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海@叶

中國生活與禮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后宝诞

天后宝诞,也称呼为天后诞,是庆祝天后诞辰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举行。

天后诞一般庆祝程序由天后诞的前夕开始,在傍晚开始还神、还花炮;子时过后各村村代表会在天后庙上头注香、拜神,然后有一些仪式如‘喊礼’、‘读祝文’等。在天后诞正日,各花炮会龙狮队与表演团体于天后庙前集合。当庆祝表演完毕后,龙狮队会继续前往天后庙参神。最后,举行隆重的抽炮仪式。

由于香港以前是渔村,而相传天后保佑他们海上平安,所以天后是香港及南中国沿岸省份常见供奉的神祇。因此每年的天后宝诞都有很多善男信女汇集到各个天后庙庆祝。香港至今最少有40座天后庙,当中最古老的就是建于公元1266年的天后庙有西贡的佛堂门大庙。每年的天后诞会有多至5万名信众参拜,有的贺诞者会于帆船和驳船上挂满色彩缤纷的旗帜。元朗的大树下天后庙也是很著名的,每年元朗的渔民团体、体育会、宗亲会等会派出飘色、乐手和其他表演者参加会景巡游至天后庙。

在天后诞庆典众多的传统活动中,“抽花炮”可算是最有特色。香港掌故家萧国健博士表示,一般花炮共设三十座,当中“第三炮”除了象征“丁财两旺”,还据说是最灵验的一个,故有“炮王”称号。另外,据说以往曾有两名村代表同时抢到“第一炮”,后来为了平息风波,特设“第一壹炮”作为抽用,而“第一炮”则为镇坛副炮。

天后诞时,村民除了舞龙舞狮、朝拜天后、出会、巡游外,还举行盛大的盆菜宴。盆菜是香港独特的传统菜式。传统盆菜以木盆盛载,材料则一层叠一层的排放。不过,为了能吃到热腾腾的盆菜,现今盛载的器皿都以铜盆及梓盆代替笨重的木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清醮

太平清醮(“醮”,拼音:jiào,中古拼音:cieuh、粤语︰音“照”),又名清醮、清醮会、打醮、打清醮、清吉醮、祈安清醮,属醮的一种,是道教一个传统仪式,亦是一民间习俗,在四川、福建、台湾、广东及香港一带特别盛行。在香港,太平清醮是村民酬谢神恩、祈求国泰民安的盛大仪式,又以依赖渔业和农业为生的村民最为着重。不少乡村至今仍保留定期打醮的习俗,大部分清醮都称为太平清醮,少数则称为安龙清醮。

太平清醮活动承传了不少中国民间风俗及文化,近代的太平清醮更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士参观,如:长洲太平清醮便成为长洲当地一年一度的的大型活动,每次均带来大量摄影者、游客,人潮都挤满地方不大的长洲,街道变得水泄不通,每次也为当地商店食肆带来一定经济收入,近年更有纪念品发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契兄弟

契兄弟原意是结拜兄弟,后来演变成一种类似于当代男同性恋的关系,两者书面上的名称虽然相同,但福州话口语中读音有异,以识别是普通的结拜还是同性恋关系。

此制度在广东及毗邻福建盛行[来源请求]。当男孩长到16岁左右时,常会认一位年龄稍大的未婚男子为契兄,经过一定仪式后,两人就像夫妻生活般同吃同睡,直到年长男子结婚[来源请求]。有些在其中一方或双方皆已娶妻的情况下仍然会维持关系,甚至超过三十岁还很恩爱。双方父母亦把互把对方的儿子当作女婿般看待,并且会在对方儿子娶妻时负担部份费用。

由于结为契兄弟的男性仍然可以娶妻并传宗接代,并不会影响家族本位的宗法制度,在盛行的地区并不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契兄弟可以公开手挽手行走[来源请求],并不会有人提出异议。这些契兄弟习俗盛行的地区,同时也是太监出身非常多的地区,但自从20世纪初太监制度被取消后,契兄弟习俗也渐渐消失。不过在广东某些经济落后山区,仍有相类似的风俗。

