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98|回复: 87
|
小黑二站(严禁灌水)降头茅山术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摩的来历
运用手、指的技巧,在人体皮肤、肌肉组织上连续动作来治病,这种方法,叫作按摩疗法。
中国史记上记载秦代名医扁鹊,曾用按摩疗法,治疗虢太子的尸厥症。秦代到今已两千多年,可见按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按摩专书,当推《黄帝按摩经》(十卷,见《汉书。艺文志》),可借早已亡佚。但在现存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里,许多地方,谈到按摩。如《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又《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洽宜导引按跷。”可见古代很早就已掌握用按摩疗法来治疗肢体麻痹不仁、痿症、厥症、湿症和寒热等症。
按摩的优点
按摩的优点很多,容易学习。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还可代替药物。比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后,可使精神振奋,起到兴奋剂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静下来,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由于按摩有利于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对于一般慢性病或身体过度虚弱的患者,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对于不便吃药的孩子,按摩可增强小儿体质,起到预防保健作用。对于某些复杂疾病,还可配合针灸、药物治疗。但是,对于一些急性的或高烧的传染病,或脏器有病变,如伤寒、肺炎、肺结核等,按摩只能起配合作用。如果患有肿瘤,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穿孔、胆道蛔虫引起的胆囊炎等,发病凶急,速转医院急诊,决不可应用按摩而延误病情。对于闭经二月左右,突然发生下腹部剧烈疼痛的已婚妇女,为了确诊是否有宫外孕或其他急性病发作的可能,也应该急速送往医院抢救,不要耽误。
按摩的种类和手法
按摩疗法,大致有如下两种:
一种是主动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种保健方法。另一种是被动按摩,是由医生掌握用于患者的医疗法,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按摩疗法。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应该知道,上述八种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1)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
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
摩,就是抚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双手摩法。
(3)推法:
在前用力推动叫推法。临床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我们看的姿势,是用拇指与食指夹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单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过手指面积太小,操作时,我们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个手指进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医流传下来的推拿小儿方法,实际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样的。把两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两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动,叫作双手集中推摩法,这种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种手法了。
(4)拿法:
用手把适当部位的皮肤,稍微用力拿起来,叫作拿法。
临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丰厚处的单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绪紧张、恼怒,突然发生气闷,胸中堵塞,出现类似昏厥的情况,可在锁骨上方肩背相连的地方,用单手拿法,把肌肉抓起来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钟拿两下的速度,连拿二十次,稍为休息,再连拿二十次,则胸中通畅,气息自渐调和了。
(5)揉法:
医生用手贴着患者皮肤,作轻微的旋转活动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单手揉和双手揉。象太阳穴等面积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对于背部面积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单手加压揉法,比如揉小腿处,左手按在患者腿肚处,右手则加压在左手背上,进行单手加压揉法。
肌肉丰厚的小腿肚上,则可使用下面的双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积,调和血行的作用,对于局部痛点,使用揉法十分合适。
(6)捏法:
在适当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肤和肌肉从骨面上捏起来,叫做捏法。
捏法和拿法,有某些类似之处,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则着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轻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与揉法配合进行。
捏法,实际包括了指尖的挤压作用,由于捏法轻微挤压肌肉的结果,能使皮肤、肌腱活动能力加强,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浅浅捏来,可去风寒,可化瘀血,深深捏来,可以治疗肌腱和关节囊内部及周围因风寒湿而引起的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 本帖最后由 小黑哥 于 16-10-2008 12:40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7)颤法:
是一种振颤而抖动的按摩手法。动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匀为合适。要求每秒钟颤动10次左右为宜,也就是一分钟达到600次左右为宜。
颤法与"动"分不开,所以又叫它颤动手法。
