿,他比喻道:「作为医生,不但要医好人,也要背负医死人的责任。如果他担心医死人而不去医人,他就没有资格当医生!」

当然,林润崧也有感动的时候,而这感动是坚持的动力。

市井小民激发力量
「我在印度孟买遇到一位骑了50多年三轮电单车的60多岁先生,他在20岁时是一间工厂的主管,为人勤劳,获老板赏识,推荐他参加道德重整的培训课程,聆听内在的声音,以四大绝对准则——绝对诚实、绝对仁爱、绝对无私、绝对纯洁净化自己。这位先生过后发现生命不该只在生产线上,於是得到老板鼓励,开始骑著三轮车与乘客分享道理,并且有了办校的心愿。他在屋旁盖了茅草屋当教室,把骑三轮电单车赚来的一半收入拨作学校的经费,免费培训小孩,教导他们聆听内在的声音,做个绝对诚实、仁爱、无私、纯洁的人。这样的工作一直坚持至今,学校从当初24个小朋友到目前200多人。30多年来,多少孩子在他的谆谆善诱下长大了,又返校义务教书。」

林润崧感动的不是他对社会贡献多大,栽培了多少年轻人,而是他对自己内在信念的一分坚持!「30年来,他坚持每天早上给自己半小时,倾听内在的声音。这是许多人难以做到的。他只是一个不识字的市井小民,却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许多人问他,会做多久?他说『到死为止!』每当退心时,他的坚持就激起我内心的力量!」

林润崧发观,助人其实就是助己。「柬埔寨的惊险事件后心生恐惧,我必须了解这强烈的恐惧来自哪里?如果明白了生死,为什么还会恐惧死亡?这证明我的生命仍有一部分有待处理,我必须更深入地了解自我。」而对人付出,让他学习完全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进而成为更完整的人!

林润崧从不期望付出后会得到什么,「只是单纯去做,能帮多少就多少,那里需要就到那里。从中发掘自己的另一面,一点一滴地丰富自己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3: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以忙碌为藉口,要为三餐温饱忙碌,要等赚够钱、孩子长大、退休之后再当志工。刘济雨反问:「问题是,什么时候才算是赚够了钱?家庭要照顾到什么时候才算照顾好了?如果你还放不下,你永远都会有藉口。真的没时间吗?把看电视、逛街、睡觉的时间省下来,你有没有时间?要用智慧安排人生,浪费时间很容易,把握、利用时间很难。」行善要及时,社会需要时,就尽快付出。

「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不是捐多就功德无量,看你的发心如何。只要一分虔诚的爱心,无论男女老少,人人皆可当志工。」

刘济雨说,志工生活让慈济人从中找到人生的意义、目标,更让他在付出的忙碌中,享受奉献的快乐。「常言道,富贵学道难,那是欠慧。贫穷的人行善难,那是欠福。用智慧行善造福,这过程中就是福慧双修,这才是真正究竟的人生。」他记得,刚来马投资时,他和太太简慈露只是单纯的想做好事,成立了「善之家」,鼓励员工每月发薪后随缘捐献,把义款寄到报馆给有需要的人。后来,才知道助人也要有智慧,要深入地了解人们怎么苦,需要什么帮助?不只给照顾户物质上的援助,也提升个人的心灵,从中启发人们的良知艮能。

收殓浮尸以身作则
万事起头难,但有心就不难。为了教育员工,刘济雨以身作则,上班时间只要接到来电,哪里有浮尸或抨死的流浪汉要收殓,他都马上赶到现场帮忙处理。此种「为人所不敢为」让员工信服。晚上则带员工们访视马六甲许多阴暗角落的苦难者,让他们发现、体会人间的苦,并且启发他们的爱心,原来自己不是最匮乏、最可怜的人,还有人比自己更苦,不该老埋怨自己欠缺很多。而每人捐献的五角一元看来很少,但是积沙成塔,凑合起来,足以救济一个每月需要50、100元的贫穷家庭。

无时无刻把证严上人厂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的教诲铭记於心,刘济雨说:「许多人一掷千金,那数目相当於一个贫穷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须知挥霍无度是一种折福。何不把这些钱省下来,捐给有需要的人?能够帮助别人的人,都是心灵富足、有福的人。为自己是私情小爱,让人烦恼;为别人是大公无私,在助人中得到喜悦。」

一般人作了好事,出了钱,被人赞美就自我膨胀了。但刘济雨强调,佛教讲三轮体空,不要想到自己做多少事、出多少钱,不要著相。「在慈济当志工,是化大我力小我,把个人的角色缩小,没有自我膨胀,即使做冉多的好事,出再多的钱、力,也要让自己回到原点,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无论是在事业上、慈善志业或生活上遇到什么障碍、烦恼是非,刘济雨都欢喜接受,以平常心看待。「没有障碍,我们的心智如何获得提升?修行不能只在顺境中,也要经过逆境的千锤百炼,才能炼铁成铜。要把逆境看作修行的资粮,不要担心被困难考倒,要化辛苦为幸福。万法唯心造,只在一念间,小事化大,障碍就变大,辛苦就变痛苦了;大事化小事就能化无。」


九分志业一分事业
他澄清,一般人舍掉事业,不顾家庭去当志工的颠倒做法是不圆满的,所谓有智慧的做法是,把家庭、事业兼顾好了,行有馀力才回馈社会。「我的情况是例外,因为我是早有准备的。」

从当初九分事业一分志业,到后来的九分志业一分事业,刘济雨说,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循序渐进的。早在1996年在工厂旁盖起静思堂时,他就有这个构想,时机成熟时把工厂化整力零。

他记得,当年接触慈济时,最大的疑惑是:怎么把十分事业降到一分,还会有十分的烦恼?为什么慈济志业从零开始,做到九分时,内心却法喜充满,没有90%的烦恼呢?

「后来才知道,原来不管是一分或十分,事业一定要赚钱,在这利益之下,不免无奈、烦恼;然而行善却有一个随缘的空间,喜欢就多做一点,不喜欢就少做一点。」

於是,9ll事件过后,全球经济萧条,风声鹤唳,刘济雨做了人生重大的抉择,他把自己的财物分配好,安顿好孩子的生活,发给每个员工半年至一年以上的遣散费,还列队欢送他们(许多员工在温馨的欢送仪式中部流下感动的泪),然后把工厂变卖了。

「事业从九分到一分很容易,但是从一分归零就不简单,因为从一归零是有无的问题,需要勇气、毅力、智慧和福报,还要从长计议,就像画龙点睛,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没有把龙体画出来,怎么点睛?」

一天花费不到五元
刘济雨是个踏实的生意人,经营手法保守,所以生意做得不大,却做得很稳固。也因为这种保守经营手法,使他在决定结束事业,把工厂卖掉时,没有太多后顾之忧。

他将所得的1500万令吉,捐作推动慈济志业用途。

1500万令吉,足以让人度过下半生。
1500万令吉,极少人能舍,他却舍掉了。
对於许多人眼中的这分洒脱,刘济雨笑笑说: 「我什么都不缺,钱再赚下去也是多馀的。结束事业,是改变航道,重新起飞。」神情始终是怡然自得的。

他发现,放下了一切,人生中其实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刘济雨目前的生活很简单,平淡安定,法喜充满。他很知足,从不逛街,偶尔欠东西也是在访视时途经商店随手买了就走。他自己理头发,吃得简单、穿得简单,一天的花费不到五今吉。「既然要修行,就要放下欲望。」他由衷地说:「人只要过惯简单生活,就会发现,很多东西是不需要的。但许多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并且苦苦哀求,盲目、颠倒。」

年轻时的梦想要五子登科,30岁就赚到了钱,享尽荣华富贵,而今年过半百,53岁的刘济雨回首时感慨地说,那梦想「简直是妄想」。「那时候智慧末开,在红尘滚滚中汲汲营营,拥有很多东西却不快乐,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直到进入慈济后才突然开窍,清醒过来。」他形容,随太太回台静思精舍寻根一次就被证严上人「摆平」了、折服了。

