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64|回复: 0

霸王悲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2-2005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锥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被困乌江,四面楚歌时有感而发的悲歌。项羽的失败,真的如他自己所言,时不予他吗?

他系出名门,叔父项梁早已经为他打下了大片江山,奠定了他后来成为西楚霸王的基础。他自身的条件不俗,与生俱来的霸气,就足以让敌人只要一看见他,莫不退避三舍,胆战心惊的。加上有范增如此聪明绝顶的谋士辅佐,理应可取秦而代之,为何到了最后落得了自刎乌江,其尸首被汉将四分五裂的悲惨下场?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时也,命也,或许真的也包括了这个因素。只是他的失败,难道就可以用“时不予我” 四个字,将其失败的原因概括而论吗? 他把自己四面楚歌的困局完全归咎于时势和命运,对於自己本身的个性缺失和所欠缺的智谋视而不见,就这两点已经足以让他无论他生长在何时何地都注定成为败寇,无法成王。

项羽年少的时候,无论是学文,习武都一事无成。即使是他所谓“值得学的是敌万人的学问”--兵法,也只愿意学懂皮毛,便不愿深究。这样的毛躁个性也造就他日后无法成大事,立大业。他行事从未瞻前顾后,从未给自己留半分的后路,可谓“有勇无谋” ,我们可从下列案例看出端倪:话说项羽领兵渡漳河以救巨鹿,他和其军队上岸后,他竟然把船和烹具敲破,再把房屋付之一炬,只保留了三天的粮食,以让士兵知道此仗许胜不许败,无后退之心。他如此的举动固然可让士兵视死如归,奋勇作战;可是他完全没有想过“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的道理,如果他没有玉石俱焚的刚烈个性,或许就没有后来的自刎于乌江,而历史亦可能改写,扭转他悲哀的命运。

他个性焦躁,率直,而且有些单纯,容易听信谗言 。何以见得? 鸿门宴中,如果不是因为他相信了刘邦冠冕堂皇的谎言,真信了刘邦,平日动辄坑杀数十万人的他竟然在关键时刻硬不起心肠杀刘邦,对敌人仁慈,便是对自己残忍,结果放虎归山,真应了范增之言,后患无穷。可以说刘邦狡猾,项羽败在不够聪明。既然都那么狠了,为何不干脆狠到底?

他的残酷也用错了地方,他对刘邦不够狠,可是对无辜的平民百姓却尽残杀之能事,对投降的士兵亦如此,因此失去了民心。

刘邦只是一个地痞流氓,没有项羽雄厚的家世背景。可是他最后能称霸天下,是因为他拥有了项羽所没有的。他贪财好色,可是攻入咸阳之后,他知道“民心” 是成大事的关键,因此他压抑自己的私欲,不烧杀掳掠,懂得作此门面功夫,因此成为民心所依,让人民认为他是仁德之君(从他逃走时因怕马车速度太慢,把亲生子女三度推下马车的行为便可得知他并非什么仁义之人。),尤其是项羽后来入城,其行为相较之下更甚!

再来,刘邦知人善用,愿意听取建言。而项羽则犯了“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的大忌,误信流言,气走了范增,这也是他失败的其中一个因素。
  
他可以寡敌众,这只能证明他适合成为个人英雄,但毛躁,愚勇,莽撞又“单细胞” 的个性,使他绝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统治者,但凭匹夫之勇实在难为一国之主。就算最终是他获得天下,他也可能是第二个秦始皇。

而西楚霸王和虞姬的爱情故事被传颂了千年,分别魂断陔下和乌江的两人是否已在九泉之下再续夫妻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12-2024 06:50 AM , Processed in 0.09313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