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687|回复: 3

經典的西洋兒歌背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2011 08: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比利時‧給你唱首兒歌

(比利時)“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許多小眼睛/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這首大人小孩皆知的兒歌《一閃一閃亮晶晶》(也稱《小星星》)易唱易記,其歌詞像是呼喚社會大眾應重視兒歌。不是嗎?兒歌像天上小星星,它釋放微光雖不炫目,但卻像是引導兒童的小眼睛。

早在1976年,比利時克諾克的國際詩歌會把3月21日訂為兒歌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9年認可這個節日,認為兒歌能寓教於樂,藉此培養兒童的才智個性和身心能力,以及認同傳統文化、民族語言。

兒歌旋律以簡單為主,歌詞淺白和富教育意義,同時反映兒童思想和內心,也是塑造兒童人性價值觀的管道之一。

古今都有兒歌

中華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古代也有兒歌,但稱之為童謠、孺子歌或小兒語。漢朝時已有童謠如“千里草/禾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南北朝時期的“、“羊,羊,吃野草/不吃野草遠我道,不遠打爾腦”,生動敘述草原上的生活情況。

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時,已對周遭環境觀察入微,寫了《詠鵝》這首像是童謠的詩,成為現代許多華裔父母教小孩唸詩或唱歌的首選兒歌。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小駱賓王傳神的描寫天鵝形態和在水上浮遊,反映兒童細致的一面。

至於現代中華兒歌,以《茉莉花》最廣為人知,遠至西方國家皆懂,一些歐美音樂、歌曲、歌劇皆出現《茉莉花》的旋律。

《茉莉花》原為中國民謠,從前的歌詞與現在有所不同。最早時期出現在清朝乾隆年間,有說為蘇北、揚州或鳳陽民歌,至今尚無定案。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它已是許多人朗朗上口的兒歌,詞中讚賞茉莉花之余,也傳達分享的意識。

兒童的情感教育

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翻譯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周作人認為,兒歌是兒童的情感教育,能啟迪心智,同時也能起著語言訓練作用。

但聽兒歌長大的一群,當中卻有許多人認為聽兒歌顯得自己長不大或幼稚,忽略曾經感動自己的旋律,抹殺兒歌存在價值。

最紅兒歌關係媽媽

市場上有許多歌頌母愛的歌曲,但當成兒歌傳唱,大人小孩皆愛的歌曲中,以《世上只有媽媽好》和《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最為廣傳。

《世上只有媽媽好》原名《媽媽好》,1958年電影《苦兒流浪記》插曲,李雋青作詞,作曲人是劉宏遠,原唱者為香港演員蕭芳芳,當時她年僅11歲。

雖然是電影歌曲,但全曲只有四個段落,重唱四次。每段開頭皆是“世上只有媽媽好”,然後以有媽和沒媽對比,簡潔有力和朗朗上口,因此而成為大人哄小孩入睡的必備搖籃曲之一。

由於此首歌曲音域超過八度,較適合大人唱給小孩聽,7歲或以下小孩或不太適合唱。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則是20世紀80年代末台灣歌手兼創作人楊耀東的作品,1989年發行後迅速流行起來。此曲易唱兼具流行味,因而成為許多學校和兒童愛唱的歌曲。

此曲副歌部份只有“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一句歌詞,利於兒童傳唱,其他部份歌詞不容易記得,但無損它在小孩心中的兒歌地位。