“契弟”一词与此习俗相关的引申义

“契弟”本来是指“义弟”、“干弟”,因为有同性恋结为契兄弟的风俗,“契弟”就多了“男同性恋”和“娈童” 的意思,指同性恋的“契弟”又引申出其他意思,常用来骂人,或指人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例如福州话“(野)契弟”意思是差劲,“做契弟”指遭殃、倒霉或捣鬼;粤语“契弟”指“王八蛋”或“笨蛋”。福州话中指义弟的契弟读成kiedie,指同性恋的契弟则读成kiedie,可以区分。粤语中两者都读成kɐi3 dɐi6,因此广东人忌讳称别人或被称为契弟,而会用“契细佬”(“细佬”是粤语“弟弟”的意思)或书面语“义弟”、“谊弟”、“结拜弟弟”代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太岁

安太岁是一种民间信仰,香港称摄太岁,每年冲犯太岁的生肖要到寺庙里面安太岁,以趋吉避凶。

来源

安太岁这种信仰,可能有南北两种来源。

    * 北:金章宗(1189-1208)在位时,母亲生重病,于是金章宗命人在长春宫(今白云观)祀奉太后的本命元辰神,此后北京就有了祭祀本命元辰神的“顺星”习俗。因为太岁神与本命神在后来融合在一起了,于是清代以后就变成祭祀太岁神。由于太后的生辰是正月初八,因此往后北京的顺星和其他地方的安太岁,最初都在正月初八举行。

    * 南:大约宋代以后,江南风水大盛,“镇宅”的观念很普及,而太岁则被认为是会带来凶煞的神只,因此如果房子的座向不好、或者随着流年变迁造成风水困厄,就可以使用太岁镇宅符来镇煞、改变风水。后来这种安奉太岁镇宅符的习俗,渐渐变成安奉太岁符,所以现在台湾、香港等地看到的太岁符,上面也都还有“镇宅”的字样。最后脱离原本的镇宅因素,成为单纯的消灾解厄活动。

简单说,北方的来源提供了民间广泛祭祀太岁神以及六十太岁神的由来,而南方的来源则直接促进了安太岁的习俗。

从上述安太岁信仰的来源可以知道,原本安太岁是冲犯太岁的人自行在家里面进行的,可在农历正月在家祭请当年的值年太岁,保佑一年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家安太岁

以下提供在家安太岁之法:

    * 1.到庙里或农民历、网路下载太岁符,并填上身分资料。
    * 2.在农历正月初九或正月十五,与祭祀一般神明的方式祭祀。[1]
    * 3.祭祀时有一段祭辞:

简易版:
拜请太岁星君到此安镇合家平安大降吉祥。

进阶版:
七星五雷护两旁,
六甲神将到宫前,
六丁神兵守后营,
天官赐福神共降,
招财进宝聚当时,
弟子一心三拜佛,
拜请太岁星君保安宁,
镇宅是明人尊敬,
合意平安万事兴,
太岁星君降来临,
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

    * 4.平日与祭祀一般祖先或神明一样祭祀。
    * 5.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祭祀谢太岁,并烧掉太岁符。
    * 6.也可以在农历七月十九日太岁诞辰,多拜一次。

(太岁符可以到寺庙或者农民历上获得。)

后来由于社会型态变迁,逐渐由寺庙代为举行祭祀活动,久了大家也就遗忘安太岁原本是可以在家自己举行的了。在台湾,几乎各大寺庙都提供信徒安太岁,并收取寄付金;而香港人多会到圆玄学院或云泉仙馆的太岁殿安太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庙会

庙会,又称为庙市或节场,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活动,是中国的传统风俗。从这个名称得知庙会风俗与寺庙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历史

道教在东汉时开始在中国逐渐形成。唐宋时,达到了全盛时期,并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戒、水陆道场等等。其后在宗教仪式上慢慢加了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吸引了信众,更让其他非信徒多愿意参观。