一日志工终身志工
自认很有条件过所谓幸福快乐的生活,可以拿几十万环游世界80天,但刘济雨自问:这样的快乐可以维持多久?「用钱买来的快乐是短暂的,只有内心的快乐才是永恒的。」他更发现,原来幸福快乐不必刻意追求。

因为越是刻意追求,幸福快乐越会成为我们的烦恼、负担;越是穷追不舍,幸福快乐离我们越远。「当放下一切时,人就超脱了、开悟了。只要减少烦恼,快乐就来了。」深呼一口气,他说,把事业舍掉后,感觉上身上的抱袱放下了,不必为名利奔波。「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幸福快乐是建立在断续造福上,假如你现在认为自己很幸福,没有再行善造福,好比做生意不但没赚钱,还在花钱,哪一天钱花光了就乐极生悲。」

难舍能舍,刘济雨舍掉了事业,却得到无限的快乐、轻安,他坦荡荡地说:「我也不怕,我没钱,不担心被人绑架,我的钱是大家的。」

问他会否担心接班人的问题?他哈哈大笑说:「佛陀涅盘时也没说谁是他的接班人,反正学佛的人那么多。」顿一顿,他说:「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把握当下最重要,只有今天最实在。」

对刘济雨而言,一日是志工,终身是志工。志工这条「不归路」,无怨无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3: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冬风吹袭,气温骤降,这是加尔各答罕见的冰冷冬天。露宿街头的游民,躺在几块厚纸皮上、盖著几张单薄粗布,彻夜颤抖,只能靠燃烧垃圾来换取一丝短暂的温暖。

一阵狂风掠过,垃圾、纸皮、粗布化作熊熊烈焰,在冬季乾燥的空气中,火速蔓延……。这出名曰「危险的温暖」的严冬悲剧,不断在加尔各答的街头巷尾上演。从火海中死里逃生的街民,一个按一个,被抬进垂死者之家。

当他被抬进来时,没有人,能够正视他的脸。那张被烈焰烧得模糊的脸,已经分辨不出任何表情;不只是脸,他全身每一寸肌肤都熊熊燃烧过,残存的呼吸仿佛吐著炎气,微弱的心跳也仿佛渗著焦味。他就像是从天界坠落的火凤凰,或是,从八热地狱逃脱的众生,完全不应该属於人间。

修女们、义工们,每个人,只能痛苦地别过眼。多看一眼,心就会被揪得更痛更紧;再看一眼,泪就会像泄洪般涌出。

这寸,一个年迈的身影静静走过来,她温柔的目光凝视著那张脸,二话不说,开始为他清洗溃烂的伤口。

痛不欲生的嘶喊声,仿佛从胀裂的地狱缝隙中传出,那么陌生遥远却又那么清晰骇人……。在最靠近这声声嘶喊的床边,她眼神专注、手势俐落,用爱一寸一寸地轻抚他破碎的身心。

心系垂死者之家
1996年,刚从医院护士长之职退休的德蕾莎(Teresa Volpato),参加了一个为期三周的印度观光团,行程的第四天,一行人来到加尔各答的垂死者之家(Home for the Dying Destitute),遇到了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与德蕾莎修女同名的德蕾莎,被散发自这娇小瘦弱身躯的慈爱之光慑住,当时并不知道垂死者之家是否需要义工的她,怯生生地间德蕾莎修女:

「我可以留下来吗?」

「当然可以,欢迎啊!」德蕾莎修女说。

就这样,这位年逾60、一句英文也不懂的意大利护士,连观光也不继续了,离团独自留下来当义工,後来,还把原订留在印度三周的行程延至三个月。

那次以後,德蕾莎的心被深植在这异乡,故乡反倒成了度假的地方;八年来,每年平均九个月的时间都住在印度。

在意大利的医院当护士长与在加尔各答的垂死者之家当义工,虽都是医扩工作,却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印度的奇难杂症,常常让来自欧美的医护人上惊愕不已。退休後的德蕾莎,没有选择在风光明媚的故乡享受悠闲安乐的日子,却选择在垂死者之家,让遍体疥癣、痈疽、灼烧或蛆蛔盈满的芸芸众生,成为她生活的全部。

身为家中独女,在父母逝世後,单身的德蕾莎没伴侣没子女,一直孑然一身;垂死者之家,成了她不弃不离、心灵依归的家。

工作时全心全意的专注力,经常让德蕾莎废寝忘食,让她漠视身边的一切。她看到的,只有每一个躺在她面前的病人。过去,到底做了多少事、到底为多少病人疗过伤,对她来说都不重要:未来,还能做多少、做多久。对她来说也不重要;只有现在,只有当下的一刻、只有眼前的病人,最重要。就像德蕾莎修女说的:「我们只能在一时爱一个人、在一时服务一个人。」德蕾莎温柔的目光只锁定当下的那个人。

病痛缠身坚持不休
垂死者之家是德蕾莎修女於1952年创办的第一个家。缘起於半个世纪前,每日在贫民窟与街上为贫者服务的德蕾莎修女,发现一个被老鼠和蚂蚁吃掉半张脸的人,四处求医却频遭拒绝,因而发愿力垂死者觅一处安身之家。

50多年来,八万多名垂死者曾经在这小小的家安住、安息。

德蕾莎修女经常说,她办的不是一所医院,是一个家。垂死者之家也许设施简陋、条件低劣,可是充满尊重、和谐与爱。

拥有40年专业护士的经验,正好让德蕾莎在垂死者之家发挥所长,不谙英文的她总是默默地力伤势最严重的病人清洗伤口、敖药、包扎。

垂死者之家的百馀位病人多半是遍体鳞伤的,每位都必需每天清洗换药一至二次。这工作由每天上午从各修道院过来的实习修女、修士,以及医扩义工负责。实习修女、修土定期调派到不同的家实习,义工的流动性亦高,故此几乎每日部由不同的修女、修上或义工为不同的病人包扎伤口。

对於这点,温和的德蕾莎却有固执的坚持。她通常会负责儿位重伤病人的包扎工作,而且做了第一次,就是「她的病人」,其他人不得插手。这对病人宋说,无疑是好事,由同一人海曰观察伤口的好转或恶化,以决定处理方式,有助康复与痊愈。

然而,就因为这小小的坚持,德蕾莎不管刮风下雨,都准时出现在垂死者之家,甚至病痛缠身之际也从不休息一天。她那耆老的身躯,像是一副金刚身,而支持这副金刚身的,是她的金刚心。

曰复一日,德蕾莎无微不至的照料,让在火海中破烧得焦头烂额的他,渐渐康复了。

日艳艳,风习习,冬天过去了;每个人都以为活不下去的火凤凰,竟然要出院了。

德蕾莎凝视他那已长出纷嫩新生皮肤的脸,就像第一次凝视他烧得模糊、没有表情的脸那样,目光温柔。

在风中挥别,他笑了,她也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3: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英格(1nge Sterk)在德国柏林受医学教育,却在泰国边境美索镇的难民医院当义工,她自1990年来到美索镇协助流亡缅甸女医生辛西雅的Mae Tao Clinic,至今已过15个年头。

「现在回想,我会来到此地,冥冥之中仿佛有著特殊的安排,是佛菩萨的牵引,让我有机会来到Mae Tao Clinic,为这里的苦难众生服务。」英格说。

柏林来的长期义工
英格出生於德国一个天主教家庭,伹奇妙的是她从小就对佛教感兴趣,虽然她不知道什么是佛教,但她一见到庄严的佛像就心生欢喜。

23岁,英格开始她人生的第一次旅行,前往印度菩提迦耶,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的成道地。在印度学习禅修的她,曾经有过很奇妙的体验。随後,她又到缅甸修习内观禅,对自己内在灵性有很殊胜的提升。