将大拇指垂直地点在患者痛点,全腕用力颤动,带动拇指产生震颤性的抖动,叫单指颤动法。用拇指与食指,或食指与中指,放在患者疼处或眉头等处,利用腕力进行颤动叫双指颤动法。
(8)打法:
打法又叫叩击法。临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术后来进行。当然,必要时也可单独使用打法。打法手劲要轻重有准,柔软而灵活。手法合适,能给患者以轻松感,否则就是不得法。打法主要用的是双手。常用手法有侧掌切击法,平掌拍击法,横拳叩击法和竖拳叩击法等:
侧掌切击法:把两手掌侧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与指间,要分开一厘米许,手掌落下时,手指合拢,抬手时又略有分开,一起一落,两手交替进行。
平掌拍击法:两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后在节奏地拍打。
横拳叩击法:两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与拇指相对,握拳时要轻松活泼,指与掌间略留空隙。两拳交替横叩。此法常用于肌肉丰厚处,如腰腿部及肩部。
竖拳叩击法:两手握拳,取竖立资式,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两拳相对。握拳同样要轻松活泼,指与掌间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于背腰部。
以上四种打法,主要用子肌肉较丰厚的地方,如项、肩、背、腰、大腿、小腿等处。叩打的力量,应该先轻后重,再由重而轻。当然,这里所谓重,也不是用极重的力量,而是相对地稍稍加劲的意思。总之,要使患者有舒服感就算合适。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后快,慢时一秒钟两下,快时逐渐加到六下或八下。
应该记住,无论使用那一种打法,开头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劲,应当软中有硬,刚柔相济,而后逐渐转强。两手掌落下时,既要有力,又要有弹性,使患者感觉舒服。叩打时间一般是1~2分钟,或3分钟就可以了。极个别情况下,根据病情,延长一些时间,或缩短一些时间。这种手法,也可在按摩后来配合进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夹杂进行。
[ 本帖最后由 小黑哥 于 16-10-2008 12:44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扭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偏头痛,前头后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神经痛,四肢关节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关节疼痛)。颜面神经麻痹,颜面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因风湿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囊肿痛和关节强直等症。其他如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症,习惯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遗精,以及妇女痛经与神经官能症等,都可考虑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2)禁忌症: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湿疹,水火烫伤,皮肤溃疡,肿瘤,以及各种疮疡等症。此外,妇女经期,怀孕五个月以上的孕妇,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患者。某些久病过分虚弱的、素有严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龄体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
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同时,将指环等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
(2)态度要和蔼,严肃细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争取患者合作。
(3)患者与医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患者坐卧等姿势,要舒适而又便于操作。
(4)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次数以十二次为一疗程。
(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按摩。
(7)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应在饭后二小时左右为宜。
(8)按摩时,有些患者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当风之处,不要按摩。推拿,又称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就是自己给自己按摩。
鼻部按摩法
鼻部的按摩,主要是通过疏通经络。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来达到通畅鼻道,增强五官功能,清醒头脑的目的。
鼻不但是重要的呼吸器官,而且还与口、眼、耳相通,所以古人认为只有鼻道畅通,才能进一步达到“七窍通”。
按摩时首先做通畅鼻道的训练。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提捏住鼻腔,逐渐用力向外出气,这时会感到不能呼出的气被压向两耳和两眼,待感到气达内耳后,突然放开手指,正常呼吸两三次后,再做下一次,共做三次即可。再做相反的呼吸训练,先将体内残气呼净,再用手指捏住鼻腔,不呼不吸,再将手指突然松开,深深地吸一口气,反复做三次。做上面的训练时,一定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做得过分,憋得面红耳赤;第二,在两次中间的间隔时间里,做两三次正常呼吸,以防止体内缺氧。
然后,按揉鼻部穴位。首先是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缘约0.5寸,在鼻唇沟中。可用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揉搓20—30次。其次鼻通穴,位置在鼻唇沟上端尽头软骨与硬骨交接处。用中指中等力量点按15—20次。
[ 本帖最后由 小黑哥 于 16-10-2008 12:45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推拿(massage)
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
推拿的来源和基本资料
推拿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的确由来巳久,有学者赞之为“元老医术”。推拿作为以人疗人的方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推拿一词是由摩挲、按矫、按摩逐渐演变而来的。它不仅是名词的变更,而且包含着千百年来,从事推拿医术的医师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结果。