六朝以后,佛教寺院,道教宫观日渐增多,于是附于佛寺、道观的庙会也就逐渐兴盛了起来。北魏时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动就是如此。所谓“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迁都洛阳后,每年释迦牟尼诞日都要举行佛像出行大会。佛像出行前夕,洛阳城内各寺院都将千余尊佛像送至景明寺。沿途宝盖幡幢,音乐百戏,诸般杂耍,非常热闹。唐宋以后庙会的迎神、出巡大都是这样沿袭和发展。慢慢推广到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西夏各地。元明以后,庙会才衰落。

原属于民间信仰的酬神活动,纷纷与佛道互相结合。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因此庙会又称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后来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活动。自此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拔罐

拔罐较为普遍的有火罐疗法,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或真空使罐附在腧穴或应拔部位的皮肤上,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千百年来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疗效存疑,未能 通过严谨科学考证.

拔罐能局部轻度破坏微血循环,健康的人借经络重建,该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恢复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数九

数九是一种中国传统记录时间的方式,从冬至开始每过九天记为一九,共记九九,通常数九的前三九即冬至之后的头一个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因此也有“冷在三九”、“三九寒冬”或者“数九寒冬”的说法。

九九歌

九九歌是中国民间的顺口溜,诗句中记述自冬至起每9天(称作“九”)的物候变化,直至惊蛰为止。

诗曰:

一九二九难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定

文定,或称送定、纳吉,又称“小聘”(“大聘”则指“纳征”或“过大礼”)。在传统婚俗中,有纳吉、纳征、请期等仪式,如今则多合而为一,纳入订婚仪式中。订婚仪式中,男方须前往女方家中下聘礼,并交换戒指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聘

订婚当日,男方父母、准新郎偕同媒人前往女方家中,一般而言,下聘车辆与人数以成双为原则。

到达女方家中下聘时,男方应备有首饰、聘金、聘礼等。

现代下文定仪式

首饰

    * 项链
    * 订婚戒指
    * 耳环
    * 手环

礼饼

聘金

    * 小聘
    * 大聘

聘礼

一般凑成六项或十二项,亦有迳以礼金替代,于红包上写明各色礼品名称。大抵上可包含

    * 猪边:猪肉,亦有以火腿、肉干、肉松等代替者。
    * 酒:二十四瓶,以符二十四节气之用
    * 面线
    * 四色糖:冬瓜糖、冰糖、桔糖、糖
    * 头花:鸡冠花、莲蕉花
    * 米、糖:供搓汤圆之用
    * 洗手鸡、酒一瓶
    * 桂圆
    * 罐头
    * 南北货
    * 布料
    * 皮包
    * 皮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烟花

烟花(fireworks),又称烟火、焰火,而在日本称为花火,烟花在中国发明也较早,主要用于军事上、盛大的典礼或表演中,而现代全球唯一能在同天同活动里施放烟花的活动则为跨年(除夕夜)活动。

《后武林旧事》记有宋孝宗观海潮放烟火的情景说:“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共请两殿往浙江观潮……管军命于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宋理宗(公元1225年至1264年)时,周密在《齐东野语》中也记载了当时皇宫观看烟花的故事。到元、明年间,许多诗人、文学家都有有关鞭爆烟花这方面的记述。自清代以来鞭爆烟花使用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理

烟花的化学原理,其实和爆竹的大同小异,其结构都包含黑火药和药引。燃放烟花后,类似以上提到的化学反应引发爆炸,而爆炸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化成光能呈现在我们眼中。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能够使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

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当这些金属燃烧时,会发出白炽的强光。发色剂其实只不过是一些金属化合物。金属化合物含有金属离子。当这些金属离子被燃烧时,会发放出独特的火焰颜色。不同种类的金属化合物在燃烧时,会发放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举例说,氯化钠和硫酸钠都属于钠的化合物,他们在燃烧时便会发出金黄色火焰。 同样道理,硝酸钙和碳酸钙在燃烧时会发出砖红色火焰 。

其实在化学科,我们常常会运用以上结果来测试物质中所含的金属。这类型的实验称为焰色试验 (flame test)。烟花便是利用金属的这种特性制成的。制作烟花的人经过巧妙的排列,决定燃烧的先后次序。这样,烟花引爆后,便能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出鲜艳夺目、五彩缤纷的图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属焰色反应

