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o1j2m3

阿姜稣美多 - 四圣谛 第二圣谛 PART 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1-2009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harani 于 30-1-2009 07:48 PM 发表

无论怎么说,我看到的都没什么差别。

真正的意义是要带出“世间有佛难,佛法难得闻”的含义吧。

不然你有什么高见,不妨指教下。好让我增长智慧。


有差别咧!
梵天说服佛陀传法,梵天没有纾尊降贵,佛和神是平等的众生;
梵天请转法轮,梵天却纾尊降贵了,佛是尊贵的,甚至比神更尊贵。
哈哈。。。说白了,就是我劝你和我请你的差别而已。

当然,相同处我就不说了,因为大家都焦点放在那里了。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30-1-2009 10:1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1-2009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VI

戒德与慈悲

这就是为何我们必须有诸如"禁止蓄意杀人"的戒条,因为"杀"是我们直觉的本能:如果牠阻碍了我,那就杀了牠。你可以在动物的世界裡看到这种情形,人类本身就是种擅于掠夺的动物,我们认为自己是文明的,但我们却有相当血腥的历史,充满了无止尽的屠杀,与各种对他人的罪行所作的辩护,更别提动物了。这一切都是由于无知的缘故,这颗没有反省能力的心在告诉我们,把我们的眼中钉消灭掉。
(备注:戒律和反省是有关系的,越能够反省自己本身的错误的时候,包括那一点点占别人便宜的心态也能够反省的话,实际上戒律已经存在了。戒律本身的规定,就是基于反省的功夫。很多人都在早上提醒自己和晚上检视自己一天的行为和心态,这就是让自己本身增加对于戒律的受持。念经或念佛,如果没有单纯的心是没有什么益处的,这时候,应该在念经后提醒自己,念经后反省自己,这样,念经和念佛才会有功德。当然,如果已经有了一颗单纯的心,念经或念佛或其他的活动,也能够有功德的,不过如果无法反观和内观,你却无法知道,你的心是否单纯了,还是依然有很多复杂的想法在转动?)

然而,有反省能力的我们会改变它,我们要超越那基本的、直觉的动物本性,我们并不只是个遵守法律的社会傀儡—因为怕受刑,所以不杀人。现在我们要确实地承担,要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即使是昆虫与其他我们不喜欢的生物的生命—没有人喜欢蚊子或蚂蚁,但我们却可以反观:其实牠们也有生存的权利,这是心的反观,而不只是"那裡有杀虫剂"的反应而已。
(备注:这是要脱离习惯性的反应,这脱离来自于承认并且勇于改变。人不喜欢改变,因为他们喜欢看起来稳定了的性格和习惯。比如,上厕所不关门,十多年都不关门,结婚后,也就不关门了,基于礼貌应该关门,也不关门了。人,就这样被习惯限制住了,无法改变。初学者要脱离习惯性的反应,可以从简单的生活习惯开始改变,只要有了一个改变,心态上的改变等等就也可以随时改变了。比如:以前看到别人都要先看他的车衣服外表来判断对这一个人的观点,现在加上和他谈几句话才决定对这个人的观点。这就是小改变,这小改变是有助于脱离习惯性的反应的。每一个小改变,加上来就是大改变,这就已经脱离了心里那些习惯性的反应,毕竟每一次小改变都不是属于习惯的。)

"我"也不喜欢看到蚂蚁在"我的"地板上爬,我第一个反应是:"那裡有杀虫剂?"但反观的心告诉我:虽然这些动物令人讨厌,可是我却希望牠们走开,因为牠们也有生存的权利,这是人类内心的良知。
(备注:这是良知,或普通人说的良心。良心,是具有慈悲的能力的。比如,有小孩子发现自己喜欢的小鸡长大了被父母煮来吃,他一辈子都不再吃鸡肉了。这是真实的例子,小孩子通常都能良心发现,长得越大被环境还有感官世界的污染就越严重,就失去了孩子以往单纯的心。曾经这么问过一位朋友:“你那么爱干净,都不碰泥土,这就是你的性格吗?”他说:”是啊,我就是爱干净的。“我说:“那如果你说那是你的性格,怎么你四岁的时候还在那儿玩泥土呢?”他说:“人会长大的”我说:“泥土不见得不清洁,碰了洗手就清洁了,为什么还要抗拒呢?”他沉默然后思考,说:“好像我以前也没有想过泥土清洁没有,吃饭前洗手吧了”良心是本来具有的,习惯则是后来加上的。)

