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ogdogman 于 17-6-2019 08:14 PM 编辑
好文共享,尤其是馬來西亞那些數之不盡的中華膠民 (馬華,火箭的支持者裡頭都是一大堆!)
談馬國華人的「大中華主義」:為何他們支持「淨選盟遊行」,卻譴責香港反送中?
https://asean.thenewslens.com/article/120684?fbclid=IwAR0uChElEWqVGy3_984N08udg_T7zEUpZiiPmmD8yJFoJQ_17Sgpt0qXRJA
文:傅政瀚(做過記者,當過政治秘書,現在只想到處溜達、當個吃貨) 這個6月對於華人來說,是一個不平靜的月份。從六四30周年到香港反送中示威事件,無一不是撼動華人世界的大事。雖然有不少大馬華人以民主自由為出發點支持香港,批評中共獨裁專制,但也有一批大馬華人力撐中共政府,支持中共政府當年在六四事件的暴力鎮壓,表示若無鎮壓便不會有後來的經濟繁榮,甚至更有人呼籲中共政府讓六四事件在香港重演,以打壓淪為「美國走狗」的反送中人士。 而更讓人詫異的,是這些支持「暴力鎮壓論」的華裔,竟有許多是支持淨選盟、譴責政府暴力的一群人。這不禁令人疑惑,為何一個人的價值觀前後差異如此巨大? 這些被稱為「中華膠」的前後不一致言論,在過去也多次引起國內外學者及評論員關注。多數主流觀點認為,馬來西亞的大中華主義者之所以對中國有如此深情感,是因長期遭受國家制度的排擠而形成的嫉恨,這些嫉恨心理使他們無法對馬來西亞建立深厚的國籍認同。 在此情況下,「強大的中國」便成了這些人的心靈寄託,認為只要中國強大便可使他們免於被欺壓的命運。大馬的大中華主義者也因此產生價值的位移與混亂,一邊用民主自由平等的標準,要求專制的前朝國陣政府,但另一邊廂卻對中共政權的施政作為無限支持。 這些觀點普遍認為,大中華主義者因價值觀不斷位移,使其政治傾向不是用理性判斷施政能力來決定,而是以心理和情感因素為主導,因此大中華主義者的言論,無法從邏輯的角度去理解,言論更經常前後矛盾,無法與不同意見者進行理性辯論。 但這樣的解讀或許只說中部分情況。馬來西亞政治的環境,的確使這些大中華主義者產生嫉恨心理,不過以「民主自由、人權至上」為標準去檢視,是陷入一個迷思,因為事實上這群人的思想基礎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認為,馬來西亞的政治現狀並沒有使本土大中華主義者產生價值位移,卻是把他們推向了「種族主義」,而這種思維也是隱藏在許多馬來西亞人骨子裡。
在種族主義驅使下,他們的思維基礎是建立在「要有利華族,一切皆可為。只要不利華族,一切皆反對」的信念上,而民主、人權、公義都只是手段並非最終目的,中華民族的強大才是最終目的。 這樣我們才能解釋,為何這群人可在大馬國內反對國陣政府暴政、反對政府對少數民族語言壓迫、反對政府資訊封鎖,另一方面卻對中國政府的同樣行為歌功頌德,因為國陣政府的目的是為「打壓華族」,而中國政府的目的是「為振興中華民族」。 所以他們才會傾向支持讓中國強大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傾向認同專制統治是迫不得已的手段,因為「中國這麼大,人這麼多,若採用民主制度的話會陷入混亂,若中國出現混亂就完了」。因此,他們會賦予「六四」正當性,卻撻伐國陣的暴力專制,一方面以民主之命支持「淨選盟遊行」,卻譴責香港的遊行製造騷亂。 在早年反對黨勢力尚未崛起,馬華公會仍是大馬華人政黨領頭羊時,我們三不五時會聽到該黨支持者以「華人不支持華人,還算什麼華人」作為拉攏支持者的說辭。
然而風水輪流轉,直到近幾年希盟成為打倒壓迫華族的國陣政府的象徵時,許多大中華主義者也使用類似「不支持希盟就不是華人」的說辭來拉攏選民,甚至較為極端者會出現「支持馬華公會就是民族叛徒」、「馬華狗」等極端言論,完全漠視在民主制度下,每個人都有支持不同政黨的自由。 這種思維也成為本土大中華主義者為「華族利益」而對華族內部展開剝削或擠壓的理由。80年代或更早前出生的華人,或多或少都遇過馬來西亞華社以「團結華族」名義推行「多講華語、少說方言」的運動,而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不懂華語或少講華語的華人常會遭到非議與抨擊。 我曾讀過一本出版於80年代的中學作文範本,裡頭便有多篇譴責不懂華語的「香蕉人」、哭喊捍衛華語地位的文章,更曾遇過一名華語運動的極端支持者,因為我在交流時使用方言,而指責我為何不說華語。 但即使在理應被視為爭取少數民族教育權的「華教鬥爭」上,大中華主義者也鮮少關注同是在爭取少數民族教育權的淡米爾教育及原住民語言教育。為什麼?因為這和「華族利益」沒有關係。 諷刺的是,這種「華族利益至上」思維,恰好和大中華主義者最討厭「大馬來主義者」有高度相似之處。兩者均是在需要民主時和你談民主自由,需要暴力專制時和你談暴力專制,民主自由平等公義都是工具,只有本族利益才是目的。 別忘了,大馬來民族主義者曾說過,「在民主制度保護下,作為大多數的馬來人理應獲得最多照顧」,以及「若華人掌權,馬來人將再次發動513暴動,血洗華人!」這種在民主和暴力專制的立場來回轉換的言論。 只要種族主義在馬來西亞仍是主流,那這種以族群利益為出發點的大中華主義思維便不會消失,這不但是馬來西亞華人的困境,也是這個國家的困境。當其他國家在為政經文教鬥爭時,馬來西亞依然離不開種族身份打轉。 種族的多元是馬來西亞多元繽紛的祝福,同時也是深受其害的詛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