这样的一段佛法学习历程,使英格内心深处视印度、缅甸为心灵的故乡。

「1988 年,缅甸发生民运,军政府以机关枪、坦克对付那些示威抗议的民众,这样的血腥屠杀震惊了全世界。当时我在柏林,知道这消息後,内心感到非常痛苦,因为,缅甸是我学习受教的地方,如今遭受到这么大的苦难,我不能袖手旁观,我应该回去。因此,我辞去了医院的工作,飞到了清迈,因为我从新闻报导上得知,有大量的缅甸难民逃往泰国。」英格说。

英格到了清迈,遇到一位来自美索(Mae Sot)的西方人,他对她说:「你应该到美索,那里有一位流亡缅甸的女医生,办了一间贫民诊所,她很需要帮忙,你可以去协助她。」就是这样的因缘,英格来到了美索,从此成为Mae Tao Clinic的长期义工。

恶劣环境脚浸污水
英格说:「你很难想像,Mae Tao Clinic是怎么开始的。我初来时,只有一间木造的高脚屋,高脚屋的底层是诊疗室,上层是住处。辛西雅医生和几个工作人员就住在楼上。因为泰国政府不给予辛西雅医生任何支援,所以诊所的物资非常短缺,卫生设备也很差。虽然有水电供应,但经常不预警的停水停电。水还好,可以事先储存。但是临时停电,造成诊所很大的困扰。有几次,我们正在为产妇接生,突然停电了,大家只好用蜡烛、手电筒迎接小生命的诞生。」

泰国是热带国家,一到夏天便进入雨季。雨季来临时,每天的午後会有一两个小时的大雷雨。因为Mae Tao Clinic的地势较为低洼,雨水从路面涌进诊所,情况非常糟糕。

「大雨来得又急又快,很快就会淹满了半个楼层,这时,大家得赶紧搬运病人到二楼的员工宿舍,有些人则忙著抢救书籍和资料。当时,诊所外有一个小贩是卖黑碳的,大水一冲,碳末四处漂流,把黄泥水染成黑色,我们的脚每天踩在水里,小腿以下都黑黑的,洗也洗不净,像穿著半截黑丝袜。」英格笑谈往事,听来却令人心酸。

烂泥污水到处漫流,苍蝇蚊子猖獗肆虐,整个诊所的卫生条件非常差。

当时,英格有一位知心男友在柏林当医生,经济条件不错,英格便写信向男友「募款」,收到男友寄来的款项,英格第一件事就是改善厕所。「当时,缅甸人口里讲的都是『革命』,而我在意的是『厕所革命』,因为个人的卫生条件没有做好,就容易生病。」英格说。

妇女堕胎一大问题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病人不惜千里来到Mae Tao Clinic看诊?

英格解释道:「这些病人大部分是居住边境的甲良人,山里的生活更是艰苦,村子里根本没有医生,一旦生病,就只能靠巫术治病,要不就是等死。当他们知道美索有这样一所诊所,他们当然要来。」

是的,对这些没有钱,没有身分的缅甸难民来说,Mae Tao Clinic是救命的地方,尤其是辛西雅医生,她的慈悲、柔软、亲切,让这些贫苦的病人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可是,治病毕竟是治标,治本之道是健康常识的宣传和教育。」英格说:「山村里的人,对疾病的认定往往是『得罪神灵』、『上天降祸』的迷信。例如,他们不相信蚊蝇是疟疾的媒介,不知道注重卫生是预防疟疾最好的方法,反而认为吃了太多木瓜才会得疟疾。」遇到这样的情况,常常令英格啼笑皆非。




英格为难民营的妇女看诊
在Mae Tao Clinic负责妇产部的英格,特别重视妇幼保健的预防工作,她说:「妇女堕胎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偏远山区的妇女没有节育观念,孩子太多造成粮食不足等问题,因此,许多妇女一旦发现怀孕了,就自行堕胎。她们堕胎的方式很可怕,用树枝、铁线或任何尖锐的东西,直接刺入下体,造成子宫大量出血。许多妇女来医院就诊时,伤口已经感染、溃烂,惨不忍睹。」

每年,诊所花费在这些堕胎妇女的医疗费用就不少,见到这种种因无知造成的伤害,英格感到很痛心。她协助辛西雅医生制定妇幼卫生推广计划,为一些不想再生育的妇女免费结扎。透过妇幼卫生常识的宣导,这些年来堕胎妇女的比率大幅降低。


上山渡河背包医疗
英格除了在美索服务,也曾随著辛西雅医生训练出来的「背包医疗团」下乡服务。

「每年,会有背包医疗团员深入森林,为森林里的甲良人服务。那是翻山越岭的工作,非常辛苦,而且有丧命的危机,因为森林里埋有许多地雷。我多次参与他们的活动,到深山里为妇女服务。」

偏远山区的卫生条件比Mae Tao C1inic更差。村子里的用水取自河流,洗刷脏物、牲畜饮水、洗澡便溺,也都在同一条河。村子里没有厕所,树林茂密处便是天然厕所,没有卫生纸,上完大号後用竹片刮净。这一切难以想像的生活方式,英格都经历了。

英格说:「有一次,我跟背包医疗团到山里去帮妇女看诊,几天没洗澡,一个好心的村民说要带我去洗澡,原来是要到河里洗天然浴。她带我到一处僻静的河边洗澡,等我泡到河里,放眼望去,才发现,哇!这条河好热闹啊!有人拉著水牛到河里帮牛刷洗,有人拿著器物来冲洗,许多孩子在游泳,鸭子也来凑热闹。吃喝拉撒,全在这条河,不分上游下游。」

因为卫生条件差,山里的孩子大多肚子里长蛔虫,营养不良。有几次,英格带著蛔虫药到山里帮孩子们打虫,果然,孩子们拉出一大堆蛔虫。有的孩子蛔虫寄生在上食道,竟是从嘴里吐出来,还有一个孩子差点窒息,因为蛔虫从鼻孔钻出来。

这一切可怕的经验,更让英格下定决心要加强村民的卫生教育。但是,很难,因为文盲,因为迷信,因为民智未开,许多科学观念很难被接受。



由此,英格更体会出辛西雅医生的悲心。如果,她只是管理一所Mae Tao Clinic,或许外界的经费支援尚能自足。但是,边境这些少数民族村落,处三不管地带,生死往往听天由命。但辛西雅医生不忍,她无法见到手足同胞受病苦折磨而视若无睹。因此,她把Mae Tao Clinic一部分的资源用在这些少数民族的医疗、教育上。

英格说:「我与辛西雅医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因此,我们彼此不谈宗教。但是,对於贫苦的人们,我们有共同的感受。总想帮助他们,净化他们的身心。」

「不忍众生苦」,这是英格和辛西雅医生内心的交集,也是她们共同的愿力。

历经15个年头,英格已把Mae Tao Clinic的工作视力生命中最重要的承担,未来,她仍会继续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3: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有报导指出,中国长江生态环境现六大危机:森林覆盖率严重下降,泥沙含量增加,生态环境急遽恶化;枯水期不断提前,长江断流日益逼近;水质严重恶化、危及沿江许多城市的饮用水,癌症肆虐沿江城乡;物种受到威胁,珍稀水生物日益灭绝:固体废物污染严重,威胁水闸与电厂;湿地面积日益缩减,水的天然自结功能日益丧失。以上危机让专家们惊呼;若不及时挽救,10年内长江水系生态将濒临崩溃。

此外,中国草原严重沙化,危及牧区居民的生计与生活,使牧民沦为生态难民。

另一方面,有科学家警告,全球暖化将使逾20亿人在2050年面对水灾的威胁,其中,亚洲更属重灾区。温室效应的结果,将导致温带地区的冰川溶解,低洼陆地被水淹没、陆地面积不断缩小。

上述例举实况,只属冰山一角。环顾四周,在发展的洪流中,灾难频传,屡见不鲜。环保的概念虽早在10多年前就被提出,只是环保工作并未见其成效,反而地球之破坏日趋严重,大多数人认为灾难是自然现象,非人类所能控制,既然个人能力有限如事不关己,己不劳心又何妨?