至于不高兴时,也该如法炮製。这麽一来,当你感到愤怒时,就不会说:"噢!我又生气了",反而会反观:"这是瞋"。就以恐惧为例,如果你开始视恐惧为"我母亲的恐惧",或是"我父亲的恐惧",或是"狗的恐惧",或是"我的恐惧",如此一来,所有众生便变成一张错综複杂的网,有所牵连或不牵连,因而很难有真正的了解。而且人类的恐惧与卑劣狗的恐惧其实是一样的,"此是恐惧",如此而已。

我所经验的恐惧与他人经验的恐惧是无有差别的,这便是我们对下贱的老狗也要慈悲的原因。因为我们了解,贱狗的恐惧与我们的恐惧是一样的,当一隻狗被皮靴重重地踢了一脚,与你被皮靴重重地踢了一脚,所感觉的疼痛是一样的。疼痛只是疼痛、冷只是冷、生气只是生气,这些都不是"我的",而是:"此是痛"。
(备注:反省的时候,很直接的对自己说出苦的特征,就是要理解这个苦的感觉和内心的反应。不要去说“我的”,理性的对自己说“这就是生气”,别说“这就是我的生气”。)

这是个善巧的想法,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看清事物,而不致于增强个人的主见。于是,在认识"苦"的声明—"此是苦"后,所得的结果是产生第一圣谛的第二行相—"应知苦",应该审察"苦"。
(备注:这个不是究竟,这是修行和圆满幸福我们的人生的一个过程,就是去认知的过程。这只是一个方法。去知道,什么是我们的习惯性反应,和被习惯性反应控制住的痛苦和那不舒服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31-1-2009 09:5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09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沧浪澈 的帖子

那是你用想法刻意地去分别一件事物,而这分别并不能让任何人有任何的益处。 喝喝茶,别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1-1-2009 09:56 AM 发表
那是你用想法刻意地去分别一件事物,而这分别并不能让任何人有任何的益处。 喝喝茶,别烦恼。


你才常吃零食呢!视若无睹,然后就说自己没被眼睛蒙骗,但整天又会自我selok-belok。若是这样,安分回去喝你的茶就好啦!还跑出来献世。 哈哈。。。看你死未!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31-1-2009 10:1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09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4# 沧浪澈 的帖子

哈哈,吃零食好吗?转来转去好吗?所以,喝茶最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1-1-2009 10:10 AM 发表
哈哈,吃零食好吗?转来转去好吗?所以,喝茶最好。

你的分别心真是很重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1-1-2009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沧浪澈 的帖子

分别心很重,好吗?很好,知道才能够脱离那习惯性的反应。
喝喝茶,别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1-1-2009 10:13 AM 发表
分别心很重,好吗?很好,知道才能够脱离那习惯性的反应。
喝喝茶,别烦恼。


哈哈。。。你不但分别心很重,执著心更重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009 10: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睡觉最好了,因为睡觉的人不会造恶业。一些白痴最快乐了,因为他们不懂得世间的痛苦。

可是谁来学嗜睡的懒人?谁来学快乐的白痴?

贪,嗔,痴三毒,最恶是痴。以其用无知换取和平,不如用智慧省思纠纷。

希望别人变笨,以此减少纠纷,自己并不会变得聪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09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 素还真 的帖子

单纯,和笨是不一样的东西,和痴也是不一样的东西。请仔细看看内容,修行就是把复杂的想法放下,回复“直接的直觉“和“单纯”,这是苦集灭道里从反观和内观中不断强调的,想法很多时候是来自于习惯性的反应,虽然不全然是那样子。

喝喝茶,别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09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沧浪澈 的帖子

执著心很重,好吗?很好,知道才能够脱离那习惯性的反应。
喝喝茶,别烦恼。 请你喝茶~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1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1-1-2009 10:47 AM 发表
单纯,和笨是不一样的东西,和痴也是不一样的东西。请仔细看看内容,修行就是把复杂的想法放下,回复“直接的直觉“和“单纯”,这是苦集灭道里从反观和内观中不断强调的,想法很多时候是来自于习惯性的反应, ...


你依个人喜好诠释佛法,还到处宣扬。别要自作聪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09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2# 素还真 的帖子

那么何不提出你对于“阿姜稣美多”教育的意见,让大家也可以在居士生活里完全的实践“苦集灭道”。这比起争论“是否个人喜好“有益得多。

喝喝茶,别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1-1-2009 11:12 AM 发表
那么何不提出你对于“阿姜稣美多”教育的意见,让大家也可以在居士生活里完全的实践“苦集灭道”。这比起争论“是否个人喜好“有益得多。

喝喝茶,别烦恼


讨论也不会跟你讨论。

你不混肴佛教就谢天谢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09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VII

审察"苦"