金属离子         火焰颜色
钾(K+)         紫色
钠(Na+)       金黄色
钙(Ca2+)     砖红色
镁(Mg2+)     白色
铝(Al3+)       白色
铜(Cu2+)      蓝绿色
钡(Ba2+)      苹果绿色
铁(Fe3+)       一点点火花
锶(Sr2+)        血红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犯桃花

犯桃花,乃中国文化中用来形容一个人出现爱情纠葛、异性缘变佳的情形。犯桃花可分为犯到好的桃花:代表得到良好的异性感情互动、或坏的桃花(或称桃花劫、桃花煞。):指因感情出现纠纷或灾劫。

犯桃花一词,出自传统子平八字命理中的桃花星、又称咸池星。在另一种命理学紫微斗数中,则有红鸾、咸池、天喜等三颗代表姻缘与爱情的星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笄礼

笄礼,是古代中国女子尤其是汉族女性的成年礼。现在出了个别表演以外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礼记·曲礼》说:“子许嫁,笄而字。”女子是在许嫁之后举行笄礼、取表字。《礼记·杂记》:“女子十有五年许嫁,笄而字。”如此,则许嫁的年龄是十五岁。如果女子迟迟没有许嫁,则可以变通处理,《礼记·内则》郑玄注:“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礼的仪节,文献没有记载,《通典·女笄》只说,“笄女礼犹冠男也,使主妇、女宾执其礼。” 学者大多也认为应当与冠礼相似。

文化地位

“笄”之解说

“笄”,音ji1。笄,《说文解字》:“簪也。从竹,幵声。”《篇海》说,“妇人之笄,则今之簪也。本作筓。”笄为一种饰件,用来固定发髻,是根细长钎子,一头锐,一头钝,钝的一头有突出的装饰,称为首部。笄是发簪家族的鼻祖。笄的首部简单朴素。后来的簪、钗等皆是在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加“笄”(又叫“及笄”),成为了汉民族女性成人之礼的礼仪之名。

笄礼与生命礼仪

华夏地区文明发育较早,极重身体肤发的完整,认为它们“受之父母、不得毁伤”,所以,拔除、毁伤型的成人礼仪在华夏民族文化中没有存在的土壤。考验型的成人礼仪,对于在自然条件低下而又艰苦、危险的环境中生存的原始氏族来说,非常必要,而汉民族居于中原之地,已创造出了稳定丰臾的农耕生活形态,自然也不适合举行“过关斩将”式的危险的考验仪式。汉民族选择了将成人社会最核心的要素:华(衣冠)与夏(礼仪)投射于将要成人的儿童身上,汉民族的成人礼,是通过“华夏启蒙之礼”、“华夏教育之礼”。通过独特的加冠仪式,给初成的成人上了一堂“华夏之义”的文化教育课。


先民论笄礼的意义和价值

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
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礼记·内则》
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仪礼·士昏礼》
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礼记·乐记》
女子幼,嫁必笄。——《白虎通》
女子十五而笄,许嫁而笄。——《古今韵会举要》
笄冠有成人之容。——《通典》
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劗鬋。——《淮南子·齐俗训》

笄礼衍生的汉语名词:

及笄:女子到了成年行笄礼的年龄
笄女:成年的女儿
笄年:及笄之年,成年
笄冠:女子及笄,男子加冠,指成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笄礼冠服及仪程详解

(一)笄礼的概况

男有冠礼,女有笄礼。笄礼的年龄比冠礼小。
《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十五岁:古时,女子以十五岁为成人。十五岁以后,就可以许嫁、行笄礼了。