只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和宇宙大自然既然同体共生、互相依存,有著密切关系,身为地球的一分子,大家岂能事不关己、漠视这一切後果? 如果人人都悲观看待,我们的地球受破坏的程度岂不更加严重?

在这危机四伏的情势下,我们庆幸仍有一批环保分子,默默地站在保护环境、复建地球的前线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捍卫地球!他们的付出,让我们明白到,发心要发到脚底下,拯救地球,不只是空喊口号而已,而必须付诸行动。拯救地球,不只是佛教徒、基督徒的责任,不限於东方人或西方人,而是每个人的责任,从管好自己开始,从自我节制开始台。

与大自然重建联系


美国著名身心灵导师雷久南博士及先生何瑞德,多年来致力於环保工作,身体力行过简朴、自然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模范对象。

何瑞德(Arthur llubbard)长於美国加利福尼业,1967年考获加州科技学院化学博士,曾任化学教授40年。他擅长於电子化学(即电子与化学的相互作用),毕生从事科学研究,如今踏入第47个年头,他偕学生曾发表过数以百计科学专著刊物,赢得无数国内科学奖项殊荣,并任科学期刊编辑长达19年。


何瑞德酷爱大自然


何瑞德酷爱大自然,热衷於自助旅行。过去50年来,每年他都会到自然生态保留区实地考察做研究。工作之馀,他喜欢在屋旁的空地上栽种有机蔬菜,自己盖房子,创建自成一格的健康家居。「每天付出一点点的努力,帮助保护地球的环境。每一天我竭尽所能积极环保,无时无刻都选择以正确的行动,全面协助挽救地球。这是我一天一小步尽力环保,不断地实现心中的『誓愿』。」

鉴於科技的滥用,动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受威胁,水源、土壤和空气严重被破坏与污染,引发何瑞德对「保扩环境、复建地球(Conservation,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的工作产生脓厚的兴趣。他认为,全人类需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拯救地球运动,先从自己做起,然後跟家人、朋友、邻居一起和大自然重祈建立亲密关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奢华无度,使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长此以往,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发展没法再持续下去。」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目前全球人口比率不断激增,几达无以复加的地步。专家们咸认,未来的新世纪,地球人口将暴升约五倍,历久不衰。现仅有的大部分「老森林」,将在25年内消失殆尽;海洋生物有朝一日也将绝灭。土壤和农作耕地在质与量全然遽降下,空气的质素亦深受其害,影响远大。「其中,温室效应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科学验证和明确数据显示,过量耗用燃料如汽油、煤炭、木材、天然气体,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热能,已逐渐造成全球气温全盘上升。反常的气温若置之不理,地球渐失生机,人类将再也无法居住。

「另一方面,过去数十年来,生育率已大幅度降低,如任由此情况持续,有一天人类恐有濒临绝种之虞。」





耕种的果树终於开花了。



「现有的居住环境和人体内,充斥著化学物,核能废科以及核子武器的大量生产,皆对人类构成巨大危害。恐怖的战争和暴力事件爆发,天灾人祸层出不穷,然而却未有周全的防范对策,悲剧继续上演……。无庸置疑地,我们尚可尽力拯救地球,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

「拯救地球是有望的!身为『人类大家庭』的一分子,当务之急,我们应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确保未来能过著更快乐和舒适的生活。只要每个人正确做出选择,快乐、聿福的日子必将紧随而来!」

作为『拯救地球计划』(Saving Planet Earth Project)的成员之一,何瑞德一针见血指出,力行环保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换言之,只要人人承诺『保护环境、复建地球』,并热烈响应环保工作,那么,我们的地球将恢复健康,大家也将过得更健康、安乐!」

他解释,长久以来,环保分子针对人类对地球的冷漠心态以及人企业的贪婪需索,积极展开拯救地球的行动。况且,每个人於生俱来拥有「主宰权」,人们只要全力参与此一系列活动,必然卓有成效。

健康家居减少污染


他建议我们不妨从行住坐卧著手,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居生活,减少污染。

「首先,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天那』、漆料、化学物,尤其是杀虫剂、樟脑丸、喷雾清新剂及其他香精物品。虫害问题的根治方法,是保持家居整洁,而非通过喷洒杀虫剂;与其用樟脑丸驱蟑螂,不如经常换洗衣橱里的衣服。日常生活多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陶瓷、软木、藤制品;选用棉花、毛线及其他天然纤维等纺织品。不管是天花板、墙壁或地板,可以以绝缘体隔热,这是有效而经济的方法。


在森林区筑一个安乐窝。

「如需暖气,记得慎选选暖机,安装在常用的房间里,以免浪费浪费燃科。水管要锁紧。居所空气若污染,房内可安装空气净化器。少用微波炉、烤箱和手机。以减少微波辐射的伤害。有机食品值得推广,响应有机食品能促进绿色事业。」

「至於饮用水,我们可以饮用纯净的逆渗透(R.O.)过滤水。人体中有70%的成分是水,一个重140磅的人,体内就有100磅的水,足见纯净水的重要! 素食者比食肉者更节省能源--水用量及土地用量。(编按:据资科显示,在加州生产一磅牛肉,需5214加仑的水,比—个人一年洗澡用水还多。

「日常生活中,可自行将垃圾分类、回收或再用。最好选在靠近森林区,空气清新的住处。唯有实际行动拯救地球,我们才会有健康的居住环境!」

态度决定一切!何瑞德笃定地说,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态度!贵为万物之灵,先从自己做起,地球的命运就在我们掌控之中!诚如林肯(Abraham Lincoln)所说:『我们想活得快乐,取决於自己。』因此,我们必须朝以上目标前进,迈向和平、永续和幸福的未来!」

诚然,只要我们克制自己破坏性的行为,消除自私自利、贪婪的心性,培养利他的慈悲心,过俭朴生活,减少大自然的破坏,那么,人类将免於灾堆、祸害而轻安闩在了!内心平安,心不就自由了吗?

社会的进步不足用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同埋,地球的安乐不是喊出来,是做出来的,从自己做起,从心的节制、积极行为开始!请善待我们的大地母亲吧!从今天起,就停止制造垃圾、污染,还我们的孩子——片清净大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3: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祈求可以活久一些,好让我将五个孩子抚养长大……」母爱的光辉映照著患病的妇女脸上。

「发现患病,我无法接受事实。每次路经槟威大桥都很想跳下去,了结精神折磨。但是,今天我不再流泪,还可以和大家分享心灵的成长……」眼前这位大男生诉说著心境的转变。

「自从丈夫患病後,我深探体会到生命的悲苦。我皈依了佛教,我愿将爱与思念化为力量,帮助旁徨无助的人。」化生命的苦难为大爱,这位女志工从此积极布施自身的力量。

患者的心灵庇护所
一群爱滋病患者,有的独自到来,有的携带家眷,在炎热的下午,挤在空间不大的中心,畅所欲言,抒发不能随便向别人透露的心声泪语。每个月的最後一个星期日,这里成了他们的心灵庇护所,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无需顾忌、无需躲藏的地方,可以毫不掩饰地诉尽心中苦、流尽辛酸泪…& amp; hellip;这里就是北马区唯一以华语、福建语及英语为媒介语的爱滋病关怀服务中心--「友爱」,创立於2000年,坐落在槟城市中心。

现年4l岁的叶坪法是「友爱」的创办人。他以个人薄弱的力量,挑起重大的担子,负责中心内所有的事务,包括电话辅导、上网搜集资讯、与其他爱滋病关怀团体保持联系。每逢星期二、四,他会骑著电单车到槟城中央医院,在爱滋病专科诊所为病患填写表格、翻译。