推拿医术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方法,是目前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推拿是医生用双手在病人身体上施加不同的力量、技巧和功力刺激某些特定的部位来达到恢复或改善人体的生机、促使病情康复的一种方法。它是“以人疗人”的方法,属于现在所崇尚的自然疗法的一种。由于它的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治疗效果良好,所以几千年来在我国不断的得到发展,充实和提高。尤其是近四十年来,由于西医学习中医,开办中医学院,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近年来,一些科研机构又对推拿机理开始进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绩,这对推拿又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人重视中国这一传统疗法,据了解有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朝鲜、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瑞典、西班牙、越南、阿根廷等国家来中国学习,这说明中国的推拿行手法治疗疾病已受到世界的重视。
推拿发展简史
推拿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先民们在生存竞争中遇到意外损伤时,由于用手按抚体表患处而感到疼痛减轻或缓解,从而逐渐发现其特殊的治疗作用,并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这一独特疗法。
据《素问·异法方宜论》载述:按蹻之法出自我国中州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生活安逸,环境潮湿,民众“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的缘故。唐代王冰认为“按,谓抑按皮肉;蹻,谓捷举手足”,说明本疗法既有在体表的按摩搓揉手法,又有举足投手的肢体活动。《内经》还对本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作了介绍,指出各种痹证、痛证、痿证及某些急症可以按摩治疗,而腹部患有脓肿者则应禁止施以切按手法,反映了先秦时期对本疗法已有相当深入的认识。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抢救虢太子“尸厥”暴疾时,曾成功地运用了推拿等治疗方法(《周礼注疏》),这是有关本疗法医治实例的最早文献记载。我国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岐伯按摩》十卷(见《汉书·艺文志》,已佚),也成书于秦汉时期。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有《金匮要略》中介绍了前胸按压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心肺复苏术和膏摩治疗方法;《肘后备急方》有爪掐人中治疗晕厥患者的急救法。隋唐时期设立了按摩专科,有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职别,并在太医署展开了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嗣后各朝代均将推拿列为临床专科,促进了推拿疗法的普及和发展。
明清时期,在全面总结推拿临床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推拿治疗方法,形成了诸多不同的流派,有关专著达数十种之多。
[ 本帖最后由 小黑哥 于 16-10-2008 12:48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最早的推拿学专著
《黄帝歧伯按摩》
2.推拿手法与药酒合用最早出现在
《素问·血气形成篇》
3.隋唐时期
a.开展了有组织的教学工作并出现按摩博士、师、工
b.出现膏摩
4.宋,金,元时期
a.重视手法分析与选择利用。
b.利用器械进行按摩
5.明代
a.手法临床家出现
b.推拿一词开始出现在万全的《幼科发挥》
c.手法应用由成人向小儿发展。
d.小儿推拿形成与发展。
6.清代
《医宗金鉴》中正骨手法的终结与正骨手法的提出,以及“错骨缝”理论的提出与脊柱手法。
推拿的定义
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推拿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疗推拿。
推拿的作用及特点
1.推拿保健的作用
(1)疏通经络。《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2)调和气血。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
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如小儿痢疾,经推拿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性罗音时,按揉小横纹。掌心横纹有效。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经推拿的儿童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以上临床实践及其他动物实验皆证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也正是由于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周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2.推拿保健的主要特点
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正由于这些优点,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对正常人来说,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对病人来说,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注意事项
(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5)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 本帖最后由 小黑哥 于 16-10-2008 12:49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临睡前。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推拿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作推拿保健。作自我推拿时,最好只穿背心短裤,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此外,在过饥、过饱、酗酒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作保健推拿。