许嫁:许嫁之后,必行笄礼。这里说的许嫁,是指完成了昏礼六礼中的“纳征”礼。许嫁后所行笄礼,称“许嫁笄”。

二十岁:如果已经成人的女孩子迟迟未许嫁,那么到了二十岁也必须行笄礼。《礼记·内则》郑注:“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也就是说,一个女孩子到了十五岁,就随时可以许嫁,也随时可以行笄礼了。如果许嫁时已经行过笄礼,则无需再行。如果还没有行过,则必须行笄礼才能够被夫婿家以“亲迎”之礼接走。未行笄礼的姑娘,不能嫁人。如果一个姑娘长期待字闺中(其实也就说明了她还未行笄礼,还在等待“命字”),那么最迟到了二十岁,不论有没有许嫁,都要行笄礼以正式确认其成年。也就是说,一个女孩子就算嫁不出去,也不能一辈子处于总角、无字的“未成年”状态,必须以笄礼这种成年仪式加以确认。

笄礼的仪节,文献缺少记载。成书于唐代的《通典》上只有寥寥数语:“周制,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许嫁,已受纳征礼也。笄女礼犹冠男也,使主妇、女宾执其礼。祖庙未毁,教于公宫三月;祖庙已毁,则教于宗室。祖庙,女高祖为君者之庙,以有缌麻之亲,就尊者之宫教之也。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宗室,大宗子之家。公羊传:‘妇人许嫁,笄而字之,死则以成人之丧埋之。’谓不为殇也。” “许嫁笄,当使主妇对女宾执其礼,其仪如冠男也。又许嫁者用醴礼之,不许嫁者,当用酒醮之,敬其早得礼。” “燕则鬈首。既笄之后去之也,犹若女鬈也。”

到了宋代,一些学者为了推行儒家文化,构拟设计了女子的笄礼。司马光的《书仪》记载了专门的仪式,朱子的《家礼》与其大体相同。

男子的冠礼中,除了士庶,还有天子、皇太子、皇子、亲王、品官等阶层的冠礼。在古代的统治结构下,女子缺乏独立的社会地位,也不从政,虽有命妇,但命妇的封号从夫之官爵,其时女子已嫁,笄礼无从谈起。所以,唯有公主有独特的笄礼。公主的笄礼,文献语焉不详,唯《宋史》载有专仪,明代笄礼不见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子家礼·笄礼》冠服及仪程

女子许嫁,即可行笄礼。如果年已十五,即使没有许嫁,也可以行笄礼。笄礼由母亲担任主人。笄礼前三日戒宾,前一日宿宾,宾选择亲姻妇女中贤而有礼者担任。

笄礼冠服,用冠笄、褙子。将笄者初服,双紒、衫子。

【仪程】

①前期三日戒宾,一日宿宾

择亲姻妇女之贤而有礼者为正宾。以笺纸书写请辞,行礼前三日,派人送达。辞如冠礼(某有子某,若某之某亲有子某,将加冠于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行礼前一日再次恭请正宾。遣人以书致辞。(来日某将加冠于子某,若某亲某子某之首。吾子将莅之,敢宿。某上某人。)正宾答书。(某敢不夙兴,某上某人。) 但这里,子作女,冠作笄,吾子作某亲或某封。妇人自称,于己之尊长,则曰儿,卑幼则以属于夫。尊长则曰新妇,卑幼则曰老妇,非亲戚而往来者各以其党为称。

②陈设

设盥洗、帨巾于厅,如祠堂的布置。以帟幕(帷幄)围成房于厅东北。如果厅无两阶,则画出阶形。

③厥明陈服

如冠礼但用背子冠笄。背子、履、栉、掠,都用桌子陈设于东房中东部,以北为上首。酒注、盏盘亦以桌子陈于冠服北面。冠笄以一盘盛之,用帕蒙上,以桌子陈于西阶下。一位执事守在旁边,布席于阼阶上之西,面向南。

④序立

主妇及以下,著盛服就位。主妇在阼阶下,稍偏东的地方,面向西。子弟亲戚童仆在其后面,排成行,面向西,以北为上。从子弟亲戚习礼者中选一人为傧,站在大门外,面向西。将笄者双紒衫子,在东房中,面向南。