叶坪法的爱心付出,安顿爱滋病患者焦虑不安的心。站在最前线的关怀岗位上,他欣然接待许多遭家人遗弃的垂死病患,给他们临终关怀,陪他们度过惶恐、煎熬的最後一程。

爱滋病患者往往承受巨大压力,不只遭到外人谴责,也得不到家人谅解,内心苦不堪言。若病患愿意让家人知道其状况,叶坪法会通过家访让其家人了解爱滋病,引导他们接受患者。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多数家属无法理性处理事情或施予亲情接纳病患。有的甚至担心被传染,把患者赶出家门。缺乏家人的接受与支持,病患的日子也就苦上加苦。」

「爱滋病日渐猖撅,从风月场所、瘾君子蔓延入侵家庭。妇女及儿童被感染的风险相应提高。希望华社积极推动爱滋病醒觉运动,改变族群冷漠、无知的态度。」叶坪法遗憾华人社会对於防范爱滋病的醒觉意识不高,对爱滋病患者的态度也不很正确。

辅导过程遭受刁雉
在帮助和辅导患者时,叶坪法常遭受一些不明理的人士质疑与刁难,可是,因为有佛法,他得以在这条路上笃定地走下去。

「每个生命都应该有尊严。他们绝对有权力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承担。我曾受过不少苦,所以我能体会别人的苦。我愿意协助、支持他们面对生命中的不圆满,活出本身自信的光明面。」叶坪法这番话透露了一股坚定的愿力。多年的社会服务生涯里,叶坪法从不喊累,更从没想到畏惧及退缩。

曾经有一位患者在临终时向叶坪法说道:「没有家人愿意来看我,你却一直守护在我身边。谢谢你!」每当想起这句话,叶坪法即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更让他无怨无悔迎向任何挑战。

「我负责的个案,应有超过500宗吧!他们之中,有的已往生、有的中途放弃、避而不见,有的却与我成了好朋友。」

回想这些年来最难忘的经历,叶坪法以言语拼凑出一幅骇人的画面。「我曾亲身照顾一位瘦骨如柴、皮肤溃烂,全身血淋淋的患者。想要帮他抹身也不知从何下手,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损破他的皮肤,令他痛不欲生。当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无力感。」

叶坪法曾获《光明日报》颁发「服务勇士奖」,并认识了同时获奖的觉莲法师。

「觉莲法师创立净莲慈悲院,为末期癌症病人提供临终关怀。慈悲的法师一直以来都想推行爱滋病患的关怀工作,因此领养了『友爱』,为贫困的病患提供医药资助。」

深入关怀泰爱滋村
除了净莲慈悲院,「友爱」的部分患者亦获得慈济功德会福利组的医药资助。槟城斯里兰卡佛寺也定期提供米粮,分发给贫穷的病患。「『友爱』获得各佛教组织的关怀和资助,印证了佛光普照人世间,菩萨慈悲救苦难。」感恩之心,尽显在叶坪法的脸上。

三年前,叶坪法得知有关泰国南部Sadao镇「爱滋村」的消息後,开始了他跨国的善行。「爱滋村」里的患者,住在简陋、宁静的园林里,叶坪法与几位朋友每个月都筹措一些款项和干粮,资助邻国的这些患者,三年来从不间断。

「爱滋村是由War Tuayang的住持所开辟。目前大约有10多名病患。法师早晚诵读巴利文经文,以特制的草药,安顿及护理病患的身心灵。」法师开辟园林收留病患,以佛法包容、引导迷途者的菩萨行径,让叶坪法深受感动。

每回探访,村内的爱滋患者犹如见到老朋友,个个眉开眼笑。见到病患过著安定自在的生活,叶坪法的心中也感到安慰和喜悦。「病患偶尔会要求一些维他命E,以治疗溃烂的皮肤,除此之外别无他求。访客的到来,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接纳和鼓励。」

变幻无常的人生,令叶坪法领悟到缘起缘灭不过是一瞬间,因此十分珍惜与亲友之间的感情。而令他欣慰的是,看到病患走出阴霾、重新振作、积极规划自己的生命。走入人群、服务人群,把生命中最美的一面奉献给社会,叶坪法与「友爱」的同仁,让更多苦难众生有机会分享人间的温情与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3: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针扎不到手不会知道那种椎心的痛。当面临了至爱的人逝世,一时不知所措、痛心疾首的罗莎莉医生开始对人生作出进一步的探讨。她原是一名看护临终病人的护士,在进入医学院深造时,读了Elizabeth Kubler Ross的书,深受影响。
「60年代类似缓和医疗的课程在澳洲并不普遍。但Kubler Ross医生却把隐藏著的东西揭露出来,告诉我原来临终者需要我们的倾听;临终的过程是否定的、愤畏的、充满讨价还价的;而临终病人更是为了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感到悲伤。」

不懂?去做就是了
於是在39岁医学系毕业後,别人问她要往医药的哪方面去发展?她毫不考虑的就决定了「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这一条路。

但没有经验,如何去照顾临终者?去做就是了! 在听了Cicely Saunders的演讲後,Cicely Saunders这么回应她。於是一切就这么开始了。从没有资源、没有医疗成员,只有一些医生善意,以及认为这是一件重要工作的信念,罗莎莉医生於 1981年说服医院的医疗管理部门让她开始——个缓和医疗的病房。

没有经验,病人就是她的老师,从病人的反应中,罗莎莉医生感受了什么是真挚的同情,并自日复一日的摸索中,累积出该说什么、该做什么的经验。

罗莎莉医生於1992年应新加坡的邀请到当地推行临终关怀计划,60岁的她目前是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缓和医药部的顾问。回首来时路,她顿了一顿说,曾经一度面临生活上的挑战,很难去平衡家庭生活,碰到有紧急性情况发生时,即使是深夜都得赶到医院去,「因为病人的生命有限,第二天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在安宁病房的日子,她深深的体悟到生命的真实足不可预测的,而死亡终究会降临每个人身上。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接触亦是彼此之间的一种互动。

在这里,灵性的提升不只是病人本身,尤其让她学会卸去所有伪装,时刻表现在当下的片刻中,真实的呈现在病人面前,以足够的觉知,生动地去认识每个人不一样的独特性,抚慰身心的疼痛。

「许多时候,当医疗已无法缓和他们所受的肉体上的痛苦时,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抱持诚恳的信念,扮演好一个『好听众』的角色,倾听病人话里头背后的意义。」她相信在每个人的生命旅程的故事底下,隐藏了他们痛苦和快乐的种子。而藉由说出自己埋藏已久的故事,有助於舒减病人所受的痛苦,帮他们指认出生命的过程,了解真实的自己,让他们知道其实每个人都陷在同样的问题里头。

「病人不时会提出诸如『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的问题,通常是没有清楚的答案的。常常这些问题是被人所忽略的。我们稍为用心想想,他们真是在问问题吗?他们不过是在告诉我们一些事情——他们正在探索生命中深刻而神秘的问题。」

诚实 抚藉心灵
罗莎莉医生认为,坦诚对病人来说很重要。「家属对病人隐瞒病情或许是善意的。但在病人面前伪装不真实的事情,真的有用吗?因为没有人比病人更了解自己。临终病人是脆弱的,也是感觉敏锐的,即使没被告知实情,他们多意会到生命即将结束,在我们不自在的同时,他们早已察觉到我们其实是伪善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患了绝症,命不久矣。』你可以换一种婉转的表达方式啊!与其说癌细胞扩散得怎么样、病情如何的严重,你何妨譬喻说,轮胎破损很容易修补。因为那是外在的;车轮如果是弯曲了,要矫正还可以,但比较困难;但如果是轮轴断了,那可就麻烦了。这么说病人会比较容易明白,对他们来说,癌细胞如何扩散,已不是那么重要了,他们迫切於知道的是自己的情况严重到什么地步。」

「所以他们一般不愿医生告以虚假的允诺,『别担心,过几天你就会没事了!』他们只希望我们接受不可避免的情况,陪他们走完人生这段旅程,持续给予他们时刻的关心。」

而这关心,可以是慈祥的话语、和善的微笑,不经意的给病人抹一把脸,甚至在他们呕吐时站在床边的一个微乎其微的动作。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叫他们感动,更能够抚藉慌乱的心。

安宁病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一种揭露,一个逐渐了解的过程--了解生命的真谛。它提醒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我们能够给予的就是:诚实,打开我们的心,以挚爱来回应受苦的病人,让每一个生命好好的去,那将会是给这个世界带来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6: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楊梅花,临终天使

“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慈濟臨終關懷的義工,更沒想過第一次照顧臨終病人的感觸會是那麼深。所謂人生無常,看著一個生命慢慢地消失,反而更激勵起自己一定要為這社會,為慈濟做出貢獻。”聲音有點沙啞的楊梅花如是說。

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是這位在慈濟當了11年義工的楊梅花,卻給人一股很平靜,很親切的感覺。詢及她在成為義工後,在生活和人生理念上是否有些改變?