应用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寿,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前就受到中国医学家及养生学家的高度重视。如《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及得复。”说明在秦汉时期推拿已成为医疗和养生的重要手段。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曾提到有《按摩导引经十卷》,惜已佚。但在《养性延命录》中,曾转引导引经部分内容曰:“……平旦以两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搔目四眦,令人目明。……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热,雷摩身体,从上而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导引经的上述内容曾为许多书籍所推崇、引用。隋代的诸病源候论》每卷之未,都附有导引按摩之法。当时,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个内容十分盛行,它的广泛开展,说明按摩疗法重视预防,注意发挥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隋唐时期,在人体体表施行按摩手法时,涂上中药制成的膏,于是,一种既可防止病人表皮破损、又可使药物和手法作用相得益彰的膏摩方法有了发展。膏的种类很多,有莽草膏、丹参膏、乌头膏、野葛膏、陈元膏和木防己膏等,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应用。而且膏摩还可用以防治小儿疾病,《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风”。这个时期已有按摩专科,并有按摩博士、按摩师等职务名称,可见当时按摩已颇盛行。尤其是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导引,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后百病并除,行及奔马,此是养身之法。”孙氏此论,既是对唐代以前养生学的继承,又是他自己经验的总结,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到了宋金元时期,推拿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如宋代医生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胃肠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运用了按摩法催产。在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中提出了老年人经常擦涌泉穴,可使晚年步履轻便,精神饱满。
清代在保健推拿方面发展的特点,是对小儿推拿的著作较多,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手法简便易行,在民间流传甚广中式推拿
中式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中式推拿的主要优点
具有恢复体力、减轻疲劳、增强人体血液循环,提高人休抗病能力、调节脏腑,美容减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能。
中式推拿可使人体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增加人体皮肤的营养从应,改善皮肤的呼吸,有利于皮肤表面汗腺和皮脂分泌,能达到美容的目的。
中式推拿可使人体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增加人体皮肤的营养从应,改善皮肤的呼吸,有利于皮肤表面汗腺和皮脂分泌,能达到美容的目的。
耳部推拿按摩方法
我国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说:“两耳通脑,听听之声归于脑。”认为耳与大脑是直接相通的。因此,对耳部的按摩可以起到清醒头脑、增进记忆、强化听力、消除疲劳的作用。掩耳呜鼓,是我国民间流传较广的健脑方法。做法是将两手掌心紧按耳孔,手指搭在脑后部,用中间三指轻轻扣击后枕部10—20次,手指按在后枕部不动,掩按耳孔的两掌
心突然抬离,连续开闭10—20次,最后将两手食指或中指插入耳孔,旋转
几下后突然拔出共做3—5次。然后按摩翳明、翳风穴,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翳明穴在翳风穴向脑后约一寸处。两穴按摩方法相同。用中指按在穴位上,先向前旋转按摩10圈,再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按摩10圈,先按摩哪个穴位均可。
最后,做擦动作。将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贴在脸上,均匀用力向后推擦,擦过耳后,再从耳后将耳背带倒向前推擦,反复做10—20次,以两耳出现热感为好。
[ 本帖最后由 小黑哥 于 16-10-2008 12:50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推拿按摩保健手法全攻略
按法:
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按而留之,不可呆板,这是一种诱导的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临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
指按法:
接触面较小,刺激的强弱容易控制调节,不仅可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护视力。
掌按法:
接触面较大,刺激也比较缓和,适用于治疗面积较大而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
屈肘按法:
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体表,此法压力大,刺激强,故仅适用于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如腰臀部等。
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按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刚中兼柔,既有力又柔和。
2.摩法
以掌面或指面附着于穴位表面,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摩动。摩法又分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
指摩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摩法:
用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指摩法:
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等力在身体上进行摩动,摩动时各指略微翘起,各指间和指掌关节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摆动;操作时可以两手交替进行。