而且,歌詞內有一段:“媽媽我感謝你沒有把我跟大毛比/雖然我考試沒有得第一/她說只要你盡了力”,可以作為只想小孩拿A的父母的警戒。

擬人化兒歌遭誤解

擬人化是兒歌創作手法之一,把沒有生命的物件、玩具,甚至動物當成人,具備感情和懂得人類語言。

但是,這種方式卻被有心人惡搞,指《妹妹揹著洋娃娃》歌詞中“娃娃哭了叫媽媽”,其實與靈異有關。

有網友形容這首兒歌背景是某地女生因被強盜或日本軍閥姦污,靈體附身洋娃娃,甚至指與某名母親親手掐死幼兒有關。

網友以訛傳訛,訊息越傳越廣,令不少網友驚呼原來從小都在唱著“靈異歌曲”。

事實上,《妹妹揹著洋娃娃》原名為《花園裡的洋娃娃》,為台灣兩位小學校長兼教育家蘇春濤和周伯陽的經典作品。

作詞人周伯陽(1917年至1984年)也是詩人、兒童文學家及歌謠創作人。在20世紀60年代,台灣傳唱許多日本歌謠,本土歌謠卻不多見,因而激發他與作曲人蘇春濤寫下許多歌謠。

他十分細心觀察生活事物,某日看到小女孩們玩著洋娃娃,於是就寫下5首有關洋娃娃的兒歌詞,交由好友蘇春濤譜曲,其中一首就是《花園裡的洋娃娃》,而且最具代表性。

洋娃娃會哭,小鳥會笑,在許多兒童故事比比皆是,美國迪士尼動畫和電影中更有數不勝數的卡通人物會說話。(馬來西亞中國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4-2011 0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有意思,不说还不知道呢。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11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是,my fair Lady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2011 08: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知道嗎?

經典的西洋兒歌背景

一閃一閃亮晶晶

原為法國民謠,音樂神童莫扎特旅法時將之改為《小星星變奏曲》,歌詞則是出自於英國女詩人珍泰勒(Jane Taylor)的英文詩《小星星》(The Star),最初在英國流行起來,至今是全球兒歌經典。

兩隻老虎

原為法國民歌《Frere Jacques》(雅克兄弟),有指是生日歌曲,也有人說是喪禮歌曲。後改為英文歌詞《Brother James》或《Brother John》,起始第一句歌詞是“Are you sleeping”,問小孩睡覺了沒?

譯成華文版的《兩隻老虎》非常受小孩歡迎,可以一面唱一面數手指。

小蜜蜂

德國工業時代出現的民間歌謠,原本講述小男孩離家謀生,母親傷心揮別,之後男孩長大回鄉的故事。這首歌原名《小漢斯》(Ha”nschen klein),作詞人是一名教師法蘭斯薇德蔓(Franz Wiedemann)。

英文版歌名為《Little John》,華文版則是描述蜜蜂勤做工的《小蜜蜂》。

當我們同在一起

不管華文版或英文版《The More We Get Together》歌詞,這首歌皆以友情為主題,但原版的德國民謠《Ach,du lieber Augustin》(噢,可憐的奧古斯丁),就有些悲情和烏龍。

1679年維也納發生大瘟疫,造成7萬6000人喪生。警察在街頭發現醉酒跌落坑洞的街頭音樂家奧古斯丁,以為他已去世就把他拖上車,準備與其他屍體一起掩埋。

幸好奧古斯丁及時醒來,但把收屍隊員嚇了一身冷汗。於是,有人就把這事寫成歌曲,傳遍歐洲各地。

倫敦鐵橋倒(塌)下來

這首兒歌堪稱經典,但原來它背後有雙重意思。1014年,丹麥佔領倫敦,英王逃往法國,然後在挪威協助下奪回倫敦,但倫敦大橋遭燒毀。

挪威軍隊編了《倫敦橋被拆了(倒了)》(London bridge is broken down,備注:不是Falling down)慶祝勝利,後來英國人將之修改為《倫敦鐵橋倒下來》。

1269年,負責管理敦倫大橋的亨利三世的皇后伊蓮娜挪用修橋公款,中飽私囊激起民憤,民間傳唱此歌謠,並以這首歌謠最後一句“My Fair Lady”來質問皇后。



世華媒體‧2011.04.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11-2024 11:14 PM , Processed in 0.10981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