她笑了笑回答:“自從加入慈濟這個大家庭後,對凡事都特別珍惜。成為了義工後,更學會了珍惜與人相處的時間,關懷他人,同時也更愛惜自己的生命。”

楊梅花坦言,年輕時常因忙於工作,而疏忽了對長輩的照顧,以為把錢寄回家便算盡了孝道。如今想起來,還真內疚不已。

現在則不同了,只要有時間,楊梅花都會和同是慈濟志工的丈夫茹明輝回家鄉探親,空閒時也會撥個電話問候一番。所謂行善行孝不能等,他們夫妻倆開始去自動關心家人,分擔家人的工作和需要等。

《靜思語》改變了我

是因為慈濟人感動了她,還是因為佛法的號召力呢?楊梅花想了想表示:“我想是上人證嚴法師的《靜思語》改變了我。當年的我,為了生活而生活,從未想過惜福和感恩。參與慈濟後,開始學會調整自己的步伐,懂得知福、惜福和造福。”

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當自己感到快樂、輕安自在時,應慷慨地讓身旁的人感到快樂和輕安自在。於是,楊梅花搭上了臨終關懷社區服務的列車,成為臨終關懷的義工。

對楊梅花而言,人生就像個舞台,十分虛幻。為了讓這舞台亮麗起來,所以要愛惜時間、珍惜每一天,利用自己的能力及一顆感恩的心去付出。

慈濟的理想,是以“慈、悲、喜、捨”之心來幫助人,造愛這社會。楊梅花除了常去關懷單親的家庭、孤獨的老人,也照顧過洗腎中心的病人。

她解釋,每次接到案子時,她都會和師兄師姐們過去瞭解情況,看看對方需要甚麼幫助。在進行評估後,才開始進行下一個動作。

“我們曾經幫忙對方申請政府或福利機構的援助、給予關懷等。當一切完成後,接下來則是觀察期,往後再進行評估工作。這也是我加入慈濟後,所學到的首要知識。”

愛的力量和方法是需要自己去學習和累積的。因此,當楊梅花和丈夫接到消息說要去關懷這一位患上鼻癌的病人時,她便告訴自己說,無論多辛苦都要做到最好。

憑著一顆單純的心,楊梅花和丈夫,以及慈濟的師兄師姐們踏進了這病患的家。沒想到,這一趟也從此改變她對死亡的想法。

病人丈夫奔勞尋名醫

“回想起那一天,接到通知後,我們一伙人火速趕到了病患的家。說明來意後,病患的家屬戰戰兢兢地開門讓我們進去。當時,她正躺在一張床上,整個臉形都因鼻咽癌的關係而變得扭曲,這讓人感到心酸。”楊梅花娓娓道來。
她,是一位患上末期鼻咽癌的女病人。其丈夫和孩子為了她的病情,不惜天天奔勞,尋找醫生,為的是希望能治好她的病。

“患者共有3個孩子,兒子常不回家,大女兒是個學院生,小女兒只得12歲。為了更了解患者的病情,我們也找來了慈濟的醫生為她做檢查。可惜,病情已到了末期,大家的心頓時冷了下來,尤其是患者的家屬,更不能接受這一切。”楊梅花紅著眼眶說。

雖然如此,大家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患者的丈夫,每天都不辭勞苦的下班後立刻從巴生趕回家看顧病患。正在面對考試的女兒,也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免得母親的傷口受細菌感染。而楊梅花和志工們除了積極去關懷這位病患之外,也更努力更慷慨地去協助病患的家屬。

“人,總是害怕面對死亡。依當時的情況,我們只能慢慢地去安撫他們,希望給他們鼓勵和支持。除了給予精神上的支持,也適時的給予金錢上的補助。”

義工謹記4個“全”

愛心滿滿的楊梅花坦言,由於自己並不是專業的臨終關懷志工,因此許多時候都需特別用心去學習,這才能做到最好。

楊梅花透露,在志工們的關懷理念中,共有4個全:全能、全家、全程和全隊。全能,就是把他人看顧得無微不至;全家,則無論家人有何需求,都會儘量給予協助;全程,一直陪伴他人至往生為止;全隊,是互相安排時間輪流照顧他人。

“我與丈夫和志工們商討後,決定每天都到病患家去,主要是看看病患,陪她聊天等。雖然我們不會治病,但我們可是以行動來關懷病患,讓她安心。”

聊天,是驅除寂寞的好方法。楊梅花表示:“病患的內心世界是很寂寞的。剛開始我們只能以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時間久了,與病患熟絡了,有了更近一步的瞭解後,病患便開始與我們分享其心情,以及內心的不安和苦惱等。當患者一一暴露自己的內心世界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心去傾聽。”

除了聊天,給予關懷,楊梅花等人就沒下一個動作了嗎?例如幫忙患者清理傷口等。楊梅花笑言,自己並無那個能力,也不專業,再加上清理傷口並不簡單。所以,最好的關懷方式就是給予病患關懷,陪伴著病患。

聆聽著楊梅花述說著這位病患的故事當兒,記者深深地感受到母愛的偉大。雖然患者身患重疾,但她仍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子女未來的起居生活,還掛愛著子女。此時,楊梅花只得不斷的開導她,要她別為子女的事而擔心,最重要是把病養好,把身體照顧好。

楊梅花的這個舉動,正符合了慈濟人以智慧相結合,以愛心相扶持,聞聲救苦,即時解難的宗旨。

親手製無蛋蛋糕送病者

看著病患的身體一天天的衰弱,楊梅花不但感到心痛,也覺得很無助。強忍著淚水的她徐徐說道,為了減輕患者大女兒的負擔,他們每天都會為對方送上晚餐。同時,也幫忙看顧患者的小女兒,為小女兒進行補習。

“當時,患者的大女兒正面臨考試。然而,她仍是默默的為家人付出。放學回家時,都會先打掃,然後幫忙處理其母親的傷口,以免受細菌感染。半夜時分,母親呻吟喊痛時,她也會起床陪伴著母親。這一切看在眼中,痛在心裡。”對此,楊梅花只能無助地、默默地給予言語上的關懷。

撇開傷心的時分,來談談溫馨的小故事吧!“哈哈,曾經有一天,在聊天時,患者說在生日當天想吃蛋糕。於是,大家為了製作這無蛋蛋糕而手忙腳亂。雖然是個小動作,但是在滿足她的食慾之餘,大家也感到溫馨快樂。這也是滿足臨終者的心願的一個小插曲。”

對楊梅花而言,病人的笑容是最美的。“每當聊天時,總希望能看到她的微笑。在這段期間,她與我們分享了許多家中的小故事,就算是一張照片,也可以暢談很久。在照顧這位女病人時,我學會了以同理心去關懷她。”

原來,患者未生病之前,常帶孩子出外旅行。這一個過程,不但增進夫妻之間的關係,孩子們也會感到特別開心。

坦然面對生離死別

隨著病情越來越嚴重,大家也開始坦然面對生死的離別了。患者多次與楊梅花討論其身後事,而梅花也將對方的想法一一告訴患者的家人。在這同時,楊梅花也多次告訴患者別掛念丈夫和孩子。

死神最終召喚了她。離開的時候,楊梅花並沒有陪伴在側。據患者的家人透露,這位女患者是在安祥且沒有掛念的情況下離開了這美麗的世界。

雖然女患者已離逝,但楊梅花和丈夫對這家人的關懷卻沒有因此而停頓。“如今,死者的女兒已成為慈濟的義工,而且還會自動自發,抱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關懷他人。”

不讓關懷的動作有斷層,全面性的去造福和惜福,正是楊梅花成為臨終關懷義工的小心得。未來若有同樣的案例,還自我推薦去做服務嗎?