在运用摩法时,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经常用摩法抚摩腹部及胁肋,可使人气机通畅,起到宽胸理气,健脾和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小黑哥 于 16-10-2008 12:51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
【针灸的历史】
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 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
《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历代针灸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刺法灸法的内容不断充实,理论不断完善,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主要的针灸法】
毫针刺法
灸法: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其他刺法
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
现代刺法灸法:
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
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
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一项医疗保健技术。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以针形工具,刺入或按压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灸法是以燃着的艾绒或其他可燃材料,温烤或烧灼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上述两者在临床上经常配合使用,合称为“针灸”。
[ 本帖最后由 小黑哥 于 16-10-2008 01:00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疗法的特点】
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针灸是否疼痛】
针灸的是否有疼痛的感觉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生,另一个是病人。一般来说,针灸刺入人体后会产生酸、麻、胀、重、疼等感觉,这些都是针刺得气的反应,是好的表现,是检验本次针刺是否“合格”的一个指标,如果针入人体后没有任何感觉,那说明这次针刺是“不太合格”的,这个医生的针刺手法是值得怀疑的。
一个好的医生,他的针刺入病人体内后,会使病人的局部产生或酸、或麻、或胀、或重、或疼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存在于病人表皮的,这种感觉来源于针尖所到的部位,一个好的针灸医生,会使针尖所到之处的一大片区域产生这几种感觉,产生感觉的部位可以达到直径5厘米,甚至更大。这种感觉是非常舒服的感觉,是一种挑动沉疴的感觉,是一种按摩弹拨劳损的肩背的感觉。
一个手法差的医生,带给病人的是进针时的疼痛,行针时的疼痛,这种疼痛是非常不舒服的疼痛,这个疼痛的部位是在皮肤的表层,是一种牵拉皮肤的刺痛,跟上面所说的感觉非常舒服的“疼”发生的部位不一样,上面所说的疼发生在深层,也就是针尖所到的部位,也就是有病痛的部位。
当然,一个身心放松的病人,也会配合医生的进针,减少针刺发生疼痛的概率。一个非常紧张的病人,他的那种不好的疼痛感是会经常发生的。
所以说,针灸的疼,不是绝对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不好的疼,是因为病人的紧张和医生的技术太差造成的。
如果你在做针灸时,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找一个好的针灸医生来扎针,那么,你基本上不会被疼痛困扰。
【针灸的应用】
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性,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到目前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针灸是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针灸能治疗很多病情,用于美容,最多的就是治疗成人痘和减肥。
针灸去痘原理:根据每个人的长痘具体原因,比如肺火、胃火或者脾胃不调等,有针对性地制订针灸调理的方案,通过治疗病症,实现经络通畅,实现去痘美容的目的。
[ 本帖最后由 小黑哥 于 16-10-2008 01:01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针灸减肥原理
针灸减肥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来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大系统功能,加快基础代谢率,从而促进脂肪代谢,产热增加,使积存的脂肪消消耗;进而调整、完善、修复人体自身平衡。
针灸减肥通过扶正祛邪,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加强脾肾功能,扶助正气,又通过经络的疏通作用祛除停滞于体内的邪气,不仅能取得整体减肥的效果,而且能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肥的目的。
第一:通过针灸减肥能有效调节脂质的代谢过程。肥胖症患者的体中过氧化脂质高于正常值,针灸打通人体减肥要穴后,可以使人体中过氧化脂质含量下降,加速脂肪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目的。
第二,可以纠正患者的异常食欲,通过对神经系统的调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过多,达到不乏力、不饥饿的目的。针灸以后,胃的排空减慢,胃不空了,自然就有饱的感觉,可以不太想吃东西了。
第三,在于有效调节内分泌紊乱。肥胖症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发生率极高,为什么生了小孩的妇女会发胖,不单是营养过剩,还有生小孩后打破了她的内分泌平衡,引起发胖,女人到了更年期时,内分泌紊乱同样引起发胖。在采用针灸减肥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皮质”两个系统使内分泌紊乱得以纠正,并加速脂肪的新陈代谢,因此达到减肥的目的。
当前减肥方法很多,但针灸减肥有独特的疗效,即安全方便,又无不良反应。针灸减肥不同于药物减肥等,药物作用通常有一定的期限,而针灸减肥是通过调整患者内在功能而发挥内因作用,所以一般不会在针灸减肥治疗停止后很快又发胖。也就是说,针灸减肥一般不反弹。近年来,针灸减肥己倍受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健康减肥方法。特别是针灸治疗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肥胖、单纯性肥胖等,可迅速减去多余脂肪,收紧皮肤、不松弛、无皱纹,且影响身体健康。针灸减肥适用于长期减肥无效、药物减肥失败者,具有肥胖患者无需节食、无需大运动量运动、无手术痛苦等优点。