我鼓励各位试着去了解"苦",确实地注意它,站在它之下,并接受你的苦。当你感觉到身体上的痛,或失望、焦虑、仇恨、嫌恶,不论它是什麽形式,不论它是什麽性质,是强烈或轻微,都试着去了解它。此教法并非主张想要开悟就一定得过完全不幸的生活,你不必将所有的东西都丢掉,或被绑在刑台上受折磨,而是要我们能看着苦,即使那只是微弱的、不满足的感觉,然后去了解它(苦)。

要为自己的问题找代罪羔羊并不难:"如果我母亲真的爱过我,如果在我身边的每个人都很有智慧,而且完全奉献地提供我一个完美的环境,我就不会有现在的情绪问题了。"有这种想法是很愚蠢的!不过,有些人就是真的如此看待这世界,总认为他们之所以迷惑与悲惨,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
(备注:说明人的依赖性格,这是一种逃避自我心理的习惯性反应。因为人不喜欢认错,也抗拒认错,不只是对外无法承认,即使对于自己也不想承认。比如:在办公室里,你不小心打错字造成交易上的亏损,上司问起的时候,你是什么反应呢?绝对不是承认,为什么呢?你对“错“有抗拒的习惯。你也许会推卸给别人。不过,如果上司已经知道是你的问题,你过后也会自我的述说,用一种近乎诡异的方式说服自己,“那不是我的错,那是荧幕不清楚,键盘不好用,滑鼠太残旧,处理器不是我建议的那个牌子。。。“,这就是你深深觉得不公平的地方,所以你抗拒“错“。然而,你要认知,这抗拒是否让你舒服了,还是让你更加挣扎呢?)

但是,若以第一圣谛的公式来看,纵使我们生活不幸,我们所要观照的也并不是外来的苦,而是我们的内心造作了什麽。这是人的内在觉醒—对苦谛的觉醒,也就是苦圣谛,因为我们不再因自己的痛苦而责备他人。因此,佛教徒在尊重其他宗教的态度上,是相当独特的,因为佛教强调的是以智慧离苦,解脱所有的愚痴,而非只是达到一些喜乐的境界,或是与极致的境界合而为一。
(备注:其实,所有的不舒服的感觉,鲜少来自于外在的环境,也通常不是别人施加在你身上的不幸,而是心里不断假设,不断的产生复杂的想法,不断的认同和抗拒导致的。认同,就会产生喜乐,而佛陀的教育不是一种认同和喜乐的境界,而是解脱。智慧,就是处于认知和理解的角度看待一件事物,不预先认同和抗拒,而明白一件事物的本来面目。)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31-1-2009 12:1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09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4# 素还真 的帖子

如果,小弟说:“没有任何的混淆,那是很符合佛陀的教育的”,很多人的心一定会起一种习惯性的反应,那就是主观的反应。这里,我们一定要先认知这个反应是什么,来自哪里,为什么有这种反应,这些理解,都必须处于内观的状态,这就是如理思惟。

这就是苦谛,所述说的。喝喝茶,别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009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o1j2m3 的帖子

这里每个人都是错的,唯有你是对的。

这么多人批评你,你没有反思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09 1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7# 素还真 的帖子

喝喝茶,别烦恼。当然有。所以,都没有特意的和别人争论。反而,如果有可能的争论的言论出来的时候,就请大家喝喝茶。这就是息止一切戏论的方法。

争论,就是处于抗拒的状态,不去理解而因为身份态度环境事物经验而做出来的习惯性反应。这都不是理解佛法的反应。所以,小弟不做这样子的反应。

当然,有人可以对喝喝茶,看不顺眼,但是,要理解,那不舒服的感觉不是因为小弟产生的,而是人经由自我的感官世界,形成抗拒的想法产生的。这就是苦谛希望所有的人能够认识自己,别只是论对错,而要如理思惟。这就是小弟说,如果有任何的修行的实践过程可以和大家分享的,都是好事。

如理思惟后,就会知道对错,这对错却又不是从想法中来的。很多人会说:“我的佛教”,阿姜稣美多却提醒人们,要说:“这是佛陀的教育”。不要去思考那“我的”。

论,看得多,听得多,生活里的实践和修行,却越觉得更加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1-1-2009 10:55 AM 发表
执著心很重,好吗?很好,知道才能够脱离那习惯性的反应。
喝喝茶,别烦恼。 请你喝茶~哈哈。


你不但分别心和执著心很重,而且更不能反省自己习惯性反应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7# 素还真 的帖子

素兄那么严谨对待他,实在是他三生修来的福分。

可惜啊!人家的个人感悟(或说悟道 )比你更“深”,恐怕你是没这福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9-2024 04:41 AM , Processed in 0.11336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