“當然會。現在,只要有時間,我和丈夫都會去聽講座,以增進自己的醫療和輔導知識。我常告訴自己,愛,是無國界的。真心的回饋社會,接受他人的意見,抱持著一顆學習的心,達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行是重要的。學會珍惜身邊的人,這就是人生啊!”付出並不要求回報的楊梅花感慨地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6: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妈妈菩萨孟嘉岚 一生奉献给孤儿

孟嘉岚於1926年出生於新加坡一个传统的印裔家庭,身为家中的老大,她常被视为是七个孩子中最顽皮,却是学校里最安静的一个。

她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周末一大早总是以去菜市场的藉口,带她到教堂去做礼拜。沉浸於浓浓的宗教思想与道德观念中,让少女时代的她曾经萌起当修女的念头。「那个年代,对於长辈的安排,你没有拒绝的理由,你要终身不嫁,根本不可能!」她说,深遂的眼眸中藏著悠悠的记忆。

l8岁的那一年,父母为她安排了一次相亲。对方在部队里工作,负责照顾退役老兵的福利。在人生路上与一位满腔热血、年轻有为的伴侣携手同行原是最幸福的事,然而最后事情急转直下。

「对方却步了。他发现我的妹妹比我更貌美,而我在他眼中,简直『瘦得像个肺结核病人』。」

一次难忘的相亲经验,也是她人生的一个转捩点,带她走进灵性之路。她开始思考美丽的定义。「到底真正的美丽是什么?如果一个男人只注重外在的美丽而不是内心的提升,当一个女人有一天将年华老去,他是不是就把她搁置一旁,再去寻找另一个外表的美丽?我自间无法去信任这样的一个男人。」在静思中她寻得了一丝慰藉,并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贡献一生,服务社会。

特丽莎修女曾经说过一句话:「爱的种子,必须亲手撒出去,而且每次撒一粒。」而在孟嘉岚的心田,早埋下了这么一颗爱的种子。她在少女时期就参与扶助孤儿的义务工作。从9岁开始就向沙迪亚南达高僧学习淡米尔文和京教课的她深受当时是「印裔救济小组」成员的高僧影响,往后一直追随高僧无私、牺牲和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

「真爱,是你真心无私的对每一个人付出,是不望回报的。」她一向抱持一个信念:人必须懂得如何公平对待别人,超越种族、宗教、肤色和信仰。所以当第二次大战让许多小孩变成孤儿,孟嘉岚起丫怜悯之心,一心要成立一所孤儿院让小孩有所庇护。末料,高僧并不同意:「谁去看护他们呢?你吗?」


孟嘉岚许孩子一个希望,
对她而言,孩子亦是她的希望。

简短的一个问题,把她问得一时语塞。凭个人主力,问题怎么可能解决得了?毕竟那涉及了庞大的人力、资源。但凭著她的一股热忱,高僧最终拗不过她,经过3年的筹备才於1952年正式成立了清心社,成为吉隆坡首间孤儿院。心有多大,力有多大。孟嘉岚一直相信那是她的诚心感动了上苍。

生活 连串的难题
清心社早期的经营过程是艰难的。在1961年高僧因车祸逝世而接管清心社时,兼任达摩中小学校长的孟嘉岚面临了孤儿院和家庭的财务困境,曾经一度想过放弃。在几乎绝望之下,她祈求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就够了,其他的她一慨不要,她只愿儿童院能够生存。

轻闭双眼,她沈默了好久。回首来时路,太多太多的回忆复杂得剪不断理还乱,无从说起,我倏地瞥见她眼角泛著的泪光。

「你知道吗?」她说,眼睛是发亮的。「我在数学科目中曾经考获很好的成绩,解决难题一向是我的强项。」走过风声鹤唳的日据时代,再苦都是人生的历炼,让孟嘉岚累积了丰富的人生哲学。她一直相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生活,就是不断的解决连串的难题,你就把那些问题看作人生道路上的一种挑战,你何必为此踌躇不前?就勇往前进,跳出那重重的困境嘛!问题再难,总会有一个解决的方法。」


孟嘉岚的爱超越种族、宗教、肤色和信仰

这样的信念,让她一路继续扶持直到今天。凭著那一股坚毅,加上一些助缘,清心社始步入轨道,不再为经费烦恼。她此刻唯一在寻寻觅觅的,是一位接班人,能够以无私的大爱精神,去关怀、爱护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健全的成长。

从接管清心社,在短短的时间内从过去的不善於表达自己到走人人群,孟嘉岚坦言,这归功於自己大量的阅读和祈祷。在沈静中,她发现到怀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去做一件事,心灵的智慧花朵会开得越茂盛。

她形容自己的一生好像随风漂荡的一片枯叶,没有去向。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枯叶虽枯,它为谁枯?它为万物鞠躬尽瘁,把真爱留给大地,在静默中滋养大地的每一花每一草。

告别孟嘉岚,望著她的背影,我豁地想起她那一身的白,还有那一颗隐藏於洁白中纯净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6: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雷明珠老夫人 八十高龄行善忙

一般人的观念,都认为年纪老迈了,就应该在家好好的养老,能够含饴弄孙,享受儿孙福即更美满。但对於已将年届80岁高龄的雷明珠老夫人来说,这却是一种「浪费」岁月的事。

她认为退休人士正是有著大把时间做善事的时候,因此即使她目前双脚有病痛,难於行虐,仍然发挥力善最乐的精神,积极推动怡保骨髓移植福利基金会的筹募活动,以便让它茁壮成长,惠及更多正在受地中海贫血症折磨的人士,让他们有个重活的机会。


好话 广结众生缘

雷老太大除了是怡保骨髓移植福利基金会的发起人外,也是华人洗肾中心的发起人,如今华人洗肾中心在全马各地都获得了各善长仁翁的热烈支持及设立洗肾中心,可说惠及了无数肾脏病患。

究何原因今雷老太大热心社会公益而不言倦呢?

雷老太太在其住家接受访问时,打从心里发出微笑的说:「这是因为一位由香港远道而来的远参法师曾对我说过,我们既然来到这世上,不应该就这样打一个转,什么有意义的事都没有做过,就这样白白的『回去』,实在太没有意思了。」




颂读妙法莲华经是雷老太的每日功课

「更何况要行菩萨道就应时时与众生结下更多的善缘,如果当下没有种下任何的众生福缘,将来又怎么样来度众生呢?」

法师这番话,雷老太大感觉有如醒醐灌顶,觉得很有意思。

「但我仍抱著怀疑,心里想:就凭我吗?然而法师最后补充一句:『你将做什么都会成功的!』」雷老大太一脸祥和。

「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人生真的不应该白走一趟便『到回去』,就这样发愿要行菩萨道,要与众生多结下善缘。「雷老太大说:「正所谓『一语可兴邦,也可丧邦』,确实是有道理的,所以好话可令人有振奋作用,坏话则可令人颓废不振,我是因为获得了法师的妙语及指点,而对生命与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

雷老太太在年轻时,曾与丈夫在战乱时期捱过一段苦日子,直到约40岁时,七个孩子渐渐长大,家境渐好转,雷老太太回想起来,觉得迷信也有它的正面作用,由於十分喜欢到处去拜神与祈求,因此才在一个因缘的巧合下,遇到了一位朋友,把她引进了佛教团体,也因为如此,获得远参法师的指引。

从那时起,她便积极於佛教事业,更在怡保成立了维新佛教会,也把维新佛教全推广至全马各地,如安顺、槟城、芙蓉、新山,以至新加坡等地共九间分会。在这期间她也不时拜访感化中心及戒毒中心,更正新年期间探访这些边缘人士。时间一晃就过了约卅年。

退休 最好来行善

雷老太太在70岁时,听到一名患肾病的佛友,满脸哀愁的告诉她说,各种癌症与疾病都有一个协会给予患病者协助,只有肾病者没有获得被照顾!