针灸治疗的适应范围很广,举凡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许多疾患,大部分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公开宣布针灸对一些疾病确实有帮助。以下列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症,包括:
[ 本帖最后由 小黑哥 于 16-10-2008 01:03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
一、呼吸系统疾病
1、鼻窦炎 2、鼻炎 3、感冒 4、扁桃腺炎 5、急、慢性喉炎。 6、气管炎 7、支气管哮喘;
二、眼科疾病
8、急性结膜炎 9、中心性视网膜炎 10、近视眼 11、白内障;
三、口腔科疾病
12、牙痛 13、拔牙后疼痛 14,牙龈炎;
四、胃肠系统疾病
15、食道、喷门失驰缓症 16、呃逆 17、胃下垂 18、急、慢性胃炎 19、胃酸增多症 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 21、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 22、急、慢性结肠炎 23、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 24、便秘 25、腹泻 26、肠麻痹;
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27、头痛 28、偏头痛 29、三叉神经痛 30、面神经麻痹 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 32、周围性神经疾患 3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34、美尼尔氏综合征 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 36、遗尿 37、肋间神经痛 38、颈臂综合征 39、肩凝症 40、网球肘 41、坐骨神经痛 42、腰痛 43、关节炎。
【传承价值】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症,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到目前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针灸是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记载了用针灸预防多种疾病,如刺泻风门背不发痈疽等。明代医家亦倡导针灸保健,高武在《针灸聚英》里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即防病之义。清代潘伟如在《卫生要求》一书中还阐发了针刺的保健作用,他说:“人之脏腑经络血气肌肉,日有不慎,外邪干之则病。古之人以针灸为本……所以利关节和气血,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复,正复而病自愈。”
所谓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此种养生方法,就是针刺保健。针刺保健与针刺治病的方法虽基本相同,但着眼点不同,针刺治病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而针刺保健则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旨在养生延寿。也正因为二者的着眼点不同,反映在选穴、用针上亦有一定差异。若用于保健,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
保健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医学入门》里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以起到针、药有时不能起到的作用。至于灸法的保健作用,早在《扁鹊心书》中就有明确的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
[ 本帖最后由 小黑哥 于 16-10-2008 01:04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的特别用处】
针灸不仅可以为人服务也可以对付动物。
为保证牛肉的鲜美,日本人曾创新给肉牛每日按摩;为让宠物狗身材苗条,日本人会带着宠物狗一起跳桑巴舞。如今,日本人再次创新:为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寿司,他们竟给金枪鱼做针灸。
日本大阪的一家公司日前在日本国际海产品展示会上展示了给金枪鱼做针灸的技术,并已申请了专利。该公司表示,该技术基于“金枪鱼平静死亡时的味道要比不安时死亡的味道更好”的原理。金枪鱼在接受了短暂的针灸治疗后,血液会变得纯净,鱼肉会变得更鲜美。但他们拒绝透露针灸扎入金枪鱼身体的具体部位。
目前,该技术仅对金枪鱼进行了试验,该公司下一步将对大马哈鱼测试
【针灸: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突破口】
在巴黎参加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2003年学术年会的中外专家说,目前西方医学界已越来越多地了解和承认针灸的功效,针灸已成为中医药被世界接受的突破口。
法国针灸协会主席安德海思博士认为,针灸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痛苦,而西方医学认为减轻患者的症状或痛苦是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它对患者的彻底恢复、增强抵抗力等有重要作用,因此针灸率先被西方医学界接受。法国针灸协会现已成为法国政府认可的医疗协会,近几年法国许多医科大学还增设了针灸课程,这是中医打入西方主流医学的重要突破。
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2003年轮值主席朱勉生博士说,多年前,中医在西方还是处于边缘的医学学科,许多从事中医研究的专家,资格并不被西方国家政府承认。但这几年西方国立医学院纷纷对中医产生兴趣,一些医学院还成立了中医部,学员毕业后可以拿到证书,并开设,不过西方人比较接受的仍然是针灸。他说,由法国执业医生组成的法国针灸协会成为本次学术会议的主办方之一,这说明针灸代表中医,在西方医学界的地位已逐步提高。
出席会议的中国驻法国大使赵进军说,与针灸相比,中药目前还不为西方广泛接受,主要原因是中药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质量体系。因此,要想让中药的医理药理被西医接受,尚需尽快制定较为详尽的生产规范和标准。
在这次学术会议上,专家们还认为,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要得到根本改变,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是,要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外因是,要不断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理解和尊重,并将中医药纳入主流医学体系,针灸就是很好的例子。两者中内因比外因更重要。
[ 本帖最后由 小黑哥 于 16-10-2008 01:08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08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