⑤宾至,主妇迎入升堂

如冠礼但不用赞者,主妇升自阼阶。正宾盛服至大门外,面向东。傧者入,通报主妇,主妇出门,面向西,向正宾行再拜之礼。然后主宾一揖入门。揖让到阶下,又揖让一次,登阶。主妇由阼阶,先登阶,在阼阶上偏东的地方站立,面向西。正宾由西阶后登阶,在西阶上偏西的地方站立,面向东。摈者在东序布筵席,稍偏北,面向西。将笄者出房,面向南。

⑥宾为将笄者加冠笄,适房服背子

略如冠礼,但祝用始加之辞,不能则省。正宾向将笄者行揖礼。将笄者出房立于席右,面向席。正宾揖将笄者,即席跪。合紒,施掠。宾下阶,主妇也下阶,宾盥洗,主妇揖宾,登阶复位。执事者以冠笄盘进,宾下一级台阶,接过冠笄,执之,正容,到将笄者前,向将笄者祝曰:“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毕福。”然后跪,加之,兴,复位,揖笄者。笄者到东房中,脱去衫子,换上褙子,出房,正容,南向。

乃醮

摈者在堂中间偏西处设醮席,面向南。宾揖笄者,笄者就席右,面向南。正宾取酒到席前面向北念祝辞曰:“旨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笄者向正宾再拜,直身,面向南,接酒盏。宾复位,面向东答拜。笄者跪祭酒,直身,就席末,跪,饮酒,兴。面向南,再拜。宾向东,答拜。

⑧乃字

宾从西阶下阶,面向东。主妇从阼阶下阶,面向西。笄者从西阶下阶,立偏东处,面向南。宾字笄者,致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女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伯某女。”(或仲叔季)。笄者对曰:“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宾也可以另外作祝辞。

⑨乃礼宾

主妇以酒馔礼宾。以币(帛)酬谢,拜谢。币多少随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公主笄礼简介

据《宋史》记载(志第六十八礼十八 嘉礼六),宋代公主的笄礼为三加(冠笄、冠朵、九翚四凤冠)、三醴,服裙背、大袖长裙、褕翟之衣。帝后亲临笄礼,公主笄后受皇帝训辞。

公主笄礼。年十五,虽未议下嫁,亦笄。笄之日,设香案于殿庭;设冠席于东房外,坐东向西;设醴席于西阶上,坐西向东;设席位于冠席南,西向。其裙背、大袖长裙、褕翟之衣,各设于椸,陈下庭;冠笄、冠朵、九翚四凤冠,各置于盘,蒙以帕。首饰随之,陈于服椸之南,执事者三人掌之。栉总置于东房。内执事宫嫔盛服旁立,俟乐作,奏请皇帝升御坐,乐止。

提举官奏曰:“公主行笄礼。”乐作,赞者引公主入东房。次行尊者为之总髻毕,出,即席西向坐。次引掌冠者东房,西向立,执事奉冠笄以进,掌冠者进前一步受之,进公主席前,北向立,乐止,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绵鸿,以介景福。”祝毕,乐作,东向冠之,冠毕,席南北向立;赞冠者为之正冠,施首饰毕,揖公主适房,乐止。执事者奉裙背入,服毕,乐作,公主就醴席,掌冠者揖公主坐。赞冠者执酒器,执事者酌酒,授于掌冠者执酒,北向立,乐止,祝曰:“酒醴和旨,笾豆静嘉。受尔元服,兄弟具来。与国同休,降福孔皆。”祝毕,乐作,进酒,公主饮毕,赞冠者受酒器,执事者奉馔,食讫,彻馔。

复引公主至冠席坐,乐止。赞冠者至席前,赞冠者脱冠置于盘,执事者彻去,乐作。执事者奉冠以进,掌冠者进前二步受之,进公主席前,北向立,乐止,祝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饰以威仪,淑谨尔德。眉寿永年,享受遐福。”祝毕,乐作,东向冠之,冠毕,席南北向立。赞冠者为之正冠,施首饰毕,揖公主适房,乐止。执事奉大袖长裙入,服毕,乐作。公主至醴席,掌冠者揖公主坐。赞冠者执酒器,执事者酌酒,授于掌冠者执酒,北向立,乐止,祝曰:“宾赞既戒,肴核惟旅。申加尔服,礼仪有序。允观尔成,永天之祜。”祝毕,乐作,进酒,公主饮毕,赞冠者受酒器,执事者奉馔食讫,彻馔。