雷老太太马上深入了解,从中深深感受到病患者的苦处,不但面对病魔的折磨。面对高昂洗肾费的担忧,便毅然的肩负起这项重任,决定成立一个洗肾中心以协助肾病者。

经过一段与各大医院、政府部门奔跑与查询,终於在怡保华人接生院成立了大马第一个华人冼肾中心。为了促使洗肾中心存活下去,雷老太太经常自个儿驾著车子到处收集旧报纸与旧衣服,把它售卖后再捐给予洗肾中心。



如今她老怀安慰的是,洗肾中心目前在全国热心人士的支持下,越来越多洗肾中心成立,让病人可以更方便地接受到医药照顾。

今天的雷老太太虽己老迈,但这一、两年来,除了继续关注洗肾中心的发展,仍然发心成立怡保骨髓移植福利基金会,更为筹募的活动不遗馀力,经常都会为了筹募基金问题而劳心劳力。

她目前最盼望的是能够早曰筹募到更多的基金,为患上地中海贫血症的人士进行移植骨髓,以便让患者早曰脱离病魔。

她说,只要患者能够在年幼时就获得进行移植骨髓,经过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服药,患者从此生命就有转机了。

为避免悲剧不断重演,雷老太太语重意深的说:「年轻人在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应该接受血液检验,以免为下—代带来不幸。」

她感慨的说:「现在我已很少出门去参加活动,双脚不太听话,人老了病痛也较多,走多一些路就觉得脚疼。」

要把慈善事业交棒给年轻一代的雷老太太,希望保留多一点心灵空间给自己,雷老太太早晚都会诵读妙法莲华经,闲来也打打气功。她最大的心愿是能够成功力基金会筹募更多的医药基金,也希望每个像她这般年纪的人都能够继续地行善,为社会抛砖引玉,感化更多年长人士为社会做一份贡献。

她一直认为,年轻人需要工作,为家庭负担而烦心,在经济上也未必都拨出闲钱来仿善事,但退休人士最多时间了。如果世间处处有雷老太这样的老菩萨,那真是大家的福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06: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患之友庄红记 麻风病院送亲情

年前的一个星期日,我在双溪毛糯麻风病院看到庄红记。身形粗壮,一头短发的她正忙著分配东西,身旁围绕著二十多位的老人。

地上摆著旧轮椅、收音机、衣物、电器等等……。正当她小心翼翼,心无旁鹜的忙著时,来了一辆车子,红记马上跑上前去,协助三位送东西来的朋友,将一箱箱的卢柑、花生、罐头、新春食品摆放一堆,周围的老人露出兴奋的神情。

派送工作进行时,老人家很有耐心的等著,突然传来争执声,原来,有一位老婆婆因为被责拿了两份礼品,而和对方吵了起来。

红记见了连忙放下工作走前去做调解,她带著很温和的语气说:「不要这样,一会我再派给你。」两位老人家听了互望了对方一眼,当下静了下来。

感受 无助的凄凉


待点算工作完成後,红记和三个朋友拿著一张纸到一间间病房去,记录兼派送每一个老人所需要的东西。许多老人家双手紧紧捧著「礼物」,语气非常诚恳的对红记说:「辛苦你了,多谢多谢!」那幅画面,叫著感动。

六年前,庄红记跟一个团体前往双溪毛糯麻风病院作探访,当亲眼看见里头的老人所面对的处境及遭遇后,心里当下有了决定。



到病房去派送东西

「我深深相信,世间是充满温情的。於是决定在工余时间就到老人院去探访,付出微小的力量,从中发觉,只有在大日子,才有公众前来捐肋,其他的日子很少人来关心他们。」满脸英气、性格爽朗的庄红记说:「想要长期助人唯一的办法是当社工。」

庄红记说不出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只知道自己每当遇见困苦无依的人士,就忍不住要帮忙。渐渐的,帮助人就成为一个「爱好」,庄红记笑著说。

来自柔佛州的庄红记,今年5l岁,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个性开朗,从事裁缝行业。

在庄红记眼中,双溪毛糯病院的老人异常可怜。虽然很多病人已痊愈,可是已无家可归,有家人等於没家人。

她说:「我可以深切了解到,当一个人陷入困境,那种无奈无助的凄凉是无法细诉的,他们极渴望有人来慰问。」

发起心愿之後,红记常到菜市场或夜市场向公众募捐。

「开始的时候反应蛮不错,目前经济不景。款项也减少了。不过,我不会因此而放弃,我相信好心人还是很多。」
庄红记很单纯的相信:「只要有爱心,有诚意助人,花十元是帮,花一元也是帮,功德是一样。」

红记这份举止,也引来一些朋友的不解,问她为何自讨苦吃,有时间不如去看戏逛街。

「我只能告诉他们,我喜欢做,怎么也丢不下这里的人。另一方面,助人为快乐之本嘛! 我做的快乐啊!」

秃指 紧抱收音机


在双溪毛糯当社工6年,红记要处理病人的林林总总要求,生活变得非常忙碌和充实,但她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未曾言累。

麻风病院里头,大部份都是眼睛失明及耳朵失灵的老人,拥有一架收音机,就可让他们度过快乐的每一天;有了耳机,他们就能够与朋友、护士或医生沟通。

庄红记每隔一至两个月便会到该医院一趟,把公众的捐款,换成必需品,分派出去。


双溪毛糯病院是红记发挥爱心的地方

「每当他们拿到收声机时,不管是新或旧,都会开心得紧紧抱在怀里,然后用那光秃没有手指的手,靠感觉慢慢去调播道。」红记总是难忘这一幕。老人们也很喜欢围绕在红记身边,当她是唯一亲人,向她倾诉心事。「他们就像小孩子一样,有时得哄一哄。」

在默默奉献的行善列事里,红记见到人生百态也开拓了视野。曾经也在向人募捐时,换来十分怀疑和不信任的眼光,甚至毫不客气的对她说,要我捐钱给你,先带我到那看看再说!红记说:「坦白说那时好难受,然一想到这群老人渴望的眼神,也就当没一回事。」

「早期在老人院,见到一位老人家身上有著很可怕的伤口,感觉十分害怕,只敢远远望著。」由此而知,行善有时也耍修忍辱,同时要修无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8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鱼凯文 于 12-9-2008 02:59 AM 发表
李文杰大爱无障碍 愿天下寒士皆欢颜
--------------------------------------------------------------------------------

接到电话获知自己将被派往斯里兰卡赈灾时,佛教慈济功德会吉隆坡支会执行秘书李文杰正 ...
哗,
原来李文杰是大爱之人,
失敬失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9-2008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riftyFly 于 12-9-2008 09:08 AM 发表
哗,
原来李文杰是大爱之人,
失敬失敬!


他果然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残障之光。

Malaysia Boleh,李文杰Lagi Bole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8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李文杰不懂是同一个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8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鱼凯文 于 12-9-2008 12:11 PM 发表
两个李文杰不懂是同一个人吗?
我觉得应该是,
他的社团的高级秘书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8 07: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鱼凯文 于 12-9-2008 02:59 AM 发表
李文杰大爱无障碍 愿天下寒士皆欢颜
--------------------------------------------------------------------------------

接到电话获知自己将被派往斯里兰卡赈灾时,佛教慈济功德会吉隆坡支会执行秘书李文杰正 ...






哪里拿到的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8:20 AM , Processed in 0.08736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