复引公主至冠席坐,乐作。赞冠者至席前,赞冠者脱冠置于盘,执事者彻去,乐作。执事奉九翚四凤冠以进,掌冠者进前三步受之,进公主席前,向北而立,乐止,祝曰:“以岁之吉,以月之令,三加尔服,保兹永命。以终厥德,受天之庆。”祝毕,乐作,东向冠之,冠毕,席南北向立。赞冠者为之正冠、施首饰毕,揖公主适房,乐止。执事者奉褕翟之衣入,服毕,乐作,公主至醴席,掌冠者揖公主坐。赞冠者执酒器,执事者酌酒,授于掌冠者执酒,北向立,乐止,祝曰:“旨酒嘉荐,有飶其香。咸加尔服,眉寿无疆。永承天休,俾炽而昌。”祝毕,乐作,进酒,公主饮毕,赞冠者受酒器。执事者奉馔,食讫,彻馔。

复引公主至席位立,乐止,掌冠者诣前相对,致辞曰:“岁日具吉,威仪孔时。昭告厥字,令德攸宜。表尔淑美,永保受之。可字曰某。”辞讫,乐作,掌冠者退。引公主至君父之前,乐止,再拜起居,谢恩再拜。少俟,提举进御坐前承旨讫,公主再拜。提举乃宣训辞曰:“事亲以孝,接下以慈。和柔正顺,恭俭谦仪。不溢不骄,毋诐毋欺。古训是式,尔其守之。”宣讫,公主再拜,前奏曰:“儿虽不敏,敢不祗承!”归位再拜,见后母之礼如之。

礼毕,公主复坐,皇后称贺,次妃嫔称贺,次掌冠、赞冠者谢恩,次提举众内臣称贺,其余班次称贺,并依常式。礼毕,乐作;驾兴,乐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筊杯

筊杯,是一种中国的占卜工具,有时会倒过来称之为“杯筊”。多用竹、木等材质做成,两个为一对,呈立体的新月形状,每一个称为一“支”,并分有正反面,隆起部份称为“阴面”(也就是反面)、平面的部份则称为“阳面”(也就是正面)。近代有许多庙宇也采用了塑胶制的筊杯。

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为原则,但也有特别制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间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须请示神明是否合意。

筊杯在民间传统中,是世俗之人所用以与神灵沟通的工具,在台湾,凡是有庙宇,在神像前几乎都有一到数对筊杯,供人上香膜拜之后,请神明指示的工具。这个动作称之为“掷筊”。一般来说,只要将一对筊杯合在掌心,并松手让它跌落地上,观看正反的组合就好,称为圣杯,两只为正面称为阳杯,两只皆为反面称为阴杯。然而筊杯并非仅在庙中使用,家中有供奉祖先者,往往也会备有一对筊杯。

近代的筊杯有时被宗教神棍用做骗财工具,方式是在筊杯中灌铅或水银,以控制其正反面的呈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3: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谊

结谊是一种人际关系,又称上契、认干亲、结干亲、拜干亲,“谊”是指情谊,“契”是指契约,是两个或以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为一种拟亲属的关系,称为谊亲,又称契亲、干亲,俗称干字辈,彼此以亲情维系,可以是长辈和幼辈,也可以是同辈。通常友上加亲,亦友亦亲,关系比一般的远亲和一般的朋友更密切。同辈的结谊又称结拜、结义。

日本也有认干亲的习俗,而且要通过一定的仪式。但日语中的“义父母”、“义兄弟姊妹”不但指结谊的亲属,还包括所有非血亲的关系,如继父、岳父、妻舅等继亲、姻亲。

其他地区也有结谊的习俗,仪式、性质也各有不同。

在中国古代,结谊属于较为严肃的关系。现在仪式往往已经简化,有些只是口头承诺,彼此承认关系,没有进行任何宗教或祭祀仪式,也没有书面的契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7:16 AM , Processed in 